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旅遊篇
■ 2008年4月10日
今天是空白的一天,什麼事都不做,就慢慢打包行李,準備明天回台灣。
■ 慢文化
八點多起床,如同往常先沖澡再用餐。
冰箱還有前幾天劉先生留下的餃子餡,就拿來煎肉餅配上生菜做成法國麵包漢堡,然後和Vincent一起聊天吃早餐。
Vincent沖了咖啡,在飄逸咖啡香味裡開始訴說他樓下那間“羅馬式”三溫暖浴室的工程進度,因為今天剛好預約了工匠過來鋪設石板底下的暖氣線路,所以就聊起這個話題。他詳細向我解釋所有設計概念,包括前幾天我們在印度店所買的古董石雕要嵌鑲於何處都規劃妥當,最後還拿出設計藍圖攤在餐桌上展示給我看。
聆聽Vincent解說時,我腦海一直浮現余光中這段話:「科技是快出來的,文化是慢出來的。」
你知道Vincent這棟房子建造多久了嗎?
五年前他就帶我來看尚架著水泥隔版的空屋,而幾年來Vincent就一點一滴自己慢慢動手,逐步將整棟夢想中的「人文空間」建構出來。不管空間感或透光度都一級棒,屋頂的天窗一開,光線足夠照亮所有樓層,二樓陽台上有玻璃地板再把光線引進一樓的攝影工作室,連浴室都有半面透光的玻璃牆讓陽光照進來。這些巧思都是他在電腦上慢慢設計慢慢動手完成的,這種「慢」就是歐洲精緻文化的“動力”,義大利的比薩斜塔歷經200年才建築完成,而巴塞隆納的聖家堂(Sagrada Familia)已建造百餘年至今尚未完工,從Vincent身上我也看到歐洲人這種“慢”的生活美學。去年過來時幫他架設陽台的花架,今年陪他採購浴室要用印度石雕,逐年看他慢…慢…地…打造出這棟精緻的「人文空間」。對我來說,這真的是種文化震撼(culture shock),在台灣我們不都講求越有效率越好,怎可能花數年時間來慢慢建造一棟個人居所?
歐洲人的「慢文化」早就落實在生活裡,連早餐都慢慢吃上一個小時,所以十點鐘才結束我們的「慢早餐」。Vincent下樓到工作室去修改他的「羅馬浴室」設計圖,而我則上樓打包行李,順便將巴黎相關的書面資料拍照留念。
這些都是我在巴黎使用的文件或購買的明信片等……
■ 花香飄來時
約莫半小時後Jing過來了,我在客廳陪她聊天。
先播放《花香飄來時》專輯,讓清淡的禪音迴盪整棟空間,就開始聊音樂。
《花香飄來時》是西藏女歌手央金的最新專輯,央金的演唱功力驚人,是繼《阿姐鼓》的朱哲琴後,第二位以西藏音樂立足台灣樂壇的歌手。之前的專輯雖然賣得很好,但並不吸引我,直到這張《花香飄來時》才讓我嘆為天上飄來的音樂,而且除了音樂,背後還有段動人的製作過程……
央金的錄音師沈聖德告訴她,泰北有個國寶級古樂團,音樂風格和她的聲音質感簡直是絕配。雖然不知藏謠配泰樂的效果如何,但央金仍虔誠地前往泰國尋找這組傳說中納蘭泰古樂的最後傳人。
在清邁央金和古樂團的相處彷若前世早有了默契,語言雖不通,但音樂的交流卻毫無障礙,短短一週就合作出無數動人的音樂作品,默契好到連即興創作時所講出的故事和歌名都一樣。當時錄唱「天女的舞蹈」,樂手的音樂一出現,央金心底便浮現一群漫舞的天女,於是她便問對方演奏的是什麼?他們竟回答:「天使在舞蹈」,可見彼此的音樂在心底是相通的。
為了專輯封面及文案設計,風潮唱片特別請攝影師前往拍攝央金在清邁的工作點滴。因為央金覺得當地處處瀰漫著香味,希望這些“花香”也能呈現到相片裡,於是就有人建議他們去拍攝梭欏花。
梭欏花?
據說佛陀母親得到一朵梭欏花後就生下佛陀,後來佛陀也在梭欏樹下枕著梭欏花瓣涅盤,這是兩千年前的故事,央金只在佛經裡讀過,但從沒見過梭欏花呢。
當地人告知他們,清邁不少寺院裡都有梭欏樹,找了幾處都因花季已過沒見著梭欏花。拍攝時間剩下最後半天,央金總覺有個未了的遺憾,後來攝影師打聽到在清邁最古老的寺院裡有株從印度請來的老梭欏,可能還開著花,於是大家便驅車前往。
抵達時,遠見一株參天老樹佇立藍天下,樹身上半綠葉繁茂,其下則是帶刺的無葉老枝椏,猶如巨傘般蜿蜒垂墜,老枝椏上開滿了粉紅色的梭欏花。央金看到此幕景象震撼不已,於是情不自禁跪在樹蔭下,枝椏上的花瓣則開始隨風飄落,彷若佛陀踩著花瓣而來,讓她感動得淚流滿面。接著一股從未聞過的花香引她進到禪定之中,久久才從冥思之中醒來。央金說,不知哪生哪世來的緣份,我們竟然奇蹟般相遇了…和音樂相遇,和梭欏花相遇。
等我把這段音樂背後的故事說完,Jing也感動萬分。除了「佛陀的故事」及「相遇的緣份」之外,這場跨國合作的音樂本身就非常吸引人,藏語歌謠配上泰國古樂器……多美啊!
