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懷疑,這梀黃色小屋真的是警察局!
貝里斯旅遊篇
有時,一趟旅行往往是另一趟旅行的延伸。
年初去中東時,認識同團的林兄,他是個喜歡旅遊的人,已造訪過世界百餘國,回來台灣後即不斷邀我再出遊。六月份問說要不要去蒙古及西伯利亞,我以即將去波蘭婉謝。八月份又來電,這次計畫去中美洲,不好意思再拒絕,那些國家我也沒去過,就答應同行。
對這趟「意外的中美洲之旅」,我無心作準備,八、九月忙著寫書,天昏地暗的。所有細節都由林兄一人安排,我連行程都沒過目,只是給了證件,繳錢。到出發前兩天,才驚覺該打包行李。匆匆瞄了行程上要去的國家,到圖書館影印些相關介紹,順手塞進行李箱,就出發。到了機場,對接下來二十天的行程,仍一片模糊。
雖然出國像是家常便飯,但從未有過這般「沒經考慮的出國決定」。
■ 2005年9月28日
總覺像是突然要出國似的,所以特別依依不捨。去機場前,蹲在地上一直逗著家裏的狗狗玩,直到它懶得理我,才起身離開。
晚上七點鐘由高雄直接出境,飛抵桃園和旅行團會合。
到中正機場的時間尚早,班機23:55才飛洛杉磯,所以先到貴賓室休息。我一身不夠莊重的平庸穿著進到貴賓室實在不像“貴賓”,但想找個地方隨手翻書,至少裏頭安靜些。
到美國這段是搭乘長榮航空,登機時最快樂的莫過於機艙內播放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我喜歡的呂思清版本,盯著銀幕的演奏會實況看得入神,早忘了要長途飛行。
■ 2005年9月29日
越過換日線,從不帶錶的我,時間一直是錯亂的,應該仍是9月28日的夜晚吧,我們到達洛杉磯。
走出機場的2號航站,我重重吸了一口氣,多看幾眼這個熟悉的機場。超過十年沒再回到洛杉磯,已不再有十多年前初到美國居住時的那種深刻感觸,十年的人生歷煉,什麼都淡了,人生啊人生。
從洛杉磯的5號航站換搭TACA航空的班機到薩爾瓦多,飛行時間四小時45分,上午7點50分抵達。
再接8點25分的飛機往貝里斯,飛行時間1小時又10分鐘。
眾所皆知,整個中美洲猶如美國的殖民地,雖不至於“予取予求”,但政經大權操控在美國手裏已是不爭的事實。飛機上,我的旁邊就坐了一位美國的胖傢伙,來貝里斯作生意的。我們聊得不多,直到飛機降落,看到眼前景象忍不住對他說「我感覺到一陣鄉愁,好像又回到亞洲了!」。
「是啊!的確像是越南或泰國」他笑著回答。
於是彷若回到屏東外婆家,準備下飛機,出海關。
■ 海關
有團員要上廁所,花了些時間等人到齊,所以整團就排在出關隊伍的最後面。這是貝里斯的最大城貝里斯市(Belize City)的國際機場,但海關櫃台並無電腦系統,全憑人工作業,我們的隊伍牛步般移動著。
其他旅客都出關了,終於輪到我們。第一位團員往前檢查護照,我排第二位則到隔壁的櫃台辦理。可能因為團體之故,承辦員先進去請示主管,位階較高的一位出來向領隊要了整份團員名單好回辦公室直接整批作業,我們就等在那裏。沒有便利資訊系統的查核絕對是耗時的,這點我可以理解,但並不是每位台灣的有錢大爺們都能“接受”。等了十來分鐘,便有團員開始抱怨,忿忿不平的言論包括:這種爛國家憑什麼刁難我們、拿我們錢的邦交國還這麼屌、花錢來這裏讓人看不起…等等。有些則怪旅行社不夠力,海關塞個紅包就過了,連常識都沒。也有人指責旅行社連這種“打通關”的錢都要省,害大家在這裏“罰站”,說回去會要求退費。
閒著也閒著,但這種漫罵並無法縮短貝里斯海關的緩慢人工查核,大家丌自吵成一糰,各種言論如百花齊放般迴盪在偌大的空間裏,幸好整個大廳只剩我們的團,不至於家醜外揚。遠處的窗口望出去,是熱帶島嶼的炙熱陽光及貝里斯的慵懶氣息。
海關官員發現我會說英文,就好奇問我許多台灣的事,他對台灣不熟。
