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

攝影自由行。吳哥窟篇

 

 

 

 

 

Dear Nancy

 

常被嚇醒的那種惡夢

總是在暗濁的情境裏

重覆盤繞著一座怎樣也逃不出的迷宮打轉

陰鬱、沉抑、絕望、幽閉、窒息…等知覺糾纏著

重覆又重覆

直到驚醒。

 

今天

我居然走進夢裏……

 

下午三點鐘出門,雖然才來吳哥第二天,但我們的坐息模式大概已定,每天都是:

05:00 出門看日出,再選擇一、兩個景點趁著光線正美,訪遊。

08:30 回玫瑰旅店吃早餐,剩下時間休息或閱讀。

12:00 步行到舊市場吃午餐,然後午睡。

15:00 出門,繼續走訪不同的吳哥遺蹟。

18:30 回城裏來晩餐。

19:00 觀賞表演。

這樣的旅遊極其悠閒,早晚各3.5小時走訪吳哥古蹟都在日昇日落光線最美的時刻,也是日夜交換、陰陽異位、大地磁場奇妙運行的時刻。而極陰、極陽時,我們則悠沉入睡,所謂養精蓄銳乃如此也。今天午後三點的出遊我們排定了塔瑪儂寺(Thommanon)、周薩神廟(Chau Say Tevoda)、塔高寺(Ta Keo)、塔普倫寺(Ta Prohm)等參觀點。

才走出旅店門口,嘟嘟車司機Chum已等在外頭,總是愉快迎著我們,那副鑲在凹陷雙頰的笑容永遠善良親切。我們的溝通很簡單,他的車座貼了一張吳哥地圖,在上頭指幾個點,他點頭瞭解,就出發了。

沿著暹粒河畔我們往北走,路旁許多大型紀念品專賣店,一間比一間豪華闊氣,但從沒想進去逛,反而路過妳住的美麗殿(Meridien)時,都會在心裏喊上一句「Hello,Nancy」,倒想進去一窺究竟。不過我更好奇為何美麗殿外頭的丁字路口總是聚集許多當地居民,連攤販都來作生意了,真是有趣又特殊的景象。

第一站到達塔瑪儂寺(Thommanon),是座非常完整的建築遺蹟,石壁上的青苔綠得很不真實,像剛劑出來的草綠色水彩,還潤著水份的色澤。這種鮮艷的綠在陽光照射下變成一種迷離,明明是大白天卻就有種鬼魅的氣氛,不駭人,但心底就是一層陰森。

 

 

007

塔瑪儂寺(Thommanon)一隅

 

 

不知不覺聯想到王祖賢從影的第一部電影「今年的湖畔會很冷」,她飾演一位從小就渴望有段美麗愛情的女孩,但來不及長大就溺水而死,十五歲那年她回到人間尋找所期盼的愛情,於是和一位剛從國外學成歸來的攝影師(由當前已是建築大師的黃永洪飾演)發生一段淒美的人鬼戀,只是人鬼豈能戀,結局當然悲慘。電影有許多場景就是整片碧綠深蒼裏有著一脈一脈的陽光滲進來,把那些「綠」襯托成一種迷離,正如此刻看到的塔瑪儂寺。石雕上舞動的仙女,曼妙著數百年的永恆舞姿,我彷彿看到其中一位,生澀著十五歲的青春,正期待一段憧憬的愛情……

於是跟著啍起「今年的湖畔會很冷」的主題曲:

很久很久以前湖畔有位女孩

滿懷默默純情向天上星河許下了愛的願望

問著湖中恍惚的身影

你可曾有憧憬的春天還有那隔世的寂寞

陽光灑落在湖面上

我們在透明的天空編織起炫麗的彩虹

原來彩虹裡只是淚和雨絲

而前世的緣 禁不住微風吹

此時彷若有兩個畫面同時播放,一個是我站在塔瑪儂寺前,拍攝滿佈青苔的古建築,另一個是腦海裏電影「今年的湖畔會很冷」的綠意和光線,兩者虛實交錯,分不清是真是假,只是迷離著一片又一片的苔綠。於是問著自己恍惚的身影,可曾有過憧憬的春天還有隔世的寂寞……

 

 

006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終於有幾位遊客抵達,Jimmy喚著我,該到對面的周薩神廟(Chau Say Tevoda)看看去,回頭再看一眼這幕「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才離開這虛實交織的影片,往前百餘公尺處走去,跨過馬路就是周薩神廟了。

周薩神廟(Chau Say Tevoda)從頂到底都撐著鷹架,正在修復中,牌子上寫著由中國政府資助維修,看了不免感嘆。與中國為敵的台灣人對此幅景象會有什麼想法?神廟若有知,會擔心人們因政治如此爭執不休嗎?