■ 嬉鬧
聊完音樂,Jing去廚房打了三杯柳橙汁,每人各一杯。當Jing要把Vincent那杯端下樓去時,被我叫住了。天性頑皮的我,趕快把那杯柳橙汁倒到紅酒瓶裡,並拿了一只高腳杯隨Jing下樓,敬邀Vincent喝“橙汁紅酒”。
見到我們遞上的“美酒”,正在電腦前修改設計圖的Vincent笑到抽搐,但仍配合“劇情”優雅地輕啜那杯精釀的“橙汁紅酒”。
沒辦法!我們就是喜歡這樣嬉鬧。
上樓後,我和Jing覺得這樣還不過癮,於是又泡了一壺潽洱茶,趁熱倒進紅酒瓶裡,配合高腳玻璃杯請Vincent品茗。婢女模樣的Jing準備要端下那盤不三不四的“潽洱酒”時,又被我攔下來,硬在高腳杯旁裝飾了一顆白葡萄才讓她下樓。
「這叫葡萄美酒月光杯,妳沒聽過嗎?」我在身後提醒Jing這句王翰的《涼州詞》,並跟著婢女前去服侍西蠻比利時王Vincent。
我們的西蠻比利時王Vincent笑到體力不支趴倒在電腦旁,好個「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最後在笑到崩潰失態的婢女要求下,西蠻比利時王蹺起無名指,持起滾燙的葡萄美酒月光杯,一飲而沒盡,因為燙到舌頭。
故事最後,西蠻比利時王笑到“崩殂”,服侍的婢女及下人也笑到“陪葬”……反正,捧腹狂笑不止的三個人都笑到肚子很痛,真的很痛!
■ 跳蚤天堂
下午兩點鐘Jing先回家處理事情,我則上樓準備午睡,結果Vincent說他要去一個叫Malines的小鎮,距離布魯塞爾約二十公里,訂購了兩只二手木梯要去運回來,問我跟不跟?
跟啊!當然跟,跟去四處看看,這種“生活化”的觀光我最喜歡了。
因為沒睡午覺,在車上不停打瞌睡,只好撐著眼皮陪Vincent聊天。
終於到達Malines那家二手舊貨店,我和Vincent同聲驚叫,因為那家店大到不像樣,已非「跳蚤市場」可形容,簡直是「跳蚤天堂」。各種零零種種的舊東西在這裡都找得到,像歐洲公園裡常見的天使或瑪莉亞雕像,這裡就有數尊,至於動物雕像就更多了,其他日常用品只要你想得到的這裡都有,反正有數個籃球場大的廣闊面積隨你看、任你挑。台灣也有這種舊貨店,但沒這種規模,此處光舊的雕花木門就陳列上千只,懸在天花板的古董吊扇也幾百台,規模之大超乎想像……
Vincent隨店員去搬運他訂購的那兩只木梯時,還得開車到另一側去載呢,而我就盡情在舊貨堆裡尋寶,像是在星際大戰後的地球廢墟裡探險。
■ 最後晚餐
下午五點半回到家,Jing剛好打電話來說要帶劉先生去看房子(他想在布魯塞爾置產),請Vincent也一起去,Vincent則希望我能同行,這樣才能沿途嬉鬧,順便在外面吃晚餐。但我實在很睏,只想小睡片刻,所以Vincent就獨自和他們去。
睡醒後,把冰箱裡所有的中國食材全拿出來,明天要回台灣了,今天得煮完,否則Vincent也不知如何處置。
七點鐘Vincent和Jing回來,我驚訝地問:「你們不是要在外頭吃晩餐嗎?」
Vincent滿臉無奈地抱怨:「無聊死了,還是趕快回家!」
於是我就增加飯菜的量,煮一頓三人份的「最後晚餐」。
正當開飯之際,疲累的Vincent接到他老媽的來電,在電話上嘮叨了半小時,直到八點鐘三個人才正式用餐。
餐後,Vincent下樓去工作室處理事情,我則陪Jing到樓上放映室觀看明華園的「韓湘子」DVD。因為Jing聽不懂台語,所以得把字幕調成中文,因此Vincent就無法看了。後來Vincent還是上來晃了十來分鐘才去睡覺,他說還是崑劇的戲服比較精緻。雖是小小一段評語,還是傷到我小小的自尊,明華園已是台灣最頂級的演出團體了,若還被嫌戲服道具不夠精緻,那台灣還有多少本土表演藝術能上得了國際舞台?
將近十二點才看完「韓湘子」,因為是齣關於輪迴的悲劇,所以我和Jing“忍不住”又嚴肅地討論了許久,直到深夜Jing才開車回去。
我決定利用時間再搶看一部DVD,那是Vincent極力推薦的大陸片「洗澡」,反正明天可在飛機上補眠,今天累一點沒關係。
結果不到二十分鐘,Jing居然在樓下按電鈴,我還以為發生什麼事?原來她回去後已無車位,所以又繞回來,今天就窩在Vincent家過夜。
■ 晚安
今天這個「空白的一天」倒過得頗為充實,從Vincent那裡看到歐洲人的“慢”文化,也和Jing分享一好專輯《花香飄來時》,我覺得這是2008年最值得介紹給國外朋友的台灣自製音樂;當然最驚喜的莫過於意外發現一處布魯塞爾的「跳蚤天堂」,我覺得這是2008年最值得造訪的比利時“另類”觀光景點。
明天要回台灣了,這趟旅程真像夢一場,醒不醒都甜適美妙。
晚安,有著花香飄來的一天。
晚安!
延伸閱讀「來去巴黎」系列文章表列 ( 請點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