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美術館特邀國際攝影展【你見過的風景我走過】
(建議用電腦版觀看,沒有廣告,較易閱讀)
台東美術館2025/0329~0720特邀國際攝影展《你見過的風景我走過》
一場靜謐與極簡的攝影對話!
法國攝影大師 埃里克.普瓦特凡(Éric Poitevin)
他的作品經常以自然光與純白背景拍攝,
細膩呈現主體的質地與存在感,
猶如一種靜默而深刻的凝視。
作品曾在法國、比利時、希臘、奧地利、瑞士、美國等地展出,
巴黎龐畢度中心、羅浮宮、凡爾賽宮、梅茲龐畢度中心、里昂當代美術館、比利時攝影博物館、日內瓦現當代美術館等皆有其攝影作品典藏;
而且是法國珠寶品牌 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的指定合作藝術家。
此乃攝影展的海報,
難怪人家會形容埃里克(Éric Poitevin)的作品
猶如一種 靜默而深刻 的 凝視
對「時間」、「物質」與「死亡美學」有獨到的呈現手法。
■
《你見過的風景我走過》乃埃里克(Éric Poitevin)的 亞洲首次個展。
由旅居法國的攝影史學人蘇盈龍策畫,為呼應台灣東部的自然環境,讓觀眾感受東、西方對自然概念的相似性,精選「林野」、「閒花枯草」、「動物之殤」、「人體風景」等4個系列40餘幅作品來台東展出,多幅作品為首度曝光。
為說服埃里克這樣的攝影大師來台東開展,策展人蘇盈龍特別整理台東自然景觀的文字及影像供其參考。埃里克對大自然有種與生俱來的依存感,他的攝影風格和台東的大地山川也頗切合,於是這場靜謐與極簡的攝影對話便在台東美術館悠然開展。
簡言之,埃里克的作品就是非常台東!
他生長在法國東北部的隆吉永(Longuyon),乃第一次世界大戰「凡爾登戰役」的古戰場。當時有 6 個村莊被摧毁,遍地滿覆砲彈及 10 餘萬士兵的遺體。戰後法國政府放棄重建,選擇在原地造林,讓遺跡與殘骸在自然植被下隱没。
埃里克就生活在這樣一座古戰場的茂密森林裡,所以他說:「影像讓我與樹木、人或是動物,即使是死去的,建立起一種關係。」而作品就來自他的日常起居,藉由林野、藤蔓、枯草來呈現大自然在時間消逝裡的美麗與哀愁。
或許,埃里克鏡頭下的美麗與哀愁特別適合在 台東 呈現。
上圖乃2025年4月8日我在台東拍攝的稻田,下圖則是埃里克的作品,都是靜謐的美麗與哀愁。
■
其實,2006年我就在比利時看過埃里克(Éric Poitevin)的作品了!
那是一場名為《動物園》的藝術聯展。
將近 30 位各國藝術家裡,埃里克的「馬後腿」(horse hindquarters)就被大會選為主題海報,可見當時他就已是 國際大師 了。
沒想到,20 年後埃里克居然來到台東開展!
上圖:2006年比利時《動物園》藝術特展的海報,封面作品就是埃里克的「馬後腿」。
下圖:《動物園》藝術特展的迴響熱烈,觀展人潮洶湧。
■
如何欣賞埃里克的攝影美學?
埃里克的作品源自於生活,他成長所在的森林乃古戰場,因此拍攝許多骷髏頭與人體。林間有鳥獸死亡,這些「逝去之軀」被埃里克優雅地保留在作品裡變成「時間的永恆」,他也以獨特的細膩手法來呈現生物存在的「質感」。
欣賞這樣的作品,不需要太理智,但要安靜凝視。
猶如在獨坐於雅緻的手工木桌前,細細品味瓷盤裡僅呈的一根蔬菜。
慢慢咀嚼一根蔬菜,讓葉菜之鮮美逐漸散發在味覺裡,這便是埃里克的攝影美學……單純、極簡與靜謐!
說到「單純、極簡與靜謐」,埃里克在法國出版過一本攝影作品集,厚重精美的銅版紙印刷,封面居然沒有書名及作者,「極簡」到難以想像!
若非大師級藝術家,誰敢這樣?
更誇張的是,書裡有許多留白頁面,非常雅緻。
連出版作品集都堅持自己「單純、極簡與靜謐」的風格,這就是埃里克。
左邊是埃里克攝影集的封面,沒有書名及作者,右側乃書裡眾多留白頁面之一。
■
接下來是 五則藝術家對埃里克作品的分析。
「林野」系列以大尺幅相片呈現不同面貌的「自然之景」,觀看作品時猶如凝望一座幽深的樹林,漸漸忘卻時間與空間,只記得「自己曾經存在於那片大自然之中」,卻不知位於何處。所以,是熟悉也是陌生。
此乃步入展場的首批作品,當下我頗震驚,怎有人拍攝的森林如此不講求光影與色彩?
