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

008

009

011

012

013

014

015

016

017

018

019

021

022 

023

024

025

 

 

 

 

 

 

    

 

近乎佛教徒(上)

 

 

 

 

 

 

其實……(不知是好是壞),我越來越不相信宗教了!

 

 

和朋友聊天時就告訴他一段搞笑理論:

 

某宗教主張「死後有天堂」,另一個則說「死後將投胎轉世」,

 

但真象只有一個,一個是真另一個就是假,

 

總不能死後“同時”上天堂又投胎轉世吧

 

 

至於「天堂和地獄」我也覺得只是虛構。

  

若是真的,那各種宗教所描述的「天堂和地獄」肯定一模一樣。

 

正如: 

 

派遣不同宗教人員前去南極,回來所描述的南極景象肯相同,因為世上真有南極。偏偏各宗教所形容的「天堂和地獄」各有其境,可見只是杜撰,並非事實。

 

同理,當你同時接觸到三個宗教時,也慢慢會知道應該只有一個是“真的",另兩個是虛構。

 

 

等你接觸到 100 個宗教之後,可能開始不相信宗教了,因為真實率只有 1%。

 

雖然這是我所謂的「搞笑理論」,但也不無道理。

 

所以,我越來越不相信宗教了!

 

 

閱讀越多宗教及哲學書籍後,我總覺得生活應該像「莊子」的逍遙遊,人嘛就是自然生自然死,如輕風陽光日月潮汐,無神、無鬼、無天堂、無地獄。

  

至於那些宗教的繁文縟節,是違背大自然的,不是嗎?

 

 

 

 

 

  

001.jpg

002.jpg

003.jpg

004.jpg

 

 

 

 

 

 

 

 

 

我說那些數千年演變而來的宗教繁文縟節違背大自然。

 

但宗教團體肯承認嗎?

 

當然不會,他們繼續在造神!

 

所以,才會把宗教領導人塑造得比地球還偉大。

 

 

 

 

 

005.jpg

當時我在花蓮靜思精舍拍攝這尊售價33萬的「宇宙大覺者」雕像時,

心裡一直覺得……真的有必要把宗教領導人塑造得比地球還偉大嗎?

 

 

 

 

 

 

但並非所有宗教派別都如此吹捧神性,

 

最近就發現一本書,直接表明「佛陀非神,只是人類」。

 

天啊!在這個唯恐世人不迷信的年代,敢這麼說,不怕信徒跑光?

 

 

 

 

 

 

006.jpg  

 

 

     近乎佛教徒

 

 

     作 者:宗薩蔣揚欽哲諾布(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譯 者:姚仁喜

 

 

     出版社:親哲文化

 

 

 

 

 

 

 

 

 

 

要先聲明一下,接下來這些文字並不是要反駁或澄清什麼宗教理論,只是推薦一本好書,簡略陳述書裡的觀點和大家分享。這些意見皆是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的想法,許或各位另有高見,無論如何都敬祝大家平安喜樂。

 

 

 

 

 

 

 

 

 

佛陀非神,只是人類

 

 

這本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所寫的《近乎佛教徒》多處澄清佛陀非神,只是人類,而且書裡直接以悉達多(佛陀的本名)稱呼之,就是要提醒世人,他並非神仙,只是一位開悟的印度王子。先來對照幾段書裡的文字:

 

 

悉達多的教法就是這種解脫的方式,而他的開示就叫做「法」。「法」有時被稱為一條「神聖」的道路,然而嚴格來說,在佛教中並不存在神性。一條道路就是一個方法或工具,帶領我們從一處到達另一處……(節錄自第116頁)

 

 

在與弟子須菩提討論時,悉達多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四百年之後,偉大的印度佛教學者龍樹呼應了這句話。在他聞名的佛教哲學論述中,他花了整個章節來「解析佛陀」,他的結論是,究竟上,並無外在存在的佛陀。甚至到今天,我們都常聽到佛教徒這麼說:若在路上見到佛,殺掉他(見佛殺佛)。(節錄自第121頁)

 

 

關於這段,佛學專家各有不同解讀,才疏學淺的我是覺得,佛存在於人的心裡(自身即佛),並無存在於外的佛。所以書裡也補充,悉達多只是一位偉大的老師(並非神),如此而已!請再參考下面的文字:

 

 

