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納哥旅遊篇
■ 2010年5月19(星期三)
今天是展開此趟歐洲之旅的第一天,要造訪的景點有:
1.艾茲(Eze)鷲巢村:度假山城
2.摩納哥(Monaco):蒙地卡羅賭場、葛麗絲凱莉、F1賽車
3.格拉斯(Grasse):香水
4.馬賽(Marseille):馬賽魚湯
所以度假、賭場、賽車、明星、香水、美食……就是今天的光觀主題,看起來就很不“Shin”,這些主題我真的沒興趣。不過還是很興奮,因為可以體會“正常人”的旅遊方式,像我這種有點自閉的怪胎偶爾也該跟著潮流走,才不會變成化石!
■
上午的預定行程是7:30起床,9:00出發,餐廳六點半供餐,自己找時間去吃早餐。
但我6:30就起床了,倒不是急著要去吃法式自助早餐,而是要出門攀登濱海的山丘,登頂後遠眺尼斯(Nice)的美麗海岸。昨天領隊Jasmine就提醒我這是個令人驚嘆的景點,但因傍晚的夕陽逆光無法拍攝,所以利用清晨自己上山去逛。
雖然已請旅社服務人員幫我在地圖上註記路線,但還是遍尋不著,這裡的彎道及窄巷交錯如織,大清早又沒人可問路,走了許多冤枉路才找到蜿蜒而上的步道。但陰風細雨唯我獨行,毫無浪漫可言,登高遠望後只見一片灰赭藍的海灣,而雨滴卻冷若冰霜、刺人肌膚,並沒久留就疾步下山了。明明昨天還晴空萬里,怎麼隔夜睡醒便天寒地凍了!
九點鐘出發,告別蔚藍海岸的尼斯,這裡是法國第 5大城及第2大航空滙集點。五月的尼斯應該碧海藍天繁花盛開,陽光灑遍綿延7.5公里的鵝卵石海灘,而且還有典雅的建築、豐富的文化、藝術、活動、休閒及自然景觀,可惜我們來到尼斯就只是吃頓晚餐,隔天再吃頓早餐,就離開了……
■
半小時後,來到第一個景點艾茲(Eze)鷲巢村,相關介紹如下:
西元前五百年就有建城歷史的艾茲古城,直到1860年才成為法國領土。整座古城聳立在700多公尺的岩崖之上,猶如鷲鳥築巢一般,所以又有「鷲巢村」之稱。艾茲不但有城牆環繞,而且通道狹窄蜿蜒,是個易守難攻的戰略要地。這樣的地勢,以前連飲用水都得靠驢子運載而上(好有故事的畫面),現在曲折的舊城街道則綴滿藝術小店,處處散發典雅氣息。
和艾茲古城淵源最深的名人是德國哲學家尼采,1883年到1886間他經常閒居於此並完成《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第三部的經典之作,因此山頂還有條以他命名的「尼采小徑」。
不過後來《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被廣為流傳乃因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從書中獲得的靈感而譜出同名交響詩(請點選聆聽),更有趣的是1968年電影「2001太空漫遊」把它當成配樂了,從此只要這首曲子響起大家就想到星際爭霸的浩瀚星空。於是就在這種詭異的聯想裡,我們乘著“飄浮如太空梭”的遊覽車來到這座曾經需要“驢子運水”的城寨,然後……只見陰雨綿綿,連我都懶得拍照。
不過在這處濱海度假勝地,我還是有去“血拼”……就是路過郵局時進去採購了五張郵票,要寄明信片回台灣用的。
休息二十餘分鐘,等大家都尿尿完畢就又上車了,下一站要去全世界倒數第二小的國家摩納哥大公國(Monaco)。說到摩納哥,大家一定會想到美麗的王妃葛麗絲凱莉(Grace Kelly),至於原本在好萊塢演戲的她,怎會嫁到摩納哥來呢?這又和艾茲(Eze)有關了……
