014

001

005

 

 

 

 

 

清晨黯瓷藍的天色裏,透露著一層水氣迷漫的寒意,彷彿那些沁冷的空氣進到肺腑裏會凍成一只冰櫃在驅體內似的。低壓壓的雲層就罩在頂頭上,雲底像染了墨,隨時都會氳開來把白天渲染成黑夜。這是我從窗外望見的27日陽朔的清晨景像。

心情像首淒絕的詩,零零落落不成句卻悲滿懷,再繼續朝窗外凝望下去,我這種多愁善感的個性,恐怕要嘆成春蠶絲盡、蠟炬淚乾的騷人墨客了。情緒還沒溺斃前,Michael敲門了,「八點半樓下會合」他那口洋腔的倒地英文將我從詩境裏粗魯的抽回現實來,趕快沖澡著衣去,現在是六個人要一起旅行,比利時、希臘、美國、大陸、台灣……我們是聯合國旅行團,快、快、快,不能讓別人等,打起精神「風雲起,山河動,黃埔建軍聲勢雄……」,全副武裝,早點名去。

 

 

■ 米粉早餐

昨天我就觀察過,陽朔沒有像台灣「美而美」那樣的西式早餐店,更別提麥當勞了,而且賣的早餐幾乎都是桂林米粉,重要的是攤子並不是很乾淨,不知這群外國人敢吃嗎?我一直好奇著。

意外地,昨天還抱怨著我們住的旅社不夠舒適的老外,居然隨和地走進一家舊舊黑黑的店裏去,各自找板凳圍著就坐起來了。也別無選擇,全都吃米粉。那幾張外國臉孔在店裏出現已夠不協調了,當一個個端著碗公去舀醬菜配料時,更是令人發笑的經典鏡頭。老實說,受網路e-mail大量流傳的影響,多少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覺得「大陸到處都是黑心食品」,那些醬菜我連動都不敢動,但看他們好奇地什麼都弄一點進碗裏的情形,倒也欣賞這樣的隨性。

用餐時,他們仍不改歐洲人的悠閒本性,慢慢吃,慢慢聊,即使在這樣潮晦幽暗的麵攤裏。

Catherine問著一些我那本「冰與火的國度 - - 冰島紀行」旅遊書的事,有時引用到一些較艱深的字辭時,Jing則在一旁幫我翻譯,我們的交談就像弦樂三重奏般和諧地行進,平淡卻優雅。其他三位老男人聊的不外乎是些政治瑣事,雖然也有尖銳的話題但在歐美社交的禮儀裏,倒都控制得平順合宜,像是銅管協奏曲,所有的刺眼光澤都溶解在音樂的渾厚裏。

Michael雖一身炎黃子孫的模樣,卻是移民好幾代的“美國人”,行事態度完全一派美國風,用餐時就直接對Sotolis建議找個簡單的英文綽號來取代鴃舌的希臘本名(So-to-lis)不是更方便些?對台灣人來說,都恨不得用個響亮氣派的洋名來突顯社會地位,但希臘人可不這樣想,至少Sotolis認真地說他還是“習慣”用希臘本名,話語裏雖沒什麼煙硝味,但感受得到Sotolis的不屑及Michael的自討沒趣。Vincent打圓場地問Michael要不要知道Sotolis的姓(當然是又長又難唸的希臘姓氏),只見Michael連忙謝說「不用了」,我們陪著笑,讓氣氛和緩些。會對這段談話記憶深刻是因為看到以身為希臘人為榮的Sotolis讓我聯想到台灣人如汽球般的民族自尊,外表是自我吹棒的「台灣第一」,裏頭卻心虛得貧乏,慘淡混雜幾許崇洋、媚日情愫。

這頓有趣的米粉早餐,因我聯想到自身的民族自尊,而變得有那麼一點點食之無味。

 

 

007

008

 

 

 

 

 

■ 福利

上午的行程因Vincent推薦,決定去古鎮福利。

Vincent曾在大陸住過一年多,對中國地理、歷史比許多台灣人還熟。桂林、陽朔他多年前即來過,當時騎腳踏車遊訪過福利,所以建議我們去那裡走走。不過,這次我們走水路,搭船去。

