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
巴勒斯坦旅遊篇

 

 

 

 

 

■ 伯利恆(Bethlehem)

伯利恆位於耶路撒冷南方8公里的山丘上,海拔約780公尺,地勢險要、土地肥沃,原名為「以法他」(Ephatah)即希伯來語的「糧食之鄉」,象徵著豐饒、富有。

西元前八世紀,先知彌迦就預言:「伯利恆啊,你在猶太諸城中為小,將來必有一位從你那裡出來,在以色列中為我作掌權的。他的根源亙古,從太初就有。」預示著耶穌基督將在伯利恒誕生。

相傳在耶路撒冷出生的瑪利亞和拿撒勒的木匠約瑟訂婚,因返鄉接受羅馬帝國的人口普查,棲身在伯利恆的馬廄裏生下耶穌。

這是耶穌出生的故事,誕生地就是伯利恆,對教徒而言這個地名是再熟悉不過了,但非教徒對「伯利恆」也不陌生,許多聖誕歌曲都會提到……今天我們就要去伯利恆。

 

 

014

伯利恆聖誕教堂地下室有顆鑲在地上的銅星用拉丁文寫著:「這裡是聖母瑪利亞誕下耶穌基督之地」。

 

 

 

 

■ 2005年3月06日第十天

行程:先去耶穌的出生地伯利恆」,之後去大屠殺博物館,回顧納粹屠殺猶太人的歷史,接下來就是重頭戲「哭牆」。中午在聖經裏常提到的古城耶利哥用餐,飯後直接往沙漠去,參觀要塞馬撒達,再到著名的死海,晚上就夜宿湖畔。

 

 

■ 巴勒斯坦

伯利恆在巴勒斯坦區內,所以第一站就是要先進入巴勒斯坦。

在車上導遊正簡單介紹著國際新聞版面中永遠不缺席的「以、巴突衝」:

西元前13世紀未,希伯萊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希伯萊及以色列王國。

(※ 所以說……此地早就有以色列國了)

西元前63年羅馬入侵,從此猶太人被趕出巴勒斯坦流亡各地。

(※ 猶太人開始四處流浪,哎,這一飄泊就千餘年)

西元7世紀,阿拉伯人打敗羅馬接管巴勒斯坦。

(※ 阿拉伯人來囉!)

19世紀末,猶太復國主義運動興起,各地猶太人大批移回巴勒斯坦。

(※ 猶太人又回來,這裏同時住著猶太人和阿拉伯人)

1947年聯合國通過第181號巴勒斯坦分治決議,將在這片土地上分別建立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國家。

(※ 都不要吵,一邊各建一國,很公平)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國,但巴勒斯坦國卻未能誕生,從此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便紛爭不斷。

(※ 結果,只有一邊建國,另一邊沒建成,當然吵翻了……)

說了這麼多,簡言之,就是這片土地千餘年來住著猶太人及阿拉伯人,後來猶太人的「以色列」建國了,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卻一直無法獨立,兩方人馬都希望消滅對方,獨佔此地,所以「以、巴突衝」永不休止

雖是以、巴紛爭之地,但卻不刁難觀光客,所以我們的遊覽車進入巴勒斯坦區倒很順利,只要過一道有圍牆的門,但彷若進到另一個世界,破舊的街道迷漫著貧窮的氣味。對於政治、宗教等議題巴勒斯坦人總是激進強悍,但回到生活面,貧窮就是貧窮,工作仍要工作,用子彈來抗拒宿命,只是失去更多麵包。這是一個令世人關注的角落,卻有一群被忽視的居民……

我們一到就有許多小販圍過來,對那些粗糙的手工藝品團員們並不感興趣。其中一位小販,無奈地對導遊黃先生低聲問說「Why don’t you help us?」這一問,問出多少辛酸。我們要如何幫?又能怎麼幫?是解決糾纏的「以、巴突衝」,還是困苦的民生……沒有答案,只覺辛酸。

