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旅遊篇
「里斯本的故事」乃大導演文.溫德斯(Wim Wenders)為紀念電影發明百年而拍攝的作品,劇情如下:剛出遠門回家的音效師溫特收到導演好友佛萊德寄來的明信片,提到他拍攝新片時遇到瓶頸……溫特二話不說,立刻從德國載運十多箱器材驅車前往里斯本協助好友。曲折艱苦地抵達後,卻不見佛萊德,原來他已厭惡「撰寫劇本虛構情節」的拍攝方式,於是“自暴自棄”地將攝影機藏在垃圾筒或背包裡隨機拍攝,他覺得那才是“不作做”的電影……當然,最後溫特還是成功地幫佛萊德重新找回對電影的信心及熱情。另一段旁枝的情節就是住在佛萊德隔壁的樂團女主唱和溫特所產生的愛慕情愫,所以電影裡有許多錄音及演唱的畫面。那是十餘年來始終停留在我心目中的「里斯本」,正因那部電影,讓我朝思暮想盼望有日能一遊里斯本……
結果,我的里斯本和電影裡的完全不一樣!
■ 2010年5月28(星期五)
7:00起床、用餐,8:00出發。
今天的第一站是位於歐陸最西端的洛可岬(Cabo da Roca,或譯羅卡角),在140公尺高的懸崖上聳立著一座方形石碑,雄偉地向浩瀚海洋宣佈,這裡是「陸地的盡頭,海洋的開端」(Where the land ends and the sea begins),這句話是當年葡萄牙著名詩人卡蒙斯(Camoens)迎風佇立在洛可岬時發出的詠嘆,如今已永遠鏤刻在石碑上。
而我非常喜歡的記錄片《大國崛起》,訴說十五世紀西班牙及葡萄牙那段航海大發現時,鏡頭就從洛可岬這座石碑開始。當時人們所認知的地球尚是方形,跨出洛可岬便是遙無盡頭的海洋,你能想像站在這個“陸地盡頭”的懸崖上會有多麼百感交集嗎?
所以回到歷史裡,就知這句「陸地的盡頭,海洋的開端」蘊含多少孤絕及茫然了。
但這裡也是希望的起點,所有的海洋探險都從這裡開始,無數滿懷壯志的冒險家隨著風帆航向未知,於是新大陸被發現了,人類的歷史從此改寫。
我們抵達洛可岬時,海風狂野吹起萬頃浪濤,磅礡氣勢猶如混沌初開時之盤古馳奔,佇立懸崖上只覺髮衣飄飄,雁行千里。我迷戀著這種極端的地理點,思緒跟著穿越時空,回到中世紀那段茫然未知的歷史裡。人們相信這裡是「陸地的盡頭,海洋的開端」,而海的盡頭或許是天堂,我仰天長嘯,等待天堂傳來回音……只是聲音消失在海天交接處,於是葡萄牙的船艦循聲啓航,繞行到地球另一端發現美麗的“福爾摩沙”,泊船後便據地長住。歷經數百年的輪迴我來到福爾摩沙,那聲從洛可岬繞過半個地球而來的“仰天長嘯”隨之與我合體。後我長成,又浪跡到歐陸最西端的洛可岬,佇立崖頂朝著海洋長嘯一聲,於是另一場美麗的輪迴便重新展開……
旅行時,就是要有想像力,在洛可岬我飄然繁衍著自己的前世故事,不覺快意盎然。
離開前,Jasmine發給我們每人一張價值十歐元的「歐陸最西端造訪證書」。原來,我只是一枚觀光客。
但佇立在洛可岬,呈現在眼前的詭譎海洋、天空及雲層真的像場“神話”!
■
十點鐘離開洛可岬,半小時後來到里斯本市郊山丘上的仙達皇宮(Palácio Nacional de Sintra or Sintra National Palac,又譯辛特拉皇宮),此乃中古世紀國王狩獵的別宮,外表雖樸素,宮內卻有珍貴的瓷磚雕飾及精緻壁畫。例如著名的天鵝廳就在天花板上畫了27隻姿態皆異的美麗天鵝,還有畫滿146隻喜鵲的喜鵲廳,但最具特色的是足以開伙供200人用餐大廚房及那兩只地標似的巨無霸煙囪。
只是皇宮參觀多了實在有點麻木,連想像力都隨之枯竭……匆匆跟著人群繞完,便算到此一遊。
■
11:45用餐去也!
南瓜濃湯、生菜沙拉、魚排、西班牙海鮮飯、冰淇淋。
餐後領隊Jasmine告訴我們哪家店能買到好的咖啡豆,於是我就帶領一堆團員前去採購。我自己不喝咖啡,只充當翻譯幫大家血拼咖啡豆,順便買了三根香蕉,沿途慢慢吃。
這是在餐廳附近拍攝的相片:
■
接下來便動身前往里斯本市區參觀了……
這是在鬧區海邊拍攝的相片,老漁夫真的很悠哉,好個鬧中取靜!