離陽朔8公里的福利鎮始建於唐朝初期,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灕江穿鎮而過,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素有「三山環古鎮,一水抱綠州」的雅譽。

潭深水平的福利也是灕江水運的古埠頭,在早期沒有公路、鐵路時,灕江是連通長江和珠江的唯一通道,福利更是能避風雨的重要泊船碼頭。由於陽朔一帶地形複雜,少遭歷代戰亂波及,所以不少廣東、湖南、江西、安徽、福建居民遷徙至此避難,現在福利鎮幾乎有一半是外來人口。當地的文化豐富,至今仍保有完好的原始古儺文化,傳承下來的儺樂、儺舞都極具藝術價值。福利的地靈人傑也造就了許多能人巧匠,幾乎每家每戶都能作畫,是大陸有名的國畫鎮,有「中國畫扇之鄉」之稱。

因為逃難至此的廣東、福建人帶來他們的神祇,所以福利是內地惟一供奉媽祖的地方,每年五月初八鎮上都有盛大的廟會。

雖然福利只是個小村落,但人文歷史皆有可觀之處,尤其知道那裏仍保有古時的儺樂、儺舞,更令我雀躍,這「儺舞」不就是前天我在桂林靖江王府看到目不轉睛、繞樑數日不忘的表演嗎?昨夜才抵達陽朔的Catherine今天首次搭船遊灕江,也是一副雀躍不已的心情,不斷讚賞著環繞於四周的蒼翠奇峰。Catherine是我們之中最優雅的一位,非常符合說法語的仕女們應有的身份表現。相形之下,也是說法語的Vincent就頑皮多了。才上船沒多久,就指著清徹見底的江面下一只沉積的破陶碗告訴我,水底下暗藏許多明朝的珍貴瓷器。瞪他一眼,告訴他那是漁夫吃飯時掉下去的碗公啦!途中看到一柱棒狀奇峰聳立著,笑說幸好這“巨棒”不在印度,否則肯定成為某些祟尚輪迴的印度教派所供奉的陽具聖山,結果Vincent回答我:「是啊!可惜在中國人們忘了幫這座陽具聖山穿上內褲了。」……哇咧!無言以對,接不下去了……船過張藝謀執導的『印象.劉三姐』表演所在處,Vincent故意對我和Jing說,你們的座位在三樓第三排。這混帳!明知我們因『印象.劉三姐』的暫停演出而難過著無緣一睹大師鉅作,還語帶嘲諷地故意消遣我們。

沿著江水流動,我們三人就不顧寒風地在船頭鬥嘴嬉鬧。

Vincent喜歡航海,他和幾位朋友在比利時有艘風帆船,週末常常呼朋喚友往海裏跑,搭船對他說是最快樂的事,難怪一路上也雀躍著。

 

 

010

 

 

不知不覺已來到福利,遠眺岸頭上一座古城牆,開始期待這般的歷史小鎮會有怎樣的文學風情。沒想到船伕在江裏調頭,居然就直接要開船回去了。六個人都看傻眼,我和Jing趕快去詢問,一臉老實模樣的船伕才弄懂我們是要停靠福利,趕緊找處灘岸讓我們上去。沒想到船伕如此天才,居然以為我們只是要“到此一看”,調頭就開船要回去了。

 

 

004

005

 

 

登岸遊古城吧!這江邊小鎮出乎意料的安靜,碧綠青苔的石板路曲曲窄窄地沿著斜坡蔓延著,陳舊著古樸色調的屋舍依附著街道稱差地座落,一戶挨著一戶。走著走著像是往時光裏踱步而去,隨足履的迴聲一朝一代地移動著,直到歷史的深處。只有在這樣沒什麼觀光客的小地方,才能讓人靜心體會古鎮在時間裏陳放的氣味。人煙雖稀,碼頭上來的幾處店家還是濃麗地陳列許多繽紛的畫扇,原來這裏就是福利著名的「畫扇街」。

 

 

003

 

 

