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旅遊03 未知的文學街の詩境成真
上午參觀完美麗的水上古堡 - - 特拉凱城堡(Trakai Castle)後,
12:30 在湖畔的波納餐廳(BONA Lounge)用餐,
領隊貼心幫我們買了卡比奈烤餃(Kibinai)讓大夥嘗鮮。
只是原本的午餐份量已夠豐富,
所以剩一個烤餃沒吃完,
雞婆如我便徵得領隊同意,將其轉送給當地人。
於是 13:35 餐畢便捧著金黃色的烤餃,出門尋人送餃了!
結果立刻被一片色澤更金黄的奶油烤玉米吸引過去……哇靠!好香,好想吃。
於是整個人中蠱般往賣玉米的攤位飄移而去,望著油晃晃、香噴噴的玉米痴看許久。
猛吞口水的同時,才發現那位烤玉米的少女竟然美若天仙!
這種絕品美女在台灣隨便開個臉書放相片,保證立刻成為數萬人追隨的網紅,而她竟在這裡“平凡地"賣玉米……天理何在!?
這忽然讓我想起網路上的搞笑「警語」:
千萬別去立陶宛,那裡白晰高挑之氣質美女多如繁星,會讓人鬼迷心竅自甘墮落,再也不想回台灣了!
哈哈哈!所以當下神燈精靈立刻現身說:「主人,您現在有兩個選擇」
1.留下來幫忙賣玉米,作牛作馬作奴隸皆可,再也不想回台灣了!
2.僅把手中烤餃送她,台灣還有親友要照料,大義凜然回台灣去!
當然,結局就是……領隊任鋒么喝我們集合上車,
快兩點了,要回維爾紐斯繼續走行程!
哎!那位賣玉米少女真的美如天仙,
長得幾乎和我在特拉凱城堡的博物館所拍攝的這幅畫作一樣……
■ 2015 年 6 月 7 日(星期日)
13:52 遊覽車開動後,
望著窗外流動的風景……便開始思念那位匆匆邂逅卻無緣相識的玉米少女?
沒有,完全沒有!
根本是外套捲好當枕頭、涼鞋一脫、雙腳伸起、橫躺於座、呼呼大睡也。
清晨 05:30 便起床拍攝,中午能在車上補眠,乃天下最幸福的事了。
至於旅行中的「邂逅」,最好讓它隨風而去,以免徒增旅程負擔,倒是沒買根玉米啃比較可惜!
PS:
我有位格友,說她也是國小老師的同事,出國旅行最重要的任務便是尋求「肉體邂逅」(俗稱一夜情)。
某次在青年旅社的大通舖裡,彼此眉來眼去的健壯金髮男子選擇的「肉體邂逅」對象竟然不是她,隔床遙望對方與別的女人天搖地動的同時,只能掩著棉被暗自潸然淚下…… (拜託!為人師表耶!)
請別胡亂聯想!這可是維爾紐斯琥珀博物館(Amber Museum-Gallery)裡的展覽品。
■
往東開回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的路程雖只 30 公里,但酣夢中彷彿跨越時空回到16世紀那個國力強盛的立陶宛時代……
1569 年波蘭和立陶宛正式成立統一的共和國,史稱波蘭立陶宛聯邦。1618 年疆域極盛時領土面積多達 100 萬平方公里,統治區域包括現今的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白俄羅斯、烏克蘭、俄羅斯(部分地區)、斯洛伐克及羅馬尼亞,乃歐洲最強大的國家,還曾佔領莫斯科並統治兩年。
一個曾經佔領莫斯科並統治兩年的國家,在歐洲大概能呼風喚雨了!
而當時立陶宛最重要的都城維爾紐斯(Vilnius)也因此屹立風雨裡數百年,所以有下列「一大堆閃閃亮晶晶的外號」:
1、乃歐洲最大的一座巴洛克古城,因其文化多元被喻為「北方雅典」。
2、城內40多座大大小小的教堂隨處可見,也被稱為「教堂之城」。
3、荷蘭航空在行銷立陶宛旅遊時,就稱維爾紐斯是「小羅馬」。
4、許多人推崇其為貨真價實的「露天博物館」。
5、也有人稱其為歐洲文化之都 (European City of Culture)。
6、又因其曾擁有歐洲最重要的猶太人社區,素有「北方耶路撒冷」之稱。
所以將「雅典、羅馬、教堂、博物館、文化、耶路撒冷」等元素放進洗衣機裡攪伴,再脫水、烘乾便是當前維爾紐斯(Vilnius)的模樣了!
