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自由行。波蘭旅遊篇

003

013

奧斯維辛集中營最怵目驚心的是死者堆積如山的頭髮、眼鏡、梳子、鞋子、提箱、假牙、鞋油等,每種都放置在單獨的玻璃櫃內,每逛一間就是一身毛骨悚然。

 

 

 

 

 

■ 早餐 ( 2005年 6月29日 )

我們三個人一起旅行,總是各自睡、各自醒、各自吃各自的早餐,今天要離開克拉科夫,所以難得都依時起床,一起吃早餐。位於舊城內的這家百年旅社充滿典雅的氣味,連餐廳也不例外,離開前特別拍了相片留念。

 

 

■ 租車

今天要往南邊跑,先得租一輛車。車子Jing早在網路上訂好,我們搭計程車到租車處,剩下的手續Vincent去辦理。就我最閒(最沒貢獻),只會拿著相機到處拍照。

大約等了半小時,冗長的手續才完成,終於看到要和我們相處三天的代步工具 - - 藍色的三門小車。Vincent假裝哭訴著要回比利時去,家裏的車子又大又舒適,不要開這種小車!知道Vincent在鬧著玩,所以陪著笑幾聲。

才上路Vincent就推論說波蘭這個國家一定很窮(和其他歐盟國家比起來),不然這家租車公司(Budget)通常都會給新車,怎給了一輛舊車?不過,對我來說,有輛代步工具就很滿足,至少在交通上我們是自由了。但這“自由”並沒持續太久,才走了一小段便發現波蘭不週全的路標,幾乎讓我們陷入另一種“禁錮”。只好拼命問路,更糟的是在郊區會說英文的人不多,幾經錯誤嘗試才找到正確方向,我們要去克拉科夫西邊五十多公里的奧斯維辛集中營(Oswiecim)。

 

 

■ 櫻桃

雖然,我們正往集中營的途中,但情緒才不像被遣送的猶太人那般沉重,反而是雀躍著三顆孩童似的心。偶爾鬧得過火,還會故意提醒彼此要保持“悲傷”,因為我們正要去參觀納粹集中營。

途中,看到一個美麗的教堂就停下來拍照,Vincent告訴我教堂尖頂那種穩重的淡綠色其實是銅銹的原色,是歲月在銅殼的尖頂留下的痕跡,波蘭有很多這類的銅綠教堂。旁邊有畝櫻桃園,成熟的櫻桃正燃著火紅的垂涎色調,懸掛在這盛夏的陽光裏,顯得甜美異常。

 

 

■ 三毛

除了偶爾的停車問路及拍照外,車上三個人就不休止的四野八方閒聊。和Jing說著下一個旅遊計劃要去加納利群島,Vincent立刻插話進來告訴我們那裏已太觀光化,到處都是渡假人潮。我和Jing還是堅持不管它怎麼改變,永遠是我們的“聖地”,我們都是三毛的書迷,所以對那個她曾住過的島嶼總是嚮往。接下來,Jing試著用法文夾帶英文告訴Vincent有關三毛的故事。由於文化隔閡,Vincent還是無法體會三毛在華人世界的魅力,但他訝異於三毛竟是個女人(一個跑到撒哈拉沙漠去的東方女人),而且是台灣的作家(紅遍大陸的台灣作家)。

 

 

■ 美利堅合眾國

話題也不知怎麼轉的,就聊到美國。

自從美國攻打伊拉克後,歐洲的反美情緒就居高不下,Vincent當然也恨死美國。不過今天才知道他的“討厭”是有程度區分的,他並不討厭美國,而是討厭美國那位布希總統。

他認為美國是個開放的地方,相對於歐洲一些自傲且故步自封的國家,美國有它可愛的一面,並花了一些時間舉例給我。他說近年來陸續有證據指出發現美洲新大陸是鄭和,而不是哥倫布。這些研究在比利時及法國都不見報導,但在美國卻可找到不少相關資料,美國人的世界觀值得讚許。只是,對布希這個“王八蛋”,Vincent仍是咬牙切齒。

(當Vincent提到“自傲且故步自封的國家”時,我怎麼樣也無法控制自己不去聯想到…T.A.I.W.A.N……在炒作的本土意識下高喊著「台灣第一」……)

一個國家的民族意識過度強調就會引發戰亂,二次世界大戰不就是基於德國及日本的大民族主義而爆發嗎?沒去想納粹屠殺猶太人和美國攻打伊拉克有多少類似之處,但確定我們在沿途不斷的問路後,終於抵達奧斯維辛集中營。

 

 

■ 奧斯維辛集中營 ( Oswiecim )