此地的畫扇採用江邊的毛竹作扇骨,扇面是土產綿紙,韌性很強,經年不損,手繪圖畫以灕江山水、花草蟲鳥為主,也有對陽朔的詠歎詩或勸學箴言、警句等,再配上桂林、陽朔的紀念篆印,可說集詩書畫刻為一體。雖不想買扇,但閒逛其間仍能感受那種雅緻的筆墨氣息。除了畫扇外,巷弄深處藏著許多賣二手貨的小攤,我們都喜歡這些古舊的老文物,於是散開來各自搜尋攤位,各自參觀著。

 

 

002

 

 

在鎮裏待了約莫一個小時,船伕仍在岸邊等著,於是告訴Jing可以把人一一尋回,準備搭船離去。沒想到這些歐洲人會合後,竟想在岸邊找家店來喝茶聊天,這對他們來說這是很重要的生活(或旅行)形式,只是下午還有行程,這一耽誤整個計劃會大亂。不要以為我大驚小怪,讓這幾位歐洲人坐下來喝茶,肯定個把鐘頭跑不掉,幸好江邊的飲食店都沒開,我和Jing鬆了一口氣。往岸邊走回的途中,Jing才向我訴說帶這幾位老外來中國旅遊的甘苦談,包括昨天還嫌著在陽朔住的旅社不夠高檔等等。

依著秀麗的一江綠意,我們隨著船回到陽朔。

才靠碼頭,一位等船的媽媽立刻鼓勵身旁就讀國小的女兒過來練習用英文向Catherine問候:「How are you, my name is…」。看了,不禁讓我心有淒淒焉,大陸的國際化腳步及教育水準的提昇從這件小事可看出端倪,他們在進步,而我們是否“不進而退”呢?還胡亂想著,Vincent過來學著小女孩的語氣在我耳邊說著:「How are you? My name is jfdlsauqopmckrljmtlraspawiojqyf……」,他故意拿Sotolis那冗長的希臘名字開笑玩,弄得我大笑不已。笑定後故意回他:「How are you? My name is Brad Pitt(布來德彼特)」,他只送我兩個字「fun pea(放屁)」。

 

 

001

 

 

 

 

 

■ 午餐

中午在一家生意很好的餐廳吃飯,點了一整桌菜,吃得賓主盡歡,只是不知誰是賓,誰是客?會說中文的Jing和我,一個住比利時,一個住台灣,但住在大陸的Michael卻是美國人,我們這群聯合國的雜亂組合,兜在一起就是趣味十足,像六尊不同宗教的雕像擺在同一個祭台上,旁人看了都眼花潦亂。

沒錯,我們正用各種語言眼花潦亂地交談,正如桌上的菜餚眼花潦亂地被伸出的筷子夾著,而我們的談話也眼花潦亂地交集不出一致的話題……記不得聊些什麼,反正眼花潦亂,但清楚地記著當我們要點一盤啤酒魚時,waiter鼓吹說來條三斤的魚,我們嫌太多,覺得二斤的就夠。

「哪來那麼小的魚?最少是2.5斤啦!」waiter嘴快,俐落地回答,好像我們這群“外國人”不敲詐太可惜。哎,昨天我和Michael點了一尾啤酒魚也才1.5斤啊!

看到大陸餐館吃定觀光客的模樣,讓剛剛才見識到他們“國際化及教育水準提昇”的我,覺得大陸還有許多經營觀念尚待改進,身為台灣人也不用太妄自菲薄,除了令人沮喪的藍綠政爭外,台灣還有高水準的生活品質啊!

 

 

009

 

 

 

 

 

■ 漁村

下午的行程是乘車至興坪,再搭船往南到灕江邊的「漁村」。

「漁村」這名字取得好,第一次聽到就喜歡。雖是個小小的村莊卻大大的有名,1921年國父孫中山先生北伐途經灕江時來過這個江畔的村莊,1998年美國科林頓總統也慕名到漁村參觀,從此漁村成了眾人注目的旅遊勝地,人們乾脆叫它「總統漁村」。

