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

攝影自由行。吳哥窟篇

 

 

 

 

 

 

Dear Nancy

 

「吳哥窟像一部佛經,

 經文都在日出日落月圓月缺花開花謝生死起滅間誦讀傳唱,

 等待個人領悟。」 蔣勳《吳哥之美》

 

引用這些文字,是想告訴妳,

今晨將去吳哥窟誦讀這座銘刻於天地間的石砌「佛經」。

我不奢求領悟,

只願一睹日出日落月圓月缺花開花謝生死起滅間的「吳哥窟」。

於是,

虔誠著一顆剃度的心,

在清晨還暗如藍袈裟的夜色裏出發,

讓足跡沾著踩過落葉的磬聲,

順手偈一闕心情,

然後

去 ~ 躡窺吳哥日出。

 

分不清是「去」還是「歸」?

夢裏我早化作數百年前的吳哥人,

今晨,就

歸來 ~ 再躡窺一次吳哥日出

如同數百年前的 每次 日出日落月圓月缺花開花謝生死起滅……

 

Nancy,不要笑我,老是像個不著邊際的詩人成天在夢與現實的邊緣幻想,這就是我,無可救藥的我。

四點半就起床,和我們的司機Chum約好,五點出發去吳哥窟看日出。這「吳哥日出」也是各旅行團的必備行程,只是堆聚的遊人一多那種「躡.窺.日.出」的美感盡失,更貼切的描述只剩「擠著看日出」……

當我們抵達,已有旅行團喧囂在吳哥入口處,步過長達475公尺的石板大道進到第一道城牆時,熟悉的語調迴盪著,原來是台灣來的團,一整排佔著階梯坐開來,導遊正誇著說:「這是最好的位置,要你們早出門就是來佔位置,現在舒舒服服坐著等待日出就好。」導遊說的得意,團員聽得歡喜,一片愉悅的氣氛瀰漫。

Jimmy趕緊問我:「要在這裏看嗎?」

催著Jimmy往前再走,「當然不是這裏」,順便打起手電筒照著石板路,又說「昨天看落日時已先觀察過地形,整個吳哥窟最適合拍攝日出的地方只有一處,跟著我走就是了。」

於是兩只黑影穿越人群,往前飄浮,我們成了當時最早往內城移動的遊客。

沿著石板路走,兩把手電筒晃啊晃的,有點像顛簸在生命裏的兩只靈魂,搖搖擺擺地拼命生存。走過兩側的藏經閣,到達水塘處才領著Jimmy步下石板大道,告訴他:「這裏就是最佳拍攝點」,找個池畔乾地,儘量靠近水邊,等一下蹲得越低倒影越美。

「真的嗎?」Jimmy置疑著。

「待會就知道!」我老神在在地回答。

還尋著自己要的好位置,卻發現前方朦朧處有個身影,居然有人比我們早到,而且挑好方位安然等在那裏,何方來的智者如此經驗豐富?於是禮貌地朝對方喊去:「你真是內行,知道找到這個好位置來。」對方沒回應,兀自窩在那裏動也不動,我深覺自討沒趣,像是「對牛彈琴」!等曙色稍亮,才發現那經驗豐富的“智者”原來是匹馬,好端端地豎在那裏吃草,和諧又安詳。我輕笑出聲,果真是「對馬彈琴」!不過倒浮現一個念頭,莫道那馬兒是吳哥古王朝的守護神,夜裏化回人形監視這座石砌的寺廟,白天才隱身變為馬匹安靜地笑看人世滄桑。

希望它真是吳哥窟的守護神,繼續保祐吳哥千百年。

 

在我的牛馬幻想裏,天邊紅霞漸起,原來靛藍的雲層開始染上金黃和黛赭,在色調轉變裏吳哥窟的五座尖塔仍固執著數百年來的雄偉,美麗的翦影掛在天空也映在水裏,完美得近乎佛的禪定,難怪蔣勳要說吳哥窟像一部佛經。

