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攝影‧旅行19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及俄羅斯
寫一本書就像遊走了一趟旅行,
接下來會逐篇把當時撰稿及編排時的點滴故事記載下來,
正如一篇篇的「遊記」,
接下來是 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及俄羅斯 這章的幾則趣事。
PS:請參閱我的新書《攝影‧旅行》 153 ~ 173 頁
1.
為何會推薦俄羅斯呢?
請直接參考書裡的這段文字:
若真的很喜歡攝影,我倒非常推薦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及俄羅斯的行程,跟團拍攝的結果不會比自由行還差,但可節省許多交通及食宿安排的時間。
一般而言皆把緊臨俄羅斯西北邊境的愛沙尼亞(Estonia)、拉脫維亞(Latvia)及立陶宛(Lithuania)合稱為波羅的海三小國,可由南至北走訪三個國家,車程 913 公里。再往東越過邊境到俄國的聖彼得堡(St. Petersburg),車程362公里,最後搭機到莫斯科(Moscow)走訪金環之旅(Golden Ring)的古城群。這些歐洲北邊的城市皆位於北緯 55 度到 60 度之間,夏日清晨四點鐘便日出,晚上十點半才日落,這意味著早餐前及晚餐後尚有 3 個小時可拍攝,而且皆是光線最佳時刻。但空有完美拍攝條件,卻沒景點也徒增悵然。剛好推薦的這個行程就以走訪古城為主,若下榻的旅社就在城內或鄰接景點區,簡直可拍到樂不思蜀。我都清晨五點半就出門,有兩個多小時可在古城裡逍遙拍攝,七點多再回來用餐即可。晚餐後更可拍攝到十點半的日落時分,回去沖個澡,再帶腳架出來拍攝老街夜景。以莫斯科為例,我們住的麗池卡爾登(The Ritz-Carlton)距離紅場及克里姆林宮僅 400 公尺,所以接連三天清晨及黃昏皆過去拍攝。地點這麼好的星級酒店自己旅行時肯定捨不得花錢住,跟團因有團體折扣旅行社才有可能安排。林林總總扯這麼多,其實只要掌握這三個原則就能坐收「跟團之名、自由行之實」的拍攝效果:
一、高緯度國家夏季清晨四點日出,晚上十點半日落,拍攝時間極長。
二、住宿古城裡,早餐前及晚餐後有數小時可拍攝古城。
三、住宿處離景點很近,步行即可到達。
我走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及俄羅斯」行程完全符合上列原則,所以可享跟團之便,卻能拍攝到自助旅行才有的相片質感。
這些就是我當時拍攝的相片:
2.
至於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及俄羅斯的篇名頁,
我自己超喜歡,
頗具想像力,
整體感也不錯!
而且
其中的分隔點剛好使用 波羅的海 的特產「琥珀」,
於是畫龍點睛別具當地風味!
3.
莫斯科有不少共黨時期的建築,
幾乎都是灰色調性,
黃昏時陽光會讓那些大樓蛻變成美妙的金黃色,
這種「灰姑娘」的神話效果我特別喜歡拍攝。
這是幾張參考相片:
最後三張相片你知我如何讓陰影在大樓上「變換位置」的嗎?
每次叫朋友們猜猜看,
都沒人想到答案!
其實這是道路旁三棟有點間距的不同大樓,
(不知俄國人為何要將三棟蓋得一模一樣)
搭乘遊覽車快速駛過時,
我就三舉相機分別搶拍三張相片。
之後檢視成果時,
連自己都嚇一跳,
敝人在下我的「瞬間構圖能力」還真精準(老天爺給的天份),
急駛間分別拍攝的三棟不同大樓居然可以構圖如此“相似"!
4.
書裡有這段文字:
從黃昏日落拍攝到夜幕低垂、華燈初上,各角落都走遍了,23:35 來到紅場廣場入口前的 1812 戰爭博物館(World War of 1812 Museum),利用廣角鏡及腳架蹲在地上拍攝夜空白雲,頗實驗性的拍法但不知效果如何?結果相機觀景窗內又冒出一個人,這次是個叫罵的醉漢。遇人挑釁時通常我會立刻抬起頭先笑出兩頰酒窩,同時掏糖果請對方,大都能化解「敵意」。但現在是深夜,笑容不易辨別,冒然伸手萬一對方沒看到手心的糖果恐誤以為我想出手攻擊。所以先將相機連同腳架抱在胸前,慢慢起身站直,讓對方看到我 180 公分的身高比他強壯又魁武。然後很有禮貌地鞠個躬,用俄文說聲「你好」,再倒退幾步確定對方沒繼續向前移動,便轉身快步離去。遇醉漢千萬別閒扯,走為上策!
這張相片就是當時遇見醉漢前所拍攝(原來夜晚的白雲也可拍得這麼美):
5.
