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

016

014

 西班牙旅遊篇

 

 

 

 

■ 2010年5月23(星期日)

今天是很重要的一天,因為我們要進入西班牙了!

我覺得歐洲有些國家很迷人,西班牙和冰島就是其中之二。位於北歐的冰島,就是異於北歐各國,有點怪卻怪得「絕然自異」,讓我萬分欣賞。而位於歐陸的西班牙則怪得“非常不歐陸”,古時很多人把西班牙當成自成一格的“島嶼”,反正就是些雜碎的陸塊潦草地偷偷銜接在歐陸末端,而北非的摩爾人更是把西班牙當成“更適合人居住的非洲”。或許基於這種隔絕於歐陸的特性,造就西班牙人頑強、剛勇、自豪、愛國、服從性強卻缺乏想像力,仔細分析這些民族性,還以為在形容中東的阿拉伯人呢!但這種“不歐不非”的特性,正是西班牙吸引人之處。

我早已期盼西班牙很久了,去過歐洲十餘國總把西班牙留成壓箱法寶,希望能在最充份的準備下轟轟烈烈造訪,沒想到居然是跟團匆匆一遊,說來也好笑。反正對西班牙歷史已瞭若指掌,所以用較有趣的方式匯整一些和大家輕鬆分享。

(1)遠古時代就住在西班牙(伊比利半島)的這些人,原本就很好戰(又有些蠻性),許多原始洞穴遺留的公牛描繪及狩獵圖可證明。

(2)腓尼基及希臘人皆曾來到伊比利半島經商,不過僅限生意往來,但後來的羅馬帝國前來“統治”時,就遭到當地好戰居民頑強抵抗,花了百餘年才擺平這些西班牙人。

(3)早期的西班人雖然野蠻勇猛,但也從腓尼基人那裡學到書寫及錢幣,從希臘人那裡學到如何種植葡萄及橄欖樹。(所以兩千年後三毛去西班牙才會寫下動人的《橄欖樹》,而非《芭樂樹》。)

(4)被羅馬帝國統治的六百餘年裡,西班牙人的文學甚至反過來影響義大利半島。

(5)七世紀穆斯林大舉擴張勢力時,早就覬覦這塊位於摩洛哥上方的土地了,於是西元711年渡過直布羅陀海峽,佔領西班牙達七百年之久。因為就在西元711年西班牙變成阿拉伯世界最西端的領土,所以……有7-11真好!(中東的駱駝都這樣唱著)

(6)西班牙人把這些佔領他們土地的阿拉伯、埃及及敘利亞等入侵者皆統稱為摩爾人。後來摩爾人彼此也開始出現派系鬥爭,甚至為了和巴格達的哈里發(伊斯蘭教世俗的最高統治者)相抗衡,也在哥多華“變出”另一位哈里發,從此西班牙南部就被建設成文明開發的先進邦城,為十五世紀之後的強盛西班牙奠定基礎。

(7)1492年西班牙驅走摩爾人,同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西班牙正式登上世界舞台,成為繼羅馬之後全世界最強盛的國家。

(8)我想西班牙的歷史最好一直停留在十六世紀……因為之後便積弱不振,開始從世界舞台謝幕,連二次世界大戰都置身事外,好像並非歐洲成員似的。慢慢的,大家對它的印象就只剩渡假海灘、廉價葡萄酒及「放也放不完的假日」。

不過僅「放也放不完的假日」就讓我認為西班牙是全世界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了!要不要來看看這段網路文章(據說來自天下雜誌):

仔細研究了西班牙人一番,會發現他們的人生觀和每年努力創造外匯奇蹟的台灣人有很大差別,如果給他們的小學生出個作文題目:『我的志願』,我看百分之七十的男生會寫『足球員』,百分之六十的女生會寫『歌星』。並且我可以保證,絕對不會有人說長大以後要當什麼總統、國會議員或是那些亂七八糟我們覺得很了不起的事業。

從馬德里到巴塞隆納,我曾經以同樣的問題請教過幾個西班牙人,以下是結果:

對方是餐廳服務員,大約四十多歲,從十八歲起就幹這行。

Q:請問你怎麼安排你的生活?

A:工作和休假。

對方是服裝店的女店員,大約二十多歲,剛做沒幾年。

Q:請問妳對人生的期望是什麼?

A:休假。喔,工作?工作就是為了休假。

對方是觀光區的售票員,大約三十出頭,這個工作屬於公務員。

Q:請問你認為怎麼樣的西班牙人最快樂?

A:那些在休假的。

對方是火車站裡的警察,大約三十多歲,他大部分時間不是用在治安,而是告訴遊客售票處和月台在哪裡。

Q:請問你滿意做為警察的生活嗎?

