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旅遊篇
■ 2010年5月21(星期五)
今天的行程有大半和梵谷有關:
1.嘉得水道橋(Pont du Gard):世界最高的羅馬水道橋
2.聖雷米(Saint Remy):梵谷療養院所在
3.雷波城(Les Baux):石灰岩上的城堡
4.阿爾(Arles):梵谷遷居於此後創作超過300幅畫作
5.梵谷橋(The Langlois Bridge):因梵谷畫作而著名的曳引橋
上午已造訪過嘉得水道橋及聖雷米的梵谷療養院,現在12點20分準備前往雷波城。
這就是雷波城,你看得出來哪部份是山,哪部份是城堡嗎?
■
雷波城(又譯為勒波城、雷伯)介於亞維儂(Avignon)、阿爾( Arles)及尼姆( Nimes)之間,距亞維儂約30 公里,距阿爾則只有24 公里,所以是同一線的旅遊點。只是相較於其他旅遊點的豐富性,這座孤立於石灰岩山丘上的城堡在行程裡倒沒那麼被重視,所以來此的主要目的就只是「午餐」!
12點50分才下車就在三十幾度的高溫裡看到聳立於山丘上的詭異城堡,山灰灰的,城堡也灰灰的,分不清是山還是城堡,倒很像台灣一些三流遊樂場用水泥建造出來的假山,反正不太吸引我。重點是,我們得在艷陽下爬到山丘上的城堡去用餐。
真是艱辛的午餐!而且何止艱辛,根本像身赴煉獄,因為…太….熱…了…
不過這個地方還真和“地獄”有關!因為雷波城(Les Baux)的Baux源自Bauxite,就是「礬土」、「鋁礬土」之意,這種岩石的顏色會因金屬含量多寡而呈現淺黃或淡紅色,因此但丁神曲裡的地獄景觀就以此為模型來描繪。
我們沿著石階揮汗攀上城堡,在一家幽暗的餐廳裡用餐。前菜是蕃茄炒醃蔬菜,主菜是燉豬肉配米飯,然後又給每人好大一盤起司,最後是甜到無法形容的巧克力蛋糕。這麼“法式”的餐點,我那位比利時好友Vincent一定很喜歡,但很多團員不習慣,尤其要吃下那麼一大塊厚片起司。
餐後就自由活動,在城堡的石階爬上爬下,只覺得自己熱到快溶化了。找了一棵小樹蔭暫歇,我開始懷疑遊客來這樣一座山城到底想“看”什麼,只憑旅遊書介紹便過來,然後逛逛紀念品店就算“到此一遊”嗎?於是猛然懷念起自己開車去鄉下,逛那些非旅遊景點的逍遙玩法。不過法國人就是法國人,永遠是極具藝術氣息的民族,為了不讓前來雷波城的遊客太失望,所以用「歷史戰爭古裝劇」來豐富旅遊內涵,若你有空的話,這裡倒有中世紀攻城的大型武器表演,就是電影裡的那種“投石器”啦!這點子很炫,因為連我都很想知道用“投石器”來投擲西瓜會有什麼殺傷力?
這種以表演藝術來包裝景點觀光的作法,大陸那邊做得非常成功,在張藝謀印象系列的帶動下,許多觀光景點相繼設計結合地方特色的演出供旅客選擇。雖然水準良莠不齊,但培育的人才及創造的就業機會,對國家藝文產業的推動助益良多。
■
15:16來到阿爾(Arles,又譯阿爾勒、亞珥),是喜歡梵谷的人絕對不能錯過的城市,因為1888年2月21日至1889年5月3日梵谷旅居於此並創作三百多幅精彩畫作。
可能我所認識的阿爾皆來自梵谷畫作,所以忽略這裡的豐富古蹟。其實位於隆河三角洲頂點的阿爾是座歷史古城,以羅馬競技場,聖托菲姆迴廊(Cloitre Saint Trophime),市政廳(Hotel de Ville)等遺蹟聞名。西元46年時,阿爾被羅馬帝國的凱薩大帝規劃為退休軍人定居之城,於是又被稱為「高盧人的小羅馬」(法國古稱「高盧」)。17、18世紀舊城內開始建造許多美麗的私人宅邸,和千年古建築相映成趣,198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在這座「藝術歷史古城」裡,我們參觀了三個景點:共和廣場(Place de la Republique,也稱市政廣場)、羅馬競技場及梵谷的「星空咖啡館」。
共和廣場
首先是「共和廣場」,我們一整群人就只是夏夢了無痕似的輕輕走過,偶爾順手拍張相片,要離開時我又返頭給了一位手風琴的街頭藝人幾個硬幣…就這樣!接著是「羅馬競技場」,團裡大概每個人都在其他地方看過羅馬競技場了,所以也懶懶散散的,倒是有位團員走丟了,大家積極找人。
從競技場頂頭往下拍攝的阿爾(Arles)
最後我們來到梵谷作品裡的「星空咖啡館」,這可是我夢寐以求極想造訪的“畫境”,結果卻讓人哭笑不得,大半團員不知這裡有何特殊之處,也不管梵谷畫裡的角度只輪流坐在椅子上拍照……我也不好意思糾正,只把一對較熟的夫婦拉過來,依梵谷的角度幫他們拍張合照,順便在旁邊的紀念品店買張梵谷「星空咖啡館」的明信片送給他們對照參考。