 

 

■ 聖誕教堂(Basilica of the Nativity)

在巴勒斯坦區的參觀重點就是耶穌誕生的聖誕教堂(Basilica of the Nativity)。

外貌像城堡的「聖誕教堂」,是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教堂中最古老的一座。西元326年君士坦丁大帝在耶穌誕生之地興建了此座教堂,西元614年波斯入侵摧毀所有基督教建築,只留下此教堂,據說因為堂內有三名智者(波斯人)的馬賽克圖案,所以此教堂得以倖存。

波斯人及伊斯蘭教徒控制聖誕教堂期間,雖然尊敬耶穌,但常常帶著牛、馬、羊等進入,所以教堂幾度修改大門以防牲畜,最後成為現在一百五十公分不到的小門,從此步入聖誕教堂都要低頭彎腰,所以又稱為「謙卑之門」。

以、巴戰爭時,教宗及全世界基督徒都呼籲以色列不要攻擊聖誕教堂,所以巴勒斯坦人就躲到教堂來受“庇護”。

現在的聖誕教堂由三大教派掌管,分別是希臘東正教,亞美尼亞教派和天主教;在聖誕教堂旁邊也建了一座天主教的聖凱撒琳教堂(St. catholic church),每年的聖誕彌撒都從這廣播到全世界去,教堂只能容納數百人,數以千計的教徒都聚在外面的馬槽廣場,觀看銀幕轉播。

從上面“簡單”的介紹裏,可感受到聖誕教堂的“複雜”,又是以色列,又是巴勒斯坦,然後是波斯人、伊斯蘭教徒及基督徒,現在又是希臘東正教、亞美尼亞教派和天主教三教共管……難怪,我的以色列朋友Joseph說他不喜歡來伯利恆,因為太沉重了。

我們親臨現場,的確見識到那種“複雜”及“沉重”。

聖誕教堂地下室有顆鑲在地上的銅星用拉丁文寫著:Hic De Virgine Maria Jesus Christus Natus Est,意指「這裡是聖母瑪利亞誕下耶穌基督之地」。因為當天是星期日,聖誕教堂正進行著東正教的禮拜,無法進地下室去參觀,所以先到隔壁的天主教教堂(St. catholic church)去看四世紀偉大的聖經翻譯家耶柔米(Jerome)工作之處。兩教堂才隔面牆,一邊進行東正教的禮拜,另一邊是天主教的,完全不同的氣氛,不同的儀式,真是奇特的經驗。

再回到聖誕教堂,東正教的儀式仍未結束,為了看耶穌誕生處,我們整團人只好在教堂裏等待。剛開始還好,只是久了,團員就沒耐心,開始有人聊天、拍照,到處東看西逛,完全無視教堂內進行的神聖儀式。不久就有位老教士出來“勸阻”,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的台灣同胞,當然不爽被勸阻,誰能“阻止”台灣人做什麼事,連法律都不能了,何況是小小一位“廟公”!於是聊天的繼續聊天,拍照的繼續拍照,而且多了些輕薄的揶揄。那位年長的教士多次出來請大家安靜,且臉色越來越不耐煩,當然團員也不耐煩,結果惡臉相向,誰也不讓誰。

此時的我,正沉醉在東正教的禮拜裏,那是我見過最美好的宗教儀式了。六、七位聲音渾厚的歌者正領唱著聖詩,教徒們虔誠地和著,歌聲迴盪整座教堂,彷若泛著聖光的雲層那般洋溢著。就這樣重唱及合唱交錯進行,台上有人焚著香,提著香爐輕晃,另有人敲著銅鈴,氣氛極其莊嚴。幾處雄渾的合唱處,聽得我眼眶泛著熱,那是一種心靈的震撼。我站在靠近講台處,專心聆聽這場千年的聖詠儀式……其他團員悶得發荒,閒晃著抱怨,那位老教士不時出來維持秩序……我仍沉迷在那場聖咒般的合聲裏,抬頭正好看見巡著過來的老教士,尷尬地讓他看見自己感動的眼淚,於是隨便找句話來堂塞「抱歉,我的朋友們打擾你們的禮拜!」,對於我的道歉他仍鐵著一張臉,但是至少,讓我對我們的“闖入”稍稍釋懷。