神廟說話了,打從十二世紀初我被建造後,就看盡人世滄桑,四百年後吳哥王朝滅亡,我開始湮没森林裏,在繁密枝椏間一待就五百年,等到重見天日,卻是由另一個強國付錢幫我整修,我只是無言,因為我將再佇立數百年,而蒼海桑田仍會不停幻化,作為一座廟,我就是擅於靜觀人世而不語!

「你真的不語嗎?」我問著

神廟不語。

沒再追問了,因為我知道不管世事離離合合虛虛實實在歷史裏都是「眨眼即千年」,何必執著,赤色中國及綠色台灣,你們可以繼續爭執,但歷史裏懶得寫下這些細節,誰是誰非,誰勝誰負,干我何事?

神廟莞爾一笑……

看著神廟,沒拍下任何鏡頭,對它,我已心領神會,無需攝影記錄。

只是,在一旁的殘石堆裏我看到和小吳哥尖塔一樣的錐形簷飾石雕,就隨意陳放在地上,不怕被偷走嗎?被偷一塊,神廟的復建就缺了一方眉角,怎麼辦?

對於我的擔心,神廟安然地胸有成竹地。

我想本地人不會偷的,而外國人也偷不出境,所以就暫時置放在大地上,如同它被建造時一樣又何妨。我倒拍下地上那些簷飾石雕,期待來年再訪,它已被安裝到神廟的眉角上了。

只是這“再訪”也不知何生何世了,回給神廟一個微笑吧,幾世後,我們再見就依這抺笑為信記!

 

 

005

塔瑪儂寺(Thommanon)的浮雕

 

 

接著來到塔高寺(Ta Keo),這是一座未完成的神廟,只有石砌的結構無任何雕飾,但這種粗獷反而增添它的獨特性,很多人來過吳哥,都不會忘記這座未完成的塔高寺。也因為它的「未完成」讓來訪的文人墨客喜歡替它多寫些文章,這讓我想到所謂的「缺陷美」,缺陷真的是美嗎?先說一段故事……

2002年齊豫在香港紅磡舉辦演唱會,完美的演出到最後的《Memory》一曲時,卻因起音差錯,唱了兩句就停下來重唱。這是齊豫出道23年的第一場個人演唱會當然意義非凡,卻在最後關頭出這麼大的錯誤,難免讓人對這個“缺陷”覺得遺憾。隔年這場演唱會的錄音專輯出版了,許多人都看傻眼,齊豫並沒把唱錯的這兩句《Memory》剪掉,反而把當時的“缺陷” 原封不動保留在專輯裏。文案裏她親手寫著:「特別留下這個NG橋段,不但不容湮滅,反而要勤加拂拭。我是一個對錯誤有特殊情感的人,一生都在「避免錯誤」,以閃躲錯誤為職志,並引以為傲。然而,我的一生如同任何人一樣錯誤百出,並沒有因為閃躲,而少活幾個錯誤,年紀漸長,對於自己的某些錯誤也漸漸寬容起來,日子變得陽光多些,步伐輕些…」

原來能把「缺陷」看成「美」才是生活最高境界。

我只想給齊豫最誠摯的掌聲,台灣歌壇太缺乏有人文氣息的歌手了。在蔣勳的《吳哥之美》一書裏,也特別以「未完成的塔高寺」為題來強調這種缺陷美,我想文人所見皆同,唯有具美感的人才能能把「缺陷」看成「美」。

而建於闍耶跋摩五世(約西元1000年)的塔高寺為何沒完成呢?一個說法是遭雷擊,朝廷認為是不祥之兆於是停建。另一說法是選擇的石材太過堅硬不適雕刻,所以雛型完成後只能任其荒廢。不管哪種說法,這座未完成的神廟已成後代研究吳哥建築的最佳教材,可確定的是當時是採先砌好架構再進行石材雕刻,也就是「先堆後雕」的建築法。