車到興坪時,昨天洽談好的那位船家大姐已等在車站,盈盈笑臉地迎著我們這群聯合國部隊。之前覺得這位長得像章子怡的大姐是個精明的生意人,軟綿綿的話語總也俐落靈敏,像藏著刀卻不落痕跡,從她那裏要壓低搭船價格是不容易的。今天再碰面卻是另一種模樣,少了副面具似的,大概察覺我是老實人,僅口頭允諾即依約前來,也無需對我設防。沿著老街帶領我們洋洋洋灑灑地往渡船碼頭走,每人都興奮地尋些自己感興趣的景物看著,停停走走,隊伍拉的長長的。在碼頭附近,那位大姐貼心地借了一家飲食店讓我們上廁所。

上了船,隨著灕江而下,悠悠漂流於玉帶青羅間。

漁村坐落於距興坪1.5公里的灕江邊,建於明朝正德年間(西元1506~1521),村子至今尚有保存完善的傳統建築48棟,青磚黑瓦、馬頭牆、坡屋面、飛簷畫棟、雕花窗,有著典型明清時期的桂北特色。村民世代以農漁為生,經過訓練的鸕鷀是他們的得力助手,此外用竹筏而非木船來捕魚則是漁村一大特色。

該上岸去斟酌賞玩的當然是那些精緻典雅的古建築,只是所有的風采都被科林頓總統搶光了,到處都是掛著他的相片的攤位販賣著各類手藝品。我們六人又散開來各逛各的,反正各有所好、各取所需。漢學專家Sotolis立刻鑽進那些小攤尋寶去,中國文物是他的最愛。在比利時從事文化交流工作的Catherine,對層面較深的文化事物特別感興趣,像是攤位上那些文革期間的物品或書籍,她獨特的氣質即使翻閱著毛語錄的模樣都讓人覺得賞心悅目。華裔美國人Michael定居在大陸,可能看多了,對這些古蹟文物沒多大興趣,滿頭商業頭腦的他對攤販評論幾番後就消失無蹤,想必回船上去了。Vincent和我都是攝影出身,忙著巷弄裏鑽著拍照,那些雕樑畫棟夠我們快門按到手酸了。後來發現,有些民宅貼了紙條說上他們頂樓去拍照每人只收兩塊人民幣,當然么喝VincentJing一起登寶殿尋趣去。

好玩的是,那些居民都淳樸,要進他們房屋頂樓也沒人管,任你在屋裏各樓層自己走,不防你,也沒人監督,離開前給錢就好。因此很高興能參觀到當地村民的居家生活,連廚房、餐具我都拍了不少相片,真有趣。

到了頂樓,那些黑瓦飛簷果然精緻,翹翹的簷角像古時官帽的帽翅,上頭綴著精美雕花。除了建築本身外,四周環繞的青翠山峰更裝襯出漁村的靈秀。遠眺一陣子才下樓來,老屋的雕花門窗又花了我們一些時間按相機快門。每扇門板下邊有著簡單的浮雕花草,梅蘭竹菊,紋絡雖已淺淡,但韻味猶存。上頭的門板鏤空,便於透光,雕刻著蝙蝠、麒麟、仙鳥、駿馬、銅錢、鮮果等圖紋來裝飾連接,令人愛不釋手,Vincent直說想把門拆回比利時去。

逛了一個多小時才返回岸邊搭船,回興坪前船伕答應要帶我們去看「灕江寫生苑」,一座在各網站(包括anyway旅遊網的討論區)都被強力宣傳著的民宿。Jing受網路推薦的影響,接下來連續三晚都訂了那裡的房,但到陽朔後才發現在興坪的「灕江寫生苑」,交通不便,不適合我們這群聯合國部隊,決定先順水路去看看再決定是否投宿。正如我所料,如此偏僻的位置那些老外一點興趣都沒有。而且已遊了一整天的灕江,不必多此一舉再寄宿江邊,以免明天的行程不好安排。沒多討論,就直接離開,搭船渡江回去。

船到興坪碼頭時,那位船家大姐已等在岸邊,提了一大袋水果送我們,真是讓人意外的人情味,之後陪著大夥沿街走回車站,直到我們搭上往陽朔的巴士才道別。

 

 

013

011

因為美國柯林頓總統來過漁村,所以所有的紀念品攤販都以柯林頓來廣告。

 

 

 

 

 

