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旅遊08 天方夜譚第八天(哈斯台國家公園、哈喇和林)
鄂爾渾河(Orkhon River)長480公里,蒙古、匈奴、突厥、回紇皆在此留下歷史遺跡,因此被譽為中亞遊牧民族的「搖籃」。鄂爾渾河谷海拔1400公尺,面積12萬公頃,2004年7月7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Orkhon Valley Cultural Landscape),區內的哈喇和林(Kharkhorin,又譯哈拉和林)是13世紀蒙古帝國古都,而額爾德尼召寺(Erdene Zuu Monastery)則是蒙古第一座喇嘛寺廟。
今天我們要從哈斯台國家公園(Khustai National Park)前去哈喇和林,參觀鄂爾渾河谷世界文化遺產,車程316公里。
■ 2013年7月28日(星期日)第八天
06:30起床,07:00用餐,08:00出發。
明天要搭機到香港了,行李裡的「備糧」還剩頗多,所以早上就不跟大夥去用餐了。
對吃,我一向很簡單。取出高纖蘇打、豆子、黑棗,再向國瀚拿包五穀漿來沖泡,便安坐於草地伴隨輕風陽光開心享用。
既然如此,就順便介紹一下我的「備糧」吧!
「備糧」通常放在隨身攝影背包裡必要時便能充饑,乃旅行時的重要配備。
1.通常我會買「掬水軒高纖蘇打」,塞幾份在背包裡備用。
2.另外還會準備「德昌炭燒角豆干」,立方形很大顆吃了有飽足感的那種,後來覺得豆子比豆干健康,所以改買「新東陽筍豆」,機場的新東陽專賣店就有了。
3.若去中東或蒙古這種蔬果缺乏的國家,還會外帶「加州黑棗」以補充纖維質。
這些都是久放不壞的備糧,若飲食充裕就派不上用場,但因不夠美味,就算沒吃完也不便拿出來和團員分享。連國瀚自掏腰包買來的五穀、杏仁沖泡包都有人嫌並非「生機食品」了,我這些備糧怎上得了枱面。所以行程即將結束,早餐就自己在草原上享受剩餘備糧。
■
出發前在蒙古野馬資料館觀賞一部【野馬保育及自然生態】記錄片,結果看到繁殖成功的「家馬」要野放成真正的「野馬」時不覺讓我熱淚盈眶,感謝這麼多人的努力,才讓在蒙古已絕跡的野馬重新生生不息於草原上。當下我真的相信全世界都是好人,到處都有正面能量!
凡有翅讓它能飛
凡有鰭讓它能游
凡有脚讓它行走
凡有氣息讓它呼吸
凡有生命讓它自由
■
原本08:00要出發,因看過動人的記錄片,有位學術氣息濃厚的教授團員就表示想買相關DVD,於是整團人就跟過去採購。很開心看有人買紀念品,這樣就能接間支持野馬復育計畫。只是我們的行程因而延誤一小時,09:00才出發。
等待啟程的時間裡我則散步到草原上,觀看一對前來露營的老外,如何在天地蒼穹間悠閒用餐並拆卸帳篷,頗羨慕這種旅行方式。
■
接下來要趕路316公里,往西前去哈喇和林(Kharkhorin)。
漫漫長路,沿途皆是藍天及草原,潔白無瑕的雲朶棉花般飄浮於上,一朶又一朶美極了!
然後就見草原被天上雲朶的陰影繪出一片又一片的深色斑紋,我們的車隊便穿越朶朶雲影隨山巒起伏前進。於是我心血來潮在車內發表心得:「天空猶如我們澄明的心,雲朶就像『貪嗔痴』足以遮天蔽日,所以只要戒除『貪嗔痴』便能澄明見真性。」當然這種八股言論沒人想理會,雖然我是故意在搞笑。
結果途中下車休息尿尿時,因為白雲實在太美我忍不住舉起相機拍攝。
有團員便好奇問我在拍什麼?