終於,導遊告訴我們可以進地下室去看耶穌誕生之處的那顆星。大家迅速步行下去,沒想到狀況更糟,誤以為儀式結束,結果只是暫停而已,所以我們狼狽地被趕著,每個人匆忙穿過他們的祭壇,瞄了一眼地上那顆銅鑲的星,算是達成“到此一遊”的目的。

走出來仍心有餘悸,有些團員不以為然地抱怨“看一下也不行!”回到遊覽車時,導遊黃先生微婉地和大家溝通「我們在心態上要這樣想,我們是到人家的地方來,打擾別人的禮拜……」很敬佩導遊這席話,不知大家聽進去了沒?

離開巴勒斯坦區的途中,看到散佈在山坡的破舊屋舍及零落旱田,又湧起對巴勒斯坦人的同情,那句「Why don’t you help us?」則像刀一樣地割在心底,一痕又一痕。

 

 

015

聖凱撒琳教堂(St. catholic church)的走廊,上午的陽光裏,一個老人和小孩。

008

聖誕教堂一牆之隔的天主教聖凱撒琳教堂(St. catholic church),每年的聖誕彌撒都從這廣播到全世界去

012

聖誕教堂(Basilica of the Nativity)

007

聖誕教堂(Basilica of the Nativity)內一景,前方正進行著東正教的禮拜,他們用了很多燭火、薰香及銅鈴,和天主教的儀式完全不同,我很喜歡他們的聖詠歌曲。

011

聖誕教堂(Basilica of the Nativity)

009

今天是星期日,聖誕教堂正進行著東正教的禮拜,陽光從窗戶透進來,有若神蹟……

013

聖誕教堂(Basilica of the Nativity)內的聖母馬利亞,這是東正教的作品,所以風格都比較繁複。

 

 

 

 

 

■ 猶太大屠殺紀念館(Yad Vashem Sanctuary)

剛從巴勒斯坦的悲情裏抽離出來,接下來我們到達猶太大屠殺紀念館(Yad Vashem Sanctuary),又是一股更沉重的歷史愁緒。

紀念館的形狀呈一字排開且深入地下,巨大的拱門坐落在多石的山坡上,大廳的圓錐結構上陳列著受害者的照片、名字及近300萬頁的證詞。館裏展示從1940年起,德國納粹屠殺猶太民族的各種圖片和文獻,其中包括駐波蘭的德軍司機漢斯‧約斯特(Heinz Jost)於1941年9月19日,在當時被斷水、斷糧達一年的華沙猶太區,所拍攝的129張照片。除展示廳外,尚包括大屠殺研究中心和一所國際性大屠殺研究學校,還有龐大的資料庫記載每位受害者的詳細資料。

參觀時,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受難兒童紀念館」,裏頭燈光幽暗,牆上有著每個小孩子的名字及照片,悲傷的氣氛讓人愀然。館中更有一間為這些逝去的小孩所留的藝術創作,用一根燭火立在中央,象徵著一位小孩的靈魂,黑暗的室內再重重疊疊架起幾何結構的鏡子,讓一根燭火映照成十根、百根、千根……到萬根,象徵著150萬位來不及成長的靈魂。走入其間,除了驚嘆於創作的巧思之外,也被所傳達的意念感動。

紀念館外種植了無數的橄欖樹,樹下附有名字,紀念曾幫助猶太民族的朋友,其中一棵樹,便是電影「辛德勒的名單」裏的辛德勒(Schindler)。紀念館的資料顯示,共有40個國家的19,141個人曾以行動拯救被關在集中營的猶太人。其中波蘭人最多,有5632名(約占總數的1/4),令人驚訝的是,波蘭的法律規定幫助猶太人逃脫者將滿門抄斬,卻還這麼多人冒命拯救猶太人。在波蘭的奧斯維辛(Oswiecim)有座最慘無人道的猶太集中營,目前也蓋了一座博物館以記載這段悲慘歷史,於是我告訴自己下次出國就去波蘭,去奧斯維辛博物館憑弔更多猶太血淚史。

 

 

■ 嘆氣?