維爾紐斯的教堂超多,這是廣場旁一座不知其名的大教堂。
除了這些華而不實的尊稱之外,有些網站是這樣形容維爾紐斯(我挑幾個較實用的供參考):
1、維爾紐斯曾被波蘭、法國、德國及蘇聯等國佔領統治,歷盡滄桑後留下多元文化風貌,有將近 1,500 座歷史建築遍佈於舊城之中(包括 40 餘座教堂),且城內天主教、東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等不同教派之寺廟共存,形成了獨特城市景觀。1994 年 12 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維爾紐斯老城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2、藝術家、精品店及博物館讓涅里斯河 (Neris River) 沿岸建築生氣蓬勃。
3、維爾紐斯(Vilnius)的觀光客不多,呼吸清新空氣,悠然閒步於古城老街,乃最美好的度假方式。
4、傍晚時分,維爾紐斯有數不清的餐廳可品嘗 當地特色美食。
5、千萬別錯過古典風格的總統府及維爾紐斯大學內13個壯觀的庭院,還有拿破崙最愛的聖安娜教堂(St Anne’s Church)。
維爾紐斯的街景
只是睡夢中的繁華盛世,醒來總是一場空。還是得面對事實!其實我們即將徒步走訪的維爾紐斯老城區是座被蘇聯統治後「蹂躪殘存」的城市,它不夠精緻,也早已失去昔日的金碧輝煌。要感覺它的美,需要用心體會!
所以,實際況狀是:
我們 13:52 搭遊覽車回維爾紐斯,車程 30 公里。
14:28 抵達老城區,我一路安睡,車停才被喚醒。(酣夢初醒,繁華皆空)
舊城裡有 超過 40 座教堂,天主教、東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等不同教派之寺廟共存,形成了獨特城市景觀。
因此,我們要先參觀最著名的維爾紐斯大教堂(Vilnius Cathedral)。
維爾紐斯大教堂(Vilnius Cathedral)
■
這座修建於 1387 年的維爾紐斯大教堂乃許多台灣政治狂熱人士最津津樂道的朝拜聖地,因為教堂前有塊偉大的「獨立地磚」!其實人家只是能讓願望實現的「魔法石」,但台灣同胞就是喜歡叫它「獨立地磚」,這故事待我細說從頭……
這只名為「STEBUKLAS」的地磚,當地話即「奇蹟」,據說佇立於上許願並順時鐘轉三圈願望就會實現,而立陶宛人在此許下什麼願望呢?
先把時間倒轉至 1939 年 8 月 23 日,當時蘇聯和納粹德國秘密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因此 9 月 1 日德軍便毫無忌憚對波蘭發動攻擊,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展開,1940 年蘇聯則趁機併吞羅波的海三小國。從此囚入鐵幕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始終想脫離蘇聯而獨立,只是他們採用非暴力的示威形式來抗議,例如獻花或合唱。最重要的一次乃《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滿50年的1989年8月23日,有 200 萬人手牽手形成長度超過 600 公里的和平示威人牆,從立陶宛通過拉脫維亞一直到愛沙尼亞,歷史上稱其為「波羅的海之路」(Baltic Way)。此事件在國際間造成極大的震撼,六個月後牽手之三國便先後獨立。而這個「波羅的海之路」的起點,便是維爾紐斯大教堂門口的這只「許願石」。
當然這麼有創意的活動也被台灣政治界拷貝過來,於是有了 2004 年的「牽手護台灣」,維基百科就直接註明「活動方式的靈感來自 1989 年的波羅的海之路」。從此很多台灣觀光團的文案就不寫「許願石」,而稱之為「獨立地磚」,以誌三小國爭取獨立之壯烈事蹟。
維爾紐斯大教堂(Vilnius Cathedral)
200萬人牽手形成長度超過600公里的「波羅的海之路」,此乃當時的記錄相片。
左邊就是名為「STEBUKLAS」的「許願石」,台灣稱之為「獨立地磚」。
故事至此已充滿史詩氣勢,當然還有後續發展……2010 年上海舉辦世博會,各國皆使出渾身解數將鎮國法寶移至會場吸引觀眾,所以連丹麥國寶美人魚都游到長江河口的展場了。立陶宛也不落人後,直接將國之重寶「獨立地磚」送至上海,以「許願石」之名參展,讓觀眾親自站在上面許願。沒想到這只象徵三小國獨立成功的地磚就活生生被許願人潮踩壞,從此沒再回到維爾紐斯大教堂門口,我們在現場看到的根本是新製的替代品,這史詩故事的結局竟如此戲劇化!