貝里斯在台灣可有名呢,當我這樣告訴他時,他一臉驚訝。接下來我把呂副總統「建議原住民移民貝里斯」的故事說一遍,他睜大眼睛問「你們副總統,“他”真的這麼說嗎?」我趕快澄清是“她(she)”,不是“他(he)”。於是這位黑人官員揚起眉毛,嘴巴不自主張開,裏頭的白牙露了半排,不知如何接下去。「Crazy, right?」我自嘲地接著,見他頻點頭,兩人都笑了。
在團員排山倒海的抱怨裏,海關主管優雅地遞來查核結果,承辦人員循著手續在我們的護照上蓋章,很快整個隊伍就出關了。
接下來是提領行李及關稅申報。不幸有兩位團員被查出未申報的財物,較糟的是其中一位是我們的領隊,行李裏厚厚一疊美金現鈔(整團要花費的金額)當場被查到未申報,從此他便被帶到辦公室裏“消失”了,任我們一群人在外頭等待。另一位團員帶了兩瓶威士忌要在旅程中飲用,沒申報被查到要罰三十美元。其實,闖關失敗就自認倒楣繳錢就好,但那位團員堅持不付,說要等領隊來解決,而領隊早“不見”了。
一群人就散在海關大廳出不去,可想像的,有錢的台灣大爺們超不爽,咆哮著說貝里斯的海關故意刁難,故意檢查我們的行李,叫罵聲此起彼落(說實在的,海關人員只是依規定行事)。知道我能說英文,其中一位團員拿著旅行社事先給的台灣駐中美洲各國大使館的電話,要我幫忙撥去請大使來機場解決。我覺得好笑,所以假裝說不會撥當地的電話,他居然拿著手機去找機場的搬運工,比手劃腳要那位黑人幫忙。真讓我大開眼界,在海關未申報被罰竟要叫駐外大使來解決?
我們又等了大概半小時,團員在裏頭彷彿吵了一個世紀。
最後領隊被罰一筆錢,辦完手續出來,還一臉無奈就被那位攜酒的歐吉桑拉去處理他的酒稅問題。他以為叫領隊去講講就可不被罰錢,沒想到領隊回答這是別人的國家必需遵照別人的規定,於是……那位歐吉桑就在機場發飇大罵三字經。
等他罵夠,錢也繳了,大家才拖著行李出機場,這次的出關比我們二十多小時的轉機飛行還累。
■ 中國酒席
午餐吃中國菜,因為團中有十位來自台灣東部的同鄉(聽說都是非常有錢的地主),要求途中需安排固定數量的中國菜。
裝潢俗麗的中國餐廳裏席開三桌,才上兩道菜,台灣駐貝里斯大使館的主任秘書已趕到,正一桌桌敬酒。原來是團員拿著手機叫那位黑人撥通的,要大使館立刻過來解決(真是偉大的台灣同胞)。不過在這小小的貝里斯市,有團台灣旅客在機場“吵鬧”也許大使館早被告知。不管如何,至少眼前的景象像是節慶裏的中國酒席,敬酒聲不絕於耳,團員們這種“被重視”的尊榮感,洋溢在酒酣耳熱間。
對有些人而言,旅遊景點不重要,只要花錢花得“爽”就好。你看,連大使館都派人來敬酒了。
■ 貝里斯 ( Belize )
我們才抵達貝里斯機場就有如此精彩的“入境”演出,反而沒人注意到貝里斯這個國家。
好吧,那就談談貝里斯這個呂副總統口中的移民天堂吧!
貝里斯是個峽長的小國,位於墨西哥東南側與其接壤,東臨加勒比海,西、南兩面和瓜地馬拉相鄰。土地面積2萬3千平方公里(台灣的2/3),約28萬人口,屬大英國協的成員,是中美洲唯一說英文的國家,其種族及文化與加勒比海諸國接近,和中美洲其他講西班牙文的國家則較不同。氣候濕熱、雨量多,主要輸出品是糖、水果、木材、海產等。目前經濟命脈之一是觀光業,貝里斯有全世界第二大的堡礁(僅次於澳洲的大堡礁),每年吸引數萬遊客前來,尤其是熱愛海洋的潛水者都喜歡來此享受原始清徹的海底生態。
至於貝里斯是不是台灣人的“移民天堂”?
嗯,我想應該從這個角度來說。台灣有能(財)力的移民者早就想辦法到美加、紐澳去了,較不夠力的,只要先弄筆錢,到貝里斯“投資”買塊土地(幾百萬到千萬台幣)即可拿到這裏的國籍,等個三、五年,再以「貝里斯公民」的身份申請移民到大英國協其他國家去。因為貝里斯是「大英國協」成員之一,各成員國之間的相互移民是完全OK的,許多台灣人鑽此漏洞輾轉移民至紐、澳等國。
這樣,貝里斯算不算是台灣人的“移民天堂”?
