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2008 / 10 / 23 21:47 張貼於 yahoo 部落格
經常看電影卻極少寫影評的我,將近十年前寫了這篇「曾經.愛是唯一」。趁著連續張貼了兩篇電影文章,把這篇也一起補上,否則大概永遠不會讓它“重出江湖"了。沒辦法!年紀越大對這種愛情電影……越無感,哈哈哈!不過仍喜歡當初看完時的那種悸動,畢竟我們都曾年輕過。反正十年前我曾寫過這樣一篇文章,若你也閒閒沒事,就看看我寫些什麼吧!
曾經.愛是唯一
Once
前天看了一部音樂電影,
一首又一首動聽的歌,唱出一幕又一幕的清馨愛情。
不煽情,也不濃烈,
看完
卻久久不忘。
你知道嗎?
兩個擁有同樣夢想的人,在音樂裡相知相遇,
是件多美好的事。
這部電影叫「Once」,中文翻譯作「曾經.愛是唯一」。
故事描述一位懷著音樂夢想的街頭藝人 ( Glen Hansard 飾 ),一事無成地,只能在老爸的舖子裡幫忙修東西,順便上街去唱歌賺些零用錢。後來遇到一位來自捷克的女生 ( Marketa Irglova 飾 ),為了養活母親及稚女移民到愛爾蘭,白天兼差好幾份工作,晚上則照顧家人。平淡的日子裡,她只想擁有一台鋼琴能夠繼續創作,也排解生活的苦悶。
兩位對音樂有著同樣熱情的人相遇後,彼此鼓勵、攜手創作,譜寫出許多屬於他們的愛情音樂,也分享著生活裡的快樂與悲傷。
這部由約翰卡尼 ( John Carney ) 執導的音樂愛情電影沒有專業演員,但由兩位專業音樂人演出男女主角反而讓影片增色不少。兩人清新樸實的氣質為本片奪得柏林影展及日舞影展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等大獎,首首動聽的插曲皆由 Glen Hansard 及 Marketa Irglova 親手譜寫,今年 ( 2008 ) 更贏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
網友 David 曾留言向我推薦這部電影,但讓我動心想去看的原因尚有:
1. David 是個喜歡音樂的人,音樂人介紹的音樂電影當然“動聽”可期。
2.「曾經.愛是唯一」的導演說這部戲是為所有追逐夢想的都柏林音樂人所拍,而都柏林的音樂水準很高,每年的都柏林戲劇節 ( Dublin Theatre Festival ) 都吸引全世界成千上萬的戲迷,所以我對這部在都柏林拍攝的電影頗感興趣。
3.大致上來說,影展評審所選出的最佳影片會比較沉悶,票房好的商業影片總是缺乏深度,而這部由影展觀眾所票選出的最佳影片則介於兩者之間,通常會「叫好又叫座」。
4.飾演男主角的 Glen Hansard 和著名古典鋼琴家顧爾德 ( Glenn Gould ) 有著相同的名字,而這個“Glen”則是我最常用的網路化名,因此對這部電影頗有好感。
於是百忙中抽空去看這部「曾經.愛是唯一」,
卻意外地愛上這樣一部 淡得不能再 淡 的音樂電影。
片中有幾段讓我印象深刻的情節:
1.
男主角 ( Guy ) 白天在街頭演唱的都是通俗流行歌,晚上才唱些自己的創作。所以在街頭賣花的女主角 ( Girl ) 白天路過時從不駐足聆聽,直到有一天晚上聽到 Guy 寫的歌,才深受感動。
Girl 問他:「這麼好的歌,為何白天不唱?」
因為白天要賺錢,所以只能唱些通俗的歌!(多諷刺)
看到這段我心有戚戚焉,藝術家們都知道任何作品皆有「媚俗」和「抒發」之分,「媚俗」作品用來賺錢維生,個人「抒發」的作品則用來和知己好友共享。
2.