我酷酷地回答:「在拍攝『貪嗔痴』……」
我也是會搞笑的人啦,但都很“冷"!晚上把這個笑話說給國瀚聽,他很捧場,哈哈大笑。
■
因為路程遙遠(316公里),14:45才抵達哈喇和林,立刻先用餐。吃了些什麼實在沒感覺,只記得羊肉很多及天氣很熱。
這是我們吃午飯的餐廳
15:20出發前去額爾德尼召寺(Erdene Zuu Monastery),幾分鐘便來到108座白塔圍繞的雄偉建築了。
不急著登堂入殿,先在白塔牆外參觀一尊石龜(贔屭)。
在窩闊台時期哈喇和林城池四面各有石龜鎮守,如今古城已湮沒,僅剩北門及東南邊山坡上殘存當年鎮城石龜,見證「蒙古大帝國」橫跨歐亞的輝煌盛世。
108座白塔圍繞著額爾德尼召寺
見證「蒙古大帝國」橫跨歐亞的輝煌盛世的鎮城石龜。
15:55國瀚開始帶大夥入寺參觀。
額爾德尼召寺(漢名為「光顯寺」)由蒙古喀爾喀首領阿巴岱汗於1686年建造,他曾拜見三世達賴並獲贈佛教聖物數件,因此具有來自西藏的正統傳承。鼎盛時期據說有百餘廟堂林立其間,數百座蒙古包環繞於外,修行之喇嘛上萬,聲勢浩大,儼然是當時蒙古宗教中心。
但1939年蒙古人民革命黨領導人喬巴山下令摧毀額爾德尼召寺,僅三座小殿堂及白色佛塔外牆殘留下來,寺中喇嘛則遭屠殺或流放西伯利亞勞改。
這場史無前例的政治浩劫幾乎讓蒙古文化遺產消失殆盡,幸好有牧民冒著生命危險將寺中珍貴文物暗藏於洞穴才得以倖存下來。
1965年,額爾德尼召寺改為博物館。
目前寺廟佔地約16萬平方公尺,長寬各400公尺並圍以紅磚石牆,每隔15公尺建有白塔一座,共計108座(數字意義來自108尊羅漢)。每座白塔紀念著某件歷史大事,或成為政治領袖、活佛或喇嘛之墳。
寺廟長寬各400公尺並圍以紅磚石牆,每隔15公尺建有白塔一座,共計108座。
石牆四邊各有門樓,此乃其中一只門樓。
四邊石牆各有門樓,正殿入口有亨、哈二將守護,殿內有八大金剛塑像及各種銅佛,並保有15至17世紀倖存下來的碑刻、繪畫、刺繡、手稿、木板書籍等文物。鑽研藏傳佛教多年的國瀚就帶領大家逐殿參觀,詳細講解供奉之歷代諸佛。
之後便開始自由活動,五鐘點於正門外集合。
待我游魚般穿梭完各佛堂出到大門時,團裡幾位大學生正付費和獵鷹合照……
獵鷹主人為他們戴上長度及肘的超厚皮手套,以免被鷹爪所傷,再教他們左手橫舉,讓獵鷹停置於臂,這樣拍照才有架勢!
但這種每天供拍照用的猛禽已因養尊處優缺乏運動而「體肥若鵝」,而團裡的大學生也因養尊處優缺乏運動而略顯「臂細如柴」,當“細柴”搖搖晃晃撐起“肥鵝”時……畫面就妙趣橫生了。“細柴”因負重而背彎手顫,“肥鵝”則有如佇立鋼索,擔心摔下而失去殺氣十足的銳利眼神,基本上,表情有點無奈。偏偏大家又圍過來么喝加油,要大學生展現勇猛氣慨,拍張《台灣少年名揚蒙古,徒手馴服獵鷹》的精彩相片上傳臉書!