現場的相機、腳架、閃光燈以排山倒海的陣勢展開著,吳哥先民大概也想不到數百年後這肅穆的寺廟竟會像個電視錄影場地似的。我告訴Jimmy,雲層過厚太陽不會出來,看不到所謂的「日出」。不過也安慰Jimmy,這種雲層拍起來更美,但要套用些小把戲就是,於是把背包裏的漸層鏡拿出來借他。瞬間……化腐蝕為神奇,Jimmy目瞪口呆地看著自己拍攝的畫面,「他媽的,真是無法置信的美!」連連聲稱這是他攝影技術的大突破。我覺得好玩,也借給幾位日本觀光客試用,享受他們對拍攝成果的“驚訝”。攝影作品的好壞,對我已不太重要,我甚至喜歡拍些不對焦或移動的畫面,只要感覺對就好,那種自由才是我嚮往的。但有時耍些技術給朋友看,讓他們開開眼界,也很過癮。「攝影」當然是一種騙術,拍得美很簡單,但要拍出內涵才是學問。我從沒想要成為什麼攝影師,只循著自己的感覺去拍,沒任何商業意圖,也不必討好大眾口味,所以自由。

等到天色越來越亮,所有的彩霞都退去,我們才動身離開。

沿石板大道走回,原來盤據外牆入口處的旅行團早已離開。Nancy,我看到妳拍攝的吳哥日出也是在水塘前取的角度,還好妳們的導遊很盡職,等我回台灣一定要在網路上提醒跟團的朋友,到吳哥窟看日出,一定要在水塘邊,不要傻傻被導遊唬到外牆門口就整群呆坐石階上“遙望”日出。

 

 

004

水中的漣漪,還看得到倒影裏的吳哥尖塔。

 

 

走出吳哥窟,我忽然想到一個問題,不知妳們導遊解釋過「吳哥城」、「吳哥寺」、「吳哥窟」、「大吳哥」、「小吳哥」的差異嗎?

吳哥(Angkor)原是真臘國(柬埔寨的古稱)的首都,西元890 年新王耶輸跋摩一世因與兄弟爭位,王宮被毀,於是遷都到吳哥,以巴肯山 (Bakheng) 為中心建立國廟,開啓了吳哥時代的序幕。

一般稱吳哥城為Angkor Thom,Angkor直譯就是「城市」,Thom是「大」,所以Angkor Thom乃指「大城」,俗稱為「大吳哥」。

吳哥城(Angkor Thom) 建於西元1113 年,到1190 年國王闍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又重建,歷經二十年才完成。皇城面積約145.8公頃,占地遼闊,格局方正,城牆每邊長3公里,護城河寛達100公尺。著名的巴揚寺、巴芳寺、鬥象台、天宮、痲瘋王台、十二生肖塔等景點都在吳哥城(大吳哥)內。

另外環繞在吳哥城(大吳哥)外的還有許多寺廟,如塔高寺、巴肯寺、塔普倫寺、普力坎寺…等。但在吳哥城東南方約1700公尺處有座獨立的大寺廟叫吳哥寺(Angkor Wat),Wat直譯就是「寺」、「廟宇」,一般把Angkor Wat稱作「吳哥寺」或「吳哥窟」。因為吳哥寺結構完整,不但有兩道城牆(僅外牆就長1025公尺,寛800公尺)四周更有寛達190公尺的護城河,儼然自成一座城堡,為了和其他小寺廟區分就把這個「吳哥寺」稱為「小吳哥」。

所以「吳哥寺」、「吳哥窟」及「小吳哥」都是指Angkor Wat,是同一個地方。

不管是大吳哥(吳哥城)或小吳哥(吳哥寺)在觀光宣傳上都嫌不夠響亮,誰會從台灣搭乘幾小時飛機只為到柬埔寨去看一座“城”或“寺”?於是就仿「敦煌石窟」改用「吳哥窟」來泛指吳哥地區這些大小古蹟,此乃旅行社所謂「吳哥窟五日遊」的由來。

「吳哥窟五日遊」當然不只參觀「吳哥窟」,行程包括:

一、大吳哥(巴揚寺、巴芳寺、鬥象台、天宮、痲瘋王台、十二生肖塔)

二、小吳哥(吳哥窟)

三、吳哥地區其他寺廟(塔高寺、巴肯寺、塔普倫寺、普力坎寺…等)

