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自由行。波蘭旅遊篇
■ 出發
聊到今天凌晨才入睡,早上九點的飛機,所以我們匆忙到機場。
別忘了Vincent是歐洲人,不管多匆忙,他都會神清氣定地停下來享受用餐時間,所以我們就在機場吃早餐。簡單的咖啡、奶油、麵包,但就是可讓生活的腳步少一點盲目及忙碌,這是我很欣賞歐洲人的地方。
■飛機的故事
Vincent是個天才型的人,早期在布魯塞爾機場的塔台服務多年,所以英文說得極好,這對以法文為母語的人來說,是少見的。而他自行研究並撰寫防止嬰兒猝死的程式,不但申請專利也賺了不少錢。之後,就把公司賣給美國人,當時還年紀輕輕就退休下來閒雲野鶴般過活,真是「美麗人生」。
我們聊得來是因為共同的嗜好 - - 攝影,但卻是完全不同類型的兩種人類。他社交能力強、朋友多、喜歡科技,喜歡創新,喜歡多變的生活。好笑的是,他的相反面剛好就是“我”。
但和Vincent在一起,我會變成另一個人,瘋瘋癲癲和他笑鬧不停,但這是件好事,至少對“一起攜行去波蘭”來說是件好事。
因為曾在布魯塞爾機場的塔台工作多年,他每次都會告訴我許多飛機的故事。這次才見到我們要搭乘的那台小飛機,就背誦出一堆型號及製造國家等長串資料來,當然我聽過即忘,對這些機械的東西一點興趣都沒有。他又說我們這架飛機特別的是有四個引擎,所以飛到一半壞掉一個引擎仍能飛,左右各壞掉一個也還能飛,接下來我當然知道,若壞掉三個飛機就會掉下來,四個也一樣。
「但若壞掉兩個,都在同一邊呢?」我故意鬧著問。
Vincent說會像洗衣機一樣在天空不停的打圈圈。天呀!那我不就暈機暈到像扭成一糰的衣服了?
■抵達
到了華沙機場,忙了一陣子才找到進市區的公車,因為到處都是波蘭文,看不懂。剛上公車,我們就成了最顯眼的組合,一位大鬍子的歐洲人和一男一女的東方人來到這個保守的東歐天主教國度旅遊,總有人不經意偷偷瞄我們一眼。
車上有位奧地利人,穿著短褲便衫,一副觀光客的模樣,所以Vincent便和他聊起來,順道請教華沙旅遊的問題。他常來波蘭出差,說話表情極豐富,兩眼活靈靈地轉啊轉的,一開口就洩洪般給們許多寶貴的經驗。當然也不忘好奇地問我們打哪來?Vincent是歐洲人交待個國名就可帶過,但對Jing和我,老頑童Vincent就喜歡大作文章地指著我們介紹說:「那兩個傢伙,一個從中國來,一個從台灣來,兩個是敵對的,你看他們一起出來旅遊會不會打架?」
■歷史的華沙(Warsaw)
華沙位於歐洲北部平原的心臟地帶是波蘭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居民約170餘萬。有興趣可參考下面的華沙簡史:
1280年馬佐瓦亞公爵建立華沙。
1596年波蘭王城遷至華沙,從此成為波蘭政治文化中心。
1656和1702年華沙兩次被瑞典人摧毀又重建。
1772 年首次遭奧、普、俄瓜分而亡國,直到1791 年復國。
1793 年遭俄國第二次瓜分。
1795 年第三度遭瓜分,從此波蘭在歐洲地圖消失123年,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於1918年11月11日宣布獨立。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波蘭被納粹德國佔領。
■「華沙起義」
接下來這段,若你不熟悉,千萬得花些時間仔細閱讀,因為這段血淚史可清楚瞭解到華沙的後續發展。
二次世界大戰末期,1944年7月蘇聯的紅軍已逼近華沙,他們答應提供援助要求波蘭地下組織起義反抗德軍。波蘭地下的“國家軍”也企圖在蘇聯紅軍解放華沙之前控制該城,於是五萬名反抗軍於8月1日向德軍發起攻擊,史稱為「華沙起義」。由於他們堅信蘇聯即將出手援助,所以士氣高昻三天內就控制了華沙大部份區域。那時已抵達維斯瓦河東岸的俄軍隨時可支援華沙反抗軍,但史達林指責起義是冒險主義不願配合。美、英兩國則在處理“對蘇俄關係”上又猶豫不決,終而與蘇聯妥協,選擇放棄波蘭。