額爾德尼召寺內的銅佛
額爾德尼召寺正門前的紀念品店
■
17:21驅車前往參觀山坡上的陽具石。
其實就是一根棒狀石柱,但很多人膜拜並賜錢祈願。
我好像沒什麼有求於陽具石,所以跑去逛紀念品攤位了,買下一匹銅馬及兩只銅缽。
為何要買銅缽?
2012年我和好友Paul去尼泊爾自助旅行,12月31日他在帕坦古城看攤販拿著木杵在銅缽邊緣畫圈就能發出嗡嗡共鳴,所以好奇買了一只。回到旅社怎麼試也弄不出聲,摸索三日才知讓銅缽發聲的秘訣乃在木杵移動的力道及角度。神奇的是……陽具石旁的攤販也賣那種銅缽,但木杵隨便比劃便嗡嗡作響,所以立刻買下,準備回台灣拿給Paul看。至今尚不知為何蒙古的銅缽那麼會唱歌,而尼泊爾的卻「惜聲如金」!難道和陽具石有關?
陽具石其實就是一根棒狀石柱,但很多人膜拜並賜錢祈願。
我買回來的蒙古銅缽
■
17:30又往山巒挺進,載我們到至高點腑看哈喇和林(Kharkhorin)。
哈喇和林位於鄂爾渾河河谷,因氣候溫和、水源充足、牧草肥美,方圓50公里內屢為歷代游牧民族定都所在,如6~9世紀的突厥及回紇皆以此為都。
西元1222年成吉思汗也以哈喇和林為營地,種植農作、鑄造農具、製作武器,以補給戰爭所需。1235年窩闊台汗繼位後定都於此並開始建城修牆,成為蒙古帝國第一個政經中心,前後維持了136年,直至忽必烈時期才遷都北京。1368年舊城遭大火焚毀,如今僅見露出地面的基石及剛才我們看過的護城石龜。
因為此處視野好,於是國瀚取出國旗讓大夥拍攝合照。結果飛揚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先被導遊「大粒」接手過去,艷麗地包裹全身……瞬間,迎風顯露凹凸有致的軀體,大家爭相拍攝,原來我們的國旗「線條這麼優美」!
哈喇和林的山巒及草原實在美到無法形容
■
18:20前往參觀山坡上的帝國紀念碑(World Empire Monument,另有人譯作Great Imperial Map Monument)。建於2004年的紀念碑共有三面,分別呈現不同時期的蒙古帝國地圖:匈奴時期(西元前300~200年)、突厥時期(西元600~800年)、蒙古時期(13世紀)。
其中一面帝國紀念碑,金色部份是當時的蒙古帝國領土,藍色是現在的蒙古國。
此處可眺望鄂爾渾河(Orkhon River),這片海拔1400公尺的肥沃河谷已於2004年7月7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遺產,全名是「鄂爾渾河谷文化景觀區」(Orkhon Valley Cultural Landscape),其範圍尚包括古都哈剌和林及額爾德尼召寺。
於是我們就在的鄂爾渾河的暮色裡結束今天的行程,下山回蒙古包度假村。
■
19:10吃晚餐,高麗菜沙拉及牛肉燴飯。
原本平靜悠閒的用餐氣氛,卻因有位吃素團員的高見而漾了些許漣漪。
她堅稱「牛肉燴飯」的醬汁和台灣的罐頭味道很像,所以應該是罐頭牛肉。但國瀚則表示,蒙古到處是放牧的牛羊,大家都吃新鮮肉品,不吃罐頭的。
是不是罐頭牛肉我沒什麼意見,反正那是我晚餐,給我什麼我就吃什麼。與其嫌棄,不如開心吃完!這是我的「吃飯哲學」,我就是這樣所以吃得又高又壯又健康。
蒙古到處是放牧的牛羊,真的會讓我們吃罐頭牛肉嗎?