但從另一方面說,曾有名叫悉達多的人,出現在這個世界上,被稱為喬達摩佛陀。他曾赤足托缽走在摩揭陀國的街上。這位佛陀曾開示教法,照料病患,甚至到伽毘羅衛國探訪家人,佛教徒對這位肉身佛陀存在於西元前五世紀的印度,而不是現今的克羅埃西亞並無爭議,是由於多少世紀以來,他一直是啟發我們的泉源。他是一位偉大的老師……就是如此而己。(節錄自第121頁)

 

 

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問,悉達多是誰?他做了什麼如此令人讚嘆而偉大的事?他顯現了什麼不尋常的事蹟?在佛教中,證悟者並不是由其超自然能力(如飛行),或某種身體特徵(如第三眼)來斷定的。雖然佛陀本人常被描述為莊嚴殊勝、身呈金色、手柔軟、具帝王相,但這些形容主要對無知的土包子……才有吸引力。在嚴謹的佛教經典中,並不誇耀佛陀能飛翔以及顯神通的事蹟。事實上,在口傳教法上,一再地告誡佛弟子不要被這些不重要的特質所迷惑。(節錄自第147頁)

 

 

所以悉達多只是一位開悟的印度王子根本沒什麼飛翔能力或神通,在“嚴謹”的佛教經典中不會去談論這個,意即有很多“不嚴謹”的佛書會利用這些神性來吸引信徒。說穿了,用神性來吸引信徒是不道德的,但宗教團體敢承認嗎?有信徒才有財源,宗教組織才得以擴張。

 

悉達多王子當初創造的佛教明明不存在神性!(請參考第116頁)

 

宗教團體不敢說的,這本書倒是暢所欲言,不然你看這段:

 

由於某些佛教徒的技巧不足,局外人可能認為我們把佛陀和傳承上師當成神一樣的來崇拜。舉例來說,中國人稱某些上師為「活佛」,這種稱謂是滿危險的,因為雖然一個人可能藉由「觀想老師如佛陀一般」而獲得利益,但是不熟悉的人可能會認為這個學生被虐待狂騙子所矇騙了。(節錄自第181頁)

 

 

我不是佛學專家,僅愚昧地歸納幾個書裡的重點:

 

1.佛陀並非神仙,只是一位開悟的印度王子。

 

2.嚴格來說,佛教並不存在神性。

 

3.佛教的證悟者並不是由其超自然能力(神力)來斷定。

 

4.嚴謹佛教經典不談神性,“不嚴謹”的佛教書籍才會藉由神性吸引信徒。

 

5.稱上師為「活佛」很危險,因為佛在心中,無需外求。

 

6.所以聖嚴法師說:「佛在心中、佛在口中、佛在我們的行為中。」

 

 

 

 

 

 

007.jpg

 

 

 

 

 

 

寫到這裡,我終於瞭解……同樣是佛教(中國、日本、泰國、緬甸、斯里蘭卡、西藏、台灣),但西方人的佛教印象幾乎皆來自藏傳佛教。因為許多流亡歐美的仁波切講述佛教時,把宗教的「神性」排除了,因此較易被西方知識份子所接受。

 

詠給明就仁波切曾說:「如果你是受過訓練的佛教徒,那麼,你就不會把佛教當作一種宗教,而會把它當作一門科學,一種透過技巧探索自身經驗的方法。

 

若你仍有所懷疑的話,也可聽聽愛因斯坦的意見,他說:「如果有任何能夠因應現代科學需求的宗教,那可能就是佛教了。

 

 

 

 

 

 

008.jpg

 

 

 

 

 

 

 

 

 

 

 

沒有天堂,也沒地獄

 

 

書裡除了大膽表明「佛教不含神性」之外,也透露其實也沒什麼天堂地獄,不管天堂或地獄都只存在你心中。

 

 

根據書裡的文字,真正的「地獄」是:

 

上根器者,了知日常地獄的源頭,亦即我們的痛苦,來自於自己的覺受。他們知道並沒有所謂的審判之日或審判者。(節錄自第120頁)

 

 

書裡又補充:

 

對我們許多人來說,想了解地獄只是你自己瞋恨的覺受這種概念都非常困難了,更不用說空性的概念。

 

佛陀不想讓傑克(註:書中舉例的人名,因原書是英文撰寫,所以叫傑克)陷在個人的「地獄」中,但因為傑克是個笨蛋,又不能告訴他去處理自己的覺受和瞋恨心。因此為了他好,佛陀開示了有一個外在的地獄,為了避免淪落該處……傑克必須停止縱容自己不善的負面行為。(節錄自第119頁)

 

 

這段的兩個重點是:

 

1.「地獄」只是你自己瞋恨的覺受,而不是真的有「地獄」。

 

