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旅遊篇
■ 2010年5月20(星期四)
今天的表訂行程是7:00起床,8:30出發,餐廳六點半供餐,自己找時間去吃。
但我又一大早就出門了……昨夜遊覽車子從馬賽港開過來火車站前的這家旅社時,途中無意瞄到一座像巴黎凱旋門的建築,於是我就開始沿途把路記起來,決定趁清晨走路去找尋那座雄偉的建築。
很像天方夜譚對不對?但就真的讓我找到了……
這就是馬賽的凱旋門(Arc de Triomphe, Marseille),建於1825年。
■
今天預計造訪的景點如下:
1.艾克斯(Aix-en-Provence):塞尚的故鄉
2.勾禾德(Gordes):城堡
3.山泉村(Fontaine-de-Vaucluse):水車
4.亞維農(Avignon):斷橋、教宗
都是普羅旺斯著名的旅遊勝地,若是我自助旅行的話,大概每天只能造訪一個景點,全程分四天走完。但隨著旅行團蜻蜓點水似地一天“奔走”四個景點,雖然……有點誇張……但還是覺得很有趣!反正放開心情,裝得傻傻的,跟著走馬看花,挺快樂呢。
記得同團有位“奧客”級的團員曾問我:「你來法國第三次了,前兩次都自助,為何這次要跟團?」
我沒多解釋,只回答:「在法國自助旅行太貴了,偶爾跟團舒服又愉快。」
其實我忘了說明一點,這次是因為Jasmine帶團我才跟著來,沿途她都會和我分享帶團的酸甜苦辣,這種樂趣自助旅行體會不到。
像那位生先是個「很難款待的奧客」,就是Jasmine私下告訴我的……
那位“奧客”先生才不管什麼是塞尚或亞維農斷橋,他只是拼命收集國家的數量,誓死達到100國的旅遊目標,所以很好奇我為何要來法國三次?
哈!哈!和理念不同的“奧客”一起旅行很有趣吧。
所以08:20才上車大家就在爭吵座位問題了,都搶著要坐前面比較不會暈車。各位繼續吵吧,反正我就坐在遊覽車最後面,耳機及眼罩帶著就呼呼大睡了。
■
艾克斯(Aix-en-Provence)位於馬賽北方35公里,是個氣候溫和的精緻城鎮,也是印象派畫家保羅.塞尚(Paul Cezanne)的故鄉。西元前二世紀羅馬人就開始在此築城定居,12至19世紀期間一直是普羅旺斯的經濟及政治重鎮,舊城區還保存相當完善的建築遺蹟及數十座典雅的噴泉,所以有「千泉之城」之稱。其實“艾克斯”就是由拉丁文“水”演變而來,因為西元前122年羅馬人發現這裏的泉水能治病,便把這座城鎮命名為「水城」。
我們09:46來到「水城」,下車處就是「圓亭噴泉」所在的圓環,噴泉直徑32公尺、高12公尺,裝飾著天使、獅子及天鵝等雕像。環繞著噴泉的圓環向外延伸出五條大道,其中最有名的便是米哈波林蔭大道(Cours Mirabeau),也是我們要賞遊的主要景點。
Jasmine介紹說,林蔭大道上有「塞尚父親的鞋店」及塞尚常去的「兩個男孩咖啡店」(Les Deux Garçons),還有無數噴泉,名產則是小泥人(Santons)、杏仁糖(calissons)……集合時間是10:40,記得回到「圓亭噴泉」哦!然後就開始自由活動了。
在這條翠綠色的米哈波林蔭大道,還真不想跟一大群觀光客走在一起呢,趁著宣佈自由活動趕快朝碧蔭深淺處遁逃而去。
最後一張相片就是塞尚常去的「兩個男孩咖啡店」
說實在的,這種觀光步道在歐洲比比皆是,逛起來都大同小異,但要在對的時節造訪則不太容易。而我們剛好在兩旁的法國梧桐最翠綠剔透的時刻來訪,所以連空氣都飄浮著葉綠素,到處充滿嫩綠的草葉味。
我沒刻意去尋訪塞尚的足跡,但還是依著Jasmine提供的住址(米哈波林蔭大道55號)來到塞尚故居,他1839年出生時父親便在此經營鞋店。但我讀到的英文資料寫的則是帽店(hat shop),所以不知到底是「鞋店」還是「帽店」?不過倒讓我想起禪宗“以鞋為帽”的「南泉斬貓」:
南泉普願禪師的弟子為搶奪一隻貓而起爭執,南泉要他們說出個道理,否則就要殺貓。大家無言以對,南泉就當場斬貓了。當趙州從諗禪師回來後,南泉把斬貓的事告訴他,趙州就把鞋子脫了,放在頭上走出去。南泉說:「你當時如果在場的話,這隻貓就不會死了。」
其實塞尚和貓一點關係都沒有,但一位女團員硬說資料上寫著“塞尚最愛貓”……
越說越當真,還把她印出的資料遞給我看,只是要證明她是對的!