A:嗯,還好,要是去市政府就更好,假比較多。

以上的問題絕非虛構,至於他們的答案,更絕非虛構。

當地一個朋友掐著手指算給我聽,西班牙人平均一年至少有一百五十天在放假,也就是一年上班兩百天,換算起來每個星期只上班四天。按照西班牙政府的規定,每周的上班時數是四十個小時,國定假日如果在星期四,大部分的公司連周五也放,於是一個星期只上班三天是常見的事,而且公務人員每年的薪水保證是十四個月。

所以介紹西班牙時,不管歷史或地理,就停在「平均一年至少有一百五十天在放假」就夠了,光這點就足以讓人羨慕不已!

 

 

007

009

上圖:蒙塞拉特修道院。下圖:詭異嶙峋的鋸齒山。

 

 

 

 

 

好吧!要入境西班牙了……

這個古時一直被認為是“島嶼”的國度和歐陸本來就有隔離感,於是我們“翻山越嶺”突破隔離,耗費3小時45分行駛160公里的山路來到鋸齒山(Montserrat),這座詭異嶙峋的怪山就是我們對西班牙的第一印象。

鋸齒山主要的景點就是蒙塞拉特修道院 (Monasterio de Montserrat),裡頭有尊著名的黑色聖母,是西班牙東北部的宗教聖地。所以要說故事了,在西班牙任何地方都有說不完的故事……

西班牙的宗教一向略帶巫術氣氛,即使信奉天主教,仍然喜歡講“神蹟”及“法術”。在他們的月曆上要紀念的聖人有一千五百多人,而且各有其神蹟顯現的記載及虔誠的支持者。

自從被羅馬帝國統治後西班牙開始接觸基督教,當時雕刻的神像都偏向矮肥的東方人體態,而且膜拜久了就被燭香燻得黑黑的。西元711年(有7-11真好)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攻佔西班牙,大家趕快把原本的神像埋起來,只是一埋就七百年,過了幾十代了誰還記得埋在什麼地方!於是歲月匆匆流逝,這些聖母或基督的雕像慢慢出土……你想想看,地底忽然出現神像,當然是神蹟,於是開始興建教堂或修道院供奉。據說黑聖母是在山洞被發現的,出土時天上有著奇光及聖樂,人們想搬動聖母雕像時卻出現寸步難移的神蹟,只好就地建造修道院,從此前來膜拜的信徒源源不絕。

感謝旅行社的安排,讓我們造訪的第一個西班牙景點便是鋸齒山,正好幫助大家瞭解西班牙處處有神蹟的宗教信仰。只是我們來得不是時候,今天剛好有慶典,11:30抵達後就發現人山人海,我才在想若團員不走丟才真有“奇蹟”。果然奇蹟沒發生在我們團裡,有三位團員走丟了,我的腳程快,所以四處奔波幫忙找人,因此沒看到黑聖母……

停留的1.5小時裡,有20分鐘走路上山,20分鐘走路下山,20分鐘在幫忙找人,10分鐘找廁所,剩下20分鐘在感嘆人潮洶湧,這是我的西班牙之旅首站「鋸齒山」的美妙回憶。

還是找段網路文字來補充「鋸齒山」的印象好了:

「鋸齒山」乃位於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區的一座奇形怪狀、神秘、靈氣的山峰,高1236公尺,由於長年受強風吹刮遠看有如鋸齒,據地理學家推算,這樣的嶙峋怪山得歷時350萬年才能形成。

 

 

008

西班牙建築大師蘇比拉克(Josep Maria Subirachs)為鋸齒山設計的一尊 “凹面”聖母。

 

 

 

 

 

13:00離開鋸齒山後,行駛50公里,14:00來到著名的巴塞隆納(Barcelona),接著展開一段荒腔走板的西班牙行程。

先說,有位當地女導遊上車和我們同行了。

Jasmine說是她合作多年的好友,但偷偷告訴我:「今年看到她,覺得她老很多!」

拜託!女人年老的速度都嘛快如流星,但不管遇見什麼女人開口都得說:「妳怎麼越來越年輕。」問題是,只要是女人通常會相信。

反正我們車上多了一位“去年很年輕的女導遊”,她一開口就告訴我們巴塞隆納扒手的故事……(反正西班牙的故事很多)

她說當導遊的通常都知道誰是扒手(因為兩者的職場重疊),有次兩位扒手居然大膽出現在她的團員前面,她立刻過去道聲「Hello」,希望兩位偷兒能知難而退,別對她的團員下手。沒想到扒手還不走,她只好直接說了:「你們還不離開,我就要向團員介紹你們是扒手了哦!」可見西班牙的扒手有多猖狂。甚至十九世紀的文學作品裡還寫著,去西班牙旅行至少要遇到一次盜匪,才算完美的旅遊經驗。我的比利時好友Vincent及Jean開車到西班牙,車窗就被打破偷走Jean的相機,只是回比利時申報保險理賠後,Jean收到的賠償金居然可買台更高檔的相機,從此讓我對比利時的保險制度羨慕得半死。

