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旅遊10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 2015 年 6 月 13 日(星期六)
來到聖彼得堡第 3 天了,常把跟團玩成自由行的我,已把附近景點逛到滾瓜爛熟。今天早上決定給它睡到自然醒,不出門拍照!
於是 07:30 下樓用餐:草莓、櫻桃、葡萄、柳橙、鳳梨、蘋果、杏桃、蜜李、堅果牛奶、牛角麵包……還有昨天也吃很多的“魷魚絲"(其實是起士絲,把起士烤成像魷魚絲,更香更好吃!)
出國旅遊時,我總會把整天的「蔬果需求量」在早餐吃完。因為出門在外,不知午餐或晚餐是否有足夠的蔬果可吃,因此早上若有機會都預先多吃些。
■
今天的行程很簡單:
1.上午參訪有「俄羅斯凡爾賽宮」之稱的 夏宮。
2.下午搭船遊 涅瓦河(Neva River)。
3.晚上在融合文藝復興、巴洛克及新古典風格的 尼古拉宮殿(The Nikolaevsky Palace)欣賞 民俗音樂會。
■
08:45 出發,第一站是要往西南方向行駛 30公里,前去夏宮。
這個夏宮英文叫 Peter the Great's Summer Palace,因為是 1714 年由彼得大帝下令並親自督造的,所以有以下的中文譯名:
彼得大帝夏宮
彼得霍夫宮(因位於「彼得霍夫Peterhof」那個城鎮而得名)
俄羅斯夏宮
彼得夏宮
彼得宮
夏宮
這麼多譯名不嫌煩啊!所以我決定稱其為「夏宮」較單純。
而夏宮所在的那個城市就叫「彼得宮城」(Peterhof,直譯乃彼得霍夫),唸起來很不順口,我們當地導遊Marina較聰明,乾脆譯成「彼得村」,好記又好唸。所以,我們正往彼得村前進……
導遊在車上介紹時,特別強調夏宮的 噴泉之美,且整個系統設計得很巧妙,原來夏宮裡的 150 座噴泉及 2000 多個噴柱完全不用抽水馬達及泵浦……
當年彼得大帝前往歐洲各國考察時,非常欣賞法國凡爾賽宮的噴泉,但基於水源不足,僅貴賓來訪時才會湧泉,真是美中不足。於是彼得大帝建造夏宮時特別注重供水,利用彼得村南方 20 公里處的高地「築壩蓄水」,再以導管將泉水引至夏宮。因高度落差達 70 公尺,天然的水壓 會讓庭園內的出水口自動 形成噴泉。
而噴發之泉水最後都注入芬蘭灣,也無需再設計複雜的循環用水系統。
所以夏宮裡「150 座噴泉及 2000 多個噴柱」 300 多年來便如此源源不絕地湧泉,也湧出夏宮「噴泉之都」的美名。
Marina 特別補充,1714 年夏宮建造時,那些長達 20 公里的噴泉導管乃以橡木精製而成,現在都改成鋼管了!
但Marina沒補充的是「其實夏宮可算是一只殘酷的 戰爭紀念碑」……
1.它因戰爭而建!
交戰 12 年的「大北方戰爭」打敗瑞典後,彼得大帝野心倍增,為彰顯俄羅斯此時晉升“大國”的地位,需建造一座與其相匹配的雄偉宮殿,此乃夏宮的由來。
2.也曾因戰爭而毀滅!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軍隊佔領夏宮,幾乎所有建築皆被燒毀,並搶走萬餘件價值連城的收藏品。最後還搭建火爐,砍下花園樹木用以焚燒宮殿裡富麗堂皇的雕刻裝飾。牆面的壁畫不是被惡火熏黑,就是彈孔累累滿目瘡痍。那時,夏宮可說已經完全不存在了。
後來雖經蘇聯修復專家“奇蹟式"地重建宮殿,但這段戰爭往事卻永遠無法抺滅。
哎!回到歷史裡看 戰爭,就知道不管勝負,犧牲的都是無辜老百姓!
所以每次有人問我「是藍是綠」、「是統是獨」時,
我都回答非藍、非綠、非統、非獨,
我只是一個「反對戰爭」的平凡老百姓。
我只有一條命,
我只能活一回,
我不想打仗逃難!
