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旅遊篇
■ 離開群眾聚集的貝魯特
一夜虛驚,今早趁十餘萬示威遊行的群眾尚未聚集前,離開貝魯特。
雖說對當地導遊Michael而言,「戰爭」在黎巴嫩並不陌生,「示威遊行」猶如家常便飯,但他仍把他的車子開出來,停放到市郊去,以防“意外”。我們到市郊去和Michael會合,中途再停車等旅行社送來中午的餐盒及曠泉水後才上路。(這種絕無僅有的“逃難式”旅遊經驗,頗有趣!)
■ 2005年2月28日第四天行程
狹長的黎巴嫩,左右各有一座南北向的山脈,中間夾著肥沃的貝卡山谷。今天的行程是從西海岸的貝魯特出發,越過一座積雪的山脈後,再沿貝卡山谷北上,順道參觀兩座古城遺址後,穿過邊界到敘利亞。
■ 關於「黎巴嫩內戰」
途中,Michael和我們談些大家都感興趣的「黎巴嫩內戰」。
Michael雜亂地談,導遊黃先生雜亂地翻譯,我們雜亂地聆聽著……這麼複雜的成因,難怪連國內記者都不太熟悉,每次報上總是膚淺地寫了交差,反正台灣人對國際新聞的重視程度,遠比不上誹聞八卦,所以也沒人在乎。
難得能在黎巴嫩聽到當地人敘述內戰的始末,所以特別要求Michael簡短歸納十五年內戰(1975~1990)的原因。身為貝魯特大學人類學博士班研究生的Michael很慎重地回答:「不.知.道」。
哇咧!…%$#@&^%...真是簡短有力...
怎會這樣咧?就毫無原因,莫名其妙地打戰十五年嗎?
又再追問Michael,他才又冒出第二個答案:「絕不是因為宗教因素」。(可見大部份人都以為是宗教因素)
這樣的答案,真讓人懷疑Michael的博士生身份?不過不要懷疑,他們真的莫名其妙地打仗十五年。至於為何而打,原因複雜到難以釐清,當然沒有標準答案。
而敝人、在下、我,康貝特大學人渣學博土,就只好“見義勇為”幫各位歸納原因囉……
概略來說,潛在之遠因應是:
黎巴嫩原本受法國委任統治,建國之初回教及基督教的人口比例大約相同。屬於基督教系的法國幫他們訂了一個較平衡的規定,總統必須是基督教徒,而總理則是回教徒。
後來,基督教徒生育的子女較少,回教徒的後代卻繁殖迅速,目前人口比例己是回教55%。基督教45%。回教人口佔大多數,但總統仍必需是基督教徒,長期下來造成回教徒心理不平衡,動亂因素隱然深埋。
上面說的是遠因,近因則是:
各國勢力的介入,諸如美國、法國、蘇俄、以色列、敘利亞、阿拉伯…等國都各支持派系在黎巴嫩活動,所以時時都亂,亂上加亂,亂到地老天荒,亂到海枯石爛,亂到女媧逃命,盤古避難,夸父冬眠、炎黃哀號,耶穌、釋迦、阿拉都改信他教!
瞭解遠因、近因之後,聽說…造成大家打了十五年的“真正”原因是:(很偉大哦!要注意聽……)
某A打傷B,B的朋友C幫忙復仇,意外打死A,A的哥哥D誓言復仇又炸死B,B的同學E又出面報仇射殺了D,D的老婆不甘示弱,號召舊併頭F及G一起攻打E,E接到B的冤魂托夢向鄰居H、I、J求救,然後暗殺了G,F大發雷霆聯合K及她的姐姐妹妹站起來,全力反擊……
而其中……A、C、D、F、J、I是基督徒
但是呢……B、E、G、H、K則是回教徒
然後,美國、法國、蘇俄、以色列、敘利亞、阿拉伯諸國又各自暗中支持K、A、D、I、B、C……
就“類似”這樣雞毛蒜皮的起因,讓他們錯綜複雜地戰了十五年,此乃震驚世人的「黎巴嫩內戰」。起因不詳,也不知為何而戰,難怪Michael只能回答:「不知道」。
諸位聽了,千萬不要有撞牆的衝動,只要切記「人類是最愛好和平的萬物之靈」就好。
至於,時時都亂,亂上加亂,亂到地老天荒,亂到海枯石爛,亂到女媧逃命,盤古避難,夸父冬眠、炎黃哀號,耶穌、釋迦、阿拉都改信他教……該不會發生在台灣吧?!
