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旅遊篇
凱旋門(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
1805年12月2日拿破崙在奧斯特利茨戰役中擊敗俄奧聯軍,為了炫耀達到巔峰的國力並慶祝戰爭勝利,1806年2月12日宣佈在星形廣場(今戴高樂廣場)興建凱旋門以迎接日後戰勝歸來的法國戰士。但拿破崙被推翻後工程便中輟,直到1830年波旁王朝結束工程才得以繼續,斷斷續續經過30年,終於在1836年7月29日落成啟用。巴黎的12條大街都以凱旋門為中心,氣勢磅礴地向四周放射,可說是歐洲各城的設計典範。
凱旋門高50公尺,寬45公尺,縱深22公尺,兩面門墩上有4組戰爭題材(出征、勝利、和平、抵抗)的大型浮雕,門內則刻有跟隨拿破崙遠征的386名將軍姓名和96場勝戰。凱旋門內有座陳列拿破崙生平事蹟的小型博物館,另外還有兩間播放記錄片的放映室。凱旋門正下方是1920年建造的無名戰士墓,紅色墓誌寫著:「在這裏安息的是為國犧牲的法國軍人。」每逢節日就有長達10公尺的巨幅法國國旗從拱門頂端垂放而下,在無名戰士墓上方隨風飄揚。
新凱旋門(La Grande Arche):
拉德芳斯區的新凱旋門(La Grande Arche)位於法國巴黎最著名中軸線末端,和艾菲爾鐵塔一樣都是深具影響力的法國近代建築。這座高110公尺、寛108公尺、縱深112公尺的巨型大“門”建於1984年,歷時6年才完工。在「門柱」之間的透明圓柱電梯可通達新凱旋門頂端遠眺由路易十四所建造的中軸線,包括凱旋門、香榭大道、協和廣場、杜麗樂花園及10公里外的羅浮宮。
新凱旋門接近完美的正方形造型,即像一扇可讓視線穿透的「窗」又像一道可以跨越的「門」,它的構思較接近繪畫而非雕塑,可說是一張展現三度空間的二維平面畫作,充滿「空間感」的寓意。所以有人說,新凱旋門並不是中空的,它的中間只是盛滿了陽光。
■ 2008年4月8日
今天早上的行程就是去「凱旋門」及「新凱旋門」這兩座凱旋雙門,下午則參觀奧塞美術館,明天要回比利時了,得安排時間把重要的博物館看完。
8:50出門,早餐仍不吃,能省則省。
搭地鐵很快就到達凱旋門,這座著名的建築體事實上只是個單一的參觀點,遊客在現場拍個照即離去,前後不到十分鐘。我卻在那裡待了半小時,倒不是對凱旋門有高度興趣,只是等待沒人的空檔要拍照,偏偏一團又一團的大陸遊客絡繹不絕,守了很久才捕捉到遊客淨空的滿意畫面。
拍攝完後就搭地鐵前往新凱旋門,繼續今天的雙門之旅。
■ 新凱旋門(La Grande Arche)
喜歡建築設計的人對這棟具有「時間瞬逝、空間永恆」寓意的高樓肯定愛不釋眼,它根本像座用三塊積木堆疊而成的“門”型立方體,不過中空部份卻足以容納一座巴黎聖母院,而且中央漂浮著一朵宛若「浮雲」的巨大天幕。
我站在新凱旋門“愛不釋眼”二十分鐘,之後才肯“釋眼另擇他愛”。
我的“新愛”就是新凱旋門所在的拉德芳斯區(La Defense),這裡聚集著法國最新潮的奇特建築,不但讓人愛不釋眼而且還流連忘返。
原名意為「保衛」(La Defense) 的拉德芳斯區是巴黎戰後最重要的現代建築匯聚之地,也是歐洲最前衛的辦公區,世界著名跨國企業紛紛在此設立據點,此外拉德芳斯區還有許多極具設計感的公共藝術,例如:
1.商業中心前的米羅(Miro)「兩個人物」大型雕刻。
2.美國卡爾德(Calder)的紅色紀念碑(高達15公尺)。
3.以色列阿葛姆(Agam)的水盆音樂噴泉。
4.法國委納(Venat)的巨型旋渦。
5.希臘達基斯(Takis)的電動雕刻
6.法國塞薩(Cesar)的新寫實大拇指。
整個拉德芳斯區可說是一座室外雕刻博物館,我就在這座創意十足的現代建築叢林裡悠哉遊晃持續“愛不釋眼”兩個小時,直到心滿意足才塔地鐵回旅社。
■ 胭花柳巷
