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旅遊篇
■ 2005年2月27日貝魯特的早餐
連兩日來的疲憊飛行,昨夜睡得又沉又舒服,感冒的燒已退,但喉嚨仍發炎,不過心情極好。飯店提供豐富的西式早餐,我拼命吃許多水果、牛奶及全穀麥片,調適一下身體。8點上路開始今天的行程,我們的年青黎巴嫩導遊叫Michael是位又高又帥的貝魯特大學人類學博士班學生,迷人的雙眼及一口流利的英文立刻引起女團員們的騷動。
■ 黎巴嫩LEBANON
沿途Michael及導遊黃先生開始介紹黎巴嫩(LEBANON)這個國家,老實說除了“戰爭”外,你對這個國家瞭解多少?
就地理上來說,黎巴嫩北邊、東邊和敍利亞接壤,南部與以色列為鄰,西臨地中海,面積約台灣的1/3,和台灣一樣是個狹長的國家。不同於台灣的是黎巴嫩有兩座南北向“中央山脈”,中間夾著肥沃的貝卡山谷,是農產要地,黎巴嫩是阿拉伯諸國中唯一沒有沙漠的國家。
就歷史上來看,這塊土地西元前2000年為腓尼基人所居住,後來相繼受埃及、羅馬、波斯等統治。16世紀成為奧圖曼帝國(土耳其)的一部份,1920年淪為法國委任統治地,1943年獨立為黎巴嫩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Lebanon。
從地理結構及歷史上來看,和台灣是有那麼一點點相同處。雖然硬說“相似”太牽強些,但有一點卻是不爭的事實,黎巴嫩和台灣都是航海民族,有見風轉舵的生存韌性。黎巴嫩是四千年前的航海專家腓尼基人的後裔,幾千年來仍保留著航海及經商的天賦本性,所以雖經歷了十五年的內戰(1975~1990),黎巴嫩人能在短短十年內就把首都貝魯特恢復成繁華的現代化商業都市。
今天早上,我們就要去探索腓尼基的文化遺跡,隨時光隧道尋回四千年前的古文明。
■ 犬河Nahr AL-Kalb(Dog River)
犬河……是一個令人驚嘆的歷史交會點。
犬河的名稱據說是來自埃及冥神的使者阿奴比斯(Annubis),一位狗頭人身的使者。另外希臘人地獄傳說裏提到的杰塔(Jeita)石灰岩洞,也在犬河附近。所以犬河可說是埃及文明、西台文明,甚至之後的希臘文明薈萃之處。
更令人“震撼”的是三千年來,曾征服這片土地的軍事強權都循例在犬河出海口的石壁上留下銘刻。(注意,持續了三千多年哦!)
此處的軍事碑文共有24個,現存17處。最早可追溯到埃及的拉美西斯二世(西元前1298至1235年),之後的亞述王朝、羅馬皇帝、鄂圖曼帝國、拿破崙、1918年的艾倫比、1942年的盟軍、1946年黎巴嫩獨立及最近2000年對抗以色列的黎南撒軍…等皆立碑紀念,一路見證著西洋文明史的延續。
從歷史來看犬河,當然氣勢磅礡、胸懷千古。不過我們的造訪卻是來去匆匆、汗流夾背。僅十來公尺寬的犬河,接近海岸的山壁旁早己建了公路,我們攀爬著階梯快速看著那些古碑石,除了拼命拍照外,真的沒多少印象。
導遊黃先生是位歷史宗教學者,精心安排這樣一個重要的歷史點可說誠意十足,但不是每位團員都對歷史有興趣,於是匆忙帶過有些可惜。
若各位有機會到黎巴嫩自助旅行(或敢到黎巴嫩自助旅行),建議你好好安排半天時間在犬河駐足研賞。戴上耳機讓音樂隔離情緒,走到在每塊碑石前,慢慢閱讀上頭的說明,細賞碑石的紋路及雕痕,坐一下,沉澱心情,輕輕呼吸,緩緩體會,讓歷史的美慢慢流過心底。
三條雄偉的公路下那條小小的河流就是犬河。別看它小小的,對研究歷史的人來說可是重要的歷史會流點。
犬河的碑文就是這樣陳列著,左邊那個就是2000年以色列黎南撒軍的紀念碑。
■ 香杉樹
接下來我們到達一個城市叫朱尼(Jounieh),位在首都貝魯特北方15公里處的海灣旁,是個娛樂休閒的都市。內戰時此地不受戰事影響,所以許多黎巴嫩人紛紛在此置產投資。別忘了!這是一個航海經商民族的後裔,大家的投資頭腦都很靈光。但內戰結束後,貝魯特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復元,資金及人潮又湧回貝魯特,許多在朱尼置產的人因此賠了不少錢。又高又帥的Michael在車上娓娓敘述這段歷史,他的深色太陽眼鏡正映著車窗外的一家Casino賭場,是黎巴嫩最豪華的一家,就在朱尼(Jounieh)。
當然我們的目的不是賭場,車子往山上的教堂移動,導遊黃先生說要帶我們去看幾棵香杉樹。
看幾棵香杉樹?有沒有搞錯!要去看幾棵樹?