「大屠殺紀念館」只是個史實的陳列館,在台灣這種大大小小紀念館很多,反正只是“陳列”史實,所以參觀時總讓人覺得八股。但「大屠殺紀念館」這件紀念兒童的燭光藝術創作,讓我感受到以色列各方面的水準都高出我們太多,連陳列史實都溶入精心的“設計”及“創作”,這些概念我們的政府人員可能都還沒想到呢?

當然台灣從不以藝術大國自許,不需要和別人比較藝術涵養,但我們引以為傲的高科技呢?我的以色列朋友Joseph每兩、三個月就會出差到台灣,主要是因高雄的電子工廠替以色列代工,所以他常要來視察貨品。但讓人不得不佩服以色列的是,他們同時讓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代工,每個國家都只生產部份零件,回到以色列再行組裝,任何技術都不外流。不但這些下游工廠不知所代工的零件將會組成什麼產品,即使Joseph都坦承連他也不知道,管制這麼嚴謹怎可能技術外流?短視近利的台灣科技新貴們,不嘆口氣嗎?

以色列已在沙漠裏靠“滴水灌溉”創造出綠色農業奇蹟,我們的寶島台灣堂堂一個海島國家都還會為缺水所苦。以色列的“沙漠”都可發展成中東重要的蔬果出口國,而日漸萎縮的台灣農業呢?不嘆口氣嗎?

在「大屠殺紀念館」除了遊客外,也看到以色列軍人在此上課,還有成群的學生到此進行課外教學,以色列永遠不會忘記要提醒下一代這段慘痛的歷史,藉此讓猶太人更團結堅強。而我們呢?爭執不休的意識形態,分裂唯恐不及,何遑說要團結。不嘆,氣也紛紛自冒……

以色列境內的種族、宗教問題複雜,四週敵國環繞,處境之難艱可想而知。即使我們的交外部拼命對外樹敵,也不及人家的艱困,但以色列人卻能在世界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我們的「台灣第一」叫了數年,事實又如何,要嘆氣嗎?

 

003

005

「受難兒童紀念館」,裏頭燈光幽暗,牆上有著每個小孩子的名字及照片,悲傷的氣氛讓人愀然。

002

004

「受難兒童紀念館」有一間為這些逝去的小孩所留的藝術創作,用一根燭火立在中央,象徵著一位小孩的靈魂,黑暗的室內再重重疊疊架起幾何結構的鏡子,讓一根燭火映照成十根、百根、千根……到萬根,象徵著150萬位來不及成長的靈魂。因為室內是暗的,閃光燈會讓所有的反映燭火都消失,除非用腳架長時間曝光拍射,但我沒有腳架,所以我用我的方式來拍攝這些「燭光的靈魂」。

001

017

 

 

 

 

 

■ 同胞

走出「大屠殺紀念館」,心裏頗沉重,想到仇恨、想到歷史、想到以色列,也想到我們自己居住的這塊島嶼……

回遊覽車的路上,我若有所思地落後在隊伍後面,一個轉角忽見花園裏幾張熟悉的東方臉孔,曬得黝黑的臉旁浸著汗水,正努力地除草及鬆土。

我靠近看著他們,不確定他們說不說中國話。猶豫一會,鼓起勇氣,僵硬著一抺微笑,然後點頭問「Speak Chinese?」豔陽下讓我覺得有點冒昧。

戴帽子的一位抬了頭,汗水裏的深褐臉龐露出一排笑開的牙,回問我「打哪來?」

我答說:「台灣。」

「福建」他改用閩南話回我,停了手上的活,朝我走近,笑得很燦爛。

接著我們就用閩南語交談,原來他們是遠渡重洋到以色列來謀生的,但看著草地旁裝著午餐的便當鐵盒,猜想生活應該也不富裕。怎會選擇這麼危險的國家,做這些辛苦的粗工呢?不好意思問,但感受到他們的堅毅及樂天知命。