現場看到的塔高寺十分吸引人,彷彿整座原本該精雕細琢的神廟被畢卡索用立體派的畫法重新呈現,每處都只剩方塊的堆砌,若你對立體畫派不熟,那就想像是座由「樂高積木」堆成的吳哥神廟好了。

這裏幾乎沒什麼遊客,我和Jimmy決定攀登到最高的塔頂。事先收集的資料裏,網友們都只強調小吳哥的尖塔陡峭難爬要特別小心,倒沒人提到塔高寺的階梯更陡峭,所以登頂後Jimmy以「差點命喪黃泉」來形容,我覺得好笑,但也著實冒了一身冷汗。上頭就只我們和另兩位僧侶及一位韓國遊客共五人,而頂上也和小吳哥一樣有五座尖塔,五人分據五塔真是完美組合。上頭輕風徐徐,居高臨下極目千里,何似在人間,但讓我們流連忘返的原因決不是因為景色優美,而是想到要爬下去就“腿軟”,所以寧死不肯下去。

 

夕陽西下前,我們要造訪著名的塔普倫寺(Ta Prohm),這裏因為電影古墓奇兵(Tombraider)的拍攝而聲名大噪,許多建築體被板根樹(Kapok)所佔踞,粗壯的根莖繞過樑柱鑽入石縫,盤繞在屋簷、窗門、長廊,呈現一種破敗的美感,這才是引人之處。

 

 

004

塔普倫寺(Ta Prohm)的入口前殿

 

 

網路上查到的資料寫著:「塔普倫寺Taprohm Temple是吳哥國王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Ⅶ) 為母親所修建的寺院。闍耶跋摩七世即位時已過五十歲,1186年為紀念母親下令興建塔普倫寺。當年它是座擁有高僧、祭司、舞女,且兼具廟宇和修院雙重功用的神殿。塔普倫寺十九世紀中葉被法國人發現後,即因巨木枝幹盤結而放棄整修,至今仍維持原貌。陽光穿過樹頭從殘破的屋頂射入塔普倫寺,像嬉遊的靈魂般輕飛飄移,駐足在神像上也憩息在牆頭浮雕,林間山鳥叩叩啼聲,像昔日僧侶撃樂的殘響,喚活瀰漫林野的邃古靈氣。」

早有心裏準備,這裏最大特色就是盤繞在神廟間的巨木……

 

 

003

塔普倫寺(Ta Prohm)的一株盤根巨木

 

 

我們抵達時,將近下午五點,光線已斜,無力穿透叢密的枝葉,所以我們走過幾十公尺陰暗如隧道的樹蔭土徑才到塔普倫寺正門,整座建築體因光線無法直射而顯得陰沉,上頭明明晴空萬里,底下的石砌神廟卻冰冷無比,氣氛詭異到極點。

Jimmy已沿著參觀路線的木製步階往裏頭走去,我在外頭要等沒人的空檔拍張相片,結果兩人就走散了。等到相片拍完欲進門時,左邊遠處有些癱榻的牆垣,上頭幾脈光線吸引著我,但那不是參觀路線(是神廟牆外),往那兒走不知會通往何處去?正猶豫著,一股莫名的力量已領著我的步伐前進,石苔上的光線正散發著青綠色調,像夜裏的貓眼,我朝那邊走去了。

