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自由行。印度篇
印度果阿(Goa)06 永遠的15分鐘
■ 2014年2月13日(星期四)
明天要回台灣了,今天仍如同往常,黎明即起找個陌生海灘等待日出。
這個瓦加托海灘(Vagator Beach)距離我們住的芭珈(Baga)8.5公里,我問路許久才找到。
果阿的海灘皆別有特色,瓦加托有趣之處是:
一、要抵達海岸線前,需攀上一片淺草高原,上面的雙「L型」柏油路面像極了秘魯的納斯卡線(Nazca Lines)。
二、從淺草高原步下海濱時,婉延的階梯及鱗次櫛比的屋舍讓人想起基隆的「九份」。
意思就是,當你在沙灘上回頭眺望時,會看見積木似的建築疊聚於崖壁上,崖頂則椰影婆娑,景觀非常特殊。
而我,就伴著相機,在此悠然「存在」兩個小時。
我比較不像在攝影,倒像是在……放逐、禪修、冥想、流浪、觀照、遊盪、放空自己溶入天地之間……
慢慢的
開啟聽覺
開啟視覺
開啟嗅覺
開啟觸覺
開啟心靈,綻放如花。
於是,鏡頭是耳朵的延伸
是眼睛的延伸
是鼻子的延伸
是肌膚的延伸
是心情的延伸。
有時隨波逐浪,見潮來潮往,體悟大自然的迴輪本質。
或靜坐岩石上觀察光影移動,唯有觀注於「當下」,才能看到時間的足跡。
我也喜歡閉眼讓肌膚感受風的流動,不管「風動、旗動或心動」,就是去感受,那就是禪。
味道,海有味道、岩石有味道、枝葉有味道。若你夠放鬆的話,連浪濤(聲音)、椰影(光線)、喜怒哀樂(心情)都有味道。
所以,不要以為我是來攝影!我只是來海邊放逐自己,順手把「心情」藉相機保留在記憶卡裡……如此罷了!
待了兩小時,陽光已熱可灼人,才動身準備回去。
結果海灘上有位閒坐的金髮中年人,遞張名片給我並表示:「看你拍攝的方式就知作品肯定精彩,我對你的作品很有興趣,記得跟我連絡。」
開心地向他道謝後,就騎車回芭珈(Baga)了。
回來細覽名片才知是美國某公司的老闆,但懶人如我,至今尚未和對方連絡。哎唷!我拍照又不是為名為利,凡事隨緣就好。
■
時間09:26,Vince又在陽台上的躺椅閱讀了,我直接賴到床上補眠,10:50才起來用餐,蕃茄濃湯及土司麵包。
睡飽也吃飽(人生美好),就窩在房裡閱讀!
12:00又睡著了,冷氣太舒爽,催人酣眠。
12:50甦醒,有種鶴髮童顏的感覺。
本想繼續吃吃睡睡……
但Vince說,我們都還沒「逛」過這家度假村呢,我明天要回台灣了,不如趁現在去參觀裡頭的設施。
也好,兩人套著拖鞋便出門。
這是我們的度假村「果阿皇家海灘俱樂部(Royal Goan Beach Club Monterio)」的大廳入口
度假村裡有兩座游泳池,怪了!要游泳去海邊就好,幹嘛在小池子裡?
也有交誼廳,看報紙用的。(出國在外,我絕不接觸任何新聞媒體,就放空自己!)
後面有山坡,爬山去也!
但山坡很迷你,僅發現小蜥蝪及朱槿花,並無侏羅紀的化石或巨型樹蕨。
倒是有吊床一只,樹蔭下隨風搖晃!
於是,就花了半小時耗在那只吊床上了。
並非躺在吊床上休息,享受輕風,而是幫Vince拍照,他要上傳臉書。
構圖方式是「Vince躺在吊床上,我爬到五樓幫他俯拍搖晃於樂園裡的悠閒畫面」,所以他很happy,我有點辛苦。
但我想說的是,旅遊時我是報紙、電視不看,Line、blog也不碰,就「清心寡欲、活在當下、享受旅行」。所以較難體會,別人積極拍照上傳臉書的心情。
哈哈哈!我這古代人沒臉書,即使果阿遊記也一年半載後才會寫,所以悠哉慢遊就好,但幫Vince拍照很有趣啦!
