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旅遊篇
今天起,行程又回到馬雅遺蹟的範圍。
馬雅(Maya)對我來說,比埃及、中東、希臘、羅馬等古文明更具吸引力。這些古文明因為區域仳鄰容易相互影響,文明脈絡清晰可尋。但獨立於熱帶叢林裏的馬雅文明,兀自成長,兀自芬芳,獨樹一格,又因在歷史裏瞬間消失,所以研究馬雅歷史有如霧中看花,需要許多臆測及假設才能讓馬雅人的生活、制度、文字、藝術重現雛型,這種“未被破解的美感”正是馬雅文明最吸引人之處。
■ 夢裏的對話
馬雅是一個延蔓於熱帶叢林裏的失落文明,所以在馬雅人謎樣的地域裏,我總是特別容易幻想,尤其當夜晚來臨,那些冠羽高揚的馬雅人隨時會出現在我的感官裏。
昨夜的陣雨時而落、時而歇,每當夢寐間的翻身,許多馬雅人稀落的對話就迴繞耳際,輕輕淡淡的。早上醒來,趕快拉開窗簾看那些飄忽的馬雅人還在不在?但鬱藍的黎明,只見雨滴清懸枝葉間,地上落葉紛紛。
■ 2005年10月13日 ( 重返馬雅 )
很喜歡我們這趟中美洲行程的安排,第一站抵達貝里斯起,就開始沿著馬雅古蹟走,接下來的瓜地馬拉(提卡爾)及宏都拉斯(可邦)都見到雄偉的馬雅金字塔及碑石。但再往南走到薩爾瓦多就沒有馬雅遺址,但我們參觀尼加拉瓜的火山、哥斯大黎加的咖啡園及雨林、巴拿馬運河及古巴的哈瓦那,體會不同的中美洲風情後,再回到墨西哥,尋訪馬雅文化後期的遺蹟。
情緒的連接上,讓人有「重返馬雅」的感覺,而今天就是回到馬雅的第一天。
早上在濱海的餐廳用餐,陰雲仍懸浮在海面上,幾抹陽光隱現,染成美麗的色彩。吃飽就出發,今天的行程是往西走2小時到達猶加敦半島上馬雅文明後期最重要的遺跡 - - 吉傑以札(Chichen Itza),參觀重點包括馬雅金字塔、戰士神殿、球場、獻祭泉及天文台等,傍晚再回到坎肯。
■ 牛奶阿嬤
車子沿著半島的公路走,兩邊都是無邊無際的灌木叢,景象枯燥。沒多久,耳機套著、眼罩一戴就縮著平躺在遊覽車的座位上睡覺了。
還沒熟睡前,倒聽見坐在後面的牛奶阿嬤揚著聲調談論著我:「這個少年仔每天只會杜咕(打瞌睡)」,這是她老人家的特色,沒事就喜歡批評和她不同生活形式的人、事、物,幾天來早已習慣。其實每次旅遊我都揹著將近十公斤的攝影器材上山下海,等一下到吉傑以札還有金字塔要爬,當然要保持體力。所以只要窗外的景色不吸引我,就當機立斷趴著睡覺休息,下車才能健步如飛、四處獵取鏡頭。
至於牛奶阿嬤的批評,倒不會生氣,「虛心接受指教」是和老人家相處的最佳妙方。她只是單純認為花錢出國就要“拼命”看風景才不會虧本,這種台灣老長輩們執著固守的美德倒是能理解。
但牛奶阿嬤節儉過頭了,聽說從不給床頭小費的,不過同一間房連續住兩天時,第一天倒會放床頭小費,因為擔心清潔員不整理、不換新毛巾會更吃虧。牛奶阿嬤不會說英文,但飛機上空姐發餐時,她一定會重複說著「Whiskey、Whiskey、Whiskey」,因為選最貴的威士忌喝才不會吃虧。任何餐廳的食物,能帶的一定順手放進手提包內,這樣才不會吃虧,包括飛機上的糖包、楜椒粉、奶精、濕紙巾等都在皮包裏塞了一堆。今天是我們來中美洲的第十六天,她得意地向另一位女團員說目前總共花四塊半美金而已。可是你知道嗎,大家為何叫她「牛奶阿嬤」?因為她家財萬貫、牧場廣大、乳牛成群啊!旅遊16天竟然才花四塊半美金……