所以大家就是雞婆嘛!明明「STEBUKLAS」乃當地話的「奇蹟」,翻譯作「許願石」不就好了。偏偏要誇炫其名為「獨立地磚」,結果送到上海世博活生生被踩碎,現在不就「獨立夢碎」矣!
至於教堂本身,倒是沒多少人在意,有進去參觀,但沒什麼特別的心得。
維爾紐斯大教堂內部
■
接著我們整群人又步行「數百公尺」,穿越遼闊的教堂廣場,來到傳說中有 13 個壯觀庭院的維爾紐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Vilnius)……乃東歐最早成立的大學(建於 1579 年),比莫斯科大學早了 176 年。
但大學呢?
都站在學校前面了,就是不見大門!
於是我們的當地導遊小王(Little King,小王子的爹)便開始述說一段他的親身經驗,超爆笑的「維爾紐斯大學校門事件」。
話說小王乃可愛憨厚的大陸同胞,1998 年來立陶宛唸書後,便定居於此娶妻生子,匆匆 17 年已過,再也不想回大陸了。
而當初(17 年前)他負笈千里前來就讀的學校便是雄偉的維爾紐斯大學,請給些鑼鼓喧天的配樂吧!
來到異鄉就讀最好的大學,總該在校門口拍張相片寄給雙親,好讓老人家寬心。結果相片才寄達,家書立刻迅速回覆,老爸說:「這是哪門子的大學校門?你這小子再給我重拍,這張不算!」
但校門就是校門,重拍還是那個樣子啊……(小王無語問蒼天)
於是小王(Little King,小王子的爹)只好闊步前進來到隔壁的總統府,在大門口揮手微笑拍張(閱兵似的)相片,寄回給老爸後,果然合格了!彷彿能感覺老人家們正在遙遠的地球另一端,安坐於客廳裡傳閱「負笈異鄉的兒子在大學門口揮手微笑」的滿意相片,老爸欣慰笑說:「這大學的校門真是雄偉!」
這是真正的維爾紐斯大學之大門,只是慘遭小王他爹拒絕接受。
所以 15:06 參觀完「真正的維爾紐斯大學校門」後(沒入校參觀),我們便闊步前進,15:12 來到隔壁的總統府,穿越大門(山寨版的維爾紐斯大學校門)入內參觀。
對了!進門前有個簡單到幾乎不存在的「安檢」。
總統府的建築真的很樸素,離「氣派」這兩個字十萬八千里,但翠綠的庭院好美,安置的雕塑作品頗具水準,看得我感觸萬分!
一、他們國家肯定很照顧藝術家,才會讓這麼多不同藝術家的作品安放到總統府來。
二、這些雕塑的「色調」非常統一,完全不破壞庭院的整體感。可見有位頗具藝術品味的人擔任召集,以協調大家的調性,才能打造如此完美的展示環境。
我看到人家的「用心」,所以感觸良多!
總統府庭院的雕塑作品
■
看完總統府的美麗雕塑之後,接下來要參觀另一種更美麗的大自然藝術創作。
15:50 我們來到琥珀博物館(Amber Museum-Gallery)。
關於琥珀,這是我以前寫的文字:
億萬年前,地球原始森林裏生長著許多含有松脂的巨木,這些樹幹隨蒼海桑田的地層移動而埋進泥土裡,歷經千萬年的化學變化,樹幹變成了煤炭,黃色的黏稠松脂則化成透明的琥珀。若當時剛好有昆蟲掉進松脂裡,就會被完整保存下來,因為松脂能隔絕細菌,防止昆蟲分解腐蝕。所以這些琥珀經常記載著億萬年前昆蟲演化的 秘密……
因為波羅的海沿岸古時曾有許多富含松脂的原始森林,
所以地底蘊藏的琥珀特多,
暴風雨後常被海水衝刷上岸(只要 10 % 的鹽水,琥珀便能飄浮於上),
來到波羅的海三小國一定要去海邊撿琥珀……沒啦!我是說來到此地一定要參觀,甚至購買價廉物美的琥珀產品,才不虛此行。
我倒是沒買什麼琥珀,因為有位朋友 Joyce 就在台北賣琥珀。
她送我兩只裡頭 有蚊子的珍貴琥珀,
我就擺在床頭,
睡前看幾眼蚊仔老爺爺都會有種「放下」的感覺。
它們兩隻都在地球上存在 5,000 萬年了,
而人生才短短數十年,有什麼好計較的?