想送他們台灣帶來的餅乾及零食,但都放在車上,所以禮貌上邀他們有機會到台灣來,很歡迎,而且語言是可以通的。

告別時,不捨地鞠了個躬,算是向這些血濃於水的刻苦海外同胞致敬。

 

 

006

以色列的三月天,繁花似錦,攝於猶太大屠殺紀念館(Yad Vashem Sanctuary)外頭的花園。

 

 

 

 

 

 

 

 

 

 

 

附註一:耶穌誕生的故事

據《聖經》記載,西元前6~4年,拿撒勒住著一位虔誠的猶太少女瑪利亞,許配給了當地大衛家族的木匠約瑟,只是還沒有過門。天使加百列奉上帝差遣來對瑪利亞說:“恭喜你,有福的孩子,主和你同在了!”瑪利亞聽後非常害怕,不知道這話是什麼意思。天使讓瑪利亞不要害怕,說上帝已施恩給瑪利亞了——她要懷孕生子,當起名為耶穌——他要成為一個偉大的人物,是至高上帝的兒子,上帝要把他祖先大衛的王位賜給他,他要成為以色列人的王,直到永遠,“聖靈要降臨在你身上,上帝要保祐你!”瑪利亞即以少女之身懷上了耶穌。這就是後來每年3月25日“聖母領報節”的來源。

約瑟見瑪利亞沒過門就懷了孕,就想解除婚約,但他是一個厚道之人,不願意讓瑪利亞難堪。一天,約瑟夢見天使對他說,瑪利亞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她將要生一個兒子——這要應驗先知“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的預言。天使要約瑟相信瑪利亞是個聖潔的人。約瑟醒來,相信這是上帝的吩咐,就把瑪利亞娶了過來。

這時,羅馬皇帝下令在全帝國境內清查戶口,命令帝國境內的所有人都須回原籍報名登記。約瑟是大衛家族的,應回原籍伯利恒登記,於是他就帶著妻子瑪利亞離開拿撒勒到伯利恒去。

他們兩個一路艱辛,到達伯利恒的時候,客店裏已住滿了人,身懷六甲的瑪利亞只好勉強住進城郊的一間馬棚裏。這天晚上,瑪利亞分娩生下了一個男孩。簡陋的馬棚裏連放孩子的地方都沒有,約瑟只好把嬰兒放在馬槽裏。

這天夜裏,伯利恒郊外的幾個牧羊人守護著羊群。忽然,一道白光閃過,天空亮如白晝,牧羊人嚇得匍伏在地不敢抬頭。一個天使對他們說,給他們報告一個特大的喜訊——伯利恒為他們生下了一位救世主,他包著布躺在馬槽裏,他是上帝恩許的彌賽亞。牧羊人急忙從郊外趕到伯利恒,果然見到一個包著布躺在馬槽裏的嬰兒。他們就把天使傳報的喜訊告訴了周圍的人們。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耶誕節的來源,而那個嬰兒,就是日後深刻影響了人類的耶穌基督。

節錄網站

 

 

 

