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旦旅遊篇
■ 2005年3月10日
在中東的最後一天,只想好好休息,整理這些日子來所走過的一切的一切。
早餐時才向領隊說明自己的想法,他立刻用了幾百個理由來說服我“不跟去那些景點會後悔”。早看淡人生,對我,沒有什麼地方是“不去會後悔”的,只是覺得我的「脫隊」好像會帶給領隊諸多不便及擔心,所以還是乖乖跟團走完全程。
「給別人麻煩,最不安的還是自己」這一向是我個性上的弱點。
好吧……
今天呢,今天的行程很簡單,先往東北邊的沙漠去參觀三個城堡,下午回安曼市區觀光,晚上搭機返台。
■ 約旦國王
又是一個陰雨天,才上路就塞在車陣裏,牛步般移動,雨滴又大又重地捶打在車身上,許多骯髒的色調都被驅趕到街上來濕淋淋地混雜著,望著這幅亂雜的街景,只覺心煩。正滴沽著若留在旅社裏聽音樂讀書多好,就被窗外的景象看呆了,團員們也湧到車左側來觀視,剎時車子彷彿傾斜了一邊。
原來是上班途中的約旦國王座車,驚訝的是,國王並沒要求特別的交通管制,就和民眾一樣塞在街道上慢慢移動,這是來自民主國度的台灣人所無法置信的。約旦導遊Simon順勢介紹著他們的國王,顧著注視外頭的景象,沒詳細聽國王的生平事蹟,但有一句倒是很清晰,我順手寫下在隨身的冊子裏「Our king is very humble」。Simon說他們的國王很謙虛,此時就有團員覺得忿忿不平,喊著要我們的總統來約旦看看人家的“國王” - - 一點架子都沒有。我暗自竊笑,沒用的,我們李前總統早就來約旦訪問過了,國情不同吧,聽說北歐的某總理還自行搭捷運上班呢,總不能也要求台灣的機要首長們比照辦理啊!
但從這件小事,讓我對約旦國王有著不同的評價。
我們就和國王的黑色座車一起塞車同行二十幾分鐘,直到他們右轉進到總統府。總統府升著一只全世界最大的國旗,這面約旦國旗長60公尺、寬30公尺,驕傲地張揚著國威,剛好也適時顯稱出國王的謙遜,至少,今早我眼裏看到的景象是如此。
■ 石頭
一個多小時後,車子停在沙漠中的一個城堡。雨仍下著,老實說,我沒什麼心情參觀。
才步進堡裏,就失手讓相機摔到地上,要是數位相機可能會損壞,但這種牢固的機械單眼相機基本上是耐震的,撿起來水漬擦乾就沒事了。把相機整理一番後,其他團員都隨導遊不知鑽到那個角落去了,剩我一個人撐著傘走著,發現城堡裏滿滿是美麗的石子,童性大發就蹲下專心地挑選。都是被Larry帶壞的,那位和我一起去冰島旅遊的大男孩,無時無刻不在撿石頭,和他走一趟冰島回來,也學會了撿石頭,這一撿就從冰島苔原撿到了中東沙漠。
我忙著撿石頭沒跟著參觀,等大夥回來導遊才指著旁邊的石室說那曾是勞倫斯的辦公室,所以我拍下來留念。
■ 閒談
再上路,雨勢仍未間歇。
車裏聊的是聯合國人類遺產古蹟、崑曲、能劇、奧修、耆那教、普那社區、德魯斯教派、輪迴、印度有十七種官方語言……等瑣瑣碎碎的話題,直到抵達另一個城堡。
■ 庫塞爾阿姆拉(QuseirAmra)
庫塞爾阿姆拉沙漠城堡,建於西元8世紀的歐瑪亞(Omaya)王朝,是軍事要塞也是供哈里發的臨時住所(哈里發是阿拉伯語「繼承者」的意思)。目前殘存下來的建築有一個接待廳、三個拱頂走廊和一個羅馬風格的浴室。最大特色是整棟城堡內佈滿著壁畫,對伊斯蘭教有基本瞭解的人一定知道教義上嚴禁圖騰及偶像崇拜,怎可能有“壁畫”?
