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癌症探秘:揭開最深沉的醫學謎團

 

     The Cancer Chronicles: Unlocking Medicine’s Deepest Mystery

 

     作者: 約翰遜(George Johnson)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5 / 08 / 31

 

     得獎紀錄

 

     ★《紐約時報》2013年度值得注目之書

 

     ★ 英國皇家學會2014年科學書獎決選入圍

 

 

 

 

 

 

 

 

癌症探秘:揭開最深沉的醫學謎團 

 

 

 

 

推薦一本好書!

 

自從老爸15年前得了癌症之後,我就經常閱讀癌症書籍,才能累積足夠的知識照顧老爸。

 

所以只要圖書館有癌症新書,我都會先睹為快。

 

但眾書之中卻沒有像這本那麼令人「震撼」!

 

它的「震撼」並非裡頭的癌症知識,而是:

 

1.作者以丈夫的身份,深情款款 為罹癌之妻尋找癌症起因的動人過程。

 

2.文筆優美 ……以極具感染力的文字風格,引領讀者瞭解癌症。

 

光這兩點就已令人刮目相看,因為一般科學研究的書都死板僵硬,但這本卻感性柔情。而且第一章就介紹「恐龍」……很酷吧!

 

為尋找癌症之因,作者從侏羅紀的恐龍開始研究,他想知道「恐龍會不會得癌症?」

 

若連恐龍都有癌症,那它就不能算是一種 文明病 了!

 

於是跑遍大小博物館,看盡各種恐龍化石,果然發現恐龍還是有骨癌。

 

震撼吧!所以1億9960萬年前的侏羅紀時代就有癌症了。

 

這是書裡第一章的目錄:

 

第1章 侏羅紀的癌症

來自科羅拉多的奇特化石……恐龍骨頭的病理學……腫瘤怪物……關於滅絕的流行病學……植物、魚類、爬蟲類也會長腫瘤……為什麼鯨魚不會得癌症?……一種我行我素的細胞

 

 

 

 

 

002

 

 

 

 

 

接著作者想進一步瞭解,沒有什麼工業污染的古代人會不會得癌症?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這是書裡的一段字:

 

知道癌症從遠古時代就跟著人類,讓人感到些許安慰。這代表癌症的發生不是我們的錯,我們可以竭盡所能的預防,但是那雙螺旋狀的基因序列就是有鬆脫的機會。這樣的壞損通常要累積數十年才會出狀況,因此診斷出來的癌症病人有77 % 是五十五歲以上的人。

 

想要針對過去幾世紀(人類平均壽命只有三、四十歲的時代)去尋找腫瘤留下的骨骸印記,簡直就像尋找罕見鳥類一樣困難。當時的人通常在還沒得癌症之前,就因為其他原因去世了。

 

 

所以作者便從恐龍及木乃伊的古人著手,深情款款為罹癌之妻尋找癌症起因。詳讀數百份文獻和書籍,歷經十年調查,訪談無數專家,出席各種癌症科學會議。加上陪伴妻子抗癌,面對各種治療,度過無數生死關頭,最後皇天不負苦心人,妻子終於戰勝病魔康復了!

 

只是,接下來……他們卻 因瞭解而分離離婚了

 

哇靠!這不止是本豐富的科學研究或散文集,更像高潮迭起的精彩小說。

 

(有沒有差點喘不過氣來?)

 

 

 

 

 

003

 

 

 

 

 

 

 

 

 

 

此乃這本《癌症探秘》在媒體的宣傳文字:

 

  對於癌症,你瞭解多少?

 

  癌症不是一種疾病,而是幾萬種疾病的統稱?

 

  哪些是貧窮人的癌症,哪些是富裕人的癌症?

 

  為什麼大腸癌最常轉移到肝臟,膀胱癌最愛轉移到大腦?

 

  卻很少聽說癌細胞從一邊乳房轉移到另一邊乳房?

 

  有三分之二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其中的三分之一靠戒菸,

 

  另三分之一靠規律的運動和健康的飲食習慣?

 

  「每日五蔬果」是抗癌的靈丹妙藥?

 

  許多人工合成物有毒,純天然的也有毒,那我們能怎麼活?

 

 

 

 

 

 

 

 

 

 

 

書裡最精彩之處乃這段癌症成因的解釋,簡略整理如下(頗值得參考哦!):

 

體內的細胞為了和諧運作,必須不斷交換訊息,決定什麼時候該進行細胞複製、建立新組織。

 

接獲訊息後,擔任細胞總指揮的細胞核,會激活適當的基因組合,就好比按對按鈕,或敲擊琴鍵奏出琶音一般。

 

但癌細胞就是那個執意孤行、不願意參與討論的細胞。

 

某次的隨機事件,或許是宇宙射線、某種致癌化學物,或純粹運氣不佳,導致某個細胞的DNA發生錯誤,從此它便和大家脫鉤。這樣的基因突變……直接啟動細胞分裂……這個細胞的分裂速度會遠高於周圍的細胞

 

