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其頓旅遊03 滿城盡是華麗不實的貪腐雕像
說起北馬其頓共和國(Republic of North Macedonia)的故事,還真是「罄竹難書」!
罄竹難書這個成語最早出現於《呂氏春秋》:「亂國所生之物,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也。」
好個「亂」國所生之物……
北馬其頓的歷史之「亂」、國際關係之「亂」、首都建設之「亂」、官吏貪污之「亂」、環境污染之「亂」,精彩程度直逼五胡亂華!
若你已眼花潦亂,且聽我細述今天的北馬其頓行程,如何從祥和寧靜的奧赫里德湖(Lake Ohrid)往東北 173 公里前去首都史高比(Skopje)走訪 滿城盡是華麗不實的貪腐雕像。
■ 2019 年 5 月 30 日(星期四)第三天
05:30 起床,去湖畔散步。
昨夜進旅社時大家都累了,從台灣深夜搭機,抵達後連趕 4 國走行程,實無餘力去注意這間「五星級」湖濱渡假中心。清晨起床才發現其依山傍水的地勢極雄偉,我們的房間廊門這側是 1 樓,面湖那側卻變成 4 樓,可見山勢之陡及觀湖視野之好!後來看到一張渡假旅社設施的海報,才驚覺我們這棟龐然建築才佔不到總面積的 1/10,光游泳池就有 6 座,還有數不清的水上遊樂設施。可惜我們很晚才入住,早餐後即將離去,無法享受任何 SPA 設備。但這並非重點,奧赫里德湖(Lake Ohrid)美到不行,清晨能在湖畔散步就已值回票價,此行無憾矣!
整整一個小時,我便在晨光最溫潤柔美的時刻,沿著水畔散步,好個「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唯我獨自,在水一方」。
■
06:36 回到房間。
07:00 用餐。
鬧熱滾滾的餐廳裡,才發現原來房客這麼多,卻沒人去湖畔晨遊,太可惜了!
早餐:蕃茄、柳橙、香蕉、小黃瓜、荷包蛋、火腿、起司、牛奶麥片、芝麻蛋糕。
能吃這麼豐富,在北馬其頓這種不富裕的國家已經很難得了,他們的平均國民所得才台灣的 23%!
08:25 上車出發,沿著湖畔往北繞半圈回去東岸的奧赫里德(Ohrid),就是昨天搭船那個聯合國文化遺產的城鎮,路程約 22.3 公里。
我的房間
上圖:我們的房間廊門那側是 1 樓,面湖這側卻變成 4 樓;下圖是餐廳。
■
雖然僅 20 分鐘的車程,領隊 Celine 在遊覽車還是講了兩個重點:
1.我們住的這家渡假村(Izgrev Hotel SPA & Aquapark)是整個奧赫里德最好的。
沒錯!但團員們不僅沒使用到泳池及水療等設備,甚至沒去如詩如畫的湖畔賞遊。
2.斯拉夫字母的發明。
最古老的斯拉夫字母乃聖西里爾(St. Cyril)和聖麥瑟迪烏斯(St. Methodius)這兩位西元826年前後出生的兄弟所發明。
為了向斯拉夫人傳教,他們利用希臘字母和一些自創的符號設計出格拉哥里字母(Glagolithic)。
這種字母後來演化為西里爾字母(Cyrillic),乃繼拉丁及希臘字母後的第 3 種歐盟官方字母,從蘇聯各國到蒙古都是使用範圍。
而等一下要參觀的修道院,西元 9 世紀時被稱為奧赫里德文學院(Ohrid Literary School),考古學家相信,這裡教導了第一批使用格拉哥里字母(Glagolithic)的學生,並以此為斯拉夫教會翻譯聖經及傳教。這個很重要哦!因為這樣,蘇俄等斯拉夫民族才開始有文字。有了文字,文化才得以保存及流傳,於是你現在聽得到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
就在腦海想像的「天鵝湖」旋律裡,領隊 Celine 開始讓我們傳閱這種字母的對照表,我最喜歡很像「中」的這個字,原來它就是俄文的「F」,趕快尋找剩下的U、C、K在哪裡?