先說說里斯本吧!零零總總收集了這些簡介文字:
里斯本(Lisbon),葡萄牙首都,全國最大的海港城市,葡萄牙政治、文化中心。市區面積82平方公里,人口約56萬,位於歐洲大陸最西端,氣候良好,大部分時間皆風和日麗,溫暖如春,舒適宜人。
根據葡萄牙《快報》Expresso就生活水準所作的統計,里斯本是全國最適合居住的城市。
這座美麗城市位於太加斯河口 (Tagus River),在此河流及海洋交錯成一片內陸水域,使里斯本成為世界上最壯麗的自然港之一,在大航海時代許多船隊便從這裡啟航前往探索世界。
十五世紀後期,達伽瑪(Vasco da Gama)發現通往印度的新航線,佩德羅.阿瓦雷斯.卡布拉爾(Pedro Álvares Cabral)發現巴西,進而將其納為殖民地,葡萄牙開始成為世界強國,首都里斯本則是歐洲最富裕的城市之一。
趁著夏日海風,你可沿著陡峭的階梯參觀城裡的42座博物館,或者搭乘連接上、下城區的纜車,即使坐在路邊欣賞駛過眼前的電車,都能感受到質樸的古城風情。日暮黃昏夕陽没入海洋,里斯本便悠閒展示著它的宮殿、教堂以及盤繞在七座小山丘的老街。夜幕低垂時,就找家小酒館啜飲葡萄酒,聆聽柔美憂鬱的Fado悲歌。
但這些豐功偉業及美景描繪都比不過停留在我心底的《里斯本的故事》,可惜我們的造訪以觀光景點為主,雖浪漫不足但仍精彩有餘。
首站是馬車博物館,收藏16至19世紀葡萄牙皇家的各種馬車,如四輪馬車、禦輦、轎式馬車及雙輪輕便馬車等。當時貴族們搭乘馬車,而貴族小孩則有專屬的“羊車”,我覺得這才是博物館裡最有趣的一張相片。
之後又參觀了三個重要景點:
1.傑羅尼莫斯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onimos)
2.貝倫塔( Tower of Belem)
3.發現者紀念碑(Monumento aos Descobrimentos)
三個都是很雄偉的建築,尤其位於太加斯河口的禦敵堡壘貝倫塔,當葡萄牙於十五世紀成為世界強權時,經由航運帶回的黃金、白銀、寶石、香料、絲綢及活犀牛等奇禽異獸都得在這座瞭望塔附近停船卸貨。光想像這段歷史畫面就覺趣味無窮了,無數壯麗的古船鑑緩緩移動在眼前,而我是岸邊的遊唱詩人,笑看數百年的人世興衰。隨著時間流逝,貝倫塔逐漸失去原本防守港口的功能(反正葡萄牙國力已衰竭,無需防守了),幾個世紀來這座建築曾被用作海關、電報站、燈塔,甚至監獄,直到1983年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發現者紀念碑
貝倫塔
傑羅尼莫斯修道院
當我們參觀這些雄偉的景點時,領隊Jasmine則先去排隊幫我們買葡萄牙最著名的蛋塔。這家蛋塔店就位於傑羅尼莫斯修道院旁,據說1820年葡萄牙革命時期,修道院失去經濟來源,修女們為了生存就開始在街頭販賣蛋塔這種原本只在院內食用的傳統甜點。1937年在貝倫街上經營煉奶廠的多明哥(Domingo Rafael Alves),雇用一位修道院離職的糕點師傅,取得蛋塔秘方後便開起這家「貝倫糕餅店(Antiga Confeitaria de Belém)」,此乃日後葡式蛋塔的創始本店。目前每個蛋塔賣0.9歐元,最多一天可賣到15,000 個。沒辦法!除了好吃之外,這個地點也太好了,觀光客摩肩接踵川流不息,生意要不好也難。反正Jasmine就辛苦地排隊幫大家買蛋塔,所以每個人都能享用到美味的貝倫蛋塔。
別問我吃起來有什麼不同,我這「美食白痴」覺得任何現烤蛋塔都很好吃!倒是在蛋塔店前遇到一群巴西觀光客,我開心地和他們聊天,反正胡扯些即將開打的世界杯足球賽之事,後來還幫他們拍了不少相片,並祝他們的國家代表隊贏得世界冠軍。
■
之後前往里斯本著名的羅西歐廣場(英語:Rossio;葡萄牙語:Plaza de Don Pedro IV),這裡是里斯本的交通樞紐,許多巴士及電車交會於此,是通勤族每日必經之地。我們在此自由活動,讓大家血拼紀念品。有幾位“較有氣質”的團員圍著當地導遊Sonia問說哪裡能買到好聽的葡萄牙民謠,結果Sonia直接回答:「聖母合唱團(Madredeus)」,然後認真解釋著樂團特色。但團員沒耐心聽她講解音樂,只想知道哪裡能買得到CD?我忍不住過去用中文告訴他們,聖母合唱團的專輯台灣就有了,絕對比這裡便宜,回台灣買就好。
說到聖母合唱團,又讓我想起《里斯本的故事》,可惜我們的行程和電影裡的調性全然不同,這意味著,多年後我還是會自己前來里斯本,就隨著電影的足跡去尋訪那些曲巷及老宅。
■
17:00離開羅西歐廣場,動身前往羅馬時期的古城艾佛拉(Evora)。
18:50抵達艾佛拉。
19:25集合用餐。
我利用待餐時間先到古城裡閒逛,拍了幾張光線很美的相片。
吃完晚餐回到旅社(Albergaria Vitoria)已經晚上九點鐘了,沖澡、洗衣服、備份相片、電池充電…忙完已將近十一點,隨手翻閱幾頁文字就上床睡覺了,伴眠音樂仍是《里斯本的故事》電影原聲帶。
這是我自己的「里斯本的故事」,極為平淡無奇,希望日後再訪里斯本,能找處濱海的民宿,每天在陽台上眺望美麗又哀愁的海洋。
晩安!里斯本。
P.S. 覺得今天拍攝的相片少了一些靈性呢!
延伸閱讀「從歐洲到非洲」系列文章表列 ( 請點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