起初只見綠色的光線斑駁在石牆裏,更往深處才發現有條暗無天日的河流及濃密的樹林。不久,便陷在一片無人空間裏,四周的靜物都恣意地活動著,樹在呼吸,枝幹的細胞快速分裂,盤根彎曲著鑽進石縫裏,輕而易舉地。表面平靜的河水底下卻快速流著,帶走河沙、帶走殘枝,如同記錄片的快轉,水面是現在的時間,水底卻是光陰快速流逝著,所以好不容易穿越過叢叢樹葉而灑下的光線,竟不知如何在這種「時間維度不同」的河流上聚焦呈影。我每走一步,都有深谷足音般的迴響,然後那些迴音迅速地被石牆、根枝、流河,甚至綠色光線吞噬了,沒錯,它們貪婪地分食著這一只又一只由人類產生出來的“腳步聲”,以數百年來的飢渴向闖入者展示大自然的力量,它們隨時可摧毀人類文明。這裏的光線能以曲線前進,因為它們已無時間可循,當時間重疊時,反射物體的光線便因重複交錯而成曲線。滿樹同時是嫩芽也是枯葉,因為時序同時存在,是夏天也是秋天。風吹過枝椏間都沙沙如晨課的頌經,那是數百年來迷失在樹林裏的祭典的殘音,沒被吞噬掉,躲在樹皮或苔縫裏,等待風來時再夾雜其間逃走。於是風裏攜著百年累積殘音,呼呼旋繞而過。一切的靜物都是活的,只有我是“死”的,我的軀體還在,但靈魂呢?這裏的時間是多維度同時存在,數百年來的10月21日都同時進行著,身體在一個「10月21日」,靈魂在另一個「10月21日」,思緒又是另一個「10月21日」,它們隔著時空共存。我想呼救,但發出的聲音是兒時的童音,我想奔逃,但雙腿卻像年邁的萎肢。想離開就得先找回我迷失在不知哪個年代的「10月21日」的靈魂,這裏時間雖分岐,但空間卻永遠不變,問著躲在樹皮裏的聲音,每種語調都回答「這裏是塔普倫寺」。

懂了,走出這片「空間」,時間就會恢復正常,我自會身神合一。

只好朝更深處涉入,任整個人浮在時間裏,驚見前頭過來一個人,身影映在水影間,想必是某年「10月21日」的某個人,也許是1858年發現吳哥窟的探險家享利.穆奧……

不知在牆外繞了多遠多久,彷彿所有的未知和擔心都無止境似的,最後才尋著人聲匯聚處找到一個入口,進去剛好是塔普倫寺參觀道的終點。許多觀光客正搶著要和一棵盤據石牆的板根樹合照,看著對大自然毫無敬畏的人們,我確定已回到2006年了,這是我熟悉的人類!

第一件事,從終點逆著觀光路線往起點走回,趕緊找尋Jimmy,可能因思緒仍慌亂,常常陷到死角裏繞不出來,只見一棵棵穿牆巨木聳立著,退回去又是同樣的迴路,難道這是座被咀咒的神廟,一旦知道時空重疊秘密的人必走不出去?

無頭蒼蠅般尋了幾回,才在一群韓國觀光客中看到Jimmy。鬆口氣,向他打招呼,他驚訝地問我什麼時候超越他的,沒多解釋,只說先回大門口等他,就急急朝出口而去。

原來這塔普倫寺的秘密就在石牆外那些叢密的樹林裏,回到大門,朝右邊我陷進去的方向望去,在那裏一年化作千年,河流呈現不同時間的流速,光線曲折照射,樹葉是生也是死,樹根輕易穿過堅石,桑田蒼海,蒼海又桑田,我應走了二十分鐘,但像已過數年。等待Jimmy的空檔,門側兩位自助行的台北女孩正與一位香港男子愉悅地交換住址及電子郵件信箱,他們剛認識也聊得情投意合,三張年輕的臉龐都泛著笑意。不知什麼原因,剛從重疊時空裏逃回來的我,對人類這種「關係的交集」忽然覺得無聊甚至厭惡,人生不是像樹葉,即生即死嗎?

等到Jimmy出來,就告訴他,走吧,很想離開這裏。

兩人沿著幾十公尺的樹蔭土徑往停車場走去。途中一群殘障的樂手正演奏著柬埔寨傳統音樂,在蔣勳的書裏看過他們的相片,許多網友也都拍照回去書寫故事。平日愛樂如癡的我,卻連停下腳步欣賞的意願都沒有,當時的我只是厭惡著人類所有的活動和表徵。因戰爭而受傷的樂手當然值得同情,但不喜歡這樣販賣側隱之心,也許事實並非如此,但我已無心深思,只想離開塔普倫寺。

回程的車上,我變得沉默,微婉告訴Jimmy在塔普倫寺裏覺得沉鬱,只想逃離。Jimmy大笑,對我用「逃離」兩個字覺得有趣,還反問我發生什麼事?我沒回答,他繼續說著,裏頭很特殊啊,許多巨木的根都穿進石雕裏,大家都搶著要和穿牆大樹拍照……

 