午餐仍吃Quick的漢堡套餐,Quick就在紅磨坊(Moulin Rouge)隔壁,所以每天我都要經過紅磨坊數次。吃飽後要去買瓶礦泉水,才發現每天固定去的Mini Market今天沒營業,只好另覓新超商。還好是白天,不然晚上這附近到處都是皮條客,隨身攜帶貴重攝影器材的我,才不敢到附近的“胭花柳巷”裡逛呢。
運氣很好,沒走多久就找到一家不小的超市,東西比原來那家Mini Market便宜很多。所以買了水、全麥麵包及生菜沙拉,晚上靠這些食物可比吃漢堡套餐還節省一半的錢。哎!我是個窮苦旅人,吃麵包配沙拉就很滿意了。
回程,居然在紅磨坊的紀念品販賣區看到一群參訪的小朋友……一時之間,對法國的「性教育」有種另眼相看的羨慕感。
■ 奧塞美術館(Musee d'Orsay)
睡完午覺,下午兩點出門去參觀奧塞美術館。
奧塞美術館原是1900年巴黎萬國博覽會所興建的火車站,建築特色強調力學結構並採自然光線以突顯空間感。這座火車站一直到二次大戰才遷移至現址,1974年法國政府決定在此成立一座收藏19世紀藝術作品的美術館,經過十幾年的規劃終於蛻變而成奧塞美術館,1986年12月21正式揭幕使用。
對我這種迷戀「印象派」的人來說,奧塞美術館簡直是世上最重要的朝聖之地,而且館內完全開放拍攝,我可以和我的相機在裡頭沉溺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爛。我一直不懂,大英博物館、奧塞美術館、羅浮宮這種世界頂級的展覽場都不禁止拍照,但在台灣即使是三流展覽館都嚴禁攝影,不知原因為何?反正我在奧塞美術館內如魚得水地到處拍攝,那裡有好多作品都是我的成長記憶,求學時期所看過也心悸過的原作居然夢境般呈現眼前,彷彿走進時光隧道一一重溫當年的感動。
看得出來奧塞美術館是火車站改建的吧
仍是奧塞美術館,這就看不出是火車站改建的了。
奧塞美術館外的參觀學生,他們的穿著比台灣的草莓大學生得體太多了,巴黎真是個美學教育很成功的地方。
■ 蒙馬特區及聖心教堂(Montmartre & Sacre Coeur)
回到旅社已六點多,晚餐就吃中午買的麵包及沙拉,之後開始備份今天拍攝的相片並讓電池及硬碟充電,當然得打包行李,明天要回比利時了。
忙到九點多,發現還有一些時間,當下決定上山去逛蒙馬特區及聖心教堂,反正就在附近,走路去就好。於是我又經過紅磨坊(第100次路過了),往山丘的曲折小巷順勢而上,約二十分鐘就來到著名的蒙馬特區。十九世紀末那些印象派畫家如高更、盧梭、雷諾瓦經常出没在些咖啡店裡,而畢卡索及立體派的布拉克更在此渡過重要的繪畫生涯,所以當然是我這種迷戀「印象派」的旅人另一個重要朝聖點。
蒙馬特區迷人的山城景致和巴黎市區迥然不同,彎曲起伏的窄小街道聚集著不少畫廊、紀念品店、餐廳、酒吧及咖啡店,漫步其中真是樂趣無窮。到了山頂的聖心教堂(Sacre Coeur)更能腑瞰巴黎燈火輝煌的夜景,雖然已晚上十點鐘了仍是遊人如織,彷彿一場藝術宴饗將在此徹夜狂歡。更貼切的說法應該是……自從高更、盧梭、雷諾瓦那個時代起,這種動人的藝術夜宴就從沒休止過了。在蒙馬特真像置身夢境,今天下午在奧塞美術館看到的許多曠世之作,都在此時被畫筆上的油彩描繪而成,歷史上許多經典鉅作的誔生地就在蒙馬特呢。
直到夜很深了,才一個人慢慢走下山去。意外在途中發現一家時鐘店……
從門縫裡看到許多大大小小的時鐘,我確定我當時真的置身夢境了,那些代表著童年、少年、青少年及成年的「時間」都同時在此出現並同時進行著。今天在奧塞美術館隨著許多畫作回到當時初見時的時光去了,迷失的我……今晚才又從蒙馬特的油彩裡回到中年的我,現在要告別蒙馬特,那些「時間」卻又同時出現……這是夢境!這真的是夢境!
夜裡的蒙馬特區、聖心教堂及時鐘店
■ 晩安?
在那家時鐘店前佇立著,我好像…...應該說,根本已直接進到夢境裡去了,來不及道聲晚安……
晩安!沒有晩安的晩安。
延伸閱讀「來去巴黎」系列文章表列 ( 請點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