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旅遊篇
■ 2010年6月3日(星期四)
7:30起床,8:00用餐,9:00出發。
但我六點多就起床了……因為昨夜外出散步時一位皮條客告訴我,對街是舊城區切莫闖入,夜裡獨行很危險。經他提醒,我更好奇了,這種「迷人」的舊城區不利用天亮時過去逛太可惜了!所以清晨就起床,趕快進城去也。
住在貧苦的舊城裡,連貓咪的生活都很艱辛。
這種舊城充滿我兒時的記憶,童年就住在這種破舊的屋舍裡。每天醒來,老爸已去工廠,老媽也揹著弟弟當清潔女傭去了,屋裡只剩我。早餐永遠是一碗粥及一顆鹹蛋,固定擺在桌上,反正「碗」和「蛋」在我記憶裡清晰到無法磨滅,對三、四歲的孩童而言,那就整個世界了。當時家裡經常沒錢買米,這份早餐當然是爸媽忍著吃,節省下來留給我的。但那時候我跟本不懂事,總是窗戶一開就把整碗粥往外倒( 因為不好吃 ),鹹蛋剝開只吃蛋黃,鹹鹹的蛋白就朝窗外凌空遠抛。隔了很久,才因下雨倒出的飯粒沒被鳥兒啄光,樓下的鄰居發現「稀飯殘跡」後,一狀告到我媽那裡,害我被打得半死……(老媽一定很心疼那些粥)當時被老媽追著抽打時,畫面和氛圍就是眼前這幅老城區的色調,反正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清晨的老城裡沒什麼人,偶見上學的孩童及貓咪瘦弱地踱步而過。
只要看到貓咪或狗狗,我一定會停下來試著和牠們打招呼,我覺得牠們也是一種生命,當然值得用心疼惜。尤其看到戴著項圈的流浪狗,不管有多髒我一定過去撫摸,我想自從被遺棄後,大概從來沒人疼愛過牠們。舉手之勞即可讓那些被棄養的狗狗重溫被關懷的感覺,何樂不為?若狗狗真的很髒,摸完再洗手就好,反正只要是生命,都值得疼惜。前陣子經常下雨,每天早上到校途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停車撿蝸牛,不然當它們慢…慢…地…穿越馬路時,“遲早”會被車輪壓死,不忍見死不救,所以沿途停車撿蝸牛。( 還好晴天時柏油路太燙,蝸牛不會穿越馬路。 )
逛了半小時才從舊城區跨越一條街,回到我們的奢華旅社,才一線之隔彷彿來到另一個世界,讓我淡淡心虛著。
哈桑二世清真寺(Hassan II Mosque)
■
9:00出發,要去參觀哈桑二世清真寺(Hassan II Mosque),這是我們在卡薩布蘭加的唯一景點。相關資料整理如下:
1.哈桑二世清真寺(Hassan II Mosque)位於卡薩布蘭加市區西北邊,座落在伊斯蘭世界的最西端,為世界第三大清真寺。
2.為慶祝國王哈桑二世六十歲大壽而建,由法國著名建築師 Michel Pinseau 設計,1987年8月動工,1993年8月30日落成,
3.耗資6億多美元,五分之三的經費由國內外捐贈,其餘由摩洛哥政府支付。
4.占地9公頃,其中三分之一位於填海的土地上,以紀念摩洛哥的阿拉伯祖先來自海洋。
5.前廳廣場可容納八萬人進行祈拜,主體建築長200公尺,寬100公尺,高60公尺,內可容納二萬五千人,所以場內外總容量超過十萬人。
6.屋頂可活動式開啟,25扇自動門全部由鈦合金鑄成以抗海水腐蝕,寺內大理石地板常年供暖,可謂世界上最現代化的清真寺。
7.清真寺的叫拜塔高達210公尺,塔內有電梯,夜晚塔頂有雷射光束射向聖地麥加。
主體建築地下有浴室和停車場,附屬建築包括宗教學校、國家圖書館、博物館等。
我必需承認一件事,自從參觀過西班牙的阿罕布拉宮(Alhambra)之後,看到其他伊斯蘭建築都覺得有點「索然無味」,畢竟那種精雕細琢的設計感消失了。不過這座哈桑二世清真寺取而代之的卻是「科技感」,當地導遊介紹寺裡的現代化功能時,我還覺得蠻有趣的!
一個小時後,我們就上車前往機場了。
■
接下來的航程是:
14:20 卡薩布蘭加 到 杜拜(01:10抵達)
03:15 杜拜 到 香港(17:40抵達)
20:55 香港 到 高雄(22:10抵達,2010年6月4日星期五)
飛程一路順利,沿途就閱讀珍.莫里斯(Jan Morris)的《西班牙》,作者幽默並具文學性的手法來介紹西班牙,精彩萬分。當然越瞭解越西班牙,越能釋懷當年他們在中南美洲殖民時的惡行。以前我非常“痛恨”西班牙人毁掉整個馬雅文化,尤其文字。當時馬雅人的手抄書“全部”被入侵的西班牙人當成「魔鬼的謊言與迷信」而燒毀,目前僅存的三本都因恰巧被送回歐洲而倖存。但光憑這三本根本無法解讀出所有馬雅文字,這真是人類歷史的一大浩劫,讓整個民族的文字失傳。其實不止文字,連宗教信仰、生活習慣、歷史傳說都被禁止、摧殘、滅絕、銷毀……
或許現在自己年紀“夠老”,走過更多國家,瞭解更多歷史,很多事逐漸看淡,所以覺得歷史裡的仇恨就讓它隨風而去吧!生活也一樣,若有任何積怨或不滿皆讓它淡掉,就好好珍惜每個當下。與其和別人勾心鬥角,不如去公園探視流浪狗,或解救誤闖馬路的蝸牛。
好啦,長達19日的法國、西班牙、葡萄牙、摩洛哥的旅程至此順利結束,晚安!
後記:
經過我的造訪,七天後( 2010年6月11日 )開幕的「2010世界盃FIFA足球賽」,西班牙果然勇奪冠軍,可見我是「福星」!至於法國和葡萄牙的鎩羽而歸,則和我的造訪全然無關,別說我「帶塞」。
以下則是走過法國、西班牙、葡萄牙、摩洛哥所留下的影像記錄:
延伸閱讀「從歐洲到非洲」系列文章表列 ( 請點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