■ 安佳(Anjar)
在遊覽車上了一場“偉大”的黎巴嫩內戰課程後,我們來到的第一個參觀點是安佳(Anjar)。
位於貝卡山谷的安佳古城,建於西元八世紀初,是由拜占庭建築師(基督徒)設計建築而成的回教城市,所以充滿基督教風格,棋盤式的列柱大道,很像羅馬城鎮。
安佳古城實際存在的時間只有四十幾年,到西元744年就因爭奪王位“兄弟鬩牆”而遭摧毀。所以不像其它古城歷經不同文化的佔領而有不同重建風貌,這裏就只完整保有當時的建築架構。
安佳另一個讓人感佩的特色是它在人類歷史上所呈現的“包容性”。要談這段歷史,就得先提一段刻意被忽略的種族屠殺記憶。
你一定知道猶太人在二戰時遭到希特勒的大屠殺,因為無數電影、小說甚至歷史書都會談這件事。但你知道嗎?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50萬的亞美尼亞人在土耳其境內遭到大屠殺,他們悄悄地死去,沒有人記得他們。
奧圖曼帝國(土耳其)因為種族歧視及大民族沙文主義,在1915年至1919年,屠殺150萬亞美尼亞人。但是,土耳其始終不承認這個「亞美尼亞集體屠殺事件」,認為這是對其祖先的誣蔑。亞美尼亞人則利用其海外移民的影響力來爭取國際社會對這段歷史的承認,間接造成不少國家至今仍反對土耳其加入歐盟。
簡述這段歷史後,再來看安佳在這個事件上扮演的溫馨角色。當「亞美尼亞集體屠殺」發生時,這個位在黎巴嫩山谷裏的小城安佳,卻接納了五千多名從土耳其逃難而來的亞美尼亞人,讓他們在最艱苦的時期,在這裏避難定居。
亞美尼亞人在安佳引泉水灌溉,重建家園,多年來把異鄉當成故鄉。他們在渠邊種白楊樹,在村裏蓋了教堂,遠處的山景,讓他們遙想故國家園。在這裏,安佳接納了他們,他們也努力讓安佳的農產品聲名遠播,這種溫馨的互依互存讓人感動。
若你感慨「族群紛爭」不斷撕裂著台灣社會,那麼,到安佳來,來感受這山谷小村的寧靜安祥,來看一個國家如何用「愛與包容」來接納另一個種族的流亡人民。
美麗的拱柱,從遠方的樹叢可想像安佳(Anjar)是個物產豐饒的山谷小城。
安佳古城內的大皇宮,可以想像一下當時由六根巨大白柱撐起的高挑接待大廳有多壯觀。
其實安佳古城限於經費,並沒有完全被重建,大部份看到的都是殘骸,有點可惜。它的知名度不高,雖於1984年被列入聯合國人類遺產保護古蹟,但幾乎沒什麼遊客,我們到了管理員才開門讓我們進去的。不過來安佳,除了看這個古城外,主要是體會安佳在「亞美尼亞集體屠殺」事件上扮演的溫馨角色。
■ 插曲
導遊黃先生是位極有人文素養的旅遊工作者,安佳古城是他精心安排的“私房行程”。他也提到,在台灣「旅遊行程的安排」是沒有智慧財產權,用心設計的行程,日後可能就被其他旅行社copy沿用,包括安佳這個獨家景點。
不過,我倒覺不用擔心,因為台灣的旅行社大多“唯利是圖”,這種人文色彩過濃的旅遊點,通常不受青睞。何況安佳古城連小販都沒有,只能頂著太陽觀賞出土的殘蹟,若事先沒能引導從歷史裏去領略它“深具包容性的美”,旅客可能會抱怨連連。
即使真有其他旅行社安排了安佳古城的行程,能讓國人從安佳的歷史,學習到更多的「愛與包容」,那也是美事一樁啊!
■ 貝卡山谷
黎巴嫩有兩座南北向的山脈,中間夾著肥沃的貝卡山谷。離開安佳後,我們就沿著山谷往北行走,在車上Michael正介紹著貝卡山谷。
貝卡山谷自古以來就是農產要地,兩側的高山提供豐富的雪水與落露,農作物繁茂生長,尤以葡萄最盛名。所釀的貝卡山谷葡萄酒氣味醇厚,口感之美不在話下,經常在國際比賽獲獎,可惜缺乏行銷手法,名氣遠不及法國酒品,殊為可惜。
■ 巴貝克(Baalbek)
接著我們來到貝魯特以東85公里的巴貝克(Baalbek),位於貝卡山谷北部,是個標高1150公尺的古老城市。
被廣大橘子園及城鎮環繞的古城遺址,自古為宗教聖地,當時叫太陽城,裏頭殘留的神殿是目前羅馬帝國遺跡中最大的。巴(Baal)是他們的主神,貝克(Bek)是村落之意,所以巴貝克(Baal.bek)就是指神廟前的繁榮都市。
古城遺址裏的祭壇大廳(Great Court),寛150公尺,長120公尺;邱比特神殿(Temple of Jupiter)寛50公尺,長89公尺;連小一點的酒神神殿(Temple of Bacchus)也寛達36公尺,比雅典的帕德嫩神殿還大。正因建於「和平羅馬」(Pax Romana)的太平盛世,所以有如此巨大的神殿。神殿雕琢豪華而且纖細精緻,過度的裝飾裏隱約可見時當羅馬文化的成熟度。
這座巨大的神殿遺跡固然引人讚嘆,但精心安排此處則必有其潛在的“教育意義”,原來導遊是要藉巴貝克(Baalbek)來告訴我們歷史上「神祇世代交替」的概念。
酒神神殿(Temple of Bacchus),看到那排巨柱就可想像整棟建築多雄偉,但這卻是整個Baal神殿裏較小的一棟呢?
