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華 園 黃 字 團 【 龍 四 】 嘉 義 公 演
「歷史的一頁尚未寫盡 硯上的筆早已凝乾」
此乃林語堂長篇小說《京華煙雲》電視主題曲裡的一句。
這部史詩風格的文學鉅作
述說 離亂承合的時代裡 家族之悲喜愛恨,
我很喜歡這種枝繁葉茂的家族故事。
當然除了《京華煙雲》,還有《紅樓夢》……
最輝煌時總是最滄桑 最明亮時總是最迷惘
最美麗時總是最淡泊 最繁華時也是最悲涼
紅樓往事如夢,無可追。
但放眼台灣,
尚有一個粉墨登場的大家族正在寫歷史,鑼鼓鏗鏘熱鬧無比,
此乃 明華園 也!
我喜歡明華園真的不止是他們的戲,
而是那股 美麗的家族力量,枝繁葉茂生生不息,比舞台上的演出還精彩。
七月份明華園黃字團要在嘉義文化中心演出《龍四》,
宣傳海報上剛好就 氣宇非凡放著 冊卷 及 筆硯。
頓時讓我想起《京華煙雲》裡 硯上凝乾的筆……
只是此時
凝乾的筆又溫潤著雅墨,為 明華園 寫起輝煌磅礡的戲劇史。
前面寫了這麼多,就是因為這幅筆硯之圖:
此次演出的「龍四」乃是龍的第四個兒子,名為狴犴,形似老虎,喜嗜訴訟,圖像常見於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
因龍四喜嗜訴訟,所以筆硯不離身。
也因筆硯,讓我聯想起《京華煙雲》的
歷史的一頁尚未寫盡 硯上的筆早已凝乾
所以
此次拍攝特別想呈現一種「時光荏苒、往事如煙」的感覺。
於是,有了這樣的影像:
或者,想捕捉那種「虛實相映、鏡花水月」的慨嘆,
最輝煌時總是最滄桑
最繁華時也是最悲涼
就如這張 虛實相映 的相片:
但效果皆未如預期,反正就是「心中有意境,但手拙拍攝不出來」……
此乃藝術創作時的一種「悲哀」。
不過人生就是這樣,哪能常常如人所意,所以要謙虛為懷,多學習,別自大。
接下來就是2015年7月17日(星期五)接連兩天前往嘉義拍攝的相片:
我很喜歡這張相片!
明華園黃字團的牌匾 和 嘉義文化中心音樂廳的布幕
在色調上居然如此貼合,
莫非“注定”要經常來此演出。
千萬別以為到嘉義演出很簡單!
劇團的主要演員來自潮州,另外借調的其他工作人員來自台北。
以各佔 50% 來算,
若在台北演出,可省下50% 的住宿費,因為借調人員可以回家睡覺;
若在高雄演出,也可省下50% 住宿費,主要演員可回潮州過夜。
但在嘉義演出,所有的人皆要夜宿嘉義!
百餘人綵排及演出幾天,
就要多花幾天的住宿費,
製作成本高出許多!
所以,大隊人馬來到嘉義演出可是機會難得呢。
光這幕開場戲就綵排多次,要確定每個人的位置及表情都達到最完美狀態。
我好喜歡這幕景,城牆畫得很有質感。
天啊!其中一位演員居然可以跳到肩膀的高度,真是輕功!
這是明華園玄字團的當家小生陳昕宇,唱功及演技都超棒。
在樂池起立謝幕者是武場領導陳孝駒,黃字團陳子陽團長的兒子。
準備綵排了,勝國導演正和文場領導周偉恩溝通。
有場戲要異動,勝國導演、武術指導陳子豪及文場領導偉恩正嚴肅討論如何修潤。
右邊長條白布正瞬間落下,形成美麗的布紋。
我總覺得素顏的昭婷,極美。(昭婷乃孫翠鳳的長女)
陳子懿(右)演技大躍進,肢體及表情都豐富許多,
今年要北上唸大學了,前途無量。(子懿乃勝國導演的兒子)
這是陳靖瑋(昭瑋),
綵排時就病奄奄的,連說話都氣若游絲,好像是重感冒。
當晚抱病上台,只見他奮力演出,全然看不出任何異樣。
我在台下看得感動萬分,這種敬業精神實在令人敬佩!
相片中「劈腿者」乃李麗君也,
她演什麼像什麼,尤其這種蕩婦角色,戲份雖少卻非常搶眼。
一位99歲的老阿嬤特地前來看戲,真是令人動容的畫面!
旁側的親人一直勸她別如此舟車勞頓,但老阿嬤還是堅持過來觀賞《龍四》。
接下來是明華園三代同堂的相片:
這是明華園第二代的陳勝國導演
這是明華園黃字團的陳子陽團長,也是勝國導演的長子,明華園第三代。
左上是子陽團長的長子陳孝駒(武場領導),
左下是子陽團長的次子陳孝駿,兩個都是明華園第四代。
右二則是黃字團當家小生翁妙嬅,右一是文場領導周偉恩。
這張相片,我超喜歡。
這位蹲在地上的“外調勞工"(簡稱「外勞」)乃長期和黃字團合作的蔡老闆,
這幅大型海報乃他所設計,
而且親自出馬,幫忙張貼於音樂廳入口處。
相片則是子陽團長特別為我租用直升機,由上往下拍攝的……哈哈哈!
此乃當家小生翁妙嬅,
我很喜歡這件衣服,但查了半天還不知那英文是什麼意思!
中場休息時間,大家都湧到場外繳交演出的問卷調查表了!
後記:
我好喜歡勝國導演寫的這齣《龍四》,
真的很好看。
尤其經過勝國導演一再潤飾,
從悲劇修改成喜劇,
再到現在爐火純青的終極版本,
真的、真的很好看。
而且演出陣容非常堅強:
明華園黃字團當家小生 翁妙嬅
繡花園團長 董如玲
明華園青年軍團長 陳昭婷
明華園玄字團實力小生 陳昕宇
每位都是實力派,
再加上演技超棒的陳靖瑋及陳子豪,
讓整齣戲精彩無比。
所以,
再次感謝勝國導演及子陽團長
讓我有機會再觀賞到這部精彩絕倫的《龍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