波蘭位於歐洲平原(Great European Plain)的核心,東與蘇聯為鄰,西和德國為界,缺乏天然屏障,所成為列強侵略的目標。1939年德軍閃電進攻波蘭,挑起二次世界大戰。

初期波蘭被德、俄瓜分,德國嘗試建立傀儡政權未果,便設一總督府管轄佔領區,行政中心就在克拉科夫。為處置從各地逮捕來的受害者(包括猶太人、吉普賽人、政治犯、同性戀、共產主義者、反納粹份子),於是建立集中營進行控管及屠殺,位於克拉科夫西方五十四公里處的奧斯維辛(Oswiecim)便是最慘無人道的一座。

大戰末期俄軍攻抵此處時,德軍倉遑逃離,原本還企圖燒毀所有房舍及證據,但冰天雪地進行不易,僅銷毀一部份,俄軍進入後才查出這是一座殺人工廠。整座集中營共有三部份:奧斯維辛一號(本營)、奧斯維辛二號(Birkenau)及奧斯維辛三號(Monowitz)。目前一號及二號已整理成博物館(Auschwitz-Birkenau State Museum),免費開放參觀。

奧斯維辛一號集中營(Auschwitz I)在大戰前原本是波蘭的軍營,被德軍佔領後才改建成集中營,所以房舍較完整堅固,而且德國離開時來不及銷毁,幾乎全部保存下來。現在博物館內設有服務中心、餐廳、郵局等,還有一間影片室播放各種語言的紀錄片,片長約15分鐘,可見到凌虐下的瘦弱孩童、絕望奴工、生化實驗的犯人、雪地裡皮包骨的屍體等,令人毛骨悚然。一號集中營最重要的地標就是入口鐵門上懸掛著的三個德國字Arbeit 、Macht、 Frei,意思是「工作換取自由」,如今看來極為諷刺,被送進集中營的人無論是如何辛勤工作都無法自由。

猶太人不對外通婚,族群封閉,由外表極易辨識,因此很好搜捕。所以德軍哄騙佔領區內的猶太人,說要提供一處專屬猶太人的土地供居住,於是在半騙半強迫之下,猶太家庭收拾家當隨火車來到集中營。入營時有迎接的樂隊演奏以安撫情緒,接著立刻依其健康情形把他們分成兩類,老弱婦孺被安排到毒氣室進行屠殺,而有工作能力的人則到工廠替德軍從事生產,在他們遇害前均受到奴工般的虐待,工作時間長,每天僅獲得一餐,晚上四個人擠一張榻榻米大小的床坑,只能側著入睡。有的被用來當作醫學實驗品,直到虛耗死亡。

被送進集中營的人越來越多,到1942年已人滿為患,大部分囚犯就直接送至毒氣室處死,五百萬名囚犯中,有三百五十萬人遇害。行刑後德軍掠奪死者遺留下來的東西,包括行李內值錢物品、金牙、金飾等,並展開物資再利用,將死者的頭髮剪下混入纖維再編織成毛毯、衣服,甚至骨灰也作成肥料,這些處理為德國銀行增加約100億馬克的收入。

相關的相片及證物裏都仔細分類並陳列在博物館,最怵目驚心的是死者堆積如山的頭髮、眼鏡、梳子、鞋子、提箱、假牙、鞋油等,每種都放置在單獨的玻璃櫃內,每逛一間就是一身毛骨悚然。還有數不清的毒藥(Zyklon-B)空罐,一瓶可毒死四百人,這些空罐是多少亡魂的代價!真佩服波蘭人的一絲不苟,把這裏分類整理得井然有序,而且保持著陰森森的調性,在裏頭不必超過半小時,心情就會沉到極點且變得沉默無語。

每天到此參觀的人潮源源不絕,連展示館入口的階梯都被踩得光滑下凹。許多參觀團體更有專人導覽說明,Vincent就跟著一個“法文團”走,沿途順便聆聽解說。我不找到“中文團”,最後就依附著一個“英文團”,其實也不能叫作“團”,就一對很老的英國夫婦,請了一位導遊專門講解,我跟在旁邊聽。

最後一個參觀點是東側的毒氣室,只是我顧著拍照走迷了路,Jing回頭把我找回去看這個最重要的遺跡。毒氣室一次可以處死上百人,旁邊有四座焚化台,每天不停的燒,一天可焚掉340俱屍體。而被選來燒屍的猶太工作人員,因為知道太多秘密,每三個月就會被整批處死,再換一批來燒屍。毒氣室大概是整座集中營最肅穆的地方,在裏頭除了沉鬱外,更讓人覺得悲慟。我和Jing出來後,沉默地走著,快到博物館出口處才遇到Vincent,他知道沒人向我們解說毒氣室的運作,就領著我們兩個回毒氣室去,一一訴說裏頭所有的故事,所以我們共參觀兩次那間毒殺百萬冤魂的幽暗建築。(1943年,奧斯維辛二號集中營建了另一座效率更高的毒氣室,每天可焚化4576俱屍體,殘殺滅屍的工作才從這裏移到那邊去進行,戰爭後期每天火車運來的人太多,最後根本也不挑選就直接送進毒氣室。)