她最擔心的一件事是領隊會放我們鴿子,捲款潛逃,這樣不止會吃虧,還會血本無歸。
牛奶阿嬤和國師的老婆不斷地聊著,不知怎樣,又想到前座縮著睡覺的我,於是又是幾聲「杜咕(打瞌睡)、杜咕、杜咕……這個少年仔只會杜咕,出來遊覽,按哪(這樣)會了錢了死哦(虧本虧死)!」
之後我的“杜咕”便蔓延成災,沉睡到底,醒來已一個多小時後,即將到達吉傑以札了。
■ 吉傑以札(Chichen Itza)
吉傑以札是猶加敦(Yucatan)半島上著名的馬雅古城,佔地約3.5平方公里,分成5個區域,15個球場(其中一座是現存馬雅最大的),目前只有30個建築羣修復並開放,仍有數百個建築物深埋泥土和叢林中。
吉傑以札是以札族(Itza)於西元5世紀中興建,然而300多年後以札族不明原因地放棄這個城市,到10世紀末中部高原的陶鐵族(Toltecs)才又定居吉傑以札,繼續使用並建設,所以此地遺留下來的古建築,大都是陶鐵族所建。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正如火如荼展開的「世界新七大奇蹟(New 7 wonders)選拔」,吉傑以札和長城、埃及金字塔、泰姬瑪哈陵、吳哥窖、羅馬競技場…等同被列為最後的21個候選名單,可見這個古蹟的名氣及重要性。
■ 城堡金字塔(El Castillo)
下車後,我們頂著艷陽往叢林深處走,吉傑以札就深藏在這樣的茂密雨林裏。泥徑兩側盡是手工藝品的地攤,陳列的紀念品都別具特色,但我沒想要買什麼,倒是欣賞守在攤位上那些黝黑的墨西哥人,不管男男女女每尊都美麗。我喜歡觀察“人”,每種民族對我來說都充滿吸引力。
十分鐘的步程,泥路盡頭開闊成一片廣場,著名的城堡金字塔(El Castle)就聳立在那裏。
嘆為觀止,嘆為觀止,深呼一口氣,望著這座奇蹟似的古建築。
城堡金字塔建於西元800年前,高25公尺,邊長55公尺,每面都有91級臺階,四個切面合計有364個臺階,加上最頂端的一層總共365級,也就是一年的365天。
金字塔的每面都有9層基壇,中間以台階一分為二,因此每面共有18層基壇,代表馬雅曆法中一年的18個月。
另外在最頂層的基壇上,每面都鑲嵌52副圖騰,因為馬雅曆法一輪為52年。
每年的3月21日及9月23日,7個三角形的影子會投影在南面樓梯上成一條蛇的形狀,這奇妙的投影令人讚嘆不已,可知馬雅科學在當時已經非常進步。
馬雅金字塔除了當祭祀的神廟外,同時也是國王的陵寢,這和埃及金字塔純粹只用來當陵墓是不同的,所以馬雅金字塔具有更多精緻的雕刻及設計。令人驚訝的是馬雅人始終沒發明鐵器,這些繁複的雕刻都是用“石器”敲磨出來的。而且建在叢林裏的金字塔,光石材的搬運就是一大問題,馬雅人也沒發明「輪子」,如何從數十甚至數百里外的採礦場將巨石運進幹枝盤錯的叢林裏,實在令人費解,這些無解之謎就是馬雅文明最迷人之處。
接下來我們排隊等著要進去金字塔內部參觀,由於通道又斜又窄,每次只充許十位入內。先進去的團員出來後,全身濕汗猶如剛從湖中被撈起,而且紅通著一張臉,說裏頭空氣不流通,快窒息了。