附註二:以、巴突衝簡史

巴勒斯坦位於亞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稱迦南,包括現在的以色列、加沙、約旦河西岸和約旦。歷史上,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過。西元前20世紀前後,閃米特族的迦 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區,成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西元前13世紀未,希伯萊各部落遷入巴勒斯坦,並曾先後建立希伯萊王國及以色列王國。此後巴勒斯坦又先後被亞述人、巴比倫人、波斯人及羅馬人佔領和統治。西元7世紀,阿拉伯人在戰勝羅馬帝國接管巴勒斯坦後不斷遷入,並被當地土著人同化,逐漸形成了現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9世紀末,猶太複國主義運動在世界各地興起,各地的猶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巴勒斯坦淪為英國的“委任統治地”。英國將其分為兩部分:即以約旦河為界把巴勒斯坦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稱外約旦(即今約旦王國),西部仍稱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此後,世界各地猶太人開始陸續移居巴勒斯坦地區。在猶太人紛紛湧入巴勒斯坦的過程中,猶太人與當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發生過多次流血衝突。1947年11月,聯合國通過第181號巴勒斯坦分治決議。決議規定,在2.7萬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領土上建立猶太國和阿拉伯國,耶路撒冷國際化。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宣告成立。由於這項決議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強烈反對,巴勒斯坦國卻未能誕生。

以色列宣佈建國後,阿以之間爆發了5次大規模戰爭。以色列通過戰爭佔領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內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領土,數百萬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園,淪為難民。長期以來,以色列在被佔領的阿拉伯領土上實施猶太移民政策,大量興建猶太移民定居點,力求通過改變其佔領領土上的人口結構,建立一個大以色列國。

為了恢復民族權利,重返家園,巴勒斯坦人開始了武裝鬥爭。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簡稱“巴解組織”)成立,其目標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領土上消滅猶太複國主義”。從此,巴勒斯坦開始了反對以色列入侵的武裝鬥爭。多年的戰爭使雙方認識到,誰也無法消滅誰,戰爭解決不了問題。在國際社會的斡旋下,巴以雙方開始尋找政治解決的途徑。

1991年10月馬德里中東和會召開,阿以間開始艱難的和平談判。在阿以和談中,巴以和談是構成中東和平進程的關鍵。1993年9月,巴以雙方簽署了第一個和平協定-巴勒斯坦自治《原則宣言》以來,雙方還簽署了一系列協定,然而這些協定由於以歷屆政府的有意拖延而未能徹底執行。儘管根據有關協定,1994年5月巴勒斯坦開始自治,但關於巴勒斯坦最後階段談判卻因雙方在耶路撒冷的歸屬、猶太人定居點、巴勒斯坦難民回歸、巴以邊界劃定等棘手問題上分歧太大,巴以雙方至今沒有達成永久性和平協議。

2000年9月,以強硬派領導人沙龍強行進入伊斯蘭聖地阿克薩清真寺,引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巴以流血衝突,特別是2001年3月沙龍政府上臺以後,由於沙龍採取了一系列強硬政策,巴勒斯坦一些激進組織針對以色列人製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動”,致使以色列採取了強烈打擊報復,巴以雙方陷入報復與反報復的惡性循環。

節錄網站

 

 

 

附註三:關於聖經學者耶柔米 (Jerome西元340-420年)

在拉丁教會中,說到學習與應變的天資,耶柔米淩駕眾人之上。耶氏生於義大利東北部:一個小鎮的基督教家庭中。正值拉丁神學發芽長穗之時。

他小時候在當地接受了傳統的教育。十二歲便離家,長而就學於羅馬,共八年之久。他酷愛希臘文、拉丁文、哲學及修辭學。據說他每逢周日都在地下墓地裏翻譯碑文。

三六零年受洗之後,他離開羅馬,經過高盧時,受修道主義所感,加入該團體作修士。耶氏有志於博覽宗教群籍,遍游天下名勝。自三六六至三七零年,他遊遍所有城市。三七四年抵安提阿時,他得了大病,病中見到一個意味深長的異夢。他夢見自己站在神的審判台前,有聲音問他說:“你是誰?”他回答:“我是個基督徒。”最高的審判者斥責說:“說謊!你是西塞羅(古文學家)的門徒,不是基督的門徒。因為你的財寶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裏!”自此後耶柔米決心擺脫異教古籍的鑽研,和世俗情欲的捆綁。