 

 

003

001

奧斯維辛一號集中營(Auschwitz I),防此逃跑的鐵絲電網。

002

毒氣室,旁邊有人放了一把玫瑰,永遠哀悼。

 

 

下午兩點多,我們再開車前往北面約1公里處的奧斯維辛二號集中營(Auschwitz II - Birkenau),這部份是在戰爭後期才興建,所以較為簡陋,僅保留幾棟供人參觀,但仍可看出當時的規模。入口處那棟有鐵道穿越的紅磚樓屋已隨電影「辛德勒的名單」,而成為全球皆知曉的象徵畫面。對這個經典的史蹟,我忙著捕捉鏡頭,Vincent則走到遠處,東、西、南、北都拍攝下來,說要回去結合成一張360度的相片。

說實在的,參觀奧斯維辛集中營讓人覺得很疲累,大概是沉重的歷史傷痕壓得人喘不過氣來。但很值得,建議各位有機會走一趟奧斯維辛,去見證這段不可抺滅的人類屠殺史。

 

 

006黑白

奧斯維辛二號集中營(Auschwitz II - Birkenau),入口處這棟有鐵道穿越的紅磚樓屋已隨電影「辛德勒的名單」,而成為全世界皆知曉的代表性畫面。許多人都拍這個畫面,而且拍攝的黑白相片效果更震撼,我這張作品實在難登大雅之堂,只能算是到此一遊的生活照。

 

004

奧斯維辛二號集中營(Auschwitz II - Birkenau),這張相片的取景,就沒看人用過了。

 

 

 

 

 

■ Czorsztyriskie湖

離開集中營後,我們開始朝南方移動,要去邊境附近的湖畔過夜。

其實那湖也不是什麼景點,只是Jing很喜歡湖,在地圖上發現一面湖,就決定去那裏過夜。

往南的途中,看到波蘭南部的農村景象,起伏的綠色田野很美。

我們一鎮一城走過,包括在某個城鎮裏迷路打轉,終於在黃昏時到達湖畔。得先找一家旅社落腳,看到湖邊第一棟木屋旅社就迫不及待進去詢問,結果運氣極好,環境及房間都很滿意,當機立斷住下來。這裏不是什麼觀光勝地,也沒多少旅社,這家就只有我們三人投宿,真是賺到一夜清幽。房價很便宜,我的單人房一夜才台幣四百元。

累翻了,中午也沒吃,沖個澡便到樓下的戶外桌椅旁等待晚餐。晚餐是旅社主人的家常菜,吃得美味又滿足。

坐在湖畔,靜靜享受暮色漸沉的黃昏,舒服到極點。一天的疲憊漸消,我們又開始笑鬧,鬧夠了就會彼此消遺說要“悲傷”一點,這樣才像是剛參觀過集中營的樣子。之前還爭著拿胡椒粉灑在對方的濃湯上,並稱之為“骨灰”。Vincent照例點了啤酒,叫了小杯的,端來時卻是好大好大一杯,這就是鄉下的人情味。旅館主人的女兒大學畢業就回來旅社當櫃台,兼廚師,兼waiter,什麼都一手包,在這湖邊的小旅社,真的有種家的味道。

晚餐後,天即黑,人煙稀少的湖畔出奇寧靜。

翻幾頁書,早早就睡。

 

■ 一面湖水

躺在床上

一直想著齊豫那首「一面湖水」:

有人說高山上的湖水,

是躺在地球表面的一顆眼淚。

那麼說,

我枕畔的眼淚,

就是掛在你心尖的一面湖水。

 

 

 

 

 

 

 

 

 

 

 

 

延伸閱讀「 攜手去波蘭 」系列文章表列 ( 請點選閱讀 ):

攜手去波蘭01 我要去波蘭,我要去波蘭,我要去波蘭……

攜手去波蘭02 三個臭皮匠攜手到華沙

攜手去波蘭03 走!去華沙博物館,享受一段「虛擲光陰」的幸福

攜手去波蘭04 保存完整的波蘭古城 克拉科夫

攜手去波蘭05 歷史記憶 辛德勒的工廠

攜手去波蘭06 克拉科夫 留白的一天

攜手去波蘭07 猶太人的悲歌 奧斯維辛集中營

攜手去波蘭08 田園交響曲 杜納耶茨河谷

攜手去波蘭09 告別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in 的頭像
    Shin

    音樂旅行

    S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