據說1954年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的奧斯卡獲獎名片《捉賊記》(To Catch a Thief)來到艾茲拍攝,女主角就是葛麗絲凱莉,而當時的摩納哥國王Rainier三世就大駕光臨前來探班,從此江山美人兼得。
好吧!接下來我們就要去摩納哥了。
■
摩納哥是位於歐洲西南部的一個小國家,除了南面的海岸之外其餘三面都與法國接壤,面積只有1.95平方公里,稍大於梵諦岡,是世界第二小的“袖珍國”。不過摩納哥依山傍海景色宜人,加上免稅政策吸引無數富豪名人移居於此(摩納哥人只佔總人口的20%),而蒙地卡羅賭場及F1賽車也讓觀光客源源不絕……包括我們這整車的人,上午10:36分我們來到這個富裕的叢爾小國,開始參觀第一站的「摩納哥皇宮」。
陰灰的天空及絡繹不絕的人潮就是我對摩納哥的第一印象,怎會有那麼多觀光客啊!而山麓上重疊相連的高樓大廈則讓我聯想到香港,只是建築色調沒像香港那麼雜亂,山腳的港灣則泊滿了遊艇,想也知道有錢人很多。
下面這相片就是葛麗絲凱莉王妃當初結婚時的教堂。
自由活動後,11:25集合要散步去市區用餐,於是導遊John就帶我們沿著懸崖的步道走到F1賽車道穿梭的蒙地卡羅市區。因為車賽剛結束不久,街道旁的看台及護欄皆未拆除,所以賽事氣氛濃厚。我雖然不是車迷,但很佩服摩納哥能把車賽辦得這麼迷人!那些平常車水馬龍的街道,直到賽前才會用護牆及安全設備隔離出車道,比賽時車輛便飛馳在蒙地卡羅的大街上。因為兩側沒有緩衝區且彎道頗多,所以就像在教室裡搖控模型飛機那樣,選手稍有不慎就會擦撞到街旁的護欄。據說一場比賽可能要換檔數千次,時速能飆到270公里,也可能得剎車到50公里以下,所以非常刺激,難怪自1929年舉辦第一次車賽後,至今仍大受歡迎。而我們的餐廳就在比賽的車道旁,護欄還待拆卸呢!
午餐是生菜沙拉、奶油磨菇雞排及巧克力冰淇淋。
我吃完就先下樓來看那些競賽車道,我們的司機兼導遊John就告訴我,在路邊移除護欄的外勞都來自葡萄牙,因為John也是葡萄牙人,聽得懂他們的交談。所以據此推理,摩納哥應該比葡萄牙富裕許多。
餐後約下午兩點,John帶我們步行去蒙地卡羅的賭場看名車川流及衣影婆娑。因為入場要十歐元,所以沒人想進去試手氣,只在外頭以名車及貴婦當背景拍照,然後有幾位團員去吃昂貴的冰淇淋了。
奇怪!午餐不是才剛吃過巧克力冰淇淋?
■
14:50搭車出發,接下來要造訪一座非常重要的城鎮 - - 格拉斯(Grasse)。
若你讀過德國作家徐四金(Patrick Suskind)的經典小說《香水》,你就會和我一樣非常期待前往朝聖!
先來看一段書裡對於格拉斯的描述:
面前是一片直徑約數哩寬的大盆地,就像一個巨大的風景做成的碗般,四周圍繞了一圈緩緩上升的土坡,夾雜著一些陡峭山壁,在寬闊的盆底則佈滿了新耕的田地、苗圃和橄攬樹叢。這個盆地的氣候獨特又宜人,雖然距離海岸那麼近,卻絲毫不受海洋影響,找不到鹹鹹溼溼的海砂蹤跡,是個與世隔絕、完全封閉的寧靜之地。雖然盆地北邊矗立著一座白雪皚皚的大山,卻不會給人嚴酷貧瘠的感覺,也沒冷風彌漫。春天來得早,溫和的霧氣有如玻璃鐘罩般覆蓋在田野上,到處開滿了杏花和桃花,空氣中飄滿水仙香氣。
在大盆地的另一端坐落著一座城鎮,從遠處眺望過去,不會給人特別繁華的印象,並沒鶴立雞群般突出的宏偉教堂,只在天際線露出一小截教堂鐘塔,此外既無居高臨下的城堡,也沒特別壯觀的建築。整體市容難免給人一種殘破的觀感,好像這個地方老是被人攻佔,然後又再解圍,而它早已疲於抵抗,倒不是因為軟弱,而是由於懶惰,甚至是種睥睨自豪的感覺,覺得沒有必要炫耀自己了,光統治腳下這片芬芳的谷地就滿足了。