目睹慘狀,有幾位團員立刻決定不進去“受折磨”。我還是勇敢揹著將近十公斤的攝影器材往上爬,至少60度的斜坡吧,窄窄的只容一人通行,所以得管制成單行道。爬到全身冒汗,上頭也僅一間鐵欄隔著的小室供觀看,許多人大呼上當。吃力爬下來,步出陰暗的階道才回到人間重見光明。
爬完金字塔裏頭,當然也要把外頭爬完才算完整。25公尺高,91級臺階,夠具挑戰性了。又一次全身溼透,但登頂時,極目千里,氣象非凡。灰暗的雲層大軍壓境似地籠罩著濃綠的叢林,很棒的攝影題材,立刻拍下幾張相片,然後坐在金字塔上吹風,想像著千年的馬雅風情。
一位老外在城堡金字塔(El Castillo)頂端沉思,登上金字塔頂端時極目千里氣象非凡,但有點驚險。
■ 戰士神殿(Temple of the Warriors)
下個參觀點是戰士神殿,不料大雨傾盆而下,雨勢又兇又急,大家紛紛避到樹林去。沿道的小販迅速用塑膠布覆蓋攤位,然後佇立雨中守著,看了忍不住幾許心酸。
等了十來分鐘,雨勢稍歇,導遊比了手勢要領隊叫大家往戰士神殿移動。整座神殿有三層高台,雙柱的大門、四排列柱的大廳,看起來很雄偉。但雨一直滴著,連拍照也不能,稍微看一下,就往後面的千柱迴廊移動了。
■ 千柱迴廊(Group of a Thousand Columns)
走不到一半,大雨又開始狂瀉,團裏兩位有錢大爺就朝著領隊罵起三字經,說雨這麼大還不帶回去,存心要讓大家感冒。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叫罵,領隊楞著不知如何應對,墨西哥女導遊更是尷尬,呆立雨中,楚楚可憐。
看領隊不說話,其中一位又叫囂著:「幹!擱嘸未(還不要)帶回去,大家都在澆雨咧!」
「若大家都決定要回去,我們現在就走」領隊無奈地應著。
一位女團員忍不住了:「不想看的就自己先回遊覽車去,我們還要看啦。」
「對啊!開錢來啊啦,嘸去看完,嘸菜(可惜)啦!」牛奶阿嬤趕快附和,對她老人家來說,凡事要多“撈本”才划得來,景點看越多就賺越多。
幾位女團員輪流發言,那些有錢大爺自覺沒趣,沒再吭聲自己找路回遊覽車去了。
終於,我們得以往下繼續參觀。
對希臘、羅馬來說,石柱是一大建築特色,但馬雅建築中根本沒有“柱”這種元素,但這裏發現了百餘根石柱,所以是馬雅古蹟裏最特殊的一處。
至於這些石柱是什麼用途,則眾說紛紜,因為馬雅文字至今尚未被辦識出來,所以要研究馬雅人的生活及歷史都困難重重。站在這些“歷史之謎”的石柱前,忽有種滄茫的美感,尤其當時正下著大雨,心情被渲染得迷迷朦朦的。
■ 獻祭池
領隊問說,較遠處有個獻祭池要不要走過去看。因為下著雨,而且有些旅行團常省略這個點,所以問著大家的意見。
「當然要去,沒去嘸菜(可惜),花那麼多錢來的咧!」牛奶阿嬤一馬當先應著。領隊也爽快,帶我們就朝林裏的泥路走去,此時團員剩不到一半,大部份都自行回遊覽車休息去了。
這面獻祭池其實是一口直徑四十多公尺的大井,原本以為只是當時飲水用井。後來的研究推測應是將少女投入以祭神求雨的「聖井」,於是考古學家便開始朝井底挖掘,以解開歷史之謎。結果沒發現任何屍骨,但有各種祭品及禮器,可見並非有“活人”獻祭的儀式。但那些打撈上來的陶器、玉器、石器就珍貴了,提供許多馬雅生活習俗的考證線索。