我最喜歡很像「中」的這個字,原來它就是俄文的「F」。
■
08:56 抵達奧赫里德(Ohrid)的城堡上門停車場(Parking Upper Gate),和當地導遊亞歷山大(Alexandre)會合。這座城堡的大門是遍走各國的我,看過最美的一扇鐵門!
這扇鐵門好美!
09:05 步行 75 公尺來到今天的第一個參觀點:奧赫里德古劇場 (Ancient Theater of Ohrid)。
1. 建於西元前3世紀的希臘時代,是北馬其頓唯一的古希臘劇場。
2. 西元前2世紀羅馬人增建了座位,尊貴人士皆有其專屬席位,並刻上姓名。
3. 有近乎完美的坐山面海地勢,且有兩座小山屏障可避風。
4. 後來羅馬人把它當作基督徒行刑之地,而遭當地人遺棄。正因如此,劇院得以倖存,直到上世紀 80 年代才被發現而重新出土。
5. 西元 2002 年北馬其頓重建劇場,目前可容納 1700 人,乃「奧赫里德夏季國際藝術節」(Ohrid Summer Festival)的主要場地,世界三大男高音曾在此演唱過。
奧赫里德古劇場 (Ancient Theater of Ohrid)
旅人如我,這種希臘劇場看過太多,略嫌「平淡無味」!但剛路過一條微陡山徑,兩側紅瓦白牆的屋舍櫛比鱗次迤邐而上,石路則隨山勢古樸而下,讓我念念不忘。趁著眾人參觀劇場時,再繞回去凝視一眼,那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彷彿幾生幾世前我就是山徑旁的居民似的。
這條山徑,兩側紅瓦白牆的屋舍迤邐而上,石路隨山勢古樸而下,好美!
■
09:17 步行 300 公尺來到聖潘捷列伊蒙修道院(Saints Panteleimon Church),乃今天的主要參觀點,其實就是剛才在遊覽車所介紹「首次使用古斯拉夫字母」的地方。
依慣例,我們這位長得很像古希臘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的當地導遊亞歷山大(Alexandre)還是要先介紹這座極具歷史意義的修道院:
修道院乃保加利亞第一位大主教聖克萊門特(St. Clement)於西元 893 年所建造,當時醫院、學校及教堂皆集中於此。考古學家相信,這裡教導了第一批使用古斯拉夫字母(Glagolithic)的學生,並以此種新字母翻譯聖經及傳教,而讓這間修道院「名留青史」。修道院在鄂圖曼帝國時被改建成清真寺,目前所見乃 2002 年重建之樣貌。
建築物是新的,但也有些當年殘留的遺蹟,例如有個出土的受洗室。同時我也看到一尾夏娃的蛇,據說奧赫里德湖(Lake Ohrid)乃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之一,當冰河時期歐洲各地皆被覆蓋時,這裡的湖水卻未受影響,動植物的生態延續至今,因此被稱為活化石之湖。清晨在湖畔散步時就看到一尾蛇,現在又看到,可見蛇頗多,或許這種古宗教場域本來就會有許多夏娃的蛇。
聖潘捷列伊蒙修道院(Saints Panteleimon Church)
■
09:47 離開聖潘捷列伊蒙修道院,大夥沿著石板小徑步行 700 公尺回到中央廣場(Ohrid Central Square)旁的停車場。
閒步而歸時,每當我發現奇特之物便會過去請教那位……長得很像古希臘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的當地導遊亞歷山大(Alexandre)。這次問的是:為何你們的街燈有如此特殊的「房屋」造形?
好!現在來模仿旅遊綜藝節目,給三個答案,猜對的可免費獲贈「阿富汗六天七夜亡命撤軍體驗招待券」:
1.奧赫里德乃聯合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房屋不能隨便擴建,但上層不受限,所以二樓加蓋時就可增加面積。久而久之便發展出「上寛下窄」的屋型,進而啟發路燈設計。
2.鄂圖曼帝國統治馬其頓達 5 百年之久,奧赫里德舊城仍保存許多當年的住宅,皆是上層樓突於下層並以木架支撐的架構。這種鄂圖曼風格的建築,便演化成路燈造型。
3.在 19 世紀稅收取決於房屋的建地面積,為了節稅所以將二樓蓋得比一樓寬,三樓又寛於二樓,屋頂幾乎是地面的兩倍大,變相節稅 50%,而街燈就是這種「節稅屋」的造型。
三個答案,你選哪個?