然後……不知不覺,我朝思暮想的阿爾就這樣“觀光”完了。天啊!怎麼沒有驚天動地的感動。
梵谷「星空咖啡館」及「曳引橋」的今昔對比
■
17:10來到阿爾郊外的曳引橋,這座不起眼的小橋因梵谷1988年的畫作「The Langlois Bridge」而聞名,但橋早就不見了,1962年才又依當時風貌重建。而且連人物都仿冒……當年在河畔洗衣的婦人,居然都還在……(這樣有點可怕!)我是說河畔還是有人,雖然非當年那些洗衣婦,但可能是她們的後代子孫,反正有四位小朋友在戲水。人通常是最美麗的風景,尤其活力四射的學童,所以就過去和他們閒聊鬼混了。也拍了許多相片,四個都留了e-mail要我把相片寄過去。
參訪古蹟雖然快樂,但我覺得和當地居民相處更快樂。
■
17:40離開曳引橋,18:50來到蒙特利爾(Montpellier)的旅館(Mercure Hotel),本該先辦理住房手續,等行李都安置好再去用餐。但已和餐廳訂好時間,若不準時前往可能會像前天那樣,廚師已下班交涉很久才有飯吃。但旅社這邊的服務生也要下班,等大家用餐回來就只能自己提行李到房間,所以會和昨天一樣,我得幫很多年長的團員送行李。正當兩難之際,我們聰明的領隊Jasmine立刻作出明智的決定,她留在旅館幫大家辦理 check-in手續,順便讓服務生送行李,同時請我和John幫忙先把團員帶去用餐,這樣就兩全其美了。
於是我就帶著大家步行到附近的中國餐廳去,把大家安置好後,立刻溜出來拍照。我本來就不善交際,而且餐桌上不外乎是歌功頌德或聊政治談股票,我一點興趣都沒有,所以遇到任何等待的空檔時都會開溜。
過了一陣子,John匆匆過來通知我團員在吵架了!我儘速趕回餐廳,原來是為了爭座位……
有位白髮團員找到位置坐下,但團裡有九位一起來的親友希望能坐同桌,所以請他換個座位,然後就吵架了(聽說之前雙方就有過結)。而且不是小吵,是咆哮到連餐廳服務生都覺得很恐怖的那種大吵。
我,這麼“年輕”當然沒立場調解,只好先把仍在叫囂的白髮團員請出餐廳,在外頭聽他抱怨。其實也不算是“聽他抱怨”,根本是站著當出氣筒讓他痛罵,於是佇立街頭看著許多悠閒的路人如流水落花般從兩旁流過,我則靜靜站著,任眼前這位發飇的長輩破口大罵……震耳的聲浪流動著,路人的身影也流動著,聲影交匯如電影,忽然覺得自己正美麗地麻木著。沒辦法!個性太浪漫,連這種場面都幻想成藝術電影。其實我的EQ沒那麼高啦,只是當時更深刻領悟人一旦失去理智就什麼事都做得出來,我不過和他一樣繳錢出來旅行,居然可以把我臭罵到昏天暗地。正因如此荒謬,所以反而無所畏懼,陪他演一場街頭喜劇。
等他罵累了,罵夠了,我才輕輕說:「走!我陪您走走,別和他們計較。」
可能是又用語不當,聽到我說“別和他們計較”,他又委屈地開始發飇,只好再陪他沿路“潑夫罵街”。走到一處廣場才安靜下來,也不知該如何收拾善後,只能壯膽地告訴他:「你在這邊散步,不要走丟哦!我回去幫你留飯菜。」然後就溜回來了,途中還拍兩張質感不錯的相片,來到餐廳門口剛好遇到Jasmine,立刻向她報告狀況。Jasmine夠可憐了,飯都沒吃忙著幫大家check-in,結果現在團員瘋狂吵架,有人“離團出走”,哎!
不過Jasmine很貼心,叫我趕快先用餐。才進餐廳許多團員便圍過來安慰我,雖然大家都已吃飽,但幫我留了三大盤豐盛的菜飯,真是感動。
接著就有人出去向Jasmine詳細報告“戰況”,我遠遠看到Jasmine的眉頭一直憂成八字型。後來餐廳老闆遞了兩個外帶便當盒給她,Jasmine才拿著去尋找“離團出走”的白髮團員,而其他人則由John先帶回旅社。
等我狼吞虎嚥完,走出餐廳就發現Jasmine哭著回來了,那位白髮團員當街把她痛罵一頓。只好拼命安慰Jasmine,陪她慢慢走回來。
我覺得大家都是血肉之軀,都是人間過客,何必為難別人,讓別人不快樂?為何不換個角度,當個讓別人快樂的人!喜歡自助旅行的我,不排斥跟團的原因就是能從這些匪夷所思的團員學習到很多東西,所以要經常提醒自己永遠不要變成那種「讓別人不快樂的人」!
回房間,沖澡後就上床翻書準備睡覺了,而室友還自言自語批評著今天的吵架事件,我懶得回應,兀自在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裡平靜入睡。晚安!
雖然發生“潑夫罵街”、“離團出走”的事件,但混亂中我還是拍下這張質感不錯的相片。
延伸閱讀「從歐洲到非洲」系列文章表列 ( 請點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