事實上,這樣的錯誤隨時都在發生,但是我們通常不會因此就得癌症,因為人體同時也擁有遏止細胞“突如其來”生長的基因不過這種保護措施一樣會因為突變而失效

 

總之,我們的細胞核就是這樣不斷接收訊息,並從獲得的訊息中,判斷下一步該怎麼做。

 

這個過程牽扯到一連串分子層級的交互作用,也意味著更多出錯的機會。錯誤一定會發生、隨時都在發生,一旦發現錯誤,細胞也會試著修復錯誤的DNA。萬一真的修復不了,細胞會意識到內部的騷動,而為了大我犧牲小我,啟動自殺機制。但是很顯然的,這樣的防禦機制也會受到突變的威脅。

 

這個過程往往讓人以為是某個細胞靜靜蟄伏、經年累月的累積各種缺失。但整件事情的發生經過,其實是動態的。

 

一件意外導致某個細胞開始分裂,在它分裂產生的後代細胞之中,有個細胞又發生了另一種突變,接著,它的後代細胞又發生了突變。

 

這個族系的細胞存活的時間愈長,累積的突變也就愈多。

 

這時候,只有最後一個關卡可以阻止細胞無限制生長,那就是限制細胞分裂次數的「計數器」。

 

但只要突變得當,細胞就能讓這個計數器不斷歸零,而長生不死。

 

不斷複製的結果,造就出一群突變的後代,也就是腫瘤。

 

但是這樣還不足以構成威脅。

 

突變的細胞還要知道怎麼入侵周圍的組織,才會從良性變成惡性

 

即使如此,這個腫瘤也只能長到原子筆尖的大小,接著就會因為缺乏營養、或浸泡在自己產生的廢物中而死去。

 

不過,這個腫瘤如果和血液循環系統搭上線,就可以像吸血鬼般,吸取身體的養分,持續壯大。有了養分來源,癌細胞的分裂速度也更加狂妄了。

 

從癌細胞的立場來看,這代表更多的突變,同時也是更多的適應機會……有些改變可能使癌細胞更有效率消耗能量、更能忍受不友善的環境,最後進入血液循環或淋巴管內,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另關新天地,此乃癌症的蔓延。

 

 

我再把這整段簡略整理如下:

 

1.因為基因突變,導致某些細胞的分裂速度遠高於其他細胞。

 

2.但人體有遏止突變細胞增長的能力,突變細胞甚至會“自殺"以顧大局。

 

3.除非你身體狀況極差,否則突變細胞大都會被消滅。

 

4.但體內這種「遏止突變細胞的能力」也會因為基因突變而失效。

 

5.若真無法壓抑突變細胞快速增長時,最後仍有限制細胞分裂次數的「計數器」可把關,讓突變細胞無法分裂太多次。(這樣腫瘤便無法增長)

 

6.不過這種「計數器」仍會因突變而失效。

 

7.即使上列這麼多防禦功能都失效,這個腫瘤也只能長到原子筆尖的大小,便會因為缺乏營養而死去。

 

8.除非腫瘤和血液循環系統搭上線,才能吸取身體的養分而急速壯大。

 

9.若不幸地腫瘤真的長大了,要移轉至其他器官也是因難重重,請再參考下列這些書裡的文字。

 

 

癌細胞在選擇居住場所時,是非常挑剔的,一直到現在,科學家還是沒有辦法完全搞懂惡性轉移。

 

這些惡性細胞如何決定要往哪裡去?

 

什麼樣的環境對它們而言才是好的土壤呢?

 

和腫瘤原發處相似的組織肯定是最理想的,但是我們很少聽說有癌細胞從一邊的乳房轉移到另一邊乳房……

 

癌細胞通常會嘗試在不同的組織紮營幾次。

 

同一個腫瘤裡的癌細胞會彼此競爭,發展出各自的基因型態,使得某些癌細胞特別有利於在某種器官(例如大腦或是肺部)開始新生活。

 

癌細胞抵達有利地點後……會徵求當地細胞的協助。萬一合作沒談成,它們可能會選擇蟄伏個幾年、甚至幾十年,直到再度甦醒。

 

待第一個殖民地建立完成後,有些癌細胞會轉移陣地到其他地方,甚至回到它們的老家……這很可能是為什麼:外科醫師很有把握所有腫瘤都已切除,但是事後竟然又出現復發情形。

 

我原本以為癌症轉移不過是腫瘤細胞不分青紅皂白的進入血液循環,接著又亂無章法到處生長的結果,沒想到竟嚴謹得令人心生畏懼

 

 

 

 

 

005

 

 

 

 

 

所以雖然細胞突變隨時在發生,但要發展成「腫瘤」,仍有層層關卡要突破。

 

即使變成「腫瘤」,也需要能和血液循環系統搭上線,才能成長為「惡性腫瘤」。

 

就算長成「惡性腫瘤」,也要需要有利的環境,才能轉移到其他器官。

 

於是作者有感而發,說道:

 

思索這個過程時,有兩股反向力量拉扯著我。

 