(奬品豐富,阿富汗六天七夜亡命撤軍體驗免費招待券)
好!要公佈正確答案了哦!
答案是:「節稅屋」。
第1個解答是導遊亞歷山大當時講的,但我頗懷疑。因為奧赫里德 1980 年才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些舊房子看起來都老多了,於是又上網找答案。
第2個解答分別來自兩位台灣部落客,還是頗置疑,在土耳其也沒特別看到這種上高下窄的房屋啊!
最後去查詢英文網站,才發現答案3這個較可信的正解。
怎樣?你已經開始打包行李準備要去阿富汗了嗎?(恭喜)
「節稅屋」造型的街燈
■
10:08 回到市區廣場,團員們看見有尊手抱諸多房舍的雕像,以為乃「房地財之神」,紛紛與其合照並撫摸其腳以求置產發財。
結果因答錯上題,而不必「去阿富汗體驗撤軍」的當地導遊亞歷山大立刻表示:雕像乃奧赫里德第一位大主教聖克萊門特(St. Clement),也是此地的守護神,剛才參觀的修道院就是他所興建。
但……大主教手抱一堆房地產,也有點怪怪的。
不過雕像頗寫實,手中那些屋舍有大半是上寛下窄的「節稅屋」,果然是正牌當地守護神。
10:13 搭車離開,要往東北行駛 173 公里前去首都史高比(Skopje),預計時間2 小時 41 分。
雕像乃奧赫里德第一位大主教聖克萊門特(St. Clement),也是此地的守護神。
■
現在要去北馬其頓的首都史高比(Skopje)了!
這個史高比嘛!英文 Skopje 的發音很像:
1.史努比(Snoopy)
2.毒蝎(Scorpion)
所以首都史高比還真是兩者之合體,城市裡充滿無法盡數,有如史努比(Snoopy)般好笑(滑稽)的雕像。其實人家很用心在塑造城市藝術形像,但那些雕像多到會讓人覺得「滑稽」。
雕像數量這麼誇張,據說乃因不少貪污的毒蝎(Scorpion)政客,浪費數億經費建造出滿街廉價藝術品。
所以 史努比(Snoopy)+ 毒蝎(Scorpion)= 史高比(Skopje)
而我們正在前往史高比的路上!
此時最適合來聊聊北馬其頓「眼花潦亂、錯綜複雜」的歷史了,仍是建議對文史沒什麼興趣者直接跳過,看後面標示黃底的三大重點即可。
好!現在要開始講北馬其頓的歷史了:
1.馬其頓位於古希臘文明的北端,西元前4世紀崛起的馬其頓帝國在亞歷山大大帝帶領下,曾征服小亞細亞、波斯、埃及等地。
2.後來馬其頓先後被羅馬及拜占庭等帝國統治。
3.西元 5世紀起斯拉夫人開始進入馬其頓地區定居,造成日後馬其頓南、北之分(南希臘人、北斯拉夫人)。
4.西元 9 至 15 世紀馬其頓多次在拜占庭、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之間轉手。
5.西元15世紀初鄂圖曼帝國征服了馬其頓,開始長達500年的統治。
6.直到19世紀希臘、保加利亞、塞爾維亞民族主義高漲,馬其頓成為三國必爭之地,因此引爆兩次巴爾幹戰爭,最後馬其頓於20世紀初被三國瓜分。
7.塞爾維亞瓜分到的部分就是現代馬其頓共和國的領土。
8.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馬其頓成為南斯拉夫的一部分。1991年南斯拉夫聯邦解體,馬其頓獲得獨立。
9.隨即和希臘爆發國名爭議,直到 1993 年才以「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the former Yugoslav Republic of Macedonia)的折衷名稱加入聯合國。
各位有沒有看到「國名爭議」這四個字,台灣同胞對這個名詞肯定不陌生,但馬其頓的爭議還不少,在此列舉 3 項供參考。
一、國名爭議
亞歷山大大帝統治的馬其頓王國曾經把希臘文明傳播到歐亞各地,至今希臘仍將北部地區稱為馬其頓,所以由斯拉夫民族建立的「馬其頓共和國」(Republic of Macedonia)無權使用這個屬於希臘的古地名。
由於希臘的抗議,很多國家不敢承認「馬其頓共和國」!