■
餐後我先去沖澡,國瀚則忙著處理團員們的疑難雜症。較麻煩的是,有團員如廁時把馬桶踩裂了,幸好人沒受傷,國瀚先過去墊錢賠償。
20:50忽然狂風呼號、烏雲密佈,不久便暴雨傾盆而來,氣勢猶如台灣的颱風。
在蒙古忽然刮起「颱風」,住在蒙古包裡的團員難免驚慌,國瀚只好過去巡房以安撫人心。但仍有團員覺得不安全,決定遷至旁邊的水泥賓館過夜,但他很有骨氣自己付費,不像昨天那兩位「ㄠ」國瀚出錢讓她們升等到VIP蒙古包。
你肯定很好奇,難道我不擔心蒙古包被狂風暴雨吹垮?
當時我安慰自己的理由很好笑:「若刮風下雨蒙古包就會垮掉的話,蒙古這個遊牧民族早就滅絕了!」
我有信心這種歷經數百年演進而來的蒙古包,絕對能抵禦草原上的風雨,所以老神在在窩在裡頭閱讀,於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迴蕩蒙古包內。
狂風呼號、烏雲密佈,不久便暴雨傾盆而來。
■
不到半小時烏雲散去,繁星又滿天,真是詭異的夏日草原氣候。
接下來是我和國瀚飲酒暢聊的時間了,但今天沒啤酒,改喝牧民請我們的馬奶酒。
已經天方夜譚般連聊八個夜晚了,許多正經話題已談盡,今天很自然而然說到「性與女人」,我主要是當聽眾啦,還是國瀚經驗豐富!哈哈哈……
談話內容在此就不寫了,因為是限制級的,但聊天時卻讓我想起香港作家馬家輝。
當初會知道「馬家輝」乃因「龍應台」!
我有位住在美國的好友是龍應台的學生,平常都稱龍部長為「龍師」,我們只好跟著她稱呼。
某次香港的馬家輝寫了篇關於龍部長的文章,因為我那位好友曾任教於香港大學,於是直接在mail上問她:「這個馬家輝是誰啊?怎能把龍師寫得如此貼切!」
結果好友回覆:「馬家輝是少數長得夠帥的香港作家,他也是龍迷(龍應台的粉絲)。」
從此,我才注意到香港有這位「龍迷」作家。
2012年馬家輝(香港)和楊照(台灣)及胡洪俠(大陸)合寫了一本《對照記@1963》,三位分別來自中港台三地,都1963年出生,三個人各用自己的成長經驗來談論相同的生活詞彙。例如主題是「報紙」時,三個人就分別以中港台三地不同的角度來談「報紙」。這些生活詞彙包括「搬家」、「耶穌」、「瓊瑤」、「初戀」、「求職」等33個,對照三位作家、三種不同生活環境的寫法非常有趣!
這是書裡的宣傳詞「一個時代,三地人,三種對照。」所以書名叫《對照記@1963》。
台灣的楊照有事沒事就把事情扯到政治去,文字雖生動,但覺內容有點「硬」,畢竟我天生對政治沒興趣。大陸的胡洪俠則不經意便回想起窮苦的長成過程,故事雖精彩,稍嫌「苦」了些。馬家輝來自香港,殖民地的東方之珠食衣住行本來就活潑鮮明,加上他的寫法“生冷不忌”所以非常「活」。
馬家輝的「活」還包括他什麼都敢談,不論鹹溼腥羶,所以當他扯到情色話題時就特別有趣,甚至“越界”到老婆都抗議了。先來看這段:
三十四歲那年,在義大利拿坡里火車站附近的一間男廁,我在尿尿時,有個體形龐碩的女人走進來,白人,捲曲的金髮,但一看即知並非真髮,鮮綠色迷你裙,紅色bra-top小背心,黑絲襪,黑高跟鞋,我側臉瞧瞧她,她對我眨一下眼睛,嘴角扯出一絲曖昧的笑容,然後,大大方方地湊近我旁邊的尿池,伸手拉下絲襪褲頭,把身子站直,開始滴滴答答地解放體內水份。我大吃一驚,這便是傳說中的人妖,許多年前我在曼谷見過碰過,但那只是亞洲型號,個小比我還矮小,眼前這個卻是歐洲血裔,體格魁梧,一隻巨大的手掌足以把我按壓到牆上,令我心底暗暗湧起一股恐懼的刺激感。
令人捧腹的就是最後面那三個字,看到這麼魁梧的人妖(一隻巨掌便足以將人按壓到牆上),正常人的反應是「恐懼感」,但馬家輝偏要用「刺激感」,因為幻想被一位魁梧的女人按壓到牆上,真的很刺激!別人只敢想不敢寫,但馬家輝就會毫無忌憚寫出來,所以特別爆笑。
接下來這段,也是搞笑有餘:
小時候在家無聊翻看姐姐買回家的小說,瓊瑤、玄小佛、嚴沁、依達……都看了,但許多時候在閱讀時的心理認同投射對象竟然不是男方而是女方,多麼期待突然有人按門鈴,我去開門,門外站著一個高大威猛的男子,拿著花,對我笑,多麼激情四射。
文學的魔力就在用詞遣字的巧妙,馬家輝結尾這神來之「激情四射」真夠搞笑。反正男人聊到鹹溼話題時,本來就偏好「射」這個動詞,哈哈哈!