琥珀博物館(Amber Museum-Gallery)
裡面有昆蟲的琥珀特別珍貴,價格也高!
萬一琥珀裡的昆蟲剛好是蟑螂呢?也會有人買回去當珠寶嗎?
也是琥珀博物館裡的展覽品,我覺得這幾根金香蕉特別有趣!
■
離開琥珀博物館後,
16:17 我們悄然來到拿破崙最愛的聖安娜教堂(St Anne’s Church)……
教堂真的很美!但沒像維爾紐斯大教堂的「獨立地磚」那麼具話題性,所以我們悄然而來,又悄然離去,不帶走一片雲彩。
網路上的簡介如下,提供參考:
拿破崙東征時路過此地,立刻被教堂的華美精緻所吸引,曾說過想把她帶走。教堂的磚紅色調典雅而神聖,內部則是金碧輝煌的巴洛克式陳設,掛滿名家繪畫,天花板垂吊的水晶燈反射在包裹著金箔的聖像,讓整座教堂明亮燦爛!
聖安娜教堂(St Anne’s Church)
■
16:27 我們又悄然走過一條街。
小王只是「悄然」介紹,這裡鑲滿許多藝術創作,像立陶宛這種小國為了引人注意,都會設計些讓人讚嘆的東西以聚集世人目光。
於是大夥便「悄然」從這 226 件藝術作品間遊移而過,輕風似的!
拜託,怎可如此「悄然」步過這條街?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立陶宛景點耶!
因為這條街讓一首詩的「詩境成真」……
(上上篇那位帶玉米來探望我的朋友,居然問我什麼叫「失禁成真」?)
好啦!別管玉米及我那位蠢友了,再來說段故事:
立陶宛詩人艾達斯‧馬爾恰納斯(Aidas Marčėnas)寫了一首詩作叫
未知的文學街(Nežinoma Literatų gatvė),
內容是關於憂鬱年輕人在「文學街」上喝酒、吸煙,抒發心情的記事。
因為
詩裡出現「文學街」這個名稱,
於是 2008 年就有人突發其想,
何不在維爾紐斯創造出一條真正的「文學街」!?
這個想法,立刻有不少藝文人士響應。
剛好在皮利斯街(Pilies St.)叉口處有一條小小的街道,
19 世紀的詩人亞當‧密茨凱維奇(Adomas Mickevičius)曾居住於此,
所以
順勢將其塑造為「文學街」。
至於,要如何將一條小街道佈置成「文學街」呢?
從 2009 年起,他們開始徵求藝術作品。
形式不拘,畫作、彩繪、瓷磚、立體造型、實體物品皆可,
唯一要求就是內容要和「文學家或文學作品相關」。
詳細規定下如:
1、作品需描述一位作家,且這位作家和立陶宛文化相關。
2、材質不拘,但需能長久展示並具安全性(不能是會爆炸的危險材料,或放射性物質)。
3、作品尺寸統一為 33.3 平方公分,且以不破壞現場的視覺舒適度與浪漫感覺為原則,主辦單位特別強調:「藝術作品要自然、巧妙地融入街道的氛圍裡」。
就這樣,8 年來已陸續在街牆上安置了 226 件文學相關創作,形成「名符其實」的文學街。
請掌聲鼓勵!
立陶宛人真的創造出一條「文學街」,
也就是讓艾達斯‧馬爾恰納斯(Aidas Marčėnas)的詩作未知的文學街(Nežinoma Literatų gatvė)詩境成真了!
文學街(左)及寫「未知的文學街」的詩人(右)艾達斯‧馬爾恰納斯
現在「文學街」已成觀光客必遊之地,
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樣極欣賞立陶宛人的創意,
因此
超喜歡這條「文學街」!
至於艾達斯‧馬爾恰納斯(Aidas Marčėnas)「未知的文學街」之原詩內容呢?
我在官網上找到了(不知是否只是片段),
但乃立陶宛文,
只好用google翻譯成中文,
結果還頗為怪異,
各位參考看看吧!
「未知的文學街」 by Aidas Marčėnas’s
在立陶宛語言之前
考試,菜單,與同學
文學在街上
在腳下
在我們思考的時候由恐懼造成的
主題也許
被降下來 - 挖出來
免費接送,一起去
這是現在的第三個十年
並提供一個固體托盤,
天才而不是貓頭鷹
但我得到了一點點加侖
文學街,gdie mieszkal
Mickiewicz I Jakimowicz
詩本來就難懂,再加上 Google 的「蠢式翻譯」更顯撲朔迷離,各位將就參考。
「文學街」上的藝術作品
但若能讓國內詩作「詩境成真」,你會選擇哪一首?