將近 30 年的爭執才與希臘達成協議,2019 年 2 月 12 日正式改國號為「北馬其頓共和國」(Republic of North Macedonia)。
二、「Skopje 2014」計畫
這就是此篇遊記標題的由來「滿城盡是華麗不實的貪腐雕像」。
2010年北馬其頓政府提出了「Skopje 2014」的計畫,耗資7億歐元,將建造20棟全新建築物和40座紀念碑,嘗試將史高比改造成更宏偉、更像首都的藝術之城。
然而這項計畫慘遭馬其頓百姓批評,7 億歐元(約 230 億台幣)只是檯面上的預算,政府根本沒用到那麼多錢,據說 90% 都被「貪污」到官員及廠商手裡。以致大部分建築及紀念碑只能以廉價材料建造,品質低落且風格媚俗虛偽。不幸中的大幸是,因為建物不夠堅固,醜到不行要拆除時並不費力!
領隊 Celine 在遊覽車上介紹時,我還覺得「哪個開發中的國家不貪污」,見怪不怪罷了!但現場看到那些無法盡數的雕像時實在傻眼,而且全是仿巴洛克風格的傳統雕像,亳無創意可言。
你不覺得這隻獅子的雕像歪了一邊嗎?感覺就是品質低落。
三、與中華民國建交的國際「詐騙」事件
1999年馬其頓以 1 億 5 千萬美元的經濟援助為條件與我建交,但兩年後旋即斷交,此乃光華雜誌的報導:
中華民國與馬其頓的外交關係,建立於一九九九年一月二十七日。這是在天主教廷梵蒂岡之外,唯一與我國建交的歐洲國家,也是我國的第二十八個邦交國,重要性不言可喻。
然而正如陳水扁總統所言,中馬關係「先天不良,後天失調」,建交後始終波折不斷,只有「半交」之實。現在中馬外交關係正式劃上休止符,國人反倒有水落石出、放下了心頭重擔之感。
還記得前面提過:北馬其頓的歷史之「亂」、國際關係之「亂」、首都建設之「亂」、官吏貪污之「亂」、環境污染之「亂」,精彩程度直逼五胡亂華。
所以還少個「亂」!
你可能不相信,明明工業不發達的史高比(Skopje),竟是歐洲空氣汙染第二嚴重的首都,懸浮微粒(PM2.5)遠超過歐盟標準的 10 倍。
空污來源有很多,但其中一個居然是嚴冬時遊民燃燒垃圾來取暖,以免凍死。
遊民燃燒垃圾只為「取暖維生」,而貪官卻忙於推動公共建設以「A錢致富」,真是非常史努比(Snoopy)且毒蝎(Scorpion)!