馬家輝在台大當僑生時,每逢端午便有許多同學送粽子來,但偏偏他不喜吃粽,屢屢拒絕對方好意。怎知有位女同學是藉「送粽」表情意,於是有了這段文字:
有一天,正當我努力拒絕一位女同學送的粽子,她怔怔地望著我,瞪起一雙林鳳嬌似的大眼睛,起初是驚訝,接著是哀傷,最後是掉下兩行滾滾熱淚。
「你不喜歡跟我交朋友?」她邊哭邊問。
原來粽子之於她竟是寄情之物,她送的其實不只是粽。
我真的忘記當時自己如何回答而令她停止流淚,但清楚記得,後來背著女朋友跟她拍了大約三個月的拖。我吃掉的,不只是她的粽子,好久好久以後,仍然清楚記得她舌底的溫度及溫柔。
若是別人寫「我吃掉的,不只是她的粽子」,那個“粽子"就一定是屈原的粽子;但若是馬家輝寫的,句子裡的“粽子"只會讓人聯想到女人的乳房。哈哈哈!再大笑三聲。
三人共筆的《對照記》裡有許多嚴肅話題,人家寫得「硬」寫得「苦」,他卻活生生寫得豔光四射,連老婆都暗示他該收斂了。但《對照記@1963》連出了三集,我還是覺得馬家輝的部份最神趣。而國瀚和我今晚遊走的鹹溼話題就如馬家輝的文章寫法一樣,有點越界但沒有太越界,點到為止時皆能以「爆笑」收場,所以聊得超開心。
■
今天是最後一夜和國瀚閒聊了,明天搭機到香港已凌晨時分,後天一早我便要先回台灣。這幾天真的受益良多,白天遊山玩水,夜晚暢談人生,是旅行也是生活分享,再次感謝國瀚。
此時,好個風雨過後的寧靜夜,星空正滿天,晚安囉!
延伸閱讀「蒙古旅遊」系列文章表列 (請點選閱讀 ) :
蒙古旅遊01 成吉思汗的西餐 (烏蘭巴托)
蒙古旅遊02 摔馬事件 (特勒吉國家公園)
蒙古旅遊03 時尚拜金佛 (特勒吉國家公園、烏蘭巴托)
蒙古旅遊04 空港の空 (烏蘭巴托)
蒙古旅遊05 當史前鹿石遇到比基尼女郎 (木倫、庫蘇古勒湖)
蒙古旅遊06 巫師與蒼蠅 (庫蘇古勒湖、木倫)
蒙古旅遊07 我是賤民! (木倫、烏蘭巴托、哈斯台國家公園)
蒙古旅遊08 天方夜譚第八天 (哈斯台國家公園、哈喇和林)
蒙古旅遊09 駱駝眼裡的我 (哈喇和林、巴彥戈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