 

 

我們直到15:00才吃午餐(西班牙人都很晚用餐),是中國菜,我快餓死了,所以白飯就它吃了三碗。

16:10前往巴塞隆納的第一個觀光景點奎爾公園(Guell Park),今天剛好週日,所以現場人潮多到無法形容,而且天氣也熱到無法形容,若眼前的觀光客都被曬到溶化的話,匯聚而成的人體油脂大概也會波濤洶湧。

在油脂河裡如何觀光?有點痛苦!真希望這座西班牙建築大師高第(Antoni Gaudí i Cornet)設計的著名公園永遠留在書本裡頭就好,親臨現場反而破壞印象……

年輕時我就很沉迷高第充滿想像力的建築設計了,所以對奎爾公園當然很熟悉,這裡原本是巴塞隆納西北邊的偏僻坡地,高第和富商奎爾合作要將此打造成一處模範住宅區。但推出後叫好不叫座,只賣出兩棟建築,整個計畫也只有共公建設部份完工。但光這些“公共建設”就足以讓奎爾公園名留青史,因為設計得太經典了。就以那座84根圓柱支撐的希臘劇場來說,大雨時平台上的積水就順著支柱流到集水池,而且還被過濾成可再利用的回收水,對乾旱的坡地來說簡直是實惠又環保的設計。這才是高第最厲害的地方,一般人只注意建築物異於常理的懸弧及圓角等外觀,其實「功能」及「實用」也是高第建築的一大特色。而希臘劇場上曲折如海蛇的拼貼座椅,據說也是請“裸男”當模特兒設計出最具人體功學的坐椅。但我就不知為何一定要用“裸男”,難道穿了衣服測量出來的尺寸就不符比例嗎?當然高第的設計特色除了前面提到的「懸弧、圓角」之外,就是「拼鑲」了,而且他非常善於廢物利用,請磁磚工廠運來大量的廢料、瑕疵品、碎片,分類後就用來拼鑲圖案了,很厲害吧!除此之外高第一向不破壞大自然,奎爾公園裡有很多土坡,他不忍剷平,於是利用現場的石塊將坡地設計成步道,當我看到那些支撐的螺旋土柱時,簡直想跪地膜拜,實在和地形結合得太完美了。若在台灣肯定會被夷為平地再架上樑柱及欄杆,在高雄的話還會裝飾七彩燈光(以提昇“建設”績效)……所以高第在幫巴塞隆納創作藝術,我們卻無意且無知地俗化了都市景觀,哪天你去了奎爾公園只要有此體會就夠了。

 

 

011

高第利用現場的石塊將坡地設計成步道,你看這些螺旋土柱在和地形結合得太完美了。圖片來自我收藏的《Gaudi》一書,作者Rainer Zerbst。

 

 

雜七雜八說了一大堆,其實這些我早就從書裡讀過了,在現場只覺遊客多到像“人脂河流”。所以煩躁地換上廣角鏡頭,以低角度取景讓兩邊的景物拉遠,刻意製造出遼闊效果,然後很不爽地把希臘劇場的平台拍攝成“沙漠”……這是我種乖寶寶所能呈現的最大叛逆性了。(在西班牙千萬別凡事墨守成規!)

 

 

003

005

004

006

002

最後一張相片:那天熱到快崩潰,所以很不爽地把希臘劇場的平台拍攝成“沙漠”了。

 

 

 

 

 

沒被奎爾公園的“人脂河流”淹沒,出水後我們再接再厲驅車前往聖家堂(Sagrada Familia),這是巴賽隆納的地標,也是高第最重要的作品。從1883年高第接手建造至今都還沒完成,據說預計2026年完工。整座教堂有12個鐘樓,象徵耶穌的12門徒,因為具有「聖人家族」之意所以被稱為「聖家堂」。但有人說12座鐘樓的靈感其實是來自鋸齒山,但我覺得比較像12根玉米。

好吧!別談玉米了,但你知道高第怎麼去世的嗎?1926年6月7日傍晚身為虔誠教徒的高第要散步到聖菲利普.涅利教堂祈禱,途中就發生車禍了。高第生平低調,所以沒人認出他的身份,於是被當成流浪漢送到最簡陋的醫院治療。後來聖家堂的工作團隊到處尋找,兩天後尋獲時已回天乏術,6月12日高第的送葬隊伍綿延一公里長,這位西班牙最偉大的建築師就這樣走了。(大師連要離開都異於常人)

高第晚年為了監工就住在聖家堂,死後也葬在聖家堂地下室。四年後(1930年),聖家堂因內戰將至政局混亂而停工,直到1952才復工,接手工程師是高第的大弟子Bonet,之後接手的第三代建築師則是蘇比拉克(Josep Maria Subirachs),他曾為鋸齒山設計一尊讓我非常欣賞的“凹面”聖母。西班牙的設計人才真多,若能借幾位來台灣,我們的城市景觀可能就大大改觀了。