13:30 滿足地回房,先借Vince的電腦上網check-in劃機位,明天要回台灣了。
Vince 則下廚煮義大利麵,苦瓜、菜頭、蕃茄口味。
14:12 開始享受大餐,人生美好到無法形容!
這是Vince煮的義大利麵,苦瓜、菜頭、蕃茄口味。
■
因為清晨去瓦加托海灘(Vagator Beach),對那裡「九份」般的山勢印象極深刻,想帶Vince去看,於是15:15出門。先到度假村門口的租車攤再續租機車一天,再往瓦加托出發。
抵達後,Vince也覺得「地形非常九份」,只是沙灘上比基尼女郎多了些,我猜是崖壁上的面海民宿視野極好,美女們喜歡窩藏於此。所以……我們住的芭珈海灘(Baga Beach)應該算是「養老區」囉!
■
我原本想在此美女成群的海灘守候落日,但Vince想回去芭珈海灘拍攝漁人撒網,只好載他回去。
其實「漁人撒網」這種熱門題材,我一點興趣都沒。
這是台灣攝影社團最喜歡玩的梗,花錢聘位漁民,如演員般反覆撒網,學員們就設定相同的光圈及快門一起拍攝,所以個個皆能創作出“感人"作品。
但這種拍攝方式我真的很無感啦!
這和攝影社團把蜻蜓弄死,黏於荷花上,再噴以晶瑩剔透水珠讓學員拍攝出“曠世鉅作"的手法如出一轍。這種相片唬人可以,但缺乏情感啦!我覺得攝影是「人、事、物在時間、空間裡相遇的哲學」,不同時空有不同的拍攝情緒,要能表現那種感覺,才能感動自己也感動別人。
這就是漁人撒網,相片美則美但沒有什麼情緒或感覺啦!
我比較喜歡這張相片,天黑了,漁人空手而歸,但遠處的有錢觀光客卻在玩拖曳傘。
哎!人各自有命,要認份,要樂觀。(我對這種相片比較有感覺,拍攝的就是我當下的感觸)
反正,我就載Vince回芭珈海灘拍攝漁人撒網了。
不過看到Vince專心佇立水中拍攝的模樣,我也“學他”拍攝一些「漁人撒網」的相片當紀念。
■
今天是我在果阿的最後一夜,決定犒賞自己吃份Subway潛艇堡,但Vince對這種西方速食沒興趣。所以我外帶後,就陪他去Café Coffee Day喝咖啡。因為沒有消費不好意思,又多點了一個玉米餅,但吃到的(薄餡一層)和相片上的(滿滿內餡)差太多了啦!印度實在是個奇特的民族:
他們的工作效率慢如蝸牛
做生意的手法狡猾如狐狸
但鄉民卻又善良如活菩薩
若我是位畫家,就想畫幅「有狐狸尾巴及蝸牛殼的菩薩」,當成印度之旅的記憶圖騰。
這是玉米餅點餐時的樣本相片,真是無限動人。
這是我實際吃到的玉米餅(玉米寥寥無幾顆),真是單薄到令人無限感慨!
餐後又去超市買大吉嶺茶葉要回家送老爸,順便採購明天的土司及飲料,但結帳時就發現老闆“又”多算了六塊盧比。印度人作生意總是不老實(尤其針對觀光客),反正只是小錢就不跟他們計較了。
輪到Vince結帳時也多算了八盧比,但Vince據理力爭,於是老闆又退他八盧比。
哎!芭珈(Baga)就只有兩家較大的超商,一家賣發霉的麵包,還不准顧客退貨(請點選參考這篇「捕條大狗笑哈哈」);另外這家總會偷偷A觀光客的錢,真是狡猾如狐狸的印度生意人。
■
21:30回度假村,因傍晚下海拍攝漁人撒網了(兩腿都是鹽味),所以得趕快洗澡,才能清爽地打包行李!