我毫不猶豫想到鄭愁予的《情婦》:
在一青石的小城 住著我的情婦
而我甚麼也不留給她
祗有一畦金線菊 和 一個高高的窗口
或許 透一點長空的寂寥進來
或許....
而金線菊是善等待的
我想 寂寥與等待 對婦人是好
PS:但要在情婦前加上「美麗有錢」,這樣的「詩境成真」才有意義!!
在一青石的小城住著我美麗有錢的情婦
(對!就是這樣。)
維爾紐斯的街景
■
接下來,我們要參觀青石的小城……
沒有啦!一時說溜嘴,怎可讓人知道 我美麗有錢的情婦 藏身之處!
我們要參觀的是:
有人的一句話,就可以讓「青石小城」變成「堅固強國」的地方。
(切記!德國哲學家康德曾說:「政治是高明的騙術」)
於是大夥「悄然」步行而過文學街之後,
16:42 來到市政廳(Town Hall)。
外表長得很像維爾紐斯大教堂的市政廳位於舊城區的中心點,被許多精緻雄偉的教堂環繞著,可說是眾神保佑之地。前方的廣場據說百餘年前是個露天刑場,只是現在已是充滿和平、光明與希望的慶典場所。政府部門重要的演說,或是聖誕節、新年等節慶活動都在這裡舉行。
但這都不是重點,
2002 年 11 月 23 日美國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來訪,
並在市政廳發表演說,
其中有一句「可讓 青石小城 變成 堅固強國 」的歷史名言
令立陶宛舉國熱血沸騰、感動淚流,
因為小布希說:「誰與立陶宛為敵,就是與我美國為敵!」
所以,
我們訪造市政廳(Town Hall)不是來看建築或廣場,
而是小布希這句:「誰與立陶宛為敵,就是與我美國為敵!」
現已銘刻於市政廳牆上。
市政廳廣場,
為了讓大家看清楚周圍環境(被許多精緻雄偉的教堂環繞著),
所以在網路上找到這份空拍圖。
小布希說的「誰與立陶宛為敵,就是與我美國為敵!」銘刻於市政廳牆上
說到政治,也讓我想到兩個小故事:
(1)
波蘭和立陶宛正式成立統一的共和國(波蘭立陶宛聯邦)之後,對外政策一直是親向奧地利的,1683 年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遭鄂圖曼土耳其帝國(Ottoman Turks)的軍隊包圍,即將淪陷之際,波蘭立陶宛聯邦前來解救,終於退敵成功。
之後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不敢再向西擴張,奧地利從此聲威大振,波蘭立陶宛聯邦功不可沒。
沒有想到百餘年後,奧地利竟然恩將仇報,與俄羅斯及普魯士聯手瓜分波蘭立陶宛聯邦,導致其滅亡。
哎!百年前我救你,百年後你滅我,此乃政治也!
(2)
陳文茜 20 多年前在立陶宛旅遊時,隨身帶著一本小說:前蘇聯作家瓦西里‧格羅斯曼的《生存與命運》。
書中寫了一個場景,父親被關進古拉格,本來是悲劇。但是那一年俄羅斯出奇的冷,全家人沒能熬過寒冬,除了關在牢裏的父親,其他都死了。
另一個還活著的是兒子,他在軍隊𥚃當兵,駐守立陶宛,逃過了一死:他向上級撒了一個謊,要回家奔喪,事實上他偷跑去古拉格看父親。跋涉至西伯利亞,在那間父親親手搭建的黏土小屋裏,父親和他講起了全家人的死亡,語氣平靜。
格羅斯曼寫道:「太悲傷的事,是不能哭著說的,哭著是沒辦法說完的。」
或許吧!那些能大聲哭出的人與事,往往是因為訴說的並非當事人,他們本身沒有那麼悲傷。 節錄自「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維爾紐斯的街景
■
時間 16:50,行程繼續著,要去參觀黎明門。
忽然有人說「渴」,
於是領隊任鋒立刻表示要去買水,當然我就跟去幫忙「拿水」。
跟團時脫隊,這種事我最喜歡了!
結果排隊結帳時延誤了時間,出來團員已被小王帶走,不知去向?