正因建於「和平羅馬」(Pax Romana)的太平盛世,所以有如此巨大的神殿。神殿雕琢豪華而且纖細精緻,過度的裝飾裏隱約可見時當羅馬文化的成熟度。看到殘石上的精細石雕了嗎?
超雄偉的巴貝克(Baalbek)的Baal神殿.這是祭壇大廳(Great Court)的一面,祭壇大廳寛150公尺,長120公尺很難想像吧!
邱比特神殿(Temple of Jupiter)寛50公尺,長89公尺;連小一點的酒神神殿(Temple of Bacchus)也寛達36公尺,比雅典的帕德嫩神殿還大。相片裏左邊的巨柱就邱比特神殿的遺跡,而右邊那座就是酒神神殿。中央後面隱約看得到積雪的高山,提供豐富的雪水與落露,讓貝卡山谷農作物繁茂生長。
你知道聰明的羅馬人如何將那些大石柱接合起來嗎?秘密就在這裏,石柱的中心預留著孔軸,插上鐵棒就可以把兩塊圓柱石接合在一起,然後裏頭有橫跨柱面的細溝,是用來注入燒溶的鉛液,灌入後凝結便可讓鐵棒和石柱結合成一體了。瞭解這一個小秘訣後,就知道羅馬人如何興建偉雄的列柱建築了。
一位長得像港星曾志偉的黎巴嫩軍人,熱情向我打招呼,而且要我拍攝他。看!一副興奮的姿勢,和身後的千年古蹟形成一趣味畫面。
聽說上頭雕的是埃及艷后,旁邊有一條蛇。這是石雕哦!注意看,雕工多細,不知要花多少時間及人力?
■ 神祇的代交替
Baal神原是閃族(Sem)的神,閃族就是現在阿拉伯人的祖先。當時的最大主神是厄爾神(EL),Baal神則負責掌管風暴,那時希臘神話系譜尚未形成,宙斯(Zeus)的神話帝國當然也還沒出現。(時光流轉……)
Baal神後來就成為舊約聖經裏和猶太人的上帝約和華(Yahweh)對抗的神。(時光繼續流轉中)
西元前一世紀,Baal神成為太陽神(Baal Helios),在希臘、羅馬神話中的地位比邱比特還高。(時光又再流轉)
掌管風暴的Baal神,對期待“風調雨順”的迦南農業地區來說,越來越重要,神格慢慢提升。(時光再流轉)
當羅馬征服近東地區,為掌握當地的民心,於是不遺餘力擴建許多Baal神殿,Baal神終於成為此地的主神,原來的主神厄爾神(EL)退居幕後,完成神話系譜中的「世代交換」。
原來,不止政治勢力會「世代交替」,連祭祀的神祇也會「世代交替」,如導遊舉例說的,在台灣媽祖已經漸漸取代玉皇大帝成為主神,這也是一種世代交替。
回顧巴貝克的Baal神殿讓我們學了不少,忽然覺得這樣的歷史旅程很美。
■ 離開黎巴嫩
看完安佳(Anjar)及巴貝克(Baalbek)後,現在上午十一點我們的黎巴嫩行程全部結束,要繼續往北走,越過邊界到敘利亞。
黎巴嫩真是個特殊的國家,昨夜在首都貝魯特,群眾瘋狂聚集,氣氛緊張。但今天到貝卡山谷來,卻詳和安靜,也許這裏都是農民,多一份樂天知命的安份。
車上Michael正和大家聊著以色列佔領黎巴嫩南部的事,Michael來自黎南最瞭解當時的狀況。但我沒什麼心情聽,望著車窗外的農田,想著「愛與包容」的山谷小村安佳,忽然期待台灣不同群族間(包括對待那些外籍勞工)也有這樣的愛與包容。
而從巴貝克的Baal神廟歷史裏,學到神祇的世代交替,知道連“神”都無法“永遠”,有什麼一定要堅持的,有什麼一定要執著的。歷史教我們許多,如蒼海一粟的我們何不樂天隨命,盡情活在當下。
附註一:
我們在黎巴嫩的行程全部結束,重要的參訪點計有:
犬河(Dog River):記錄著三千年來所有軍事入侵者之戰事碑文。
Harrisa教堂:造訪珍貴的黎巴嫩國樹 - - 香杉樹。
畢波羅斯(Byblos):發現刻有腓尼基文字之石棺,乃26英文字母的起源。
考古學博物館:歷經十五年內戰後的重建過程,令人感動。
安佳(Anjar):亞美尼亞集體屠殺時,接納了五千餘位從土耳其逃來的流亡者。
巴貝克(Baalbek):由Baal神廟的歷史,瞭解「神祇的世代交替」。
延伸閱讀「中東探索」系列文章表列 (請點選閱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