參觀獻祭池後,天空就開始放晴,瞬間陽光普照,氣溫上升,真是詭譎的熱帶雨林氣候。泥路旁的小販們又把塑膠布掀開,若無其事地開始作生意。原來他們已習慣這種陰晴不定的天氣,早有應變方式,剛才幫他們擔心,真是多慮了。
■ 死亡球場
吉傑以札有座馬雅最大的球場Juego de Pelota Principal,長146公尺,寛36 公尺。古代馬雅人用橡膠作成實心的球,比賽時選手用手肘、腰和膝蓋把球送入兩旁高牆上的石環內,勝的一方則擁有榮耀把對方隊長的頭顱割下來祭神。球場旁有座鑲滿骷髏頭石像的神殿,據說就是那些勝利者的雕像。
聽起來很恐怖,參觀時不覺四周鬼影崇崇……
其實深入去查閱馬雅研究專書時,對他們的球賽會有更生活化的瞭解。所謂的「輸球砍頭」只是特殊日子的正式場合才有,一般馬雅人都只把球賽當成娛樂,玩者盡興,看者刺激。當時的球賽可說是全民運動,只要有廣場就有球場,像提卡爾那種大城就有85座球場,幾乎天天有人在玩球看球。平常的球賽是不用「輸球砍頭」的,觀眾只要帶些玉米、辣椒之類的日常物品當“入場卷”,並選一方投注即可,贏的那隊的支持者可把輸球那方的投注品全帶回去。不過大部份的比賽都是平手收場,因為用橡膠作成的實心球(直徑約十二公分)重量不輕,又不准手拍腳踼,只靠肘、腰、膝把球送入比球稍大一點的石環內,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偶有進球的比賽都可保持記錄許久。
觀眾來看的並不是“勝負”,而是那些精彩的演出。與賽者頭戴羽冠,胸部佩帶刻有橫列棱條的木製護套,當橡膠球擊到護套時會發出清脆的聲音,而且造成詭異的反彈球路,讓觀眾譁然大叫,氣氛熱絡。另外只著短褲的球員還會在下腹前綁一份配上刺繡、玉米、貝殼來設計的垂飾,跑起來鏘鏘有聲,球擊到垂飾也會發出奇特聲響,所以球賽就像是場力與美的演出,而且娛樂性很高,像我們觀賞NBA或職棒一樣。僅少數宗教節慶的比賽才有死亡獻祭的儀式,而且至今尚未能證實是輸的獻祭,還是贏的獻祭?像我們領隊就堅信以馬雅人的宗教虔誠來看,把頭顱獻祭給神明是一種榮耀,所以是贏的那隊才有資格把“自己”獻給神明。
聽領隊這麼說,頑皮的我就故意回答:「若真的是“贏的獻頭”,那我一定故意輸球……」
■ 天文台
接下來是被稱為「螺旋塔」的天文台,塔高12.5公尺,屋頂呈半圓形,內建螺旋形梯道和迴廊,整座建築的方位和功能都配合時節及天體運行來設計,可見當時的馬雅人已有極高的文天成就。
只是沿路跟到這裏的團員只剩五位,連領隊都因拍照而不見了。
「哇!領隊嘸看著啊(不見了),按吶(那麼)少年仔你來介紹就好」牛奶阿嬤對我使喚著。
於是我就充當領隊,把墨西哥導遊的介紹翻譯給剩下的四名團員聽,之後,留些時間讓大家拍照。
我走近天文台,正專心調著光圈快門,後面有人說話了:「我現在都學你照風景啊啦!」原來是牛奶阿嬤在身後學我的角度拍攝。
團員的旅遊習慣都是“到此一遊”式的在每個景點拍張“自己”的紀念照,同行十多天,看我只拍風景,許多人也學著把美好的風景單獨拍下。連七十歲的牛奶阿嬤都學到這種旅遊攝影的新觀念,這可能是我對團裏唯一的貢獻吧!