我們抱了一堆瓶裝水,也不便追趕,乾脆在原地等候團員歸來。
太好了!瞬間跟團變成自由行,我可以在市政廳廣場這邊自由自在拍照了。
忽然,就瞥見三位衣著色彩非常時髦漂亮的美女……
忍不住要求對方讓我拍照,而美女也同意,真開心!
但也有件不開心的小事!
有個流浪漢伸手向我要錢,但我根本沒有零鈔,於是「好心」掏出三塊台灣帶來的牛奶糖送他,沒想到他居然不爽地碎碎唸半天。
17:20 參觀完黎明門,團員們又跟著小王繞回來了。
知道我們剛在超市(Rimi Supermarket)買水,也嚷著要去逛,於是整團都進超市了。
那我們剛才幹嘛浪費時間買水?
答案很簡單,是老天爺要賜予良機讓我拍攝三位美女啊!(感謝老天)
■
至此,今天所有的行程皆已「走」完!
別以為參觀這麼多景點很辛苦,其實每個皆距離我們旅社數百公尺而已。
(可見旅社的地點有多好!)
現在 17:40,大夥就先「走」回旅社休息,19:00 再出來用餐。
路過總統府時,小王的老婆(王妃)剛好下班帶著小孩(小王子)在庭前等待。於是我們告別小王,讓他回去和家人團員了,真是美好的結局!
維爾紐斯的街頭塗鴉,我好喜歡這隻可愛的熊熊。
■
19:00 出門用餐,安排在五星級的納魯提斯酒店(Narutis Hotel)內享用,這家餐廳(Cellar Resturant)在維爾紐斯排名第 152(全市共 683 間,資料來源 tripadvisor)。
跟這家旅行社出國幾次後,逐漸瞭解他們的經營模式,也就是人家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他們非常重視飲食及住宿,對於餐廳的安排,若非頂尖便是極具特色,即使食物較普通,仍會有某些地方可以吸引你的注意力。
我心想這家餐廳雖是五星級,但排名不高,肯定另有「精彩賣點」!
果不其然,我們是在 16 世紀 的地窖內用餐,食材強調「立陶宛本地農場種植和生產的新鮮食品」。
而這家五星級的納魯提斯酒店雙人房住一晚要台幣 5,095 ~ 12,351元,所以前來用餐已很滿足,別妄想住宿了!
我們是在16世紀的地窖內用餐,食材強調「本地農場種植和生產的新鮮食品」。
■
吃飽便自由活動,此乃我的快樂時光也,從 20:30 到 23:30 整整有 3 個小時可以拍攝古城耶!(興奮到快瘋了)
所以餐後我又一個人過來教堂廣場閒坐,都8點多了天空還亮晃晃的,倒是風很大,雲飄風狂有種眾神升天的氣勢。重點是我快冷死了,先回旅社拿外套再說,來回共花 26 分鐘。現在時間 21:20,乃夕陽最美的時刻,所以接下來十餘天的行程,只要在八點半前吃完晚餐皆有充裕時間可拍攝日落。今天的大教堂搭配彩霞裡的金色光芒和巴洛克時期的宗教畫作沒什麼兩樣,不止拍得過癮,人在現場都有種飄然升天的幻覺。不過還是不能草率,拍攝黃昏的教堂更要謹慎構圖,才能讓石柱與柱影交錯出美麗的空間感。反正我就在教堂廣場閒晃到半夜11點多,開心至極!而拍攝的相片,我都覺得比明信片還美!哈哈哈……
■
才來波羅的海三小國的第 1 天,就玩得這麼盡興,真是感謝老天!
反正在這種歐洲古城旅行,都會逛得目不暇給,精彩萬分。相機的記憶卡及電池千萬要備足,才足以應付。
拍攝到 11 點多回旅社後便迅速沖澡,然後呼呼大睡。
晚安囉!美好的一天。
夢裡再一個人飛去 未知的文學街(Nežinoma Literatų gatvė)遊蕩,
讓詩境及夢境虛實相映……
還有期待「詩境成真」的
在一青石的小城住著我美麗有錢的情婦
哈哈哈!
怎樣?
「誰敢與我為敵,就是與上帝為敵!」
在琥珀色的夜夢裡,我很霸氣的。
我們吃晚餐的納魯提斯酒店(Narutis Hotel)官網上的房間相片
延伸閱讀「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及俄羅斯」系列文章 ( 請點選閱讀 ):
俄羅斯旅遊13 Shin,OK嗎?推薦莫斯科ShinOk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