這就是重點,從這些壁畫得以證明早期的伊斯蘭教是不禁圖騰的,所以留下這些舞蹈、狩獵、占星的畫面。後來城堡荒廢了,再被沙漠的貝都因人發現時已是嚴禁圖騰的時代,他們才用黑灰的塗料掩蓋所有牆面,直到近代英國考古學家重新發現才清出原色,讓那些珍貴的原始壁畫得以重見天日。這麼重要的歷史見證,讓庫塞爾阿姆拉於1985年被聯合國列入人類文化遺產。
庫塞爾阿姆拉(QuseirAmra)內的壁畫,這是星象圖。
■ 伊拉克的卡車
我們所在之處已近邊界,再往東走就是伊拉克。
雨勢稍解,天空仍是一片灰陰,在沙漠起伏的地平線上,車陣忽然擁擠起來,盡是一些大卡車,斷斷續續迤邐成一條殘破的長龍。龍身喘息地往約旦內陸延伸,像飢渴的巨獸般貪婪地移動。導遊Simon說那些都是來自伊拉克的卡車,一輛又一輛的空車到約旦來運載物資再趕回去提供人民生存所需。
沒掛車牌的就是伊拉克卡車,Simon教我們如何辨識,因為整個國家已失序,貨幣沒了,車牌當然也沒人管。
戰爭是國與國之間的政治爭紛,但吃苦的仍是百姓,看到這樣一幕運送物資的車隊景象,心頭難免跟著百感交集。
■ 哈那那城堡(Hanana)
接下來我們又參觀另一個由城堡改建成的驛站,供前往麥加朝聖的旅者投宿,城堡的牆上留著許多朝聖者的文字……
其實也沒什麼心情逛,落後在隊伍後遠遠的,滿腦子想著那些伊拉克的卡車。
■ 故事
沒停留多久就起程,今天上午的景點全結束,要回首都安曼去用餐。
沿路陸續看到幾個美國用來訓練伊拉克軍警的教育營區,Simon說那是專門培植親美派的軍人及警察,以後要用來掌理伊拉克的。Simon又提到美國預計以兩年的時間來“保持”伊拉克的混亂狀態,等到兩年後亂夠了,民不聊生至極,早已無力反抗,再讓這批訓練出來的親美派精英出去控管伊拉克。
不知該佩服美國強權的精明,還是悲憫伊拉克百姓的悲慘。
後來,Simon說了個真實的故事……
他有位工程師朋友,也是約旦人,娶了伊拉克老婆後就定居在那裏。
現在伊拉克早已是失序的“亡國”狀態,工程師在巴格達被綁架並要求十萬美元的贖金。老婆和綁匪談價錢,希望能降到五萬美金,對方說若是這個價錢會挖掉老公的雙眼再放人,所以最後還是付了全額。人放了,全身只剩一件內褲及一把手機虛弱地流浪在街上。被家人找到後手機就響起,對方說著:「很抱歉我們綁架了你,但我們需要錢來買武器對抗美國。」
這不是個案,而是每天都在伊拉克上演的真實故事。反抗勢力不斷綁架有錢人及親美的官員來籌錢對抗美軍,也綁架醫生來對肉票進行截肢或挖眼球的手術,如果家屬付不出足額的贖金。
車子開始進入安曼市郊,陽光隱隱偶現,但有種莫名的悲憫彌漫著。
■ 午餐
中午用餐處是家很氣派的中東傳統餐廳,上菜後的排場讓人震撼。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門口一位製薄餅的婦人,手很巧,一小塊麵糰在手上轉了轉就變出直徑五六十公分的大圓餅,薄薄地掠在火爐上,一會兒就烤出一張又香又Q的中東薄餅來了。我觀察了很久才發現那婦人是個啞吧,一直不肯讓人拍照。因為要回家了,我把身上一些約旦零錢都給她,她笑得輕盈,比了手勢要我拍照,所以留下幾張她和她的薄餅的相片。
那婦人是個啞吧,一直不肯讓人拍照。因為要回家了,我把身上一些約旦零錢都給她,她笑得輕盈,比了手勢要我拍照,所以留下幾張她和她的薄餅的相片。
■ 安曼博物館
下午去參觀安曼博物館,早已歸心似箭,所以逛得漫不經心。不過館內允許拍照,隨手補捉一些鏡頭。