哈哈哈……這柔情似水的美麗夏宮,怎會因戰爭過往,被我體會成「嚇宮」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軍隊佔領夏宮,幾乎所有建築皆被燒毀。
後來經蘇聯修復專家“奇蹟式"地重建宮殿,
目前園區裡陳列許多當年辛苦修復宮殿的記錄相片。
■
09:28 抵達夏宮。
夏宮的結構包含三大部份:
1.法式風格的上花園(可免費參觀)
2.擁有 150 個噴泉的下花園
3.介於上、下花園之間的大宮殿。
導遊 Marina 請我們慢慢參觀上花園,她先去處理入內的團體票。
上花園就是一座很大的宮殿庭園,花木扶疏及池水盈盈,很賞心悅目但談不上別具特色。
反正所有夏宮觀光宣傳相片都是「噴泉密佈的下花園」,大夥也習以為常地略過「平淡的上花園」,直接尾隨導遊去大宮殿……
而我,則在上花園拍攝了一株四方型的樹!
上圖:夏宮的入口。下圖:我拍攝到一株四方型的樹!
■
入場後要先參觀大宮殿,這裡原本是彼得大帝及皇后的寢宮,之後成為歷代沙皇的行宮。慢慢地建築不斷擴張改建,收藏品越來越多越精美,1934 年變成富麗堂皇的博物館。
正當此時遠眺前方的下花園,陽光的角度剛好可讓光影在林蔭間穿梭,黃金雕像在晶瑩剔透的噴泉裡閃閃發亮,如夢似幻,景色極美。於是我忍不住……決定不和大夥進宮殿參觀了!要獨自在噴泉及森林間漫步,好好地「浪擲光陰」,人家不是說時間就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於是我又脫隊自己逛了,約好 11:30 再回來會合。
當下的心情立刻變成:
我是隻小小鳥,
飛就飛叫就叫自由逍遙,
我不知有憂愁,
我不知有煩惱,
只是愛歡笑……
■
11:30 和大夥會合後,要優雅步行 350 公尺前去用餐。
夏宮內這家 格蘭德橘園餐廳(Grande Orangery),根據 TripAdvisor 統計乃彼得村排名第 34 的餐廳(共 68 家)。
想也知道,景點區裡的餐廳通常「中看不中吃」,所以別抱太多期待,足以裹腹就好。
午餐:羅宋湯、奶油檸檬魚排配白飯、甜點。
因我不吃甜點,吃完主餐就去刷牙,全然不知甜點長得怎樣!
倒是用餐時有人瞄到鄰桌俄羅斯旅行團的主菜是「雞」,便抱怨我們為何要吃魚,不吃雞?
領隊任鋒反應快,立刻微婉解釋:若要吃雞,那更好,雞肉套餐更便宜。
於是,就沒人再抱怨了。
然後我想補充的是:長這麼大,此次來俄羅斯才知 羅宋湯 乃「Russiasoup」的翻譯,原意就是「俄羅斯湯」。
故事起源如下:
二次大戰時有位蘇俄士兵來到一個貧窮村莊,
飢寒交迫虛弱不已,只好開口向村民乞食。
但那戶人家表示廚房僅剩幾顆番茄,
大兵靈機一動,
告訴村民若每戶拿出一點食材,
混煮成一鍋湯便可讓大家都溫飽了!
因此收集而來的番茄、紅蘿蔔、洋蔥、肉立刻煨煮出一大鍋湯,
果然也餵飽所有村民。
從此這種簡便的大鍋湯便叫「俄羅斯湯」(Russia soup),
只是不知誰把 Russia 翻譯成「羅宋」!
既然如此,俄羅斯方塊為何不叫「羅宋方塊」?
■
飽食後,13:10 開始「遊園」,綠意裡來個「驚夢」一場!
