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西亞09 遇見大師
要回家了!
出來玩也快樂,要回家了也快樂,人生真美好。
雖然領隊峰堯說:「旅遊就是從自己活膩了的地方,來到別人活膩了的地方。」
但我覺得旅遊應該是「從自己活得很快樂的地方,來到別人活得很快樂的地方。」所以出來玩也快樂,要回家了也快樂!
■ 2011年12月2日(星期五)
06:00起床,06:30用餐,07:30出發。
今天還是有兩個行程要走,首先是首都突尼斯的老城區(Tunis Medina)。
昨夜和歐玲姐聊過後,峰堯順便在遊覽車上談些茉莉花革命後的突尼西亞現況。原本的社會秩序已被革命打亂,重組起來後便摻混許多雜質,例如宗教極右派忽然又出現。有些婦女開始名正言順地用頭巾遮臉(傳統穆斯林的習俗),這對在大學任教的歐玲姐來說真是一大挑戰,因為無法辨別誰是誰,監考時怎麼辦?所以原本不是“問題"的問題開始浮上檯面。何況還有被科技所衝擊的生活形態,例如以前的集會遊行都會在伊斯蘭中午的禱告後再進行,自從facebook出現後,隨時post文就能聚眾示威,這對一個法治社會不知是福是禍?當然最可憐的是80萬旅遊從業人口,革命後觀光客不來,生活何以為繼?台灣觀光客也都不敢來突尼西亞,我們是今年首批「冒險探路團」,難怪歐玲姐見到我們會興奮無比,畢竟她也掛念這片土地的人民。
08:50來到首都的「麥地那」老城區,峰堯宣佈自由活動50分鐘,當然是讓大家購物血拼。
這裡和台灣的菜市場很像,所以我逛得很快樂,喜歡裡頭流動的居民及遊客。
晃到最後發現Mandy及Rita在店裡試穿一件質感極好的「柏柏人斗篷長袍」,立刻靠過去湊熱鬧。像我這種懶得動腦的人,看Mandy買也跟著買一件同款的,她已比較過不少店,品質及價格絕對OK。
這就是突尼斯的老城區(Tunis Medina),和台灣的菜市場很像,攤位交錯人來人往凌亂得很有味道。
■
10:12來到此趟突尼西亞之旅的最後一個景點巴杜博物館(Bardo National Museum),這座由舊皇宮改建的博物館以收藏馬賽克作品為主。展品雖豐富,但不是特別精緻。馬賽克要拼鑲得栩栩如生,關鍵就是石材色澤要夠多,才能創造出動人的“漸層"效果。因此吸引我的倒是地上的“維修品"……他們竟將珍貴的館藏隨地置放,讓我聯想到近日的一篇報導:
埃及國家古物部8月17日公布一批照片,顯示開羅南方亞明市著名的馬拉威國家博物館 (Malawi National Museum)慘遭暴民打砸搶,館藏珍寶被劫走上千件。埃及最大報紙《金字塔報》網站報導,館中珍藏的1089件古物裡,有1040件不知去向。近年埃及發生政治動亂,古物都連帶受害。
上圖的巴杜博物館竟將館藏隨地置放,但和下圖埃及博物館的掠奪畫面比起來,還算小巫見大巫!
以前我對這種「文物破壞」肯定痛心不已,現在倒看得很開,凡事就「塵歸塵,土歸土」!萬物運行自有其道,自己也如塵如土,何必掛念太多?還是吃飯、睡覺較重要。
果然,我們11:30便前去用餐了。
是間濱海的餐廳(La Jetee),大家順便到沙灘閒晃,這幅美麗的碧海藍天算是突尼西亞的最後留戀。
這是巴杜博物館裡我最喜歡的一幅作品,有沒有看到作者用馬賽克來呈現「照鏡子」的概念耶!
■
15:10的班機飛曼谷,再從香港轉機回台灣。
在機場chick in時,現場混亂到無法形容,因為有的行李要掛到高雄,有的要到台北,有人行李超重,有人要選座位,連櫃台人員也混亂中……
還好歐玲姐出面“喬”定一切,她雖是一介小小僑民卻有著無法忽視的大大“勢力"(因為能力太強,所以稱其為勢力)。
所以,還是想再把這段歐玲姐的義行重覆一次:
2011年初革命激烈蔓延時,社會失序警民對峙槍彈四起,台灣尚有三位留學生困在突尼西亞,但局勢險惡任何正式搭救管道皆失效,連外交部都束手無策。只好連絡嫁到當地的歐玲姐,告訴她我們還有三個孩子陷在那邊,能否協助其出境。歐玲姐二話不說,立刻驅車將三位學生接到家裡,不但供其吃住,還在最動亂的時刻透過關係讓他們平安搭機返台。
領隊峰堯就說,當官方的外交管道無法解決時,就得靠僑民的力量,當民間力量蔚成“勢力"時就能“喬”事情了。(包括幫我們“喬”行李過重的雞毛蒜皮小事)
終於登機手續及各種疑難雜症都處理完畢,大家逐一向歐玲姐致謝道別,要離開美麗的突尼西亞了。
■
飛程中我一直閱讀王鼎鈞的《左心房漩渦》,隨手抄下的文句如下:
1.所有的故鄉都從異鄉演變而來,故鄉是祖先流浪的最後一站。
