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詠給.明就仁波切的【世界上最快樂的人】是我最近讀到的好書。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皮鞋篇) 原文 2010/06/21 張貼於 yahoo 部落格

 

 

閱讀時,我習慣在書上標記重點,遇到精彩之處便在頁面右上角「折頁為記」。讀完這本【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之後,居然折了41 頁,可見有41處精彩重點,除了之前提過的「香蕉的故事」和「草蚊之開悟」兩篇外,再把書裡一些精彩的段落節錄和大家分享。

 

 

第22頁

 

跟仁波切相處的這段時間,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面對任何挑戰時,不僅有著令人羨慕的沉著,更有敏銳、適時的幽默感。待在尼泊爾期間,好幾次,當我單調而沉悶地覆述前一天的談話時,仁波切有時會假裝睡著,或裝出一副要從窗戶逃之夭夭的樣子,我很快就發現他其實是在「點」我,提醒我不要把工作看得太嚴肅,他非常直接地告訴我,某種程度的輕鬆活潑對佛法修持是很重要的。因為,如同佛陀成道後首次教導時所說的,如果凡夫生命的本質是痛苦的,那麼,最有效的對治方法之一就是歡笑,尤其是自我解嘲的笑聲。一旦學會自我解嘲、那麼,經驗中的每一個面向都會呈現光明愉悅的特質。

這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這本書的執筆者艾瑞克.史旺森(Eric Swanson)所寫的,因為有段時間他每天都得和詠給.明就仁波切討論本書的內容,所以對仁波切的個性最瞭解不過了。特別把這段節錄出來,是因為我喜歡“有幽默感”的修行者,不喜歡那些很嚴肅的宗教家……

還有,我也很喜歡佛陀這句:「如果凡夫生命的本質是痛苦的,那麼,最有效的對治方法之一就是歡笑」。

 

 

 

第26頁

 

佛教修持的重點,並不是在於刻意改變想法或行為,以使自己成為更好的人,而是要認識到,無論你如何看待影響自己生命的遭遇,你原本就是良善、完整,且圓滿具足的。佛法修持是去認識出自心原本具有的潛能;換句話說,佛法注重的並不是讓自己變得更好,而是認識到此時此刻的你,就如你自己一直深切期望的,是完整、良善,且本質健全的。

 

 

 

第40頁

 

我們為利益他人而做的努力,不論程度多少,都會得到千倍回報的學習和進展機會。當身邊有人情緒低落時,你所說的每一句仁慈的話語,所給予的每一個親切的微笑,都會以一種料想不到的方式回報到自己身上

 

 

 

第64頁

 

現在,你也可以透過一個簡單的練習,開始體會自然明性的自在。首先,身體坐直,自然地呼吸,然後覺知氣息的進與出。當你透過覺知氣息的進出而放鬆時,你可能會注意到有好幾百個念頭在心中來來去去;有些念頭很快就過去了,但有些念頭卻會誘發一連串相關的念頭。當你發現自己在追逐某個念頭時,只要重新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就可以了,這樣做一分鐘試試看。

一開始時,你可能會因為湧過的念頭數量和種類這麼多,而感到訝異。但這並非失敗的徵兆,反而是成功的象徵,因為你已經開始發現,平時有多少念頭在自己毫不在意的狀況下來來去去。

你也可能會發現自己沉迷在一連串特定的念頭中,不斷追逐著這些念頭,而無視其餘的一切。然後,你突然想起來這個練習的重點是單純地觀看念頭,此時你無需責怪自己,只要把注意力移回到呼吸即可。

這樣練習一段時間之後,你就會發現,儘管念頭和情緒來來去去,但是自然的明性卻從來沒有受到干擾或中斷。

關於這點,每當我心慌意亂時,就會靜下心來告訴自己,腦海裡那些“念頭”都只是盤旋在頭頂的“蒼蠅”,就讓它們亂飛吧!千萬別去理它……這樣,那些令人緊張或恐懼的“念頭”便會一個個自己消失,整個人就沉靜下來了。

 

 

 

第72頁

 

心的本質不會被痛苦的狀態或不愉快的念頭所影響;它是自然平靜的,猶如跟著父母親逛博物館的幼兒的心一樣,當父母忙著判斷或評估展示的藝術品時,幼兒僅只是觀看而已,他不會去猜想某件藝術品價值多少、某個雕像歷史有多悠久,也不會去想某位畫家的作品比另一位更好。他的觀感是完全單純的,只是見到所見的