這也是書裡的一段文字:
中午抵達塔林先在市政廳廣場的老漢沙(Olde Hansa)中世紀餐廳吃頓古代午餐。裡頭的裝飾及布置皆中世紀風格,服務生著古裝,背景音樂是古樂,無庸置疑菜餚也是仿古吃法,眼見所及皆古風,趕快利用時間拍攝。而餐廳自己錄製的《Olde Hansa Musicus》古樂專輯超級棒,收錄 1170 至 1377 年間的雋永之作,非常推薦購買。至於食物,中世紀的餐飲絕對不會太精緻,昏暗的長桌幾個大陶碗盛裝簡單的菜餚讓大家傳遞分食,雖饒富古風但是否美味尚待商榷,畢竟我們都不是中世紀的騎士與農婦!不過這家餐廳絕對是極佳拍攝地點,有機會當然要來吃古餚、賞古樂、享古風。
此乃老漢沙餐廳(Olde Hansa)的相片,有機會去愛沙尼亞千萬別錯過這家餐廳:
6.
書裡也述說了這段故事:
先把時間倒轉至 1939 年 8 月 2 3日,當時蘇聯和納粹德國秘密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因此 9 月 1 日德軍便毫無忌憚對波蘭發動攻擊,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展開,1940 年蘇聯則趁機併吞羅波的海三小國。從此囚入鐵幕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始終想脫離蘇聯而獨立,只是他們採用非暴力的示威形式來抗議,例如獻花或合唱。最重要的一次乃《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滿 50 年的 1989 年 8 月 23 日,有 200 萬人手牽手形成長度超過 600 公里的和平示威人牆,從立陶宛通過拉脫維亞一直到愛沙尼亞,歷史上稱其為「波羅的海之路」(Baltic Way)。此事件在國際間造成極大的震撼,六個月後牽手之三國便先後獨立。
這就是1989年的記錄相片:
PS:當然這麼有創意的活動也被台灣政治界拷貝過來,於是有了2004年的「牽手護台灣」,維基百科就直接註明「活動方式的靈感來自1989年的波羅的海之路」。
7.
此趟旅程中,最讓我期待的便是塔林歌詠節劇場(Tallinn Song Festival Grounds),此乃書裡的節錄文字:
以前對愛沙尼亞的瞭解就是他們的「歌唱革命」,動不動就數十萬人齊聚合唱爭取獨立,唱到全世界都同情他們,連鐵石心腸的蘇聯都感心虛。其實自 1869 年起愛沙尼亞就有一個名為 Laulupid u的歌唱盛會,每隔五年便聚會演唱民謠及傳統舞蹈……
14:12 來到塔林歌詠節劇場(Tallinn Song Festival Grounds),大家都圍過去劇場的大型立牌前拍照,根據上面的說明得知原來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馬丹娜(Madonna)、艾爾頓強(Elton John)、波伽利(Andrea Bocelli)等巨星都曾在此開唱……
趕快去見識這座久聞其名的音樂廣場。好個無邊無際芳草碧連天,位於斜坡之觀看席可容納 20 萬名觀眾,拋物線形的舞台則可讓3萬4千位歌者同台演唱。每次在 youtube 觀看 Laulupidu 歌詠節的錄影片段都感動萬分,從舞台往下拍攝時清晰可見指揮者背後密密麻麻數十萬觀眾,當台上台下齊唱「祖國乃我的摯愛」時,即使觀看影片都會熱淚盈眶……
這就是塔林歌詠節劇場及 Laulupidu 歌詠節的相片:
書裡也提到我買了一張 Laulupidu 歌詠節精選輯,
這便是那張 CD:
8.
從愛沙尼亞(Estonia)搭車越過邊界要入境俄羅斯時,
領隊特別交待我們在海關別拍照。
結果我憋得頗痛苦,
因為當時的天空有幕極美的「雲海」,
超想拍攝!
終於等到護照檢查完,
大伙都順利入境車子也開動了,
才趕快轉身按快門,
隔著車窗拍下這張壯觀的相片留念:
9.
若要去俄羅斯旅行,
非常推薦行前先閱讀這本風趣的“史書” - - 最冷和最熱的俄羅斯。
據說作者楊白勞講解歷史時……
萬人空巷,
人人搬把小板凳蹲守天涯煮酒,
只為聽楊白勞說史,
全民齊補歷史課,
成為有網路以來的最大奇觀。
反正是本好書,強烈推薦!
Shin 的新書《攝影‧旅行》2月15日精彩發行,
各大網路書店之銷售資訊如下,敬請參考:
博客來 79折277元(請點選)
誠品網路書店 9折, 315元(請點選)
金石堂網路書店 79 折 277元(請點選)
PC home白象文化 78 折 273 元(請點選)
延伸閱讀 我的新書《攝影。旅行》系列文章 ( 請點選閱讀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