結束後,導遊說她要去前頭的販賣部買電話卡,請我幫忙把團員帶回遊覽車去。走了幾十公尺,領隊冒出來了,趕快告訴他導遊在店裏,她要我先把團員帶回去。
「好,你先把團員帶回去,我去拍一下天文台。你知道路嗎?」
「前頭的叉路右轉直走就到了。」
「那就麻煩你囉!」領隊安心地把人交給我。
「這聲,你真正變作領隊啊!」牛奶阿嬤對我說著並喃喃抱怨,擔心領隊會放我們鴿子,捲款潛逃。
■ 傾盆大雨
帶著僅剩的四位團員回遊覽車,才抵達就下起大雨。雨勢很大,讓我想起那些泥路旁的小販,又得忙著拉扯塑膠布緊急覆蓋地攤上的紀念品了。
吃午餐去,車上零星有人抱怨行程很無聊,拖到現在才要去吃飯。反正就是那些早早即回到遊覽車休息的大爺們,呆在車上無聊地閒扯一個多小時的政治八卦,所以抱怨馬雅古蹟很無聊。我覺得他們不看古蹟只喜歡聚著批評時政,才真是無聊呢!
■「雞場」與「四重奏」
午餐是西式自助餐,餐廳幫我們安排了長長的一桌,但有幾位大爺們就是不爽,要單獨去坐別桌,這樣才像尊貴的VIP。服務人員過來說了幾次也不理,真是夠尊貴了。
十分鐘後,一團年輕的美國遊客也進餐廳來,同樣安排了長長一桌給他們。那些年輕氣盛的小夥子個個都守規定地排排坐開來,相對於我們團員的佔位亂坐,真是天壤之別。
取餐時,我們團員搶成一糰,還不時有人插隊,那些老美則整整齊齊排著等待取餐,又是天壤之別。
至於用餐嘛!我們像是菜市場,刀、叉、餐盤撞擊的聲響如數架鋼琴爭相演奏,交談音量之大,則像養雞場餵食時的群雞亂鳴。老美們都安安靜靜用餐,優雅的程度像欣賞著巴洛克的弦樂四重奏。
而「雞場」和「弦樂四重奏」只有一條走道之隔。
吃到一半,我停下來看著老美那桌發呆,旁邊的美惠問我發生什麼事?
我指著說:「看人家怎麼吃飯的」。
美惠搖著頭笑,也不知如何接下去。
■ 岩井泳池
餐廳旁有座岩井泳池,整個天然水井就深鑲在岩層間,深綠色的池水有人悠閒地游著泳,真是一幕地理奇觀。最近網路傳閱的國家地理雜誌精選相片,就有這座岩井泳池的相片,我也拍了幾張。
■ 歸程
今天在吉傑以札走了許多路,也爬上高聳的馬雅金字塔,夠累人了。午餐時,又有群雞亂鳴的疲勞轟炸,所以才上車就昏昏入睡。這次牛奶阿嬤沒在背後指責我只會“杜咕(打瞌睡)”,因為連她都杜咕杜到不省人事了。
被麥克風叫醒時,已快回到坎肯。
時間下午五點多,領隊說回旅社休息一下,六點半出發去市區吃晚餐,半小時路程,已訂好七點的中國餐廳,剛好趕上。
其實我很想去加勒比海游泳,今天是最後機會,昨天幫忙買漢堡不能游,明天就要離開。所以決定不去吃晚餐,省下時間游泳去。
車上許多意見吵雜著,有錢的大爺們希望吃飯時間能提早,因為吃合菜時圍著聊天、互捧、吹噓是他們整天最期待的娛樂。吵吵鬧鬧裏,車子已開進旅社,領隊只好決定立即出發去餐廳,所以遊覽車又繞出來。我看車子不停,趕快背包一拿,就衝到前頭請司機在路旁停車,告訴領隊我不吃飯要去游泳。領隊瞭解我,小聲對我說:「記得我那份也幫我游完」。他想去,但無法去,要我幫他完成夢想囉!