2.在亂世,人活著就是成就。(註:王鼎鈞半生顚沛流離,有感而發。)
3.那時我們入山唯恐不深,信比萬金更貴重,走山路送信來的郵差,竟是個雙目失明的女孩!她總是夜晚出現,仍然提著一盞燈,為的給狼看。我們在操場上一面乘涼,一面等待那螢火蟲一般的燈,在黑塵濛濛中上下飄蕩。(註:這是逃難到山裡寫的一段,盲女提燈以防被狼攻擊。)
4.回想當年經過的山山水水,都成了濛濛煙雨的影子,像米芾的畫,唯有這條江一根線條也不失落。
5.我望著利刄般的江水
江水般的天空
天空一樣的前途
想人
想人生
6.黃河在歌裡,歌在高粱裡,酒在動脈裡。
7.每見路旁有一叢荒草特別肥美,總疑心下面有個流浪漢的屍體。
8.舊曲使我再過一次十八歲,再做一次只憑清水就能抽葉生長的植物,萬慮未生,一念方始。
■
2011年12月3日(星期六)18:36抵達香港,接著要先講一段故事:
一、旅行社的業務小姐和我頗熟,幫我處理過多次出國手續,我也一向放心。但這次她忘了幫我訂香港回高雄的機票,害我得跟著旅行團飛到桃園。發現錯誤後她一再道歉,還託領隊峰堯送我一本書。發生這種事我通常懶得計較,保持愉快心情繼續旅遊。
二、同團有位住高雄的女團員,因特別向旅行社叮嚀,所以業務小姐幫她訂了香港飛高雄的機票。
這是兩件事,原本不相關,但是……
知道我得飛桃園後,Mandy及Rita難免會嘮叨幾句,叫我以後別這麼信賴旅行社,自己的權益一定要叮緊。對於好友的善意提醒,我總是笑笑,吐個舌、回個鬼臉就沒事了。但那位有拿到「香港飛高雄機票」的女團員卻順著Mandy及Rita的語意,聲稱她非常小心謹慎,絕不讓任何權益被忽略。沒辦法!我就這麼“愚蠢",所以才會發生「迷航事件」!(請參考我那本《三毛住過的加納利群島》第176頁)但這種事發生在別人身上時,我肯定想儘辦法安慰對方,絕不會過去“落井下石"說風涼話啦!
故事說完了……所以到香港時,那位精明女團員就揮揮衣袖搭機直飛高雄,而愚蠢的我必需跟大家飛去桃園,再搭統聯夜車慢慢回高雄。
但我還是很快樂!凡事隨遇而安,安之則樂。
待機時Rita忽然輕聲告訴我:「柯錫杰在你後面耶!」
「柯錫杰!真的嗎?」向Rita確認的同時已迫不及待回頭看。
果真是攝影大師柯錫杰……我從小學起就開始剪報收集他的作品了,沒想到我們竟搭同一班飛機!
當然立刻過去致意,柯錫杰很開心問我是不是玩攝影的,不然怎麼認識他。我吱吱唔唔,哪敢提自己的攝影經驗,只是腼腆請他簽名。他特別拿出在香港開展的DM送我,並大方幫我簽名。在大師面前我還是擠不出幾句話,拿了簽名便鞠躬道謝,火速奔去躲起來,心跳及脈搏始終疾速跳動著。
感謝老天!或許,讓我搭機去桃園就是要我「遇見大師」。
上圖:柯錫杰當時在香港開展的DM,右邊那張相片我國小時就有收集了。下圖:柯錫杰的簽名。
我國小時的剪貼簿,很好笑吧!頁面裡都是柯錫杰的相片作品,左頁那張還是在突尼西亞拍攝的。
PS。
柯賜杰(Ko Si-Chi,1929年)1959年赴日本東京綜合寫真專業學校學習攝影,1 967年前往紐約,曾擔任William Silano的攝影助理。1979年,柯錫傑獨自前往北非、南歐自駕旅行拍攝,歷時八個月,開創風格獨特的「心象風景」,以精確的技術與美感,傳達出文學「詩的意境」與美學「畫的質感」。1994年,在美國紐約漢默藝術畫廊(Hammer Gallery)作攝影展。1996年,在紐約Lizan-Top Gallery參與彩色攝影大師影展。2000年及2008年,代表作「等待維納斯」分別於佳士得與羅芙奧拍賣公司,以攝影項目最高價成交,締造台灣攝影界的新記錄。國內重要的藝術成就指標吳三連基金會也於2000年頒發藝術攝影類獎項給柯錫傑先生。2006年,法國著名岀版社 Cercle d'Art 曾以柯錫傑個人之藝術成就,特別出版攝影專輯《 KO SI-CHI 》一書,同年更獲頒國家文藝獎。
這 就 是 我 的 2011 突尼西亞 之 旅
延伸閱讀「突尼西亞」系列文章表列 (請點選閱讀):
03 漢尼拔魅影 (畢爾莎山丘、德非祭壇、迦太基港、安東尼大浴場、杜加古城)
04 飛柱與鬍鬚 (開羅安、阿格拉比蓄水池、大清真寺、理髮師清真寺、斯貝特拉)
05 我身騎駱駝 (吐澤、雪碧加、米德斯、塔瑪札等三座綠洲、吉利特鹽湖、杜玆)
06 競技水族館 (瑪特瑪它、迦伯斯香料市場、伊爾捷羅馬競技場、康大維港)
08 迦太基魚缸 (陶鎮拿布爾、卡利比亞漁港、哈瓦利亞採石場、克觀迦太基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