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自由行。匈牙利旅遊篇
■ 關於匈牙利
1‧匈牙利領土面積為93,030平方公里,約台灣的26倍大。東西511公里,南北319公里,邊境總長2,242公里,四分之三的土地屬於平原。
2.匈牙利位居歐洲中央,接鄰的國家計有:奧地利、斯洛伐克、烏克蘭、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克羅埃西亞、斯洛凡尼亞。
3.一年最熱的月份是七月,平均溫度攝氏21.7度,最冷的月份是一月,平均溫度攝氏1.2度。夏季最熱可達33-38度,冬季有時會降到零下20度。
4.匈牙利屬於歐洲古陸塊,境內超過八百個溫泉,位居世界前五名。其中128個的天然泉被用來作溫泉及醫療浴用途,布達佩斯就多達三十餘個,吸引世界各地前來度假的旅客。
5.匈牙利的劇院藝術在歐洲很有名,光布達佩斯就有21座劇院,境內其他城市尚有26座劇院。
6.由於以農為主,匈牙利有非常珍貴的民俗藝術,傳統服飾、農家用品、音樂、舞蹈都展現著濃厚的民族色彩。
7.由於悠久的音樂傳統,讓匈牙利被視為一個音樂大國。古老民俗音樂的特徵是五音制和全音階,由此可推論匈牙利的祖先源自亞洲。
8.十八世紀末出現真正匈牙利風格的音樂形式 - - 維爾布克斯(Verbunkos)。當代音樂巨匠如貝多芬、莫札特、布拉姆斯等,都運用這種風格來譜曲。
9.首都布達佩斯(Budapest)是藍色多瑙河畔的一顆璀璨明珠,有「多瑙河之后」、「東歐巴黎」的美譽,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UNISCO)。
■ 匈牙利狂想曲(6月27日)
寤寐間甦醒,時空所在之處就是這個叫「匈牙利」的地方,也是數十年來古典音樂裏聽過千百遍的「匈牙利狂想曲」的那個幻想國度。我正躺在一只典雅的碎花大床上,雙眼睜著,好奇地凝望天花板上精緻的木雕花邊。呼吸勻勻地起伏,情緒安靜,意識空白。慢慢地才側頭注視屋內那些濃厚歐洲宮庭風味的家具,穩重的褐色調陳述著年歲的痕跡,空氣裏泛著原木味,悠悠如大提琴上的弦,沉緩地長音一拉就轉眼數百年,我攤著身軀持續凝視置身所在的這個空間。這不是狂想曲,是匈牙利。
慵懶了一陣子才起身,套上衣服,扛起攝影揹包,輕步移動不吵醒Vincent及Jing,要去外拍了,時間清晨五點半。(昨夜,只睡三個小時)
躡手躡腳溜到卧房外,高挑的客廳掛著許多巨幅舊畫,在暈黃壁燈照耀下連畫布上的油料筆觸都清晰可見,那種立體感像是會把人吸進畫裏一樣。置身此般幽暗的深宮裏,我小心翼翼著,擔心隨時會飄出一隻古堡的鬼魂來。
才走幾步,就迷路愣在原地,到底哪扇門才是出口?