這裡噴泉超多,雕像超多,綠樹超多,遊客也超多。
當然您也可選擇在沒什麼遊客的 冬 季前來 夏 宮,
到時只見噴泉結冰、草木枯竭,
那真的就是名符其實的「遊園驚夢」。
14:30 來到下花園的碼頭,要搭船回去聖彼得堡市區,航程 35 分鐘。
旅行社很貼心,「包船」讓我們整團舒舒服服地 乘~風~而~歸。
在船上海浪輕拍微風吹拂之際,忽然讓我想到 1905 年那段日俄海戰的爆笑往事……
當時俄國派遣一支“強大"的艦隊前去攻打日本,請注意!他們是從波羅的海出發繞了半個地球前去攻打日本。
如此千里迢迢去亞洲打仗,沿途被許多國家當笑話看,果然他們也鬧了不少笑話。例如通過北海的多格海灘時,誤以為遭到敵軍襲擊,於是立即還手開戰。結果人家只是一群英國漁船在捕魚,無緣無故遭到砲轟!還好英國不愧是海權強國,連漁船都性能超好,瞬間逃光,僅一艘不幸被誤擊。雖然後來俄國賠錢擺平這樁烏龍事件,但早淪為國際笑柄。這不是俄國最精銳的艦隊嗎?怎會誤把漁船當敵軍?而且僅擊沉一艘,其他的都逃光了。連漁船都打不到,這樣的戰力和破銅爛鐵有何差別!所以抵達日本後的「對馬海峽戰役」日軍大獲全勝,俄國船艦 3 分之 2 被擊沉,日方僅損失3艘魚雷艇,乃海戰史上勝負最懸殊的戰役之一。
從夏宮下花園的碼頭眺望芬蘭灣
■
15:18 我們的水翼船抵達冬宮附近的碼頭後,立刻搭遊覽車去“換水道"遊涅瓦河。
這家旅行社頗重視品質,兩趟水路行程都「包船」讓團員獨享尊榮。
「包船」成本雖高,但宣傳效果超好,幾位首次跟這家旅行社出遊的團員在船上都表示「以後要再跟他們的團」。
好啦!還是說說我們的「搭船遊涅瓦河」吧!
我是覺得……自己好像威風的國王,坐在嘉年華會的花車上遊行。
因為聖彼得堡蛛網般的運河有許多橋樑,穿越橋底時,我就喜歡對橋上“觀看的群眾"揮手,大家也都會招手回禮!(我變成君臨天下的國王了)
穿越橋底時,我就喜歡對橋上“觀看的群眾"揮手,大家也都會招手回禮!
這些都是「搭船遊涅瓦河」時所拍攝的相片
■
16:57 遊河結束,前去觀賞音樂會的途中,暫停在聖彼德堡大學的河岸讓我們拍攝人面獅身像。神像乃西元前 1455 所雕刻,1832 年埃及國王送給聖彼德堡的禮物。
這種千年古物難免有點「邪氣」,據說風水不合的話會禍事不斷。原先安置於花園,結果園區有人自殺,又移到廣場,路過的馬車竟然車禍連連,最後移到河邊才消災止禍,有點邪門對不對?
西元前1455所雕刻的人面獅身像
■
17:30 準時來到尼古拉宮殿(The Nikolaevsky Palace),此乃今天的壓軸節目,要欣賞原汁原味的俄羅斯 民俗音樂會(Folk Show in the Nikolaevsky Palace)!
但壓軸節目的「前菜」就是讓我們先在尼古拉宮殿的公爵餐廳(Grand Duke)享用晚宴,很尊榮華貴的一餐哦!他們還特地為 2015 年 6 月 13 日前來用餐的台灣貴賓印製了菜單,上面就寫著:「Gala Dinner 13 June 2015, 17:30 for our guests from Taiwan」。
晚餐內容則是:
前菜 樂趣沙拉(Potekha salad,紅蘿蔔、核桃、酸奶油)
開胃菜 火腿起司薄餅(Russian blini)
主菜 牛肉燉馬鈴薯(Beef baked with potato)
涅夫斯基麵包(Nevsky loaf)
甜點 俄式蘋果派(Sharlotka Apple pie with cranberry sauce)
較有趣的是,主菜是一陶壺的燉牛肉湯配麵包,有點像中式婚宴時主菜來了一碗牛肉湯麵……(怪怪的)
但我倒覺得不妨反客為主,主菜是麵包,附贈一壺牛肉燉湯,很棒啊!
而且用餐還附贈「美女走秀」,其實她們是來推銷美麗的俄式批肩,可惜大家忙著喝湯嚼麵包,沒人去光顧。還好美女們並無面露不悅,服務態度一流。畢竟這場演出也不便宜,含晚餐要 208.6 歐元(約台幣 7,419元 ),若單獨看表演則是 114.96 歐元(約台幣 4,089 元),估算起來這一餐約要台幣 3,330 元。
主菜是一陶壺的燉牛肉湯
■
餐後我們循著現場的弦樂四重奏,優雅踩著紅毯進場時,才發現裡頭已幾乎客滿!民俗表演通常不劃位,我們用餐時其他觀眾已先進場,好位置都被挑光了,剩下的零星座位都在後半段。還好團員們也不報怨,開心尋覓空位就坐。
因為我要拍照,所以選定最後一排正中間的座位。
經常拍攝歌仔戲演出的我,深知「座位是否置中」比「座位離舞台的遠近」還重要。而且也自知拍照按快門的聲音會影響到旁人觀賞,因此要先「敦親睦鄰」!