德軍增援後,從空中和地面進行連續63天的狂轟濫炸,10月2日波蘭因彈盡糧絕被迫投降。於是希特勒下令讓華沙從地球上消除,納粹部隊爆破了古老建築、紀念碑、古跡等。到1944年12月納粹工兵連把早已千瘡百孔的殘餘王宮炸成一片廢墟,整個華沙終被夷為平地,「華沙起義」是二次世界大戰中波蘭被盟軍拋棄所釀成的大悲劇。
戰後,波蘭人民努力展開艱苦的重建工作,所有的舊城建築都嚴格依照14至18世紀間保存下來的原設計圖重新修建,十幾萬人全力投入修復工作,其中包括數十萬工時的義工參與。許多散失的珍貴藝術品也通過各種途徑回歸王宮,全力保留波蘭傳統文化環境,由於重建的成功,完整呈現古城風華,華沙舊區於1980年“竟”以一個“重新建築”的城市被聯合國選為人類遺產保護古蹟。
華沙舊城區街景
■今日的華沙(Warsaw)
「現在的華沙分為老城區和新城區。在新城區望眼看去一幢連著一幢的高樓大廈林立其中,商業區生活便利到處都是商店、餐廳、旅店、辦公大樓。市內交通四通八達,井然有序,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現代藝術館、影劇院、體育場分佈各區,充滿生機。住宅區則環境幽雅,乾淨清潔,廣植草木,宛如花園一般。而舊城區則是各種歷史紀念物、宏偉的宮殿、巨大的教堂,各式各樣的箭樓、城堡等。」好啦!這是一段網站上的介紹,讀起來很像六十年代台灣的八股文宣品,我試著改寫讓結構活躍些,但仍無力回天,各位莊敬自強,處變不驚吧!
到達市區後,我們摸索了一陣子,才買到後天要去南方古城克拉克夫的火車票,然後就前往230公尺高的文化科學館頂端,眺望整個華沙市。
■午餐
接下來,我們提著行李“步行”前往尋覓我們的旅社,當然是段艱辛的路程。
由Vincent及Jing負責依地圖找路,問題是對Jing我早已完全失去信心,幾年前一起往蘇州,下車後Jing就帶領我們“朝反方向”去找我們預訂的旅社,提著彷彿釘死在地上的重重行李箱,我們吃力地在細雨裏拖著步閥走,離目的地…越…來…越…遠…一直記得Jing當時的口頭禪「快到了,快到了」……
當然,現在見到Jing認真地讀著華沙地圖,我不禁一陣寒顫,彷彿我們永遠走不到旅社了,那夢魘多年來仍如影隨形啊!
還好,除了多流了一些汗,問了幾位行人外,我們居然也無誤地走到舊城區的旅社。
那旅社棒呆了,瞬時,我興奮得快尖叫失聲。
行李往房間一丟,就下樓去吃午餐,己經快下午三點,快餓昏了。旅社旁有間露天餐廳,就在那裏吃飯,我點一尾炸鱒魚,吃得津津有味,連魚骨旁的殘肉都被舔光了,我是隻無法控制的餓貓。但不要以為我們囫圇吞棗,和歐洲人吃飯得先學會“悠閒”,這一餐可足足吃了兩小時!
真的,真的,和Vincent在一起若時間太匆忙他寧可不吃,但要用餐就一定正正式式的吃,通常一頓至少兩小時跑不掉。別忘了,餐間還要有酒,飯後則要咖啡,慢慢地啜飲著歐洲人的香氳文化。
“吃飽”當然不是唯一的目的,享受生活才是重點,兩小時的一餐終於吃完,但Vincent還找Jing下盤西洋棋,有什麼好急的,人生多美好。
我己無法忍受這樣的歐式悠閒,畢竟還是流著台灣的血液,這般“虛渡光陰”是會下地獄的,台灣的企業家不都這樣恐嚇我們嗎?所以我先溜回旅社去洗澡,沖了一身涼,順便寫些手記,再下樓去,棋局仍優雅地嘶殺著。
等到六點多,光線緩和點些,我們才出發前往華沙舊城區逛。
■舊城區
我們像三個小孩子一樣,好奇地沿著街道走,路過華沙大學時特別進去逛了一會。指著校門上的雄偉飛鷹校徽,我鬧著說那是chicken,還說波蘭到處是雞,因為到處都有以老鷹為主的圖騰設計。這無心的笑鬧,居然讓“chicken”成為此趟旅行的主題,沿路我們不斷拿“chicken”這個單字來消遣自己及所見的一切,結果往後幾天都“chicken”不離口。
逛得很慢,完全享受那種優閒,有趣的是三個人對“採購”都沒興趣,對沿街琳瑯滿目的商店也都只過門而不入。
波蘭的特色是教堂特別多,每棟都是精雕細琢的華麗建築,看起來就是賞心悅目。你若喜歡看教堂,去波蘭準沒錯,這個虔誠的天主教國家,有各式各樣教堂讓你看個夠。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當你查閱各國旅遊書時,城市裏要是有座稍有來歷的教堂,書上總不忘詳盡介紹,但波蘭的旅遊書實在“無法”此如詳細介紹所有教堂,否則整本變會成“宗教字典”,因為教堂太多太精美了。