■ 貝里斯博物館(Museum of Belize)
我們中美洲的第一個行程便是貝里斯博物館,這間國家級的博物館約有兩間台灣麥當勞這麼大,簡單陳列著貝里斯的歷史、文化及看起來很“新”的古董。我們一群湧入後,整座博物館瞬間人氣沸騰,管理員親切地帶領我們參觀,可是團員好像不太捧場,隨著聽講的人不到一半。更匪夷所思的是,參觀到二樓時,一位的團員(有錢大爺)氣沖沖跑上來對著領隊吼叫,要求趕快離開,不要在這種博物館浪費時間。剎時,領隊愣住了,包括貝里斯導遊及博物館館員都一陣尷尬。
我想,不止是機場的海關官員,現在連博物館的人都對台灣的觀光團印象深刻。
這間國家級的貝里斯博物館(Museum of Belize約有兩、三間台灣麥當勞這麼大,讓人印象深刻。
■ 市區觀光
無趣地離開博物館,“有錢大爺”們仍一路抱怨著。
車子繞著這個國家的最大城貝里斯市(Belize City)進行市區觀光,說實在的也沒什麼特別的景點可下車參觀,坐在車上邊繞邊介紹也舒服些。街道上都只是一、二層樓的平房,看到貝里斯大學那些“鐵皮屋”似的教室,讓我非常驚訝,匆忙從車窗拍張相片留念。歷史古蹟的大教堂也只是棟平凡的紅磚建築,車子也沒停下來讓我們拍照。然後繞過舊區,又到新區,導遊口中的金融大樓、國家銀行、郵局等都只是簡單的建築,有些則塗著鮮艷的油漆。
■ 水事件
樸素的街景,當然激不起大家的讚嘆和討論。只是繞行中,開始有人向領隊要求礦泉水。但這裏禁止停車,領隊說等一下到郊區再買給大家。越過幾條街後,團員發現有雜貨店,又要求停車買水,司機說這裏仍然禁止停車,就繼續往前開。有錢大爺們火大了,開始叫罵,這次聲音真的很大,整輛車子漲滿著叫囂聲。在幾乎無法控制的場面裏,司機停在路旁把領隊的麥克風拿過來,用英文對全車發表「此處不准停車的告台灣全車同胞書」,並安撫說等一下立刻找地方買水,此時我正從車窗看到路邊的牌子立著「NO PARKING ANY TIME」。司機突來之舉,的確讓車內安靜下來,但大多數人聽不懂英文,當車子啟動後又開始騷動,叫罵聲彷彿台灣的立法院移民到貝里斯來了。有位“富有貴婦”甚至嚷著立刻停車,她要自己去買水。
最後,司機只好停在一家雜貨店旁,讓領隊下去買水,雖然路旁禁止停車的牌子仍鮮明地豎立著。那雜貨店只有一只門和一扇窗,都用鐵條保護著,看起和監獄沒什麼兩樣,要購物只能從窗口交易,錢遞進去,東西遞出來。但領隊要買大量的水,所以開了“牢門”讓他進去。已把店內的水買光,仍不夠,先給那些叫著要水的人,終於,我們得以安靜上路。
我想除了海關官員及博物館員外,連貝里斯的司機也知道台灣的有錢人是惹不起的!
離開貝里斯市的途中,領隊又找到另一家大雜貨店把裏頭的水全買光,明天的份也先準備好。後來我才知道貝里斯的人民都窮,喝水,就自己燒,少去買瓶裝礦泉水,所以店裏進貨不多,要“大批”購買瓶裝礦泉水並不易。
■ 鬧劇
整個貝里斯市的行程就在喧喧嚷嚷中結束,我只是覺得新鮮,也大開眼界。第一次和台灣的“有錢大爺”及“富有貴婦”出遊,居然這麼有趣,許多離奇的情節都活生生上演,比笑鬧劇還精彩。
接著我們要橫越貝里斯到西部邊境的聖伊格那西歐(San Ignacio)去,那裏有一個馬雅文化遺蹟。
途中仍有零星的爭吵,有團員要求每天“無限量”供應礦泉水,領隊說原則上沒問題,但若一時買不到請大家體諒,這回答並不被接受,於是又一陣口舌。領隊疲於應付,道歉後乾脆往後找位子躲,我招了手讓他坐我旁邊。
他一臉無奈,因為機場的事鬧到大使館去了,他和大使通上電話,覺得很不好意思。我也表示只要稍有sense的人都知道貝里斯海關並沒錯,他們沒電腦系統所以作業慢,並非刁難,而檢查行李也是依法行事。
「是啊!根本沒什麼事,誰知我們的團員打電話到大使館去求救了!」領隊搖頭苦笑。