北馬其頓共和國(Republic of North Macedonia)的國旗
■
13:25 就在北馬其頓沉重的歷史亂象裡,抵達首都史高比。
13:31 用餐,這家國際餐廳(Restaurant National)也非常配合,提供完美的「沉重」場景以延續心情,於是我們就在密不通風的地下室,享用土耳其烤肉串(kebab)及肉桂薄餅。
我們用餐的國際餐廳(Restaurant National),就在密不通風的地下裡。
■
14:40 用餐結束,開始進行市區觀光。
此時才發現旅行社安排這家“沉重”餐廳的用意,乃因地利之便。對面就是女戰士公園(Park Woman Warrior),沿著旁邊的 10月11日街(11th October St)步行 350 公尺便來到第一個景點馬其頓凱旋門(Gate Makedonija)。
反正南歐到處都是希臘劇場、羅馬競技場及仿巴黎的凱旋門,所以不差這座,拍個照便路過。(你知道嗎?連北韓都有巴黎凱旋門)
馬其頓凱旋門(Gate Makedonija)
14:53 來到德蕾莎修女紀念館(NI Memorial house of Mother),但因清掃中無法入內參觀。
其實這裡並非德蕾莎修女的故居,而是她受洗的教堂。
而且德蕾莎也不算馬其頓人,而是 1910 年出生於史高比的阿爾巴尼亞人,1937 年前往加爾各答,終其一生皆在印度服務。1979 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1997 年去世。
德蕾莎修女紀念館(NI Memorial house of Mother)
15:11 蓮步輕移 120公尺,來到馬其頓廣場(Square Macedonia)。
廣場中間即為國家地標:耗資750萬歐元的亞歷山大大帝紀念碑。
但因希臘嚴厲抗議,不敢取名叫「亞歷山大大帝」,只好含渾籠統稱為「騎馬的戰士」(Warrior on a Horse)。
北馬其頓為了提升國家自信心,把德蕾莎修女及亞歷山大大帝都列為民族英雄,並廣建雕像膜拜。但全世界都認為亞歷山大大帝是希臘人啊!2008年有個名為「最偉大之希臘人」的電視節目,觀眾票選的第一名就是亞歷山大大帝。
不過至少人家還有德蕾莎修女及亞歷山大大帝可自豪,若問我最偉大之台灣人,我還真不知該選史艷文或鄧麗君?
此時廣場上有廠商正在進行促銷活動,於是大夥都免費獲贈一罐紅茶(fuzetea)。
廣場上有促銷活動,大夥都免費獲贈一罐紅茶(fuzetea)。
15:31 走過建造於15世紀的石橋(Stone bridge),前往發達河(Vadar)東岸,此時周遭的雕像已多到目不暇給,真是「滿城盡是華麗不實的貪腐雕像」!
諸多雕像裡有兩座較重要,一是亞歷山大大帝的父親腓力二世(Phili II),另一個則是母親與年幼時的亞歷山大大帝。
所以,發達河東岸有亞歷山大大帝的父母。
另外,發達河西岸則是騎馬的亞歷山大大帝。
隔著石橋兩代對望,父母望子成龍,名揚四海的兒子則光宗耀祖。有人說,此乃貪腐的「Skopje 2014計畫」裡唯一的創意!(雖然酸民仍堅稱那只是巧合)
上圖:亞歷山大大帝的父親腓力二世(Phili II),下二張圖則是母親與年幼時的亞歷山大大帝。
另外發明古斯拉夫字母的聖西里爾(St. Cyril)和聖麥瑟迪烏斯(St. Methodius)雕像也在石橋之側,手捧書卷的模樣頗具文人氣息。
那些「滿城盡是華麗不實的貪腐雕像」幾乎都是古典主義的風格,看多只覺乏味,明明雕像可以千變萬化的。幸好,尚有兩件頗具創意:
1.類似畢卡索立體風格的「面具」
2.石橋下的比基尼跳水女郎及情夫之腿
我猜這兩件可能不屬於「Skopje 2014計畫」,而是當地藝術家的額外創作。
「面具」與「跳水女郎」兩個我最喜愛的雕像
最後,廣場上的大賣點是德蕾莎修女的出生地。當然早已不見任何屋舍,所以用四個銅框在地面圈出範圍,讓觀光客想像偉人之誔生。
德蕾莎修女的出生地,已不見任何屋舍,僅以用四個銅框(如下圖)在地面圈出範圍,讓觀光客想像偉人之誔生。
離開前我順手將那罐免費茶飲送給廣場旁乞討的小孩,不知嚴冬時他和家人是否得焚燒垃圾取暖維生?哎!他才是廣場上最真實的雕像,貪婪的政客們可曾關心過這樣的馬其頓後代。