樹有什麼好看的?
導遊接著說香杉樹就是“黎巴嫩國旗”上的那顆樹,哦!原來如此。但要大費周章去看這種樹嗎?
這種樹香味可以持續幾千年,當考古學家開啓埃及法老王的陵墓時,裏頭的香杉樹仍然散發著香味,非常神奇,導遊持續介紹著。
但真的值得我們千里跑到黎巴嫩來看這種“樹”嗎?我仍疑惑著。
又說這種樹英文叫cedar,大陸叫它雪松,我們則稱為香杉樹,現在黎巴嫩這種樹不多了,都在山裏,這座教堂前有幾棵,所以一定要去看看……
瞬間,一個字眼震撼了我……cedar
Cedar這個單字時常讀到,但每次問人那是什麼樹,都沒人知道,連一位外國朋友也只回答是松樹的一種(kind of pine)。沒想到今天終於可以親眼看到cedar,心中雀躍不已。
山路婉延一陣子,抵達海拔610公尺高的Harrisa教堂,始建於1904年到1993年才全部完工,現任教宗曾於1997年來訪。整座教堂的造型是彷腓尼基人的船來設計,線條極美。座落在山頂視野遼闊,可腑眺依海彎而築的朱尼市區。當然終於看到從沒見過的cedar樹,喜形於色的我四處吹著口哨呢!
整座Harrisa教堂的造型是彷腓尼基人的船來設計,線條極美。
朱尼(Jounieh),位於首都貝魯特北方15公里處的海灣旁,是個美麗的娛樂休閒都市。
Harrisa教堂和香杉樹,這是小的香杉樹所以不壯觀,山裏一些千年的香杉樹樹形就很漂亮了。
■ 腓尼基人的城市.畢波羅斯(Byblos)
車子持續往北行駛,我們來到古腓尼基人的城市畢波羅斯(Byblos),據說聖經Bible這個字就是由畢波羅斯的Byblos而來。
畢波羅斯是個美麗的地中海濱海小鎮,7000年來持續有人居住於此,是地球上最古老持續有居民的城市。
古時埃及法老王會用香杉樹來建築屋舍及寢墓,所以拿黃金、亞麻及製紙的原料和腓尼基人交換香杉樹,這個貿易交換的港口就是畢波羅斯,是當時地中海東岸的繁忙木材出口港。
在此出土的畢波羅斯國王阿希雷姆(Ahiram)石棺上有腓尼基文字,這些文字就是希臘文字及拉丁文字的起源。當時的腓尼基有22個字母,缺少I、E、U、O,持續輾轉發展成現在英文26字母。這個重大發現,等於找到西方文明的源頭,可知這個城市在人類歷史上的重要性。
目前聳立在畢波羅斯上的城堡是十字軍所建,距今800年,佇立城堡上可腑看整個古蹟挖掘區域。要特別強調的是這個城市己有7000年以上的歷史,所以各時期的文明是一層疊著一層埋在地底,也就是遺跡是以3D立體方式存在,要用點想像力才能體會這個古老城市“在時間裏交錯”的存在過程。
畢波羅斯1984年被列入聯合國人類遺產保護古蹟unesco,到黎巴嫩觀光這裏是不能錯過的景點。
離開畢波羅斯的考古區,我們步行幾分鐘到漁港旁搭遊覽車。小小的漁港海水清徹碧藍,在陽光下閃著祖母綠的寶石光澤,居民閒散地沿著漁港坐息,全然的地中海景象。
堤岸旁坐著三位年青的軍人,旅行團裏的張伯伯要幫他們拍照,他們連忙說軍人不能拍照。青春的笑臉問我們打哪裏來,接著就聽到他們不知那裏學來的中文喊著「你好」、「你好」。海風徐緩地吹著,很喜歡這樣的小漁港。
這是聳立在畢波羅斯上的城堡,當時是十字軍所建,距今約800年。
畢波羅斯的一間紀念品販賣店
畢波羅斯(Byblos)的考古遺址一隅,這個城市己有7000年以上的歷史,所以各時期的文明是一層疊著一層埋在地底,也就是遺跡是以3D立體方式存在,要用點想像力才能體會這個古老城市“在時間裏交錯”的存在過程。
畢波羅斯的小漁港,海水清徹碧藍,在陽光下閃著祖母綠的寶石光澤。
■ 特洛伊之英雄主義
走過犬河,看過香杉樹,見識過7000年的腓尼基城市畢波羅斯後,今天上午的行程結束。
回程博學多聞的導遊沿途談著腓尼基人,先是紫色和腓尼基人的關係。紫色一直是西洋文明裏最尊貴的顏色,皇帝或宗教領袖都穿著紫色的袍子,但古代的技術一直無法從大自然裏提煉出“紫色”的顏料,只有聰明的腓尼基人懂得製造紫色,所以古希臘人稱腓尼基人為「會研製紫色的人」。你知道秘訣嗎?航海的腓尼基人從海螺的分泌物裏提煉出紫色的染料,有趣吧!