遇到這種好勝的人,只好配合對方,將就把她的資料恭敬讀過一遍:「艾克斯觀光局提供兩種跟隨大師足跡的行程:一種是在舊城區漫步,參觀塞尚的出生地、學校及故居;另一個是開車的行程,參觀地點是塞尚最愛描繪的聖維克多山。」
天啊!我們那位大姐把「描」看成「貓」了,所以堅稱塞尚最愛貓。
這是塞尚的故居
■
中午在一處葡萄園的鄉村餐館用餐,屋舍四周則栽種著櫻桃樹,鮮紅欲滴的櫻桃處處吊掛著,所以大夥都出去拍攝櫻桃了。
我則過去Jasmine及司機John那桌,展示我身上那件佈滿印象派畫家簽名的白色T恤(在巴黎買的),並指著塞尚的筆跡告訴John:「這是剛才在艾克斯,請塞尚幫我簽的!」一旁的Jasmine則大笑不已。
■
午後第一個行程是勾禾德(Gordes),是位於山丘上的16世紀古城堡。
因為勾禾德的地勢雄偉,所以遊覽車先在附近的高地停車,讓我們從遠處拍攝整座城堡的壯闊氣勢。
結果Jasmine就悄悄過來和我商量,她說John對勾禾德不熟,聽說車子無法直接開到山上的城堡,所以等一下車子停妥,你就先下去問人:「城堡在哪裡?」然後偷偷過來告訴John,我們再帶大家走路過去。
瞬間,我覺得好刺激哦!真像偵探電影,暗中攫獲訊息並秘密利用。
但我很怕一緊張就忘了要開口問什麼?所以特別請Jasmine把法國古城堡的那個字再唸一次,我大致拼個類似的音寫在手掌上,以免到時又亂問出什麼單字來了?
記得1992年我剛到美國時,室友帶我開車兩小時到Kansas City的中國店採買柴米油鹽醬醋茶等必需品。到達市區後,他先讓我下車,要我在廣場等候,他去停車。
「但我不知廣場在哪裡啊?」初到美國的我,很緊張地告訴室友。
「你就問人Where is the plaza? (廣場在那裡),人家就會告訴你了。」
「那個廣場有名字嗎?」
「你不用管啦!只要說廣場 ( plaza) 附近每個人都會知道。」
於是室友就開著他的車去四處找車位了,而我就“裝作落落大方”地走到街角的書局問路。但剛到美國英文實在沒那麼流利,加上有點緊張,於是就開口問櫃台那位肥胖女士:「Where is thepizza?」
那位身穿毛線衣的肥女人只是抬起頭來,皺著眉疑惑地向我確認:「你說的是比薩 (pizza) 嗎?」
「是啊!我室友說附近每個人都知道pizza在那裡!」
哎!我一緊張就把廣場(plaza)說成比薩(pizza)了。所以若不趕快把法國古城堡的那個字寫下來,到時我可能會亂問出什麼鬼東西來,然後把整團人都引導到哪個鬼地方去了。
但錯把比薩當廣場還不是本人最糟糕的經驗……
在美國唸書時,因為我室友是中國同學會會長,所以常有許多外國人來家裡拜訪。
有次室友不在,一位纖麗的白人女孩就過來請求翻譯幾個中文字,原來她們要組織「Unit of against rap」(反饒舌歌聯盟),成立大會上要展示各種語言寫出的聯盟名稱,希望中國同學會幫忙翻譯,並列印出中文字供他們印製成大標題。
我告訴對方沒問題!但心中狐疑著,你們這些白種人幹嘛反對黑人饒舌歌!
可能見我不小心顯露“不屑”的表情,那位纖纖女子又再問我一次:「你知道我講的rap (饒舌歌)是什麼嗎?」
「我當然知道,而且還很喜歡呢!」隨身就學起黑人的屌樣扭了兩下。
接著只見她敷衍地道謝,便轉身倏然離去。
幾分鐘後室友剛好回來,進門就問我剛才對那位美國俏妞做了什麼事?