不管聖家堂有多偉大,我們的造訪卻非常渺小,就在另一道“人脂河流”裡我揮汗從教堂正面的【誕生立面】流經地下室的展覽廳,再飄浮到教堂背面的【受難立面】,姿式也從優雅的自由式變成喘氣不已的仰式……因為教堂背面沒逆光,可以“仰”頭拍攝上面的“玉米”了。最後我們不知不覺流進遊覽車內,不知不覺開車來到1992年第二十五屆巴塞隆納奧運的會場,這裡完全沒有人潮,但我們來這裡要幹什麼?

大家輪流拍照後,就前住巴塞隆納著名的「流浪者大街」了。

 

 

021

010

020

001

019

 

 

 

 

 

流浪者大街的街頭藝人真是精彩,但“去年很年輕”的那位導遊一直交待扒手很多,千萬要小心錢包!反正西班牙人是很負面的個人主義者,大家不太有公德心,即使你被搶了,也沒人會見義勇為幫你追扒手。而這裡不只是河流,根本是“人脂海洋”,我猜到處都是扒手吧!

還好我長得高壯,錢包一向放在攝影背包深處,扒手找不到,除非把整個背包搶走。但我隨身揹著,怎可能被搶走?即使被搶了,重達十公斤,小偷負重逃跑不用十公尺就被我追回了……所以,我是全團最安全的。

沒想到走完流浪者大街,就有團員告訴我攝影背包的拉鍊是開啟的。

哇靠!扒手不止猖獗,而且手法高明,居然神不知鬼不覺地扯開我的背包拉鍊,還好我的錢包還鎖在裡頭的第二道拉鍊裡,所以拿不到,但已讓我虛驚一場了。

 

 

018

014

015

016

最後一張相片:那天熱到快崩潰,所以很不爽地把希臘劇場的平台拍攝成“沙漠”了。

 

 

在遊覽車旁等著開車時(因為有團員遲到),我就在附近拍攝路人,有對夫婦一直坐在路旁的長椅上觀看我,臨上車前才過來慈祥地對我說了許多話,因為說的並非英文我完全不懂,但能感受那種善意,他們很喜歡我,把我當兒子看待了。但由於言語不通,也沒留下連絡方式,只拼命對他們點頭微笑。車子要開了,我拍下他們的相片留念,就道謝轉身上車了。過了這麼久,一直很懷念這對夫婦。

 

 

013

022

012

過了這麼久了,一直很懷念這對夫婦。

 

 

 

 

 

晚上七點鐘在濱海的豪華餐廳享用西班牙海鮮飯,上菜速度奇慢無比,我經常溜到外頭拍照。兩小時後才來到旅館(Alimara Hotel),進房後立刻沖澡去也,整天浸泡在“人脂”裡匆忙趕場,還真是荒謬的西班牙之旅。不過來西班牙還是“荒謬”一點較好,旅程才會充滿想像力,所以

不要問我從那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流浪

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

為了山間輕流的小溪

為了寬闊的草原

流浪遠方流浪

還有還有為了夢中的芭樂樹

若凡事都循規蹈矩,那還叫西班牙嗎?

 

 

 

 

 

 

 

 

 

 

 

 

 

 

 

 

 

 

 

 

 

 

 

 

延伸閱讀「從歐洲到非洲」系列文章表列 ( 請點選閱讀 ):

 

從歐洲到非洲01 出發

從歐洲到非洲02 法國‧尼斯

從歐洲到非洲03 摩納哥

從歐洲到非洲04 法國‧亞維儂

從歐洲到非洲05 法國‧聖雷米

從歐洲到非洲06 法國‧阿爾

從歐洲到非洲07 安道爾

從歐洲到非洲08 西班牙‧巴塞隆納

從歐洲到非洲09 西班牙‧馬德里

從歐洲到非洲10 西班牙‧塞哥維亞

從歐洲到非洲11 西班牙‧薩拉曼卡

從歐洲到非洲12 葡萄牙‧孔布拉

從歐洲到非洲13 葡萄牙‧里斯本

從歐洲到非洲14 西班牙‧塞維亞

從歐洲到非洲15 西班牙‧阿罕布拉宮

從歐洲到非洲16 西班牙‧米哈斯

從歐洲到非洲17 摩洛哥‧非斯

從歐洲到非洲18 摩洛哥‧卡薩布蘭加

從歐洲到非洲19 摩洛哥‧歸程

 

 

 

 

 

 

 

 

 

 

 

 

 

 

 

 

 

 

 

 

 

 

 

 

 

 

 

 

 

 

 

 

 

 

 

 

arrow
arrow

    S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