四、吳哥所在的暹粒市之民俗文物館、博物館等。

五、暹粒市附近的洞里薩湖。

六、和旅行社有合作關係的各大精品店。

我和Jimmy兩位自助客的行程只包括前三項,而今早看的日出就是第二項的「小吳哥」。哇!終於把整個架構說清楚了。

大致上來說除了小吳哥,整個吳哥地區的建築大都是座西朝東,上午陽光直射,適合拍照,正午過後就開始背光,不用說拍照,連觀賞都沒色澤呢。所以看完小吳哥日出,我們要移動到大吳哥,趁著光線正美賞遊巴揚寺和巴芳寺。

 

 

006

巴揚寺的石雕

 

 

等我和Jimmy散步到停車場時,人潮已散,只剩幾輛嘟嘟車守在那裏等主人。而我們的司機Chum正躺在車座上睡覺,天未亮就載我們來看日出,難怪需要補眠。決定不吵醒他,兩個先到小吳哥的護城河畔休息。這道人工開鑿出來的護城河寬達190公尺,任何來訪的遊客第一眼看到的吳哥景象就是這道護城河,Nancy妳的反應肯定和我一樣 - - 「好壯觀!」吳哥地區不管湄公河、洞里薩湖或暹粒河在夏季都有氾濫現象,早在千餘年前吳哥人就知道要掘池蓄水防洪,各個城廟建築也都有親水的設計,像小吳哥的護城河就建有階梯方便居民沐浴、戲水。眼前幾位當地孩童正在河階垂釣,只用釣線沒有竿,但魚兒卻一隻隻上勾,讓人嘖嘖稱奇(可見河水生態良好,無污染)。

我就是喜歡接觸當地人,免不了又過去試著和那些小孩溝通。年長一點的都忙著垂釣,只年紀最小的那位旁觀著。我坐過去用手勢問說「你們都住一起嗎?」他不懂,只是笑著,很害羞。我也不好意思再問,陪他靜觀其他小孩釣魚。Jimmy正在堤岸遠處拍照,河水波光粼粼,輕風徐徐,一切都那麼可心,彷若人間天上。其實吳哥的親水設計,除了蓄水防洪外,更突顯他們當時信仰的宇宙觀。天地初創時,宇宙中心的須彌山(Mountain Meru)就是從渾沌的水中浮現,所以每座神廟都有象徵「須彌山」的主塔及代表「水」的河或池。此刻,眺望河水環繞的吳哥窟,果真像幅天地交融的宇宙,不禁想起蔣勳那段:

「吳哥窟像一部佛經,

經文都在日出日落月圓月缺花開花謝生死起滅間誦讀傳唱,

等待個人領悟。」

我莫名地滿足著,轉身對身旁的小朋友微笑,他也回笑,小菩薩似的。我的躡窺吳哥就在小菩薩雙瞳的笑意裏看到最美的太陽,也許某生某世我真的是吳哥人,今晨,歸來 ~ 躡窺吳哥。

 

等Jimmy回來,兩人會合才往停車場走去,剩下唯一的一部嘟嘟車,Chum遠遠看見我們就立刻發動車子過來迎接,全然不知我們讓他多睡了好一陣子。

往大吳哥去,首先到達南門,前頭是著名的「陰陽橋」,這座左右各27位尊者與阿修羅雙手合力拉扯7頭巨蛇的石橋,象徵著渾沌世界善(尊者)與惡(阿修羅)的糾纏,導致乳汁之海翻攪,浪花中繁衍萬物,也誕生舞態豐腴的阿普莎拉(仙女),進而譜出多姿多采的人間神話「乳海翻騰」。這故事在吳哥各古蹟裏不斷出現,不管是浮雕或橋樑,算是吳哥美學設計的依據所在。此處是我們看到的第一部「乳海翻騰」,當然得下車拍照。

 

 

001

「陰陽橋」的人形巨雕

 

 

才清晨六點多,整個南門才稀疏幾位遊客,我們可以慢慢取景,仔細觀看每尊石雕。(行程安排時就已注意要儘量趁光線最美、遊客最少時出遊。)

看著橋邊的人形巨雕,對吳哥古文明敬佩萬分,你看,每尊都形貌皆異、各具美感,真是人類建築藝術的極至表現。我逐一巡看,頻頻讚嘆,步到一尊石像前,不由駐足凝視,怎會這麼熟悉,哪裡看過?哪裡看過?不斷反問,並努力思索……

忽然,石像笑了。

沒錯,就是護城河畔的那位小菩薩,這千年一笑,我還沒忘呢。

石像又笑,說在此已居住數百年,並問我:「你不也是吳哥人嗎?」

我只是跟著微笑。

Nancy,這是我今天的「躡窺吳哥日出」。

妳一定想問,是真的嗎?