Nancy,妳們應該去過塔普倫寺吧!導遊會領著妳們一處處參觀解說,一定也提到電影古墓奇兵裏安潔利娜裘利現身吳哥時的那棵盤根巨木所在處。不過,我只想偷偷讓妳知道,塔普倫寺的秘密就在石牆外那些叢密的樹林裏。

 

晚上的活動,原本要去Apsara劇場觀看柬埔寨傳統舞蹈表演,但因當地每逢週未都有慈善大提琴演奏會,今天剛好是星期六,而且我對演奏的曲目「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又極感趣,於是決定把傳統舞蹈表演調到明天,今晚就去聽大提琴。

不過,這樣一來嘟嘟車的調度就有點麻煩,原本我們去吃晚餐時就可讓司機Chum下班回家,現在要他八點半再到音樂廳接我們,有點不好意思。其實我們包Chum的車是以日計費,一整天的定價是十美元,但因凌晨五點就提早出門看日出,所以給他十三元,今晚要多跑一趟(來回約三、四公里),於是我和Jimmy兩位超善良的雇主居然問Chum再多給一元美金車錢,願不願意八點半再來載我們一趟?Chum高興都來不及,一口黃牙都笑到耳朶兩側了。

事情居然這般皆大歡喜地解決了。

 

 

001

市區夜景像片殘存的人類世界。攝影常會受心情影響,當你想著某些情境時就會把畫面拍成那種氣氛。

 

 

 

晩上6:00到舊市場附近一家叫Blue Pumkin的餐廳吃飯,是家極棒的西式餐廳,像座太空站似的,進去就被超現實的裝潢所震撼。

我點了:海鮮義大利麵 3.5美元

    海鮮生菜沙拉 3.5美元

    水果雪克   1.5美元

是我在吳哥吃得極滿意的一餐,點的每樣食物都很美味,尤其那杯fruit shake。不過更多時間是在太空站裏好奇地晃來晃去拍照,裏頭許多攜帶手提電腦的太空遊客正拼命敲打鍵盤,看到我這位手持相機的草包旅人都不免投以好奇眼光。嗯,我真是草包,不知吳哥會有這樣的“太空站”。

 

 

002

晩上6:00到舊市場附近一家叫Blue Pumkin的餐廳吃飯,是家極棒的西式餐廳,像座太空站似的,進去就被超現實的裝潢所震撼。左邊那種超長的沙發是讓人高高坐上去打電腦用的,左邊的餐桌旁還設計一排往下投射的燈,所以菜是亮的,但人的臉部是暗的,真是超現實的概念。

 

 

 

晚上那場慈善大提琴演奏會是在闍耶跋摩七世醫院(Jayavarman VII Hospital)的表演廳進行(就在美麗殿隔壁),由畢生貢獻給柬埔寨的瑞士籍醫院創辦人兼大提琴家Beat Richner獨奏。演奏的「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我已經熟到瞭若指掌,但從未看過現場演出,所以期待萬分。

沒想到整個演奏廳居然擁入爆滿的觀光客,卻只有我和Jimmy兩張東方臉孔,我想西方人和東方人的度假方式還是大不相同。我很好奇,Nancy妳來吳哥時,晚上旅行團都安排什麼活動?知不知道妳們所住的美麗殿隔壁每週末都有一場慈善大提琴演奏會,走路過來不到兩分鐘呢。

擔任獨奏的Beat Richner醫生是個秃頭的肥胖老先生,當然沒有馬友友或麥斯基(Mischa Maisky)那種風采,但樂曲本身還是很動人,琴弓一拉弦音就四平八穩而來,那是巴哈特有的平衡性,永遠讓人覺得祥和平靜。其實大提琴演奏只是部份節目而已,其中還播放幾段闍耶跋摩七世醫院的兒童醫療記錄及Beat Richner在世界各地募款的情形,當然也有Beat Richner誠摯的介紹,娓娓說著:

醫院每年提供多達60萬次的門診,

救活5萬5千位垂死的病童,

進行9千次手術,

施打10萬次疫苗接種,

並接生了5千5百位新生兒童。

這些服務全是免費的,全國有90%的家庭無力負擔孩子的醫療費,而醫院的營運僅靠募捐而來,所以每個週末Beat Richner醫生就在這裏表演大提琴,順便向觀光客介紹他在柬埔寨創辦的三家醫院。只要一百美元就能救活一位感染肺結核的垂危病童,對許多觀光客來說,一百美元並不多,但卻是柬埔寨窮人孩子的一條命。