右座是來自泰國的歐巴桑,親切問候她:「三碗豬腳(泰語的你好)」,立刻把老人家逗得喜孜孜的。
左座是位西班牙大佬粗,我把僅會的幾個西班牙單字(例如:你好、謝謝、水)全唸給他聽之後,壯熊般的身驅立刻開心搖晃起來,說他剛去端士旅遊,瞬間掏手機 Show 出他和大提琴樂手的合照,還不斷要我觀賞其他端士之旅的相片,看得我昏天暗地,差點錯過節目開場……
融合文藝復興、巴洛克及新古典風格的尼古拉宮殿(相片節錄自官網)
■
俄羅斯的古典音樂水準很高,民謠及舞蹈演出也超棒,所以對今晚的節目充滿期待!
果不其然,第二首男聲四部合唱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請點選試聽)就聽得我淚水盈眶,往事歷歷湧上心頭……
這首俄國民謠填上中文歌詞之後,被演唱的次數遠比母語俄文還多,在中國內地已深植人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是道道地地的中國歌曲了。
20餘年前去上海,和大陸友人住宿在上海音樂學院的宿舍。
那是嚴寒的冬季,在宿舍老舊的公共浴室裡隨著涓涓細流的熱水沖澡,莫名的鄉愁陣陣而來。當時有位學生在宿舍練習雙簧管,尚不熟練的技法反覆吹奏的就是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淒清曲調至今難忘!可惜友人現已失連,20 餘年來世事多變、蒼海桑田、人事已非。
2006 年春節期間歐洲友人到大陸旅行,我去桂林與其會合。
相見容易別離難,5天後他們繼續遊走大江南北,但離情依依的我得先回台灣。獨自搭車到桂林車站後,就塞在滿滿的返鄉過節人潮裡茫然不知所措。然後就聽到收音機飄來音樂,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索興移到牆角把這首歌聽完。很懷念歌裡夾雜的記憶,喜的,悲的,忘不了的及想遺忘的。
所以,今晚再聽到這首歌也立刻情緒潰堤。
■
中場休息時,有提供紅魚子醬、起司和伏特加酒,但我忙著選購演出的 CD,沒去品嚐美食。
節目 9 點鐘結束,遊覽車送我們回旅社,只有 3 公里路程,一下子就到家。
天還亮著,於是我又散步去滴血救世主教堂(Church of the Savior on Spilled Blood)閒晃,反正也才 700 公尺。在聖彼得堡 3 天期間共去了 7 次,這是最後一次了。
我造訪過七次的滴血救世主教堂(Church of the Savior on Spilled Blood)
■
晚上 22:15 才啍著「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閒步而歸,記得有次在異鄉聽到這首歌時,就隨手寫下這些文字:
每次的旅行都是一趟輪迴,
「開始」、「結束」、「開始」、「結束」……
或著「起飛」、「下降」、「起飛」、「下降」……
反正是一種有著輪迴形式的「輪迴」。
生命的輪迴是從自己的哭聲中開始,在別人的哭聲中結束;
旅行的輪迴則是
從鈔票在自己的口袋裏開始,在鈔票移到別人的口袋時結束,
所以是
從自己的笑聲中開始,在別人的笑聲中結束。
當時年紀輕,常自覺是個哲學家,隨手寫下的文字都充滿智慧。但多年後再閱讀,才發現通常是些無病呻吟的詞句,極其幼稚也!
現在的我已不覺得生命有輪迴,所以要珍惜當下的每分每秒。
但心情的確會輪迴,下次在異鄉再度聽到「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又會往事歷歷回憶過去那些 已忘掉的人 及 忘不掉的人。
晚安囉!
明明身在聖彼得堡,卻一直想著「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很奇特又美好的一天。
延伸閱讀「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及俄羅斯」系列文章 ( 請點選閱讀 ):
俄羅斯旅遊13 Shin,OK嗎?推薦莫斯科ShinOk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