不過說實話,剛開始看到教堂時,我們都會停慢腳步細賞一番。後來,實在“行無餘力”去觀照那麼多教堂,何況Vincent是個無神論者,欣賞教堂對他來說是種折磨。倒是,我們在舊城區的廣場停留很久,廣場的建築當初全被納粹部隊夷為平地,再依原樣重建出昔日風貌,讓人不得不佩服波蘭人。
我們坐在廣場上,很久,很久,彷若過了一個世紀,這是和歐洲人一起旅遊就是這樣 - - 悠閒又悠閒。
著名的華沙舊城區廣場
華沙舊城區,這座人魚雕像是華沙的地標。
■強盜砍頭
逛到城門附近,有兩、三位“街頭藝人”(要稱他們是街頭藝人嗎?)裝扮成強盜的模樣,押著遊客過去拍照賺些小費。像我如此嚴肅的唐山子民遇到這種場合通常就會閃,偏偏那三個強盜就釘上我,強要把我押過去,我忙著說「No, No, Thanks!」Vincent看我這般扭捻,趕快過來催我隨他們去“斷頭台”,要幫我拍遺照。
才一會兒我的頭便被按到“斷頭台”,任兩位“敬業”的海盜面頭猙獰地用斧頭架著脖子供Vincent拍照。相機在Vincent手上,描準了半天就是沒按下快門,只聽到他拼命喊「要拍了,要拍了!」我的笑容都要笑僵了,相機還好端端地貼著Vincent大鬍子的臉頰上。
“敬業”的海盜都快不奈煩了,Vincent又喚著我的名字提醒要照了。我仍一副笑臉,只差沒手比V字,把Vincent弄急,乾脆自己下來替換我。他立刻擠出一幅驚嚇的痛苦表情,我按下快門一次就OK把這副“強盜砍頭”的鏡頭留在底片裏。
起身後,Vincent才說:「誰像你,都快被處刑還笑得那麼快樂?」我只是一臉委屈,覺得拍照不是都要笑得美美甜甜的嗎?
兩、三位“街頭藝人”裝扮成強盜的模樣,押著遊客過去拍照賺些小費,這是Vincent的“遺照”。
■晚餐
到了九點多就在古城區一家餐廳吃飯(旅遊書上推薦的),我和Jing都對波蘭餃子好奇,因為中國也有餃子,所以想嘗嘗他們的有何不同?肉食性的Vincent則點了波蘭豬腳,然後我們交換試吃彼此的食物。
那波蘭餃子厚厚的皮,吃起來反倒像水煮的肉包,而豬腳除了調味不同外和著名的德國豬腳差不多,但比起台灣的萬巒豬腳則油膩多了。在露天的月光下用餐,Vincent點了紅酒,我們無所不談地聊開了,一吃就耗了三個多小時,吃到凌晨十二點半,真是充份體會歐洲人的浪漫。
回旅社,躺在床上,耳機裏的音樂前奏都還沒播完,就呼呼入睡。這是我在波蘭的第一夜,集中營還沒看到,倒是美食吃了不少。
至於,那個 - - Jing在蘇州帶領我們“朝反方向”去找旅社的故事,結局如何?當然是搭計程車解決,才上車就見司機一個180度大轉彎,朝我們的原路走回,從此這段故事就永遠銘刻在我的旅遊生涯裏,提醒我與其把“地圖”交給女人,不如早點下定決心搭計程車。
波蘭餃子厚厚的皮,吃起來反倒像水煮的肉包。
附註:
華沙舊城區 1980年被列入聯合國人類遺產保護古蹟unesco的說明:
During the Warsaw Uprising in August 1944, more than 85% of Warsaw's historic centre was destroyed by Nazi troops. After the war, a five-year reconstruction campaign by its citizens resulted in today's meticulous restoration of the Old Town, with its churches, palaces and market-place. It is an outstanding example of a near-total reconstruction of a span of history covering the 13th to the 20th century.
參考網站:http://whc.unesco.org/en/list/30
延伸閱讀「 攜手去波蘭 」系列文章表列 ( 請點選閱讀 ):
攜手去波蘭03 走!去華沙博物館,享受一段「虛擲光陰」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