我們習慣看的是國家地理雜誌那種炫麗的唯美拍法,來到埃里克這裡,忽然就沉靜下來了。原來國家地理雜的相片就只是精彩相片,但埃里克的作品卻可以讓人走進森林裡去。
還有,要給台東美術館的展場 1000 個讚,因為現場光線及地板反光的完美搭配,讓這系列「林野」作品有極美的倒影,頗具超寫實之幻境效果。
雜花野草從森山林被埃里克帶回工作室,精心拍攝成影像後,「平凡無奇」的花草便從大自然中獨立而出,重新被賦予新的圖像意義。因為埃里克的美學魔法,讓草花從荒原被抽離至人類審美的注視裡,從此不生不死!
他讓「生命與死亡」、「短暫與永恆」平衡在攝影作品裡。
你有多久,不曾如此專心凝視一株植物的枝葉了?
埃里克的攝影作品不具有「敘事」的野心,也不尋求承戴「紀實」的社會觀,僅以「正面透視的巨幅作品」及「瞬間即永恆的概念」來表達自己的寫實主義。
每件作品皆苦心摸索,有時需要數個月才能讓照片主體形成他想要的概念,然後精心構圖並反複調整細節,才能拍出完美無瑕的作品。
簡單說,就是很專注、很挑剔、很完美地拍攝一件作品,沒要說什麼故事,也沒要記錄什麼,只是一種「瞬間即永恆」的影像呈現。
所以,即使拍攝撿回來的鳥屍都可以美成這樣!
埃里克擅長將 存在/空無、貼近/疏遠、飽滿/耗盡、混濁/清晰、可見/隱藏、構成/分解……等反義詞同時呈現在作品裡,並消弭兩者間的矛盾。
所以,只要在兩個反義詞之間加上「既」及「又」,就足以形容埃里克的攝影風格了!
例如:
既存在/又空無
既貼近/又疏遠
既飽滿/又耗盡
既混濁/又清晰
既可見/又隱藏
而此次《你見過的風景我走過》攝影特展 既法國/又台東
在埃里克的作品裡,「框架乃突顯取景的方式,它是一種設定、一種保護、一個邊界、一個舞台」。
因此,光線、格式、紙張和取景都需與拍攝主題密切呼應。
像這張作品裡鹿角下那個白框就美到不行,我在展場凝視許久,極度讚嘆後當場問埃里克:「你如何打光的,怎麼可以把那個白箱子拍得如此純淨無瑕?」
他笑說,沒有打光,也沒有後製,完全是自然的光線。
聽完,我簡直跪拜於地,如此神級的拍攝手法,超厲害!
而這幅「人體風景」的大型作品,直接將地板切除,讓身軀攤在底部,甚至裁去部份肌膚,現場的影像極為震撼,又是另一種神級的框架處理手法。(再次跪拜)
■
接下來,都是我在展場拍攝的相片,當時有幸參加埃里克親自導覽的場次,所以捕捉到大師許多珍貴的影像。
埃里克親自反覆檢查作品是否有任何細微的瑕疵,他對作品的品質要求極高。
■
後記:
台東美術館這場《你見過的風景我走過》非常精彩,難得能近距離欣賞到國際級大師的作品,不去看頗可惜!
而且,
只要現場拍照上傳臉書等社群軟體,即可獲贈獨家編號的限量海報。
像我這種沒臉(書)的人,就只有羨慕的份,雖然蒞臨現場多次(作品精彩值得反覆觀賞),卻一張海報也拿不到,哈哈哈!
不過,我已有埃里克(Éric Poitevin)的簽名卡片,心滿意足矣。
那天在埃里克下榻的GAYA渡假酒店遇見大師,我送上親自拍攝的台東巿區遠眺(剛好就在GAYA拍攝)。他超開心,立刻簽名回贈一張此次展覽的精美明信片,瞬間我雀躍如鳥……猶如 20 年前,首次看到埃里克的作品那般。
此乃我送給埃里克的「台東巿區遠眺」,讓他記得曾經來這座山海交接的城巿開過個人攝影展。
感謝 GAYA 渡假酒店的戴美玲董事長瞬間搶拍這張相片,完美記錄埃里克幫我簽名的情形,桌上有我送他的相片及他送我的簽名明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