這是一場溫馨的音樂會,那些記錄片幾次讓我淚水滿眶。後來我才瞭解,原來每次路過美麗殿,看到那些聚集在路口的居民都是帶著孩子來看病的,想著不禁悲傷了起來。

演奏會八點半結束,Chum已等在外頭,回到玫瑰旅店約九點鐘。

 

 

008

闍耶跋摩七世醫院(Jayavarman VII Hospital)的表演廳(就在美麗殿隔壁),後來這些座位都被坐滿了。

 

 

 

好豐富的一天,凌晨即起,去躡窺吳哥日出,然後進到巴揚寺的時光隧道裏,中午悠閒地休息及閱讀,下午去塔瑪儂寺及周薩神廟,也看到塔高寺「未完成」的缺陷美,並在如夢的塔普倫寺裏迷失了自已的靈魂,晚上則在大提琴的溫馨裏見到更多善良的靈魂。

夜裏,把這些心情都寫下,覺得很舒坦。快十一點鐘,要去睡了。

 

 

 

晚 安  Nancy

 

Shin 2006.10.21 於沉緩的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琴音裏

 

 

 

 

 

 

 

 

 

延伸閱讀「吳哥信箋」系列文章表列 (請點選閱讀 ):

吳哥信箋01   玫瑰旅店

吳哥信箋02   天堂與地獄

吳哥信箋03   躡窺吳哥日出

吳哥信箋04   微笑的石頭

吳哥信箋05   在塔普倫寺迷失的靈魂

吳哥信箋06   鬥象台

吳哥信箋07   吳哥窟

吳哥信箋08   殘.破.聖劍廟

吳哥信箋09   女皇宮

吳哥信箋10   東南亞大學

 

 

 

 

 

 

 

 

 

 

 

 

 

 

 

 

附錄一:塔瑪儂寺 Thommanom

塔瑪儂寺為12世紀初之建築,廟中主神為婆羅門教三大天神之毘濕奴神,該廟石頭的顏色由於歲月和森林的洗禮,顯的很有魅力,尤其是在雨季,是個很舒服的地方,坐到裡面會不由自主的慵懶起來,此處現由中國專家負責維修。

塔瑪儂寺「Thommanon」這座神殿位於吳哥城「Angkor Thom」東側勝利之門外不遠,塔瑪儂寺「Thommanon」雖未完工,但已具有這時期單塔神殿的基礎。外圍的人工壕溝早已乾涸,外牆也因年代久遠只殘存紅土期座,四方的入口留南北兩側尚未完成。

採取傳統建築形式的包括主殿、前廳及東正門,彼此以突出的門廊相連,東南角有座風格類似前廳的藏經閣。主神殿只建單塔立於2.5公尺高的基座上,內部供奉保護神Vishnu,外牆上有精緻浮雕,特別是女神的服裝和頭飾,具有和吳哥寺「Angkor Wat」相同的風格。

西門的規格較東門小,不過門楣的浮雕仍值得欣賞,如騎鳥神Garuda作戰的Vishnu、修行中的破壞神Siva及乳海翻騰等。

 

附錄二:塔高寺Ta Keo

塔高寺Ta Keo又名『茶膠寺』,寺中供奉三大天神之濕婆神,此寺建造過程中跨越兩個王朝,因此四面門中僅有東面大門有雕刻,旅客在此處可輕鬆了解到所有吳哥窟遺址群之建築都是先將石頭堆積再行雕刻,證明當時建築技術為「先堆後雕」為考古學者研究重要之神殿。登上遺址的頂端看到周圍是一望無際的綠色海洋,可以遠眺荔枝山美麗的風景及吳哥通王城的全貌。

塔高寺「Ta Keo」這座雄偉的神殿山,是吳哥時期第一座完全以砂岩為材質的建築,但因其遭到雷擊,當時的人們認為不吉而棄置不用,今天南面仍可看見那道雷擊缺口,另有一說法為當時選擇之石頭過硬,不適雕刻因而放棄。雖然塔高寺「Ta Keo」未建畢便遭荒廢,但已可印證當時的建築技術是「先堆後雕」。