「哪有?」我莫名其妙地回答。
「她說你怪怪的?」
「我哪有怪怪的,她才怪怪的,沒事幹嘛反對黑人的饒舌歌?」
「人家哪有反饒舌歌?」
「她要我們幫忙印出Unit of against rap (反饒舌歌聯盟)的中文字,還說要成立聯盟!」
「誰告訴你是rap了,她剛才在電梯口遇到我,說的明明是Unit of against rape (反強暴聯盟)。」
「哇咧!rape (強暴)和rap (饒舌歌)發音那麼像,誰搞得清楚啊!」
「她怕你不懂,所以又再問你一次知道rape (強暴) 是什麼嗎?結果你怎麼回答?」
「哦……我說我知道啊,而且很喜歡……」
然後室友就捧腹大笑,笑聲響徹整座校園。
還好!後來對方有遇到我室友,否則……「反強暴聯盟」成立的造勢晚會上,當舞台呈現各國語言的譯名時,會有一整排中文字寫著「反饒舌歌聯盟」。
所以一定得把Jasmine要我問的「法國古城堡」那個字寫在手掌,以免到時又錯問別的英文字。只是後來事情的發展完全未若預期,遊覽車允許開上山,所以John就直接開到勾禾德城堡前讓我們下車,但Jasmine來不及通知坐在車子最後面的我。
於是車子才停穩,我就像007情報員一樣優雅熟練地閃過所有團員,迅速躲進車後的咖啡店,輕聲急問老闆:「請問城堡( chateau )在哪裡?」
戴著圓框眼鏡的老闆抬起頭來,把頭轉向門外,用下巴頭點著正前方說:「門口那棟巨大的建築就是城堡!」
順著看過去,團員們已紛紛在勾禾德城堡前手比V字拍照了,時間14:10。
■
在勾禾德城堡自由活動40分鐘後,大家又上車繼續前往下個景點。
只是身為007情報員的我,又不小心聽到Jasmine用英文向John說:「到時,就找座水車讓大家拍照就好,我們只能停留20分鐘,否則亞維儂的行程會走不完。」
哈!哈!竊聽到一些行程機密真是快樂的事。
其實這個景點叫山泉村(Fontaine-de-Vaucluse),距亞維儂才25公里。Vaucluse的拉丁文是Vallis Clausa,乃封閉的山谷之意,所以這裡屬於石灰岩的山谷地形,有許多岩洞及湧泉,而且岩洞很深(315公尺)湧泉很多(全法國最大),水流匯集成索爾克河(La Sorgue)。十六世紀時居民已在水流豐沛的河道上築起水車利用動力造紙,於是鎮內有不少水車,國內旅行社便直接稱其為「水車村」。
到「水車村」當然是在水車前拍張相片,再找廁所尿尿就準備離去了,難到團員有興趣參觀造紙博物館或步行20分鐘去看湧泉的源頭?
■
約四點鐘來到著名的亞維農(Avignon)……
我印象中的亞維農是來自畢卡索那張立體派經典之作《亞維農少女》,因此以為這裡到處是臉型怪異的裸女。來到亞維農才知道畢卡索的《亞維農少女》是指巴塞羅那亞維農大街的妓女,眼前的亞維農則是位於法國南部隆河左岸的一座城市,兩者根本牛馬不相干。所以這裡聞名的不是「妓女」,而是「教廷」,因為1309年法國籍的教宗克萊門五世(Clement V)決定把教廷由梵諦岡遷移至此,從此讓亞維農一躍而成世界級的宗教首都。於是從1309到1377年期間,這裡有位法國教宗,梵諦岡則有位義大利教宗,史上就稱其為「大分裂」。雖然後來教宗格列哥里六世(Gregory Ⅵ)決定把教廷遷回梵諦岡,但這七十年來已讓亞維農被建設為有堅固城牆,教皇宮(Palais des Papes)、大教堂及各種華美建築的精緻城市了。
來到亞維農除了參觀教廷遺蹟之外,還有一座因民謠【在亞維農橋上】( 請點選聆聽 )而著名的「亞維農斷橋」。這座橋原名聖貝內澤橋(Pont St-Benezet),據說是西元1177年一位不起眼的年輕牧羊人因受到神的感召,花十一年建築而成的橋。原長900公尺,後來因隆河氾濫橋基被沖毀,現在僅剩4座橋墩佇立水中,1995年被聯合國列為人類文化遺產。另外每年的【亞維儂藝術節】也吸引世界各地的藝文人士前來共襄盛舉,這裡的演出場地大多是露天劇院,對於表演者來說,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將戶外環境與表演內容結合成一體。
而我們的最大挑戰則是,如何在一小時內參觀完教皇宮及亞維農斷橋。
這就是教皇宮,十四世紀時教宗就住在這裡。
只是我顧著拍照後來就和大家走散了,還跑到鐘塔廣場(Place Horloge)去買了鮪魚三明治及bitter lemon口味的玉泉汽水(Schweppes),那種汽水台灣買不到,所以每到歐洲必然狂喝。
17:15集合離開教皇宮,搭車到隆河對岸的餐廳用餐。
結果我們太早到,還無法供餐,團員們就聚在餐廳聊天。而我就晃到外頭的隆河畔去了,意外發現夕陽美到無法形容,對岸的教皇宮及亞維農斷橋都被鍍上一層金黃色,那種超現實的色彩好像神話,我則迎風想像自己是中世紀的馴龍騎士,揮劍砍斷河橋,阻隔追兵,救得美人歸……
■
九點鐘回到旅社,拿出筆記才發現如此平淡的一天實在沒什麼好記錄的,所以趁機寫寫明信片,好寄回台灣去。
其實這樣跟著旅行團走馬看花也很有趣,不用動腦筋,只要憨憨地吃喝玩樂就好。不過也別太憨,至少要把禪宗的「南泉斬貓」弄懂!依我的理解,這故事是提醒大家別“本末倒置”,養貓養到爭貓,說教說到殺貓,根本是“本末倒置”錯把鞋當帽嘛!
我是不會錯把鞋當帽啦,但會錯把rape (強暴)當成rap (饒舌歌)……
晚安!
延伸閱讀「從歐洲到非洲」系列文章表列 ( 請點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