正疑惑,門板上的毛玻璃突然湧現陰影,然後門被推開,一只鬼魂飄著往我靠近……是一身黑衣的長髮肥女子……所有電影裏都沒見過這樣胖的女鬼,因此立刻確定她是“人”。不過,這麼早出來嚇人,真是沒天良。
還沒怪她,就聽她開口說了許多話(居然是英文,不是昨天那位婦人訣舌的匈牙利語),原來是道歉昨天沒安排好,讓我們三個擠一間房,然後示意要帶我去看新房間。但我急著出門拍照,禮貌地回答「能否等我拍攝完,回來再說?」基於女人的八卦本能,她立刻追問我要去哪裡拍?何時回來?職業是什麼?是公司業務嗎?真是纏人的討厭鬼!只搪塞說任何疑問可去請教床上那位滿臉大鬍子的聖誕老公公(Vincent),然後就告辭往門口走去,再遲就要錯過美麗的晨曦了。
但才移動幾步,就被喚回來,長髮黑衣肥女說那扇門是去廚房的,這邊才是,指著三道雕花木門中最左邊的那只。趕緊依指示逃離,出了門又繞一段長廊才到庭院,「呼」鬆一口氣地喜獲自由。
■ 【主題一,藍色多瑙河上的綠鐵橋】
反正在布達佩斯要停留五天,有充裕的時間可慢慢拍攝這個城市,清晨的盎然涼意裏只想去拍一座跨河鐵橋。
關於鐵橋,待我細說從頭……
著名的藍色多瑙河從德國南部的黑森林出發,蜿蜒流經歐洲十個國家、五個首都,再從羅馬尼亞注入黑海。如此源源流長的大河怎可能還是清徹無暇的藍色?約翰.史特勞斯譜寫的華爾滋舞曲「藍色多瑙河(The Blue Danube Waltz,Op.314)」自1867年發表至今已逾一百三十年,多瑙河早已由藍轉黃,現在是「青海青,黃河黃,還有那濁濁的多瑙河……」。不管怎樣,多瑙河流到布達佩斯時,已不是藍色就是了。
在布達佩斯橫跨多瑙河的大橋計有九座,由北至南分別是:
新佩斯鐵路橋 ※
阿爾帕得橋 ※
瑪吉特橋 ※
鏈橋 ※
伊莉莎白橋 ※
自由橋 ※
裴多菲橋 ※
拉吉馬優溪橋 ※
厄塞哥德鐵路橋 ※
距我們住宿處最近的那座就是「自由橋」,早晨我就一個人在橋上往返散步,悠閒地拍攝了兩個小時。
在一座平淡無奇的鐵橋上拍攝兩小時?
沒錯,我就是有辦法把自己溶進景物裏 - 耐 - 心 - 地 - 長 - 期 - 拍 - 攝,即使是極無聊的主題。
至於拍攝結果,請參考相片作品之【主題一,藍多瑙河上的綠鐵橋】。
■ 早餐
八點多回到旅社,要開始吃豐盛的早餐了。(當然是飢腸轆轆)
一邊用餐,清晨那位黑衣長髮女鬼又飄過來,而且鑲在座位上和我們聊很久。
原來,她是這家民宿旅社的女老闆,前來一五一十打理我們的食衣住行,包括接下來幾天的房間、如何搭車到各景點、哪裏有特色餐廳、如何換錢、購買交通週票等瑣事。聊久了,就自動切換到更有趣的話題,像共產黨來之後所發生的一些事……房子如何被没收,如何重新分配,生活有哪些改變。其實應該還有更多精彩故事,但主人不想說,我們也沒多問。倒是房間裏幾幅油畫留下的彈孔,讓人不猜也知道這裏曾有過的浩劫。
拉拉雜雜聊了許多,印象最深的是推薦我們去參觀的一家四季旅社(Four Seasons Hotel),毫無疑問這肯定是棟精雕細琢的建築,但更有趣的是它的歷史。這原本是美國人經營的一家高級旅社,共產黨來後就把整棟大樓没收並分派給140餘戶人家居住,等到共產政權瓦解,主人必需挨家挨戶將整棟建築一間一間買回來,手續極其繁瑣,歷經20年才完成,最後再整修成現在氣派非凡的四季旅社。