結果悲劇發生,停水了……
Vince立刻打電話去櫃台反映,對方說15分鐘後水就來了。
兩人苦等許久!(不知不覺一小時已過)
22:35不耐煩的Vince又打電話去櫃台,仍是回答再15分鐘就有水了。
又過半小時,仍沒水。
23:05憤怒的Vince直接撥電話到櫃台罵人了,答案仍是再等15分鐘。
已打了三通電話,23:45 Vince乾脆直接下樓去櫃台理論!Vince生氣的是,能否修好就直接說清楚嘛,不要每次都推託說「再等15分鐘」。
待Vince把他們痛罵一頓,回來不久水就來了。
哎!這就是印度人的工作效率,慢…如…蝸…牛…
■
或許就學著正面思考吧!
印度人就是在實踐佛陀的時間觀,佛教所謂的「現在」是什麼?
你可以把「現在」分解成無數更小的單位,不管微秒(1/1000000秒)或奈秒(1/1000000000秒),但當你認定它是“當下”的那一瞬間,「現在」就已消失,不再是「現在」了。
所以,可以這麼說,「現在」根本不存在。
難怪《般若經》要寫著:「過去不可察,未來不可察,當下亦不可察。」
因此就佛教的時間觀來說,「再等15分鐘」和「再等3小時」其實沒什麼差別!只要你活在“當下”,時間是沒什麼意義的。(可以這樣說嗎?)
感謝印度人!你們的「永遠的15分鐘」,讓我瞭解若執著於「活在當下、隨遇而安」,就沒人會來修理自來水……我們將因無法洗澡,而伴著“鹽漬”雙腿睡到天亮。
不知這樣是否對佛家所謂的「活在當下、隨遇而安」有所褒貶?
■
洗完澡已凌晨時分,也沒什麼心情和Vince聊天道別,睏了就睡。
晚安!我還是寧願相信印度人都是活菩薩,這是《在印度,聽見一片寂靜》的作者黃誌群寫的一段文字:
如果旅行是人一輩子的養分,那麼,印度行旅於我,就是生命的精神糧食了。
年輕時,不論工作、巡演,還是自助旅行,我去過很多地方。瓜地馬拉的提卡爾(Tikal)、布拉格、首都中的首都─巴黎、非洲馬拉威的蒼茫荒原、約旦的沙漠等等奇風異景之地。惟有印度,卻直指生命。
至今猶然不明,為什麼世界上有這麼一個地方,對於生命之超越仍然如此熱中?即使現代印度趕不上現在的潮流,她的精神卻是當代的前衛糧食,她似乎一直如此。從古,其思潮即流布中國、東南亞、歐洲,遠至印尼的婆羅浮屠、峇里島,近則影響美國的嬉皮、披頭四……。
印度總讓人對生命產生反思和衝擊,髒亂、失序、擾攘、貧窮,卻產生出精緻的藝術、高度的精神思維,強烈的反差,強烈的思索!
但我得承認,相對於黃誌群雲遊印度的「深度」,我的印度假期簡直「膚淺」到令人汗顏。但這就是我啊,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是什麼「旅遊達人或行家」,我只是開開心心來果阿(Goa)度假罷了,所以是「旅遊遜咖」啦,哈哈哈!(我很遜,但我很快樂)
這是有著印度神祇的一面旗幟,就像黃誌群雲遊的印度,充滿宗教及人文的「深度」。
這是路邊到處販賣的「汽油」(供機車加油用的,很像蘋果汁),
而我的印度機車之旅就這般「膚淺」到令人汗顏。
延伸閱讀「印度果阿」系列文章表列 ( 請點選閱讀 ):
延伸閱讀「快樂不丹及人文印度」系列文章表列 ( 請點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