中東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之地,但幾經戰亂加上保存觀念缺乏,許多人類文化遺產流失殆盡,不經意又讓我想到在伊拉克被暴民掠奪一空的巴格達博物館。
領隊告訴我這種植物就是羅馬時期的柯林斯石柱(Corinthian columns)的靈感來源,所以我拍攝下來留念,但回國查一些網站才發現不是這種植物,是Canthos Plant才對,不過這種植物也很美,安曼有很多呢。
安曼博物館內的收藏品 - - 死海古卷,在達文西密碼這本書裏也提到了「死海古卷」。(當然達文西密碼主要是想表達「死海古卷」的聖經手抄本,和現在的聖經有許多不同之處)
■ 鄉關何處
接下來是安曼的市區觀光,遊覽車到舊城區放我們下來自由活動,這樣的行程讓我整個人都活起來了,就喜歡去貼近當地人民的生活起居。
逛在古舊的騎樓下,三兩步就見裹著一身黑衣的中東婦人坐在地上擺地攤,賣的盡是些粗陋的日用品。唯一露在面紗外的一雙眼睛總是疲憊無神,偶爾和她們目光相對,油黑黑的眸子立刻驚惶地避開,尤其是看到我們這種奇異的外來種族。開口想和她們交談,黑衣的身驅立刻低頭迴避,更不用說要舉起相機拍照。怎麼看都不像是做生意的,那些商人看到觀光客都猶如尋見蜜糖的螞蟻,黏人都來不及呢。納悶了很久,才知道她們都是伊拉克逃難來的,賣幾樣雜貨混口飯吃。她們的故事夠可憐了,但親眼看到那些狹窄的攤位時任憑鐵石心腸都會鼻酸,她們甚至賣些散煙,一包香煙拆開來,一根一根排著賣。誰會去買那些散煙?Simon說,居民知道她們是伊拉克逃難來的多少都會幫忙買根煙抽。因為伊斯蘭教的五項基本功課裏就有一條「每年交出固定比例所得,賙濟窮人或興建清真寺」,即使走投無路了,總有人肯幫助你。
我問說,那些伊拉克婦人晚上睡哪裏?Simen 搖著頭說who knows,總有辦法找地方縮到天亮吧。
靠近我們停車處有個巴士車站,開去巴格達九百公里,一天一夜就到了,但對那些地攤婦人來說彷若回不去的天邊海角。鄉關何處?去問一個從戰地逃離出來的人,他會覺得只要能活著四處都是家!
■ 中華餐廳
晚上在台灣人開的中華餐廳吃飯,老闆蒯松茂先生原是我國派駐約旦大使館的武官,太太是上海皇帝杜月笙的長女。夫妻兩人都七、八十歲,看起來極康健開朗,見到台灣來的同鄉更是親切噓寒問暖。那菜色也具家鄉味,吃得一身暖意。
■ 歸程
搭晚班飛機經曼谷回台灣,十幾天來對伊斯蘭世界有更深層的瞭解,至少以後不會單從西方的眼光來看這片人類文明發源地,許多人文、風俗、歷史及宗教不是用資本主義的科技文明所能解釋。在機場,我買了一本英文版的可蘭經當成此趟中東之旅的紀念。
才上飛機,就見團裏那位善於攝影的女團員立刻搶到機艙的洗手間去“卸妝洗臉”,等她回到座位還嚷著叫其他陸續上來的女團員趕快去洗手間“卸妝洗臉”,於是夾雜在陸續登機的人潮裏“逆流而行”,我們的女性同胞紛紛攻佔了各洗手間去“卸妝洗臉”(難道不能在上機前先在機場完成嗎?)。不知這樣的保養能否讓她們更嫵媚,但我更欣賞安曼街頭那些從伊拉克逃難來出來的黑衣婦人 - - 她們那種堅毅的美。
飛了十個小時,一路睡覺,快到曼谷前才被喚醒吃早餐。還兩眼惺忪就看到那位上機就搶著“卸妝洗臉”的女團員居然還能從手提袋裏掏出蘋果來吃,幾天沿途的buffet早餐都見她們偷拿蘋果往袋子裏塞,連回程還不忘要拿顆留到飛機上吃,這是我這次跟團旅行印象最深刻的「台灣奇蹟」。
延伸閱讀「中東探索」系列文章表列 (請點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