這個其貌不揚卻充滿自信的地方就是格拉斯,幾個世紀來一直是香料、香水、香皂和香油生產和運銷中心。這裡也是香水師嚮往之地,一生沒來過格拉斯,就不夠格自稱是香水師。
下午四點鐘,我們終於來到芳香絕美的格拉斯(Grasse)……忘了說,在此之前我只是沿途酣睡,被Jasmine的麥克風吵醒後,窗外早已流動著一座翠綠耀眼的城鎮,當葉脈翠嫩到連陽光都能穿透時,樹叢就會閃亮耀眼。所以眼前的格拉斯,樹葉是透明的,陽光則充滿著花草汁液的味道。事實上,格拉斯陽光充足土質肥沃,如碗狀的盆地海拔從200公尺分佈到500公尺,適合栽種各類花木,因此花香四季。耶誕過後,來自澳洲的黃絨花為格拉斯舖上一層金黃;初春,染料木的鮮黃花叢取代黃絨;夏季時則是無邊無際的紫色熏衣草;5、6月是仲夏玫瑰,7到9月是涼秋茉莉,此外還有薄荷、檸檬、柑橘、老顴草、黃地仙、紫羅蘭、晚香玉……1730年法國第一家香精公司誕生於格拉斯後,香水業便逐漸在此落地生根,如今這裡已成聞名遐邇的「香水之都」,80%的法國香水在此製造。
最後面這張相片最特殊了,若讀過《香水》那本小說就知道這是當時格拉斯獨特的香精萃取法,將茉莉放入油脂中,利用油脂來吸取花卉的完整香味。
我們也不免俗地參觀了一家叫Fragonard的香水博物館,但我之所以迷戀格拉斯並非因為香水,而是小說所創造出來的文學意境,能置身於此就有種“朝聖”的美感,所以根本不在意現場的香水介紹。何況我對香水沒興趣,只喜歡到處聞嗅陽光裡薄薄的草葉味。
半小時後,我們就上車了,但我已非常滿足,能造訪《香水》裡的格拉斯就有種柑橘味的幸福感。但離開不久,就開始悔恨了!因為Fragonard送給每人一小瓶香水當紀念,Jasmine上車才分發給大家,拿到那只看起來像化學實驗瓶的香水後,我立刻好奇地打開,結果驚訝不已!那味道如同剛從茉莉及槴子的花瓣上擷取而來,不只香味自然,連花瓣汁液的鮮美氣味都被保留下來了,真是不可思議。很後悔沒買一瓶留待睡前噴灑於枕旁助眠,那感覺就像床舖四周栽滿了茉莉、百合、梔子、野薑、玉蘭……。都怪我平常太鄙視香水,在博物館內才不屑跟著大家聆聽簡介,以致錯過這瓶迷人的天然花香。後來我把這份“悔恨”告訴Jasmine,回台灣前她居然把剩餘的五瓶Fragonard香水都偷偷送我,害我感動到芳馨滿溢無以形容。
這是Fragonard送我們的香水,我把它拿來和電影《香水》的DVD一起拍照了。
■
18:16來到馬賽,這個法國第二大城以馬賽曲及馬賽魚湯聞名於世,馬賽曲後來就變成法國國歌了!至於馬賽魚湯,Jasmine還介紹著,我們的遊覽車就卡在窄巷內了……
事情是這樣發生的,原本車子平穩地在馬賽街道上行駛,要去海港的餐廳吃「馬賽魚湯」。結果前頭忽然橫著天橋一座,那種高度我們這輛豪華巴士過不去,而街道不寛無法U型回轉,只能左轉進到小巷另覓其他通道。於是我們的大車就別無選擇地駛進陡坡的窄巷內了,正有驚無險地尋找出口,忽見整排路邊停車的長列中,有一輛凸出到車道來了,我們的遊覽車就被卡在那裡無法動彈。當然也不能倒車,因為後面已跟滿了車輛!
我們被困在陡坡的窄巷內,兩邊停滿了車,其中有一輛停得太凸出,卡住我們的遊覽車。
司機John起初還想盡辦法挪動車身,試著找出縫隙突圍,但卻徒勞無功。後來路人也過來幫忙按電鈴,想把車主找出來挪車,但沒人在家。鄰居也忙著打電話,都連絡不到車主。而後面的來車就像“蜈蜙”般一節一節跟著卡死在巷子內,在這種陡坡也無法倒車,於是都束手無策慌張著。
最後John就問當地人,能否直接搬動車子?( 因為John是葡萄牙人,不知這樣做在法國是否違法。)
路人們都表示「沒問題」,是對方沒按規定停好車!