■ 台灣與大陸的對話

回陽朔都累了,吃頓沒什麼印象的晚餐,就回旅社休息去。

其實重點不是在晚餐,我和VincentJing說好買些茶點及飲料三個人到房間去聊天,明天我將回台灣,下次見面不知什麼時候了。結果Vincent因頭痛先入睡沒過來聊,剩我和Jing兩人,這樣倒好,可用中文聊些較深入的話題。先是提到我那本新書,接著是台灣音樂及文學、電影等,當然不免也談到台灣的政治現況,這些讓我們沮喪的事卻是所有外國友人感興趣的話題,畢竟是比笑話還精彩。

相對於台灣的社會亂象,大陸的建設卻飛快得讓人驚訝,Jing告訴我這次回來,深刻體會到各方面的進步,覺得何必一定要待在比利時,可好好考慮回大陸工作。聽到一位身在歐洲的大陸留學生說出這種話,讓我很想問問台灣那些官員們看到別人的進步沒?我們無視於「不進則退」的國際競爭現況,只會劃地自限、夜郎自大,也許這就是所謂的「有效管理」、「台灣第一」吧!

多年前初識Jing時,台灣的平均國民所得是韓國的兩倍,不消幾年現在韓國反倒已超越台灣,連大陸都突飛猛進,身為台灣人怎不感到無奈。

聊到夜深,我和Jing這段台灣與大陸的對話才疲累地結束。

有種強烈的感受,台灣像艘迷航的船,還在風雨的黑夜裏爭吵著航行的方向,我們這些艙底的人民想幫忙搖槳都不知聽誰的,只能在雨夜裏任飄搖,眼睜睜看著其他船隻信心飽滿地朝它們的燈塔前進。

VincentCatherine (比利時人)堅持著他們優雅的生活,努力鑑賞著任何具文化深度的美好事物; Sotolis (希臘人)堅持著他們的民族自尊,就是要別人稱呼他有歷史光榮的希臘本名;Michael (美國人)堅持著他們號令天下的強國風範,理所當然地評論所見所聞;Jing(大陸人)堅持著他們期待明天會更好的信念,只要協力奮發未來就有好日子過。

我們呢?堅持著永不變的「藍綠分明」卻「黑白不分」,直到同歸於盡嗎?

晚安,茫然的晚安。

 

 

 

014

 

 

 

 

 

附錄一:陽朔福利古埠頭

福利古埠頭有三亭、三街、三宮、三寺、三石。三亭:即大光亭、魁星樓、接龍橋亭。大光亭,始建於民國17年,系磚石結構二層樓亭;魁星樓高拱入門是河岸通老街的城門,至今古城仍保存完好,大石方砌,十分堅固,溪水穿鎮由此洞流出而注入灕江,古埠頭有城門、高牆、溪流。觀景亭與這裏的青山、流水、帆船、沙洲構成一幅動靜結合、古今摻合的水墨畫。三宮:即天后宮、行宮、水源宮。這是廣東移民的神廟。三寺:即青龍寺、白虎寺、崇佛寺。可見,這裏信仰之多,文化之豐富,可是1000多年來大家安然無事,和睦相處。這也是一種文化融合的典範。三街:即老街(古城門通往的那條街)、興隆街、嶺背街。老街大部分為本地人居住的街;興隆街,大多為廣東、福建、湖南外來商賈遷徙戶住的一條街;嶺背街為雜居人口居住,年代稍近些。三石:即三姑石。三塊約一、兩噸重的巨石,蹲在碼頭上,不知是從什麼地方、什麼時候來的,要說山上滾下來,三石完好無損,不見半點傷痕,要說是連著碼頭石一起,從海水岩溶演變而來,可它和碼頭岩層是分離的,並且顏色構造完全不一樣。徐霞客到此讚歎不已,中外許多岩溶專家先後考察了這三塊石頭,皆高興而來,悵然而歸,三塊石頭的來歷至今仍是一個神奇的謎。

 

 