街上有家二手舊物店,我們就順便進去逛了。Vincent正試戴著一頂黑絨帽,而在米蘭.昆蘭拉的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電影「布拉格的春天」的原著)裏就有一頂這樣的帽子,是很重要的道具之一,承接不少劇情的橋段。所以趕快拍下Vincent戴黑絨帽的鏡頭,這家店也蠻有味道的。
■ 【主題二,攝氏37度的地下記錄】
早餐後,我們各自休息著,十二點多才出門,要先進市區辦事。
遲遲未出門的原因是外頭火焰般燃燒的天氣,溫度計上的紅汞柱已漲到攝氏37度。說真的,我一點外出的意願都沒有,但到達匈牙利的第一天,總不能整天躲在旅社裏吧!於是著裝外出,猶如等著放入烤箱的Pizza一樣,不過才踏出門就發現狀況更慘,三個人根本已成溶化在火爐上的三球冰淇淋。生長在亞熱帶的我都無法忍受了,請用力想像比利時的Vincent那副被烤熟的模樣……連鬍子都在滴汗。
滿身火燙地來到布達佩斯中央市場(Central Market Hall),先要換錢,不過更重要的是趕快買水喝。
「中央市場內販售各式各樣新鮮蔬果、豆類和肉品,令人目不暇給,因為是當地日常生活購物之處,所以物價平實,二樓有各種飲食小吃、刺繡服飾、民俗藝品等攤位。」這是旅遊書上的景點描述,但如此悶熱的天氣並沒吸引我們多逗留,就趕快往地鐵站移去,要購買一星期份的交通票。買完票,終於可以搭車到處逛了,等Vincent研究完地鐵路線,三個就隨地鐵車廂的人潮往市中心駛去。此時攝氏37度,我們正在地底游移著,隨手留下了作品裏的【主題二,攝氏37度的地下記錄】 - - 讓快門時間加長,營造曝光不足的晦暗感,再配上詭異的構圖捕捉這陌生、匆忙、冷漠、擦身即逝的地下活動記錄。
■ 午睡
換了兩班地鐵來到市區的shopping中心,上到地面立刻感覺熱氣逼人,陪Vincent及Jing逛了幾分鐘,就決定要獨自先回旅社吹冷氣睡午覺。當然被Vincent譏為笑話,說我從台灣來怎如此不耐熱?
當時是日正當中的中午一點鐘,炙陽直射下的陰影完全沒立體感,景物的色彩不夠飽滿,即使鏡頭套上偏光鏡也沒作用,不太適合拍照。何況我正在“度假”耶!幹嘛如此苛薄自己晾曬在艷陽下“行軍”,回去大睡一覺才是明智之舉。
所以我說,能夠午睡的旅遊最快樂了。
■ 停車暫借問
回到旅社,全身像剛從水裏冒出來似的,汗水淋漓。
立刻沖澡,躲進房間,調了最強的冷氣,床舖上一窩就開始閱讀鍾曉陽那本「停車暫借問」:
而歌聲是從左廂房裏嬝嬝傳出,十分閨閣秀氣,委委弱弱的一絲兒,像綉花針曳著絨線在圍中刺綉,卻又隨時要斷……園中的花,開要的已經開了,要謝的還沒到謝的時候,放眼望去騰紅酣綠,不似鬥麗,倒像爭寵……春陽爛漫……兩顆單眼皮杏仁眼,剪開是秋波,縫上是重重簾幕……
咀嚼著美麗的文字,我隨鍾曉陽進到小說裏的中國東北去,人物都鮮活著各自的愛恨情仇,直到眼皮重了,昏茫…停書暫借眠……入睡去。
■ 【主題三,仰角裏的布達佩斯線條】
我喜歡這樣的旅行,可悠然休憩,隨性翻閱小說,等到光線夠好,就裝備自己溶進景物裏去創作一張張影像記憶。
醒來,已五點多,夕陽漸斜,光線正美,攝影器材準備好,就上路外拍了。
一路神清氣爽。
隨便挑輛電車搭乘,駛到不知名的站,喜見建築物都精彩排列,於是下車。粗略分析四下的光線、氣氛及景觀,思考好拍攝風格便開始我的【主題三,仰角裏的布達佩斯線條】。