 

 

 

祝  平 安

 

Shin 2006.10.21 於梵唄般的吳哥晨誦裏

 

 

 

002

「陰陽橋」的人形巨雕,和下面的小菩薩長得像不像?

003

 

 

 

 

 

 

 

延伸閱讀「吳哥信箋」系列文章表列 (請點選閱讀 ):

吳哥信箋01   玫瑰旅店

吳哥信箋02   天堂與地獄

吳哥信箋03   躡窺吳哥日出

吳哥信箋04   微笑的石頭

吳哥信箋05   在塔普倫寺迷失的靈魂

吳哥信箋06   鬥象台

吳哥信箋07   吳哥窟

吳哥信箋08   殘.破.聖劍廟

吳哥信箋09   女皇宮

吳哥信箋10   東南亞大學

 

 

 

 

 

 

 

 

 

 

 

 

附錄一:乳海翻騰 (Churning of the Ocean of Milk) 的故事

這個印度教的三大史詩之一的神話故事可以在大吳哥的四個城門小吳哥迴廊的壁雕等地發現. 傳說中長生不死的甘露埋藏在須彌山 (Mountain Meru)下的乳海(Ocean of Milk)底下. 阿修羅神仙,和毗濕奴神(印度教的保護神)合力把乳海攪乾以獲取這長生不死的甘露. 毗濕奴神化成靈龜頂著須彌山當作支點阿修羅和神仙分別列隊拉著五頭巨蛇(Naga)。九十二阿修羅拉著巨蛇的頭八十八個神仙拉著巨蛇的尾. 巨蛇的身體,是翻騰乳海的巨纜。阿修羅有圓凸的眼睛,戴著有冠毛的頭盔。神仙則是杏眼戴圓錐型的頭飾。神魔合力,握著巨蛇翻騰乳海,旁邊還有猴神哈紐曼在協助。 翻騰了千年後乳海攪乾了因為磨擦產生的高熱,使水沸騰,魚、蝦、鱷魚紛紛死亡。(浮雕中以斷成一半象徵死亡的水族)乳海翻騰令巨蛇吐出致命的毒液,梵天神(創造之神)要求濕婆神(破壞之神)吞下毒液以保護眾神。甘露先在阿修羅的那邊湧現阿修羅正要飲用時天空突然出現許多飛天小仙女(Apsara)。飛天小仙女有著曼妙的姿態各種不同的髮飾手拿花朵或法器上半身上空戴著臂飾及項鍊下身穿著有飾帶的長裙赤腳跳著誘人的舞蹈。(大吳哥及小吳哥的浮雕)阿修羅們看得呆了。渾然忘了長生不死的甘露。三頭白象也在乳海中浮現。後來成為因陀羅神(Indra)的坐騎。(鬥象台及女皇宮的浮雕)神仙們趁著阿修羅們魂不守舍之際搶過甘露一一服下。其中一個阿修羅眼看甘露要被神仙喝完了化身為神仙排隊也喝了一口甘露。甘露還沒喝到這個化身為神仙的阿修羅的肚子中還只在喉嚨中時天上的日神及月神看出來這個神仙是冒牌的立刻砍下他的頭。這個阿修羅的身體馬上死去了但頭部已經喝到了長生不死的甘露所以頭部並沒有死去。這個頭知道是日神、月神打的小報告,害他功虧一簣,於是恨之入骨追著日神及月神偶爾把祂們吞進喉嚨中但是因為阿修羅的喉嚨已經被砍斷了所以吞進去的日月神還是會跑出來。這就是日蝕和月蝕的原因。(小吳哥的浮雕)

 

 

 

 

 

 

 

 

 

 

 

 

 

 

 

 

 

 

 

 

 

 

 

 

 

 

 

 

 

 

 

 

 

 

 

 

 

 

 

 

 

 

 

 

 

 

 

 

 

 

 

 

 

 

 

 

 

 

 

 

 

 

 

 

 

 

 

 

 

arrow
arrow

    S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