附錄二:福利畫扇

趙橋發,現年55歲,廣西陽朔福利鎮的一個普通農民,因他有一個愛好:從小喜歡畫畫,所以在70年代陽朔縣首次對外開放時,被縣城一畫店老闆聘請,幫他教授其招來的十幾名繪製中國畫的畫工。當時,趙橋發發現有許多外國遊客除了參觀陽朔的山水風光之外,還圍繞工藝攤點轉,挑選購買他們喜歡的工藝紀念品,於是趙橋發就萌發了一個念頭:能否利用中國的畫扇,畫上桂林陽朔的山水給遊客作紀念。1986年,趙橋發辭去畫店的工作,回到福利開辦了當地第一家從事畫扇製作的作坊。產品一出,即得到市場的認可,供不應求,遊客拿在手上,愛不釋手。隨著陽朔旅遊業的不斷發展,客源不斷增多,需求量較大,靠趙橋發一戶單獨生產永遠也滿足不了市場需求。於是他就動員自已的兩個兄弟和親戚製作畫扇,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到1994年,全鎮製作畫扇專業戶已達100戶。在商品意識的強有力推動下,在顧客的需求下,畫扇內容不斷拓展,花樣不斷翻新,技藝不斷完善,從原來的只做80公分的畫扇增加到90公分、1米、1.3米、1.5米,最小的只有3寸;從簡單的山水畫,獨景畫逐步發展為正面繪畫、反面待書的綜合藝術畫扇,且畫面從單一的山水畫發展到山水集錦、花鳥蟲魚、田園風光、美顏仕女、奔馬猛獸等不同內容風格的畫面。

福利鎮有著1300多年歷史,處於灕江下游,也是電影《劉三姐》主要外景拍攝影地,因此福利鎮有聞名於世的《劉三姐》故鄉的文化品牌,又有“中國畫扇第一鎮”的稱號。為了把這兩個文化品牌推出,趙橋發向福利政府提出如何利用本地資源和這兩個品牌來發展福利旅遊事業的建議,1999年福利政府採納了他的建議,投資100萬元在灕江邊新建了旅遊碼頭、停車場、石板路、畫扇一條街等,進一步促進旅遊業的發展,推動了當地的經濟。

1995年至今中央電視臺的《旅行家》、《書壇畫苑》、《經濟半小時》、《東西南北中》等欄目以及香港亞洲衛視台、韓國電視臺、臺灣電視臺、廣西電視臺、桂林電視臺等攝製組都曾先後到趙橋發家採訪、攝製;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日報》、《光明日報》、《廣西日報》及《桂林日報》也曾採訪報導。此外,中央文化部、自治區、桂林市等各級領導也曾親臨趙橋發家視察指導。自治區副主席張文學視察後親筆題詞“勤勞致富”四個大字,原桂林市市長蔡永倫也給他題了“提高檔次,拓寬銷路”八個字。通過各電視臺、報刊等媒體的宣傳,加上各級領導的重視,福利鎮很快把“中國畫扇第一鎮”這一文化品牌打了出來。

 

 

 

 

 

 

 

 

 

 

 

 

 

延伸閱讀「桂林山水」系列文章表列 ( 請點選閱讀 ):

桂林山水01 啟程

桂林山水02 靖江王府 

桂林山水03 陽朔西街

桂林山水04 灕江 

桂林山水05 興坪

桂林山水06 福利古鎮 

桂林山水07 陽朔公園

 

 

 

延伸閱讀「禪遊雲南」系列文章表列 ( 請點選閱讀 ):

禪遊雲南01 彩雲之南

禪遊雲南02 出發

禪遊雲南03 麗江古城

禪遊雲南04 《印象.雪山》

禪遊雲南05 納西古樂

禪遊雲南06 束河古鎮

禪遊雲南07 東巴樂舞

禪遊雲南08 玉龍雪山

禪遊雲南09 萬古樓

禪遊雲南10 深圳

禪遊雲南11 錦繡中華

禪遊雲南12 法鼓山

  

 

 

延伸閱讀「北京」系列文章表列 ( 請點選閱讀 ):

北京01 北京之家

北京02 潘家園

北京03 淨心蓮

北京04 鳥巢

北京05 南鑼鼓巷

北京06 【798】藝術區

北京07 薩伯咖啡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in 的頭像
    Shin

    音樂旅行

    S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