離開前我順手將那罐免費茶飲送給廣場的小孩
■
15:42 來到 12 世紀的舊市集(Old Bazaar),乃巴爾幹半島上除了伊斯坦堡之外的第二大市集,自古即為首都史高比的貿易及商業中心。
我們並沒停留購物,只是邊走邊參觀,從中穿越而過。
12 世紀的舊市集(Old Bazaar)
15:47 來到穆斯塔法清真寺(Mustafa Pasha),這才是目的地,要讓團員們上廁所。
當地導遊 Aco 已知道我喜歡攝影了,引導我到一個最美麗的角度拍攝這座建於 1492 年的古老清真寺。
16:00 上車,要往東行駛 139 公里,跨越邊境前去保加利亞(Bulgaria)的丘斯滕迪爾(Kyustendil),預計行車時間 2 小時 31 分。
穆斯塔法清真寺(Mustafa Pasha)
■
說實在的,我還蠻喜歡北馬其頓這個小國家,其實人家並不小,面積和台灣差不多,人口僅 200 萬,感覺比台灣舒服。
至於與中華民國建交的國際「詐騙」事件,也不能怪人家,當時的時局很特殊。根據 2001 年 7 月份光華雜誌的報導:此次馬國決定與我國斷交,主要的導火線是因馬國近年內亂外患不斷,外有鄰國科索沃獨立戰爭引發的難民潮湧入,內有阿爾巴尼亞族反叛部隊難以平息,亟需聯合國維和部隊進駐以維持政局穩定。然而中共身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卻因不滿馬其頓與我國的外交關係,而悍然否決維和部隊進駐。為了解決此一困境,才與我國斷交。
所以,我並沒厭惡過這個窮苦的國家。而清晨那片美麗的奧赫里德湖(Lake Ohrid)則令人永生難忘,我曾沿著水畔獨自散步 1 小時,「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唯我獨自,在水一方」。離開北馬其頓前,腦海存留的仍是這幅詩境般的畫面。
18:05 酣睡裡已往東行駛了 128 公里,來到邊境辦理出境手續。
18:19 出境北馬其頓。
18:20 移至保加利亞海關,辦理入境手續。
19:32 入境保加利亞,先讓大夥上廁所。(時間原本是 18:32,但因跨越國境後有時差,得多加 1 小時,變成 19:32)
再上路後,僅剩 22.8 公里便到今晚停宿的丘斯滕迪爾(Kyustendil)。
上圖:保加利亞海關,下圖:北馬其頓海關。我們都在車上,由司機去辦理出入境手續。
■
20:18 來到下榻的斯特里蒙花園 SPA 酒店(Strimon Garden SPA Hotel),我分配到 305 房。這間略嫌老舊的五星級旅社,雙人房每晚約 2,716 台幣,因為台灣平均國民所得乃保加利亞的 2 倍,換算成我們的物價約是台幣 5,432 元。
進房略作休息後便下樓集合,出發前去用餐。
20:50 步行 345 公尺來到這家名為「朋友」的燒烤餐廳(Friends Bar & Grill),在丘斯滕迪爾 81 間餐廳裡排名第 2。
我的主餐是照燒雞,還有麵包、濃湯及肉桂卷。
22:00 用餐結束,步行回旅社。
名為「朋友」的燒烤餐廳(Friends Bar & Grill)
■
22:07 回到旅社。
丘斯滕迪爾這座城市頗陳舊,回程在跨河的鐵橋(Iron Bridge)前拍攝到一座裸女雕像,那撩人姿態實在缺乏美感,不禁又讓我想到貪污的廉價雕像。
旅社有精彩無比的 SPA 設施,但都十點多了,早已不開放。
簡單沖澡後,便就寢。
今天算是蠻奇幻的一天,從仙境般的湖泊去到滿佈雕像的北馬其頓首都,再跨越國界來到保加利亞老舊的邊境城市。心境落差極大,但魔幻雕像仍如影隨形,連保加利亞都有,頗不可思議!
晚安,夢裡會有滿天雕像飄浮的深藍玫瑰之夜。
(PS:保加利亞盛產玫瑰)
這是我的房間,下圖是在鐵橋(Iron Bridge)拍攝到一座裸女雕像,撩人姿態實在缺乏美感。
我們下榻的斯特里蒙花園 SPA 酒店(Strimon Garden SPA Hotel),這三張相片都節錄自官網。
延伸閱讀「 2019巴爾幹半島五國 」系列遊記 ( 請點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