都已經有這麼多關卡、這麼多制衡機制了,竟然還是有人會得癌症,運氣未免太差。

 

但是換個角度想,有這麼多地方可以出錯,竟然有人可以逃過癌症的侵襲,未免太厲害了。

 

 

而我想補充的是:

 

總歸一句,細胞突變雖是「隨機」,但因你體內提供了突變細胞生長的環境,它才能過關斬將演變成腫瘤,進而發展成惡性腫瘤。

 

所以除了飲食起居摒除不良習慣之外,切記要樂觀慈悲寬容讓體內充滿正面能量以避免形成利於腫瘤生長的環境

 

相信我!若你經常憤怒、喜歡抱怨,癌細胞絕對很容易在你體內演化成腫瘤。

 

 

 

 

 

006

 

 

 

 

 

 

 

 

 

 

 

作者並不像其他「老調重彈」的研究報告那樣,

 

歸納許多致癌原因,

 

而只是告訴你:

 

癌症的發生是突變累積的結果,沒有人可以找出每一次突變發生的原因。」

 

甚至我們認知的「化學物質致癌」或「輻射致癌」,書裡都找出極有趣的反例,在此也提供參考。

 

 

1.「化學物質致癌」的反例:

 

經過長時間的演化後,植物開始有能力合成可驅逐細菌、黴菌、昆蟲、嘴齒額動物等掠食者的化學物質。艾姆斯將他的研究成果發表在1983年《科學》期刊,內容描述了數種這樣的「天然殺蟲劑」,像是我們用來調味的黑胡椒裡所含的黃樟素和胡椒鹼都會在小鼠引起腫瘤。香菇所含的聯氯也會致癌。芹菜、蒲芹蘿蔔、無花果和香芹裡則有呋喃并香豆素(furocoumarin)、巧克力裡有可可鹼,另外,許多香草茶中都有吡咯里西啶生物鹼(pyrrolizicline)。幾年下來,艾姆斯不斷發現新的致癌物。1997年艾姆斯發表了一份報告,內容檢視了六十三種來自植物的天然物質,會致癌的高達三十五種。其中最令人震驚的是咖啡,一杯咖啡裡就含有十九種不同的致癌物,包括乙醛、苯、甲醛、苯乙烯、甲苯和二甲苯等。帶些推測,人想吃進肚子的「天然殺蟲劑」種類,要比人造的殺蟲劑種類多了上萬倍。他認為那些尋找化學致癌物的人,根本是找錯地方了。

 

 

2.「輻射致癌」的反例:

 

1945年投在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至少殺死了十五萬人,他們的死亡多是當場發生的,要不就是在幾個月後,死亡原因主要是受傷或輻射傷害。從那時起,科學家就開始監測九萬名倖存者的健康。統計結果指出,原子彈爆炸產生的輻射,引起了527個實質腫瘤死亡和103個血癌死亡。

 

山口疆(Tsutomu Yamaguchi)先後經歷了這兩次原爆。他當年因為工作出差到廣島,由於所在位置離核爆點非常近,所以受了嚴重灼傷,耳膜也因此破裂。在避難所待了一個晚上後,他回到長崎的家中,很不幸的,竟趕上了第三顆原子彈。山口疆在2010年才以九十三歲的高齡去世,死因是胃癌。我們無法得知,當時的輻射和這名老人的死亡有沒有任何關係,但是他的壽命確實比大多數人都要長。吃了太多鹹魚、恐怕才是罹患胃癌的主因。

 

 

所以,作者認為:

 

癌症的發生是突變累積的結果,沒有人可以找出每一次突變發生的原因。甚至,基因複製時的偶發性突變,會不會也另有其因?

 

我想像著一支複製人軍隊,每個人的基因都是一樣的,他們生活在同樣的地理環境,也擁有同樣的生活經歷。他們吃相同的食物、做同樣的事,但是有些人會在五十歲或六十歲時死於癌症,也有人要再過幾十年後,才會因為其他原因死去。就像多爾和佩托所說的,「一個人會不會得癌症,受到先天與後天的影響。」但是,最後得癌症的是誰,憑的恐怕只是運氣。

 

 

 

 

 

007

 

 

 

 

 

 

 

 

 

 

 

 

而我,還是這句老話:

 

除了飲食起居摒除不良習慣之外,切記要樂觀慈悲寬容讓體內充滿正面能量以避免形成利於腫瘤生長的環境

 

 

所以,推薦一本好書!

 

自從老爸15年前得了癌症之後,我就經常閱讀癌症書籍,這樣才有足夠的知識能照顧老爸。所以只要圖書館有癌症新書,我都會先睹為快。但眾書之中卻沒有像這本那麼令人「震撼」!

 

它的「震撼」並非裡頭的癌症知識,而是:

 

1.作者以丈夫的身份,深情款款 為罹癌之妻尋找癌症起因的動人過程。

 

2.文筆優美 ……以極具感染力的文字風格,引領讀者瞭解癌症。

 

 

 

 

 

 

 

 

 

 

008

00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