2.為了開導(笨蛋)信徒,佛陀只好創造一個外在的地獄,以規勸信徒行善。

 

抱歉!「笨蛋」那兩個字不是我說的,只是引用書裡的用法,各位千萬別怪罪於我。

 

 

悉達多沒有一開始就用空性來驚嚇大家,反而以一般的方式,諸如禪定以及行為規範 - - 做正確的事、勿盜竊、勿妄言等來教導眾多的弟子。根據弟子的本性,他定下了不同程度的出離及苦行,從削髮到不食肉等等。對一開始無法聽聞或了解空性的人,以及天性適合苦修的人而言,這些狀似宗教性的嚴格道路很有效。(節錄自第118頁)

 

 

這段是說,兩千多年前悉達多要教導「空性」時,並非大家皆能懂。所以針對那些悟性較低的弟子,先設定一些行為規範(勿盜竊、勿妄言、苦行、削髮、不食肉...等)讓他們遵守,再循序引導他們瞭解空性。

 

只是佛教發展數千年後,很多教派只強調那些規範,而忽略空性的重要。

 

於是衍生許多奇特的想法,例如:

 

1.只要虔誠唸經、拜拜就能保佑發財或治癒重病。

 

2.把資源回收物捐給宗教團體才算做功德,送給拾荒老人則不算。

 

其實這些宗教規範只是方法,只是引導開悟的道路,切莫本末倒置,執著於表面工夫。更何況……書裡又說了:

 

這些無限的方法就是道路。然而,道路本身終究也需要被拋棄,如同你抵達彼岸時,就得拋棄舟一般。你抵達時必須要下船。在完全證悟的那一刻,你必須拋棄佛教。(節錄自第122頁)

 

 

 

 

 

009.jpg

 

 

 

 

 

 

 

 

 

 

 

 

四法印

 

 

不談神鬼,不談天堂地獄,也不執著於佛法儀式,那佛教徒要修習什麼?

 

書裡這麼說,「 四法印」包含了佛教的一切。

 

一切和合事物皆無常( 諸行無常 )

 

一切情緒皆苦( 諸漏皆苦 )

 

一切事物皆無自性( 諸法無我 )

 

涅槃超越概念( 涅槃寂靜 )

 

這四句佛陀宣說的話,稱為「四法印」。「印」在此處意指確定真實性之印記……一般認為這四法印包含了佛教的一切。(節錄自第22頁)

 

 

1.一切和合事物皆無常( 諸行無常

如果你不認同世事無常的概念,而認為有些元素或概念是恆常的,那麼你就不是佛教徒。

 

 

2.一切情緒皆苦( 諸漏皆苦

如果你不能接受一切情緒都是痛苦的,而相信某些情緒是純然愉悅,那麼你就不是佛教徒。

 

 

3.一切事物皆無自性( 諸法無我 )

如果你不能接受一切現象皆具「空性」,若你相信某些事物能本其「自性」而存在, 那麼你就不是佛教徒。

 

 

4.涅槃超越概念( 涅槃寂靜 )

如果你認為證悟存在於時間、空間及能力的場域內,那麼你就不是佛教徒。

 

 

其實「四法印」真的不容易懂,有人終其一生都無法弄懂。悉達多因此先設定一些行為規範(勿盜竊、勿妄言、苦行、削髮、不食肉...等)讓弟子遵循,再逐漸引導他們體悟「四法印」。

 

然而,佛法本身終究也要被拋棄,如同你抵達彼岸時,就得拋棄舟船一般。在完全證悟的那一刻,你必須拋棄佛教。

 

只是兩千多年後,許多佛教徒只沉溺於唸經、燒香、拜佛、累積功德以供來世享用……等繁文縟節。

 

所以,(不知是好是壞)我已越來越不相信宗教了!

 

但這本《近乎佛教徒》不強調佛教的神性,較貼近我所認為的,人嘛就是自然生自然死,如輕風陽光日月潮汐,無神、無鬼、無天堂、無地獄。

 

所以讀起來趣味橫生,也推薦給大家。

 

 

 

不過《近乎佛教徒》的重點是解說「四法印」,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分析得非常精彩,對修心養性極有助益,下篇再詳細介紹。

 

 

 

 

最後,節錄書裡第37頁一段很有意思的文字讓各位思考:

 

我們習慣以「你擁有什麼」,而不是以「你是什麼樣的人」來評斷他人。

 

 

 

 

(下篇待續,解析四印法。)

 

 

 

 

 

 

 

010.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近乎佛教徒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in 的頭像
    Shin

    音樂旅行

    S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