於是全車的男生都立刻下去徒手搬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那輛小客車“抬”回路旁去。於是一陣歡呼,我們又繼續前進,鑽出窄巷朝海港而去了。
只是搬移車子時,我的食指被刮出一道血痕,回車上立刻有四、五位女團員拿出各種醫療用品要“治療”我的小小刮傷,真是誇張又有趣。
這是馬賽港和港邊的教堂
■
在窄巷困了半小時才脫身,來到港邊的餐廳已經19:20了,等著享用「馬賽魚湯」吧!
這種法語叫「bouillabaisse」的魚湯流行於法國地中海沿岸一帶,但馬賽地區的配方及烹調手法最道地,故稱之為「馬賽魚湯」。燉煮時除了鮮魚之外(以地中海的牙鱈、海鰻、鯡魚為主),還需加入洋蔥、番茄、大蒜、茴香、西洋芹、橄欖油、百里香、番紅花、蔥、月桂葉和柳橙皮等配料,所以口味獨特。但很多餐廳並沒用按“道地”的步驟來煮湯,於是就像余秋雨在《行者無疆》裡所形容的:「湯呈渾褐色,趁著熱氣先進一口,便立即皺起了眉。不能說難吃,但又腥又鹹,是一種平庸的口味,以前在海邊一些貧困的農家可以喝到。我喜歡吃魚,不怕腥,但對這種完全不作調理的腥,還是不敢恭維。」
余秋雨這段文字以前就讀過,而且也知道旅行社不可能安排我們去五星級餐廳喝“道地”魚湯,所以沒什麼特別的期待,於是自己先溜去港邊拍照了。二十分鐘後才回餐廳,但已沒座位了,所以Jasmine就叫我過去和她及司機同桌用餐。
John順便教我如何享用馬賽魚湯才好吃,於是……我就跟著佈置出一盤秀色可餐的魚湯了。
你看!很美吧。
只是我食量較大,麵包放得較多,把魚湯吸乾了。
果然這種吃法就不會“又腥又鹹”了,因為搭配麵包所以不覺很“鹹”,而且灑上起司及芥茉就沒那麼“腥”了,真是完美!
對了,旅遊書上還寫著:
因為魚湯的賣相不夠吸引人,有些餐廳會把龍蝦、螃蟹及淡菜隨著這些地中海魚類一起烹煮,此乃所謂的「巴黎版本」也,這種為迎合觀光客而演化的口味並非道地的馬賽魚湯。
所以我們真的在馬賽吃到專為觀光客設計的「巴黎版本」了,因為接下來端上的就是:
關於馬賽魚湯,我還是比較喜歡巴黎的版本!
■
這餐我們吃到九點半才結束,倒不是因為食物豐美大家流連忘返,而是我們遲到,廚師得加班作菜,餐廳老闆不願支付加班費,所以不想作我們的生意了。沒辦法!這就是法國。Jasmine和他們交涉半天,才把廚師弄來作菜,當然用餐時間就拖延很晚了。
抵達住宿處已將近十點鐘,不過居然是家新開幕的旅店(Holiday Inn Express),頓時心情都開朗起來了。進房間沖個澡,備份完相片就早早入睡了。
對了!之前提過,我跟的這團是所謂的「踩線團」,所以走的是新規劃的路線。身為經理的Jasmine覺得行程排得過於緊湊,所以先親自試帶一團據以日後調整路線。所以晩餐時她就告訴我,下團要把格拉斯(Grasse)及馬賽的行程刪除,因為香水博物館和馬賽魚湯很多團員不感興趣。
聽完,我只是驚呼「幸好!」也許香水博物館沒什麼特色,但對我而言,格拉斯的文學意義早超過「香水之都」的名號,幸好已誤打誤撞造訪過格拉斯了,感謝老天。
晚安!
Fragonard送的香水,包裝就是這樣,下次去法國一定要設法找到這個廠牌的這種鮮花香水。
延伸閱讀「從歐洲到非洲」系列文章表列 ( 請點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