Guy 和 Girl 騎著摩托車到海邊兜風,互聊許多心事。
當 Guy 知道 Girl 已在捷克結過婚,就問她怎麼用捷克語說:「妳愛他嗎?」
Girl 教他後,他就用捷克語問 Girl:「妳愛他 ( Girl 的丈夫) 嗎?」
佇立在海邊的 Girl 想了一會兒,用捷克語對著 Guy 說:「我愛你!」
Guy 聽不懂,一直要追問 Girl 那句捷克話是什麼意思……
我超喜歡這段。
喜歡一個人的時候,當對方聊起舊愛,我一定也會好奇地問:「妳還愛他嗎?」
3.
後來 Guy 決定到倫敦去發展音樂生涯,得先租用錄音室錄下自己的作品以便日後 demo 用。閱人無數的錄音師看到 Guy 他們幾個音樂瘋子來錄音時,只是漫不經心地操作著機器,反正他是拿人錢財提供服務。但當 Guy 唱出他自己寫的歌時,錄音師立刻發現這是好作品,於是態度全改,用心地幫他們錄音。
在現實生活裡,我們常會以刻板印象或先入為主的成見來評判一個人,但作品卻是真實的,無法偽裝騙人,好就是好,壞就是壞,這點所有藝術創作者都明瞭。
遇到好的藝術家,大家都會惺惺相惜,我頗有同感。
4.
電影並沒有感人的圓滿結局,兩人只是淡淡地又各自生活著各自的生活。
Guy 要去倫敦發展時,老爸幫他籌了一筆租屋費用,出發當天他卻把這筆錢拿去買了一台鋼琴,請人送去給 Girl。而他,則淡然搭機到倫敦浪跡天涯。
這麼平淡的結局,反倒讓我感動。
愛一個人,若無法在一起,就全心祝福對方。這樣的愛,才是真愛。
從電影裡,每個觀眾都看得出男女主角彼此深愛著對方,卻為何不能結合一起?
我和導演的看法很像,愛不一定要「天長地久」,但要美好地「曾經擁有」。
所以我才說:
若愛,終究「 盡 歡 而 散 」倒也不枉此愛!至少已盡歡了。(這道理多少人能懂?)
電影裡有不少對愛、藝術及生活的詮釋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
所以我很喜歡這部「曾經.愛是唯一」。
沒錯!在我三十歲以前是認為「愛是唯一」。
現在,
我會微笑告訴你,「愛」絕對不是唯一,
生命裡有更多更寬廣的愛,它們都交錯存在,也可能隨時消逝。
參考資料:
【曾經.愛是唯一】的男、女主角Glen Hansard與Marketa Irglova都深具樂器演奏及歌曲創作的才華,Hansard是愛爾蘭搖滾樂團The Frames的創始團長/主唱/吉他手,13歲時就輟學在都柏林的街頭走唱,1990年組成The Frames樂團,並與Island唱片公司簽下唱片合約,沒多久Hansard透過在名導亞倫派克所執導的音樂片「追夢者」(The Commitments)演出的機會,讓全球影迷注意到他的音樂才華。他的The Frames樂團也持續發表專輯並四處巡迴演唱,他們剛在2006年發表新作「The Cost」,Hansard同時也在這一年與本片女主角Irglova合作了個人首張專輯「The Swell Season」。
出生於捷克的Irglova 7歲時就接受鋼琴訓練,9 歲轉而勤練吉他,就在Hansard到布拉格訪問期間,兩人結下音樂緣分進而合作了一張專輯。
本片導演約翰卡尼(John Carney)曾經在1991-93年間擔任The Frames樂團的貝斯手,後來轉居幕後,負責拍攝樂團音樂錄影帶,也曾編導了愛爾蘭電視史上頗受歡迎的影集「Bachelors Walk」以及由Cillian Murphy主演的電影「On The Edge」。
【曾經.愛是唯一】不僅是為了所有追逐夢想的都柏林音樂人所拍,也是約翰卡尼(John Carney)與他的音樂界朋友們的親身寫照。導演曾說「在電影製作的過程中,我彷彿重新回到了16歲的青春時光,一部攝錄機、一群朋友和一些歌曲,就能讓我們感動不已。我相信觀眾也能夠透過電影感受到這的情感,而這就是這部電影觸動人心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