又聊到在畢波羅斯出土的石棺,石棺上除了震驚世界的腓尼基字母外,別具意味的是雕刻著「特洛伊.木馬屠城」的故事。荷馬的史詩鉅作「特洛伊」影響力横跨幾千年,從古代石棺的雕刻到教堂壁畫都看得到這個題材,甚至2004年都還有特洛伊的電影,可見有其存在的價值觀得以千古流傳。
「特洛伊」裏的阿基里斯Achilles(布萊得彼特飾演)母親是神,父親是人類。他要出征前向母親說,妳是神妳不會死,我是人我會死,所以我要“留名”。這個留名的「英雄主義」從此影響著西方文明,到現在都有人在頌揚「特洛伊」。
遊覽車沿著地中海往南開回貝魯特,導遊滔滔不絕地述說著「英雄主義」如何操控著現代文明。但這「英雄主義」和我研讀且熟悉的東方宗教哲學觀大相逕庭,我讀的是老莊的“空”、“無”,讀的是奧修的“觀照”、“靜心”……於是許多矛盾開始在心裏糾結著。
剛從那麼龐大的古文明意象裏側身歸來,又被「特洛伊」英雄主義衝擊著,忽覺得自己好渺小好渺小,於是越來越多感謝,感謝蒼穹的空無容許我此刻卑微的“存在”。當這種卑微的感謝華昇到無限巨大時,隱約覺得和英雄主義是相通的,只是一種內求於心,一種是行之於外。悟性不高的我,彷若碰觸到真理的開悟邊緣,只是很快就被飢腸轆轆的知覺取代,哎!肚子餓了。
貝魯特街景,他們是個頗重視美學的民族,連建築工地都會先用彩繪看板圍起來,以免妨礙都市觀瞻。
■ 貝魯特的中國餐廳
中午回到貝魯特用餐,是家中國餐廳,遠遠就看到餐館外牆上描繪的龍形招牌及殘留的彈痕。
後來知道老闆是台灣人,四十年前離鄉背井來貝魯特開中國餐館,和一位德國女人結婚,攜手歷經了十五年的內戰,就這樣在這塊戰火的異國土地裏終老,幾年前過世。
無法解釋這是機緣或是宿命?也許台灣人和黎巴嫩人一樣都是航海經商民族,生命力一向堅韌吧!
我們停車下來買礦泉水的店,上面吊著一排一排的餅及紅色的好像是棉花糖。
附註一:
關於雪松Cedar,台灣稱為香杉樹(節錄自世界領航家網站)
古老的雪松是黎巴嫩的國樹,是黎巴嫩人民的驕傲。地中海東岸的黎巴嫩境內多山,終年積雪不化,所以黎巴嫩有「白山之國」之稱;黎巴嫩山高多霧,空氣清新,土質良好,雨量適中。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極適合雪松的生長,早在幾千年前,雪松就已經紮根黎巴嫩大地,《聖經》中把黎巴嫩雪松稱為「松樹之王」,讓雪松增添了神聖的色彩。
黎巴嫩國旗上挺立著一株綠色的雪松,塔狀的綠色樹冠秀麗剛勁,樹幹粗壯挺拔,是力量、神聖與永恆的象徵,體現了黎巴嫩人民堅貞不屈的民族精神。旗上象徵和平的白色猶如皚皚白雪映襯著古老的雪松,顯得格外莊重肅穆,展示出引人深思的滄桑歷史。
延伸閱讀「中東探索」系列文章表列 (請點選閱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