他又告訴我,去年二月在中美洲海關遇到的才真是“大事”。那次在宏都拉斯,旅行社幫每位團員填好的入關單都寫上R.O.C(中華民國),但海關人員堅持要改成R.O.T(台灣共和國)才准入境。他向對方抗議,明明是「中華民國」的國民為何國籍不能寫R.O.C,海關官員還是堅持是「台灣共和國」並拿出一份簽署的文件證明,把領隊看呆了,全部入關單的國籍欄只好都改成TAIWAN。不知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但整個過程都被團員錄影下來,本要回國公開,領隊勸說別讓我們的駐外人員惹麻煩,那位團員才作罷。後來,仍有人寫了文章投報,外交部還打電話到旅行社要領隊去作報告。
至於是否有更改為「台灣共和國」的外交簽署,我沒興趣,外交事務的是非對錯不是我這種市井小民所能評判,聽領隊陳述這段往事並不讓我震驚。真正讓我震驚的是今天在機場、博物館、遊覽車上看到我們自己同胞的表現,當一個國家的人民開始無法包容、開始無法反省、開始要求特權時,這片土地就等著邁向衰頹了。
■ 聖伊格那西歐 ( San Ignacio )
約兩個小時的車程,我們抵達西邊的聖伊格那西歐 ( San Ignacio ),這裏有個卡哈佩奇 ( Cchal Pech ) 的馬雅遺蹟,算是我們在貝里斯的參觀重點。
一路上的吵鬧讓整團的氣氛冷到極點,只有一半的團員跟著參觀,其他有錢的大爺們對這個窮國家的破土堆沒什麼興趣,聚集一起,努力抱怨,當然不忘談論著台灣的選舉。
馬雅遺蹟是我們這趟中美洲之行的重點,但精華部份不是在貝里斯,是在瓜地馬拉及墨西哥,這裏算是“前菜”,只讓大家約略瞭解馬雅文化。
天色已暗,我也看得漫不經心。
■ 歇息
終於要進旅社了,己經三十多個小時沒休息,想沖個澡,找張柔軟的床沉溺。
這是聖伊格那西歐最好的旅社之一,但看在團員有錢大爺的眼裏只想“訐譙”,連個lobby都沒有!我們站著等待分配房間,可想像他們的鐵青臉色。
等手續弄好,分發房間時那十位東部來的同鄉又有意見了,他們要求五間連在一起的房間。大家都累到癱瘓了,他們怎還有精力計較這種雞毛蒜皮的事?領隊有氣無力地告訴他們,反正今天已安排好,若要連在一起的房間,明天以後再說好不好?本以為大爺們會勃然大怒,還好,倒也接受,可能都累了。
接下來領隊宣布晚餐地點及明天起床、早餐、集合、出發的時間,不管怎麼決定都有團員不滿意,不斷有人插嘴。領隊丟下一句「想聽的就聽,不想聽的可自行先進房」,我們才在某些大爺的離去後,安靜地把宣布事項聽完。
我在一旁,很想笑,真的很想大笑,一整天我像個看電影的戲迷,對每段發展情節都覺有趣。
說好行李放進房間,就立刻出來用餐。但我還是決定用三分鐘的時間快速沖澡,換上T恤、短褲輕鬆去吃飯。和室友走到餐廳,領隊就急忙過來小聲請我帶他去看我的房間。一臉疑惑地帶他去,途中才聽說,旅社給了兩種不同隔局的房間,偏偏那十位同鄉有人分配到小一點的房,快吵翻了,所以看一下我的房間倒底是怎樣的隔局。聽了真是哭笑不得,很同情我們的領隊。
■ 是影是夢
房間不是頂高級,但有著加勒比海風味,裝飾簡約但具特色。來不及翻些文字閱讀,就累到床上去躺了。
外頭的草汁露味很濃,我慢慢想著今天發生過的所有畫面,像部荒謬的無聲電影,我在電影裏加上許多小丑的影像,畫面左下角清楚地標示著「Made in Taiwan」,音樂就用恩雅重重疊疊的合聲,給親愛的台灣同胞一些優雅的諷刺吧!我和我的電影夢和緩地編織著,直到沉沉入睡,我也溶進電影裏成一片模糊影像,是電影裏有夢,還是夢見電影?
外頭的草汁露味仍然很濃,很濃。
旅社房間裏的一幅畫,色調及筆觸感覺上非常的「貝里斯」。
延伸閱讀 「中美洲行腳」 系列文章表列 ( 請點選閱讀 ):
中美洲行腳07 尼加拉瓜 原本該取代巴拿馬的「尼加拉瓜運河」
中美洲行腳15 墨西哥 美麗的坎肯海灘 vs 事與人違的爭吵
這是此趟 中美洲之旅 沿途所拍攝的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