他辭別安提阿的友人,到敘利亞東部的荒漠隱居苦修,專心研究聖經,學習希伯來文。十年後他追述那段苦修生活說:“皮膚黝黑,徹夜失眠,瘦骨嶙峋,與野獸蛇蠍為伍。”艱苦貧乏的生活,未能阻遏神的恩典同在。他寫了一封信給他的好友,信中顯出他對修道刻苦的生活的傾心。

三七九年他在安提阿受了長老之職,然後往君士坦丁堡,受業於拿先素斯貴鉤利門下。三八二年他在羅馬,大受教宗達馬蘇(Damasus)賞識,延聘他重譯當時的拉丁聖經譯本。他也利用此機會宣講修道生活的功德。不久,有許多人擁護他的主張,特別在羅馬的高貴婦女中;但反對他的人也不少。甚至在聖職階級中也有人與他分歧。而耶柔米本人舌鋒銳利,易於招怨。達馬蘇死後,他在羅馬的地位漸感不安,遂於三八五年退位于安提阿,在此成為獨身修道主義者之領袖,後於伯利恒的修道院中,充任院長,直至去世。

耶氏博學多聞、著作甚豐,特別在翻譯聖經上他的才能最見施展。約於三八八年他譯完了新約。他譯舊約是在伯利恒城,得了些猶太朋友的幫助。他追溯到希伯來文舊約中去,此足以證明他學歷之健全,絲毫不苟。耶柔米這種苦心孤詣事業的結果,就是一部“武加大譯本”,又叫“拉丁通俗譯本”,直到今日這譯本仍為羅馬教會所用。這是他終生事業的紀念碑。另外他差不多把全卷聖經寫下注釋,加上其他神學著作,高可齊身,對歷代信徒很有説明。

耶氏一生熱心於保守遺傳及西方教會的各種普通習俗。他生性好辯論;反對禁欲主義,批評聖物崇敬的人,他都一概嚴詞攻擊。誰與他意見不同,誰就被他視為人類中一位最卑賤的人,因為他深信自己是為神出口,故毫不留情地批評別人,以致使他的一些好友也離他遠去。在那些爭辯的論文中,可見耶柔米褊小的氣量,狹隘的心胸;後期的爭辯中更充滿仇恨嫉妒,標榜自己輕看他人。

單就其博學多聞而論,就其施展所學而論,他真不愧榮獲羅馬教會所授與的“博士”頭銜,又封立之為“聖徒”,就其學問之精銳說則有餘,若就其人格之偉大說則似嫌不足。

節錄網站

 

 

 

 

 

 

 

 

 

 

 

 

 

 

 

 

 

 

 

 

 

 

延伸閱讀「中東探索」系列文章表列 (請點選閱讀):

 

中東探索01 約旦 傑拉西

中東探索02 黎巴嫩 畢波羅斯 

中東探索03 黎巴嫩 貝魯特

中東探索04 黎巴嫩 安佳 

中東探索05 敘利亞 騎士城堡

中東探索06 敘利亞 阿列坡 

中東探索07 敘利亞 帕密拉

中東探索08 敘利亞 馬努拉 

中東探索09 敘利亞 大馬士革

中東探索10 以色列 台拉維夫 

中東探索11 以色列 耶路撒冷

中東探索12 以色列 苦路 

中東探索13 巴勒斯坦 伯利恆

中東探索14 以色列 死海 

中東探索15 約旦 瓦地倫

中東探索16 約旦 佩特拉 

中東探索17 約旦 尼波山

中東探索18 約旦 安曼 

 

 

 

 

 

 

 

 

 

 

 

 

 

 

 

 

 

 

 

 

 

 

 

 

 

 

 

 

 

 

arrow
arrow

    S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