步下車後,渾身輕鬆,悠哉去加勒比海泡水了。
■ 墨西哥漁夫
沒一會兒,我已像隻人魚在碧藍的海浪裏浮沉。
你知道為何我一定要抽空到墨西哥海濱泡一下水嗎?那是幾年前的事了,收到一封朋友從網路上傳來的故事叫「墨西哥漁夫」,深覺自己的個性就像故事裏的墨西哥漁夫,偏偏台灣的主流價值觀卻是裏頭那位美國商人。所以我一直是被貼上不上進、不積極、不努力、沒前途、沒指望、功不成、名不就……的標籤,才知道在台灣立志當一位墨西哥漁夫是很慘的。但今天終於置身墨西哥海邊,自由自在地當一位「墨西哥漁夫」,天啊!真像在作夢。
這篇就是多年來我一直收藏的『墨西哥漁夫』:
一位美國商人坐在墨西哥海邊一個小漁村的碼頭上,
看著一位墨西哥漁夫划著小船靠岸。
船上有好幾尾大黃鰭鮪魚,
美國商人對墨西哥漁夫能捕到這麼高檔的魚恭維了一番,
還問還要多少時間才能抓這麼多?
墨西哥漁夫說,一個多小時吧。
美國人再問,你為甚麼不待久一點,
好多抓一些魚?
墨西哥漁夫覺得不以為然,
這些魚已足夠我一家人生活所需啦!
美國人又問:
那麼你整天剩下的時間都在幹甚麼?
墨西哥漁夫解釋:我呀?
我每天睡到自然醒,
出海抓幾條魚,回來後跟孩子們玩耍,
再跟老婆睡個午覺,
黃昏時晃到村子裡喝點小酒,
跟哥兒們彈彈吉他,日子充實又忙碌!
美國人無法置信,決定幫他出主意,
他說:我是美國哈佛大學企管碩士,
倒是可以幫你忙!
你應該每天多花一些時間去抓魚,
到時候你就有錢去買大一點的船,
來抓更多魚。
再買更多船,然後擁有一個船隊。
到時候就不必把魚賣給魚販,
直接賣給加工廠。
然後可以自己開一家罐頭工廠,
控制整個生產、加工和行銷。
再來就可離開這個小漁村,
搬到墨西哥城,再搬到洛杉磯,最後到紐約,
在那裏不斷擴充你的企業。
墨西哥漁夫問:這要花多少時間呢?
美國人回答:十五到二十年。
然後呢?
美國人大笑:然後你就可以在家當國王啦!
時機一到,宣佈股票上市,
把公司股份賣給投資大眾。
你就發啦!可以幾億幾億地賺!
然後呢?
美國人說:到那個時候你就可以退休,
搬到海邊的小漁村去住。
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隨便抓幾條魚,
跟孩子們玩耍,
再跟老婆睡個午覺,
黃昏時,晃到村子裡喝點小酒,
跟哥兒們彈彈吉他囉!
墨西哥漁夫疑惑的說:我現在不就是這樣了嗎?
不管你讀了這篇「墨西哥漁夫」有什麼感想,至少今天我在墨西哥當了一天的墨西哥漁夫。 哈! 哈!
延伸閱讀 「中美洲行腳」 系列文章表列 ( 請點選閱讀 ):
中美洲行腳07 尼加拉瓜 原本該取代巴拿馬的「尼加拉瓜運河」
中美洲行腳15 墨西哥 美麗的坎肯海灘 vs 事與人違的爭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