試著用廣角鏡及誇張的仰角來建構不同於旅遊書上的布達佩斯,穩重的藍色調裏聳立著延伸的冷酷線條,相互交錯出疏離的空間感。一次又一次,我讓鏡頭裏的線條切割著布達佩斯的天空,於是角度、色塊、比重、構圖都像部超現實電影,玩起來很過癮。
直到夕陽如透明柳橙汁的光線弱了之後,才沿路歌誦而歸。
走著走著,往天空一看……天空有條藍色的「十字路」呢,我在十字路口拍下這張掛在天空的道路。
■ 豬
已和Vincent、Jing約好,八點鐘一起去吃大餐,同Vincent出遊不陪他享受美食是不可能的,所以就「捨命陪君子」。哦!筆誤,應是捨“錢”陪君子,因為我們是去著名的吉爾特旅社(Gellert Hotel)的高級餐廳,三個人吃下來數千台幣一餐。倒不是心疼那些錢,而是「吃」對我而言沒什麼滿足的級距存在,也就是說,「魚趐、鮑魚」和「麵包、水果」吃進我肚裏的滿足感都一樣,這樣懂嗎?若不懂,再舉個例給你,餵一隻豬吃任何食物(魚趐、鮑魚、麵包、水果)效果都一樣啦。
天啊!心中再度浮現「前世是隻豬」的輪迴宿命,莫道又是另一場「匈牙利狂想曲」……
至於我點的餐當然是「魚」,早被灌輸吃魚會變聰明,偏偏我天生笨拙,再不吃魚來翻身,此生恐將永是愚豬一頭。(天啊,又是豬……)
但事後證明,在此般如匈牙利的“內陸國”吃海鮮真是不智之舉,唯有像豬一樣的白癡才會這麼沒常識。魚不夠新鮮就算了,烹調也無法搭配,連味覺遲鈍如豬的我都吃得滿口無奈。
Jing點的是「雞」,菜上來了,居然是用羊乳酪煨煮的雞胸肉,對我們這種東方遊客來說實在不敢領教。當然,我指的是羊乳酪的味道。周遭很多朋友不敢吃羊乳酪,只有一位女性友人無畏騷味勇於嘗試,但某次聽到我對羊乳酪的描述後,就再也不碰了。
因為那串形容詞的殺傷力太強,聽過的人 - 幾 - 生 - 幾 - 世 - 都無法逃離那種聯想的夢魘,最後只好棄“吃”。基於這樣的罪惡感,我一直不敢隨便使用那句“值得申請專利”的形容詞。
你一定很好奇我到底如何形容羊乳酪?
其實也沒什麼,我只不過說:「羊乳酪的騷味真像遺留在保險套裏的腐臭精子。」
……%$#@&^&*@#%@&!~#*$^……(履試不爽,每次說出來都會被罵成豬頭。)
你不覺得這比諭很有後現代的文學氣息嗎?若還不懂得欣賞,就是豬八戒吃人蔘果,暴殄我的美麗形容詞及天縱英才的創意。
好吧,算了。
至於Vincent點的是「牛」……吚!怎麼人都跑光了,不是要聽我述說匈牙利的美食,怎麼都跑光了,我說錯什麼了嗎?
喂! 喂!
噁心?怎會呢,要有點文學素養,有點想像力嘛,怎都跑光了…ㄋㄟ……
我們在Gellert Hotel的戶外餐廳用餐,氣氛超棒。
■ 晚安
吃完晚餐已經晚上十點多,緩緩散步回旅社,沿途笑語輕揚。
沖澡後,舒適地倚在床上閱讀「停車暫借問」,隨著小說的內容神遊幾許才入睡。
今天已領教到布達佩斯的襲人高溫,但也享受著自助旅行的悠閒與自在,重要的是能為所欲為地拍攝些記錄相片。
晚安,2006年6月27日的攝影三部曲……
【藍色多瑙河上的綠鐵橋】
【攝氏37度的地下記錄】
【仰角裏的布達佩斯線條】
延伸閱讀「 2006歐遊雜記 」系列文章表列 ( 請點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