要體會這點就有點難了,因為我們早被學校教育及社會價值觀訓練成喜歡「比較」及「評判」,但要讓自己更快樂的方法之一就是……學著不去「比較」。

從國小到大學,我被鼓勵要參加各種比賽,美術、音樂、體育、電腦……等數不盡的競賽,所以家裡的奬狀及獎牌數十種。但隨著年齡增長,接觸的宗教及哲學越來越廣之後,自然會覺得那些比賽沒什麼意思,因為輸贏對我來說都一樣,或者,誰輸誰贏都一樣。

後來,連觀賞競賽也不感興趣了,更別談會熱衷選舉或政治!現在,更是連飲食也懶得“比較”,有什麼就吃什麼,而且什麼都好吃。所以,當然越來越快樂!(但大家都認為我是怪胎)

 

 

 

第134頁

 

心就像舞台上的魔術師,可以讓我們看到根本不存在的東西。我們大部份人都被心所製造出來的幻相迷惑了,而且還鼓勵自己製作更多的幻境。這些由心所虛構出來的劇情,會產生所謂的「腎上腺激增」(an adrenaline rush)或「快感」(high),讓我們覺得所要對面的問題比實際情況還重要,即使有時製造這些快感的情境很可怕,我們還是會上癮似地樂此不彼。

以前我真的常會製造心理幻境來“嚇”自己,凡事都往壞處想,而且極度悲觀,幸好慢慢把這種壞習慣改掉了。因為曾經身受其苦,所以特別節錄這段和大家分享。

 

 

 

第216頁

 

禪修其實比一般人想像的容易太多了,無論你正在經歷什麼,只要能隨時察覺正在發生的一切,這就是禪修!

天啊!我超喜歡這句。

 

 

 

連續寫三篇文章介紹這本【世界上最快樂的人】,只是希望有更多人變得更快樂。

記得前年和比利時的好友Vincent同遊香港時,他發現街上行人皆行色匆匆,沒什麼笑容,於是頑皮地沿路大聲問那些香港人「Are you happy ? 」Vincent一直不懂,這些辛勤的香港人這麼不快樂,賺更多錢有什麼用?當時我感觸頗深,原來歐洲人比我們富有的,不是金錢,而是生活態度。

我剛從美國畢業回國時,週末總是呼朋喚友的,上美食餐廳,跑誠品書局或逛唱片行、百貨公司。但享樂之餘,還是有許多生命的疑問得不到解答,於是開始尋找答案。年復一年,經歷更多的生命思索後,食衣住行的需求反而變得沒那麼重要了,生活變得很簡單、很簡單。

今年端午節時高雄接連幾天大雨,在校園裡走著忽然發現皮鞋裡“淹水”了,襪子溼了一大半!回到辦公室,趕緊把皮鞋脫下來檢查,才知道厚厚的鞋跟已磨出一個大洞,整個冬天都沒注意到,反正能穿就好,直到梅雨季節來臨,才知道踩到積水時鞋跟會進水。

這雙當時花400塊買的皮鞋竟不知不覺已跟著我11年了……

如果穿了一雙11年的舊皮鞋和其他衣著畢挺的人一起開會,都不覺得彆扭的話,生活上還有什麼不快樂的呢?

或許,我之所以快樂,就是因為「生活簡單」吧!

把這段「皮鞋的故事」附在【世界上最快樂的人】的介紹專文裡,剛好湊成「香蕉、草蚊、皮鞋」的快樂三部曲,希望你喜歡這樣的經驗分享。別忘了,要快樂一點哦!

 

 

 

 

001

這雙當時才花400元買的學生皮鞋,已經陪我度過11個年頭了。

 

 

003

厚厚的鞋跟磨出一個大洞,整個冬天都沒注意,反正能穿就好。

直到梅雨季節來臨後,才知道踩到積水時會讓腳跟浸泡在水裡。

 

 

006

除了鞋根磨出一個大洞之外,整雙鞋子都還能穿!多少非洲人

沒有鞋可穿,把這樣的鞋丟掉,老實說,總是覺得有點可惜……

 

 

002

哈!鞋根磨出破洞,但放到書桌上,看起來還頗像一件藝術品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