塔高寺「Ta Keo」位於吳哥城「Angkor Thom」東方蓄水池East Baray的西岸,Jayavarman V打破傳統並沒有把國廟建於他的新都Jayendranagrai的中心,不過他的皇宮仍建於國廟塔高寺的北側。

塔高寺「Ta Keo」一樣是採面東形式,人工壕溝包圍外牆,4個方位皆有入口亭台,東門內兩旁各建有一道長廊。內側圍牆立於高達5.5公尺平台,由此便是高達14公尺的主塔層,分三階平台漸次升高,底層為60公尺見方的基座,若由平地算起,總高度為21.35公尺。

因為尚未完成,所以沒有過多的裝飾,簡單的線條反使神殿的外觀更為清晰壯觀。石塊的堆疊,可清楚看到結構關系,一層層的平台,石梯扶階而上,材質與工法單純嚴密。因為是採先堆後雕的方式,故當雕刻之際也減輕了石塊的堆壓的力量。

塔高寺「Ta Keo」的階梯比起其他建築要陡峭許多,以南側的較易爬行。頂上的5座尖塔採取類似吳哥寺「AngkorWat」的建築模式,主塔代表神明居住的須彌山,其餘4塔分據4個角落,是欣賞夕陽的好地方。

 

附錄三:塔普倫寺Taprohm Temple

塔普倫寺Taprohm Temple是古真臘吳哥王朝的國王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Ⅶ) 為他母親所修建的寺院。

闍耶跋摩七世統治真臘的的時間在西元一一八一年到一二○一年,他即位時大約已過五十歲,在一一八六年為了紀念母親,即下令著手興建塔普倫寺。當年它是一所擁有高僧、祭司,舞女,具有廟宇和修院雙重功用的神殿。

塔普倫寺(Ta Prohm)從十九世紀中葉法國人發現這群廟山之後,即因被樹根莖幹盤結地過份而放棄整修,保持了原始模樣。陽光穿過樹頭,悄悄地從殘破的屋頂伸入塔普倫寺廟內,然後像嬉遊的靈魂般輕飛游移,一會兒駐足在無頭神像上,一會兒憩息在牆上浮雕神祇中。隱身樹中的山鳥啼咕出叩叩聲,像是昔日僧侶敲打木魚的殘響,喚活了瀰漫四野的邃古靈氣。更令人深感震撼的是,結實雄大的塔普倫寺,竟被當地人稱為蛇樹的板根樹(Kapok)樹所盤踞,它們粗壯發亮的根莖,繞過梁柱、探入石縫、盤繞在屋簷上、裹住窗門,深穩緊密地縛住神廟,以讓枝幹有力地向天攀升。由一顆不起眼的小種子開始,歷經數百年的努力,而今板根樹蔥茂的樹葉就像祈神的臂膀,成功地伸向天際,與神廟爭光,蔚為奇觀,以至有些學者甚至認為這些樹也應列入神廟歷史的一部份而一併保護。

此處位於吳哥窟南部33公里處,四周長、寬據說原有1000公尺、600公尺,尊奉婆羅門教和佛教,當地人稱之為「小吳哥窟」,但是現在崩落毀損的情況相當嚴重,目前只剩下長、寬各為40公尺及30公尺的內層圍牆了。 4面方位開有4座門廊,主殿面向東方,北側突出門廊上有6臂保護神Vishnu的浮雕。由東門走進來,會經過一道長長迴廊,長廊頂端有成列仙女Apsara的浮雕,透露出飄逸浪漫氣息,所以有「舞者長廊」的美譽。神殿內則是供奉「智慧女神」Prajnaparamita,傳說是依據JayavarmanⅦ的母親形象而塑造雕刻。還有一處內室稱為「回音塔」,站在塔裡面的某一定點,用力拍胸脯時會產生宏亮的聲聲回音,真是神奇又有趣。

 

 

 

 

 

 

 

 

 

 

 

 

 

 

 

 

 

 

 

 

 

 

 

 

 

 

 

 

 

 

 

 

 

 

 

 

 

 

 

 

 

 

 

 

 

 

 

 

 

 

 

 

 

 

 

 

 

 

 

arrow
arrow

    S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