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裡「航海家的聚會」的篇名頁
2012年10月01日我出版了《三毛住過的加納利群島》這本書,限於篇幅許多相片無法放進書裡,再此特別把遺漏的相片精選於此和大家分享,建議可參照書裡的頁面閱讀。
航海家的聚會 2011年4月5日(星期二) 請參閱《三毛住過的加納利群島》第16頁
這本書除了介紹加納利群島之外,有些「文化差異」我也特別喜歡強調,而這篇「航海家的聚會」要講的就是海洋文化。
台灣因為過去的“戒嚴”所以長期嚴禁居民從事航海活動,所以我們的生活裡就是少了一塊「海洋文化」的拼圖。而在比利時你可以看到真正的海洋民族,他們的邊境只有1/10是海岸,但大家都很珍惜那片湛藍,境內有運河連結海洋,人們喜歡自己開船到大海去。好友Vincent有一群喜歡航海的朋友,經常呼朋喚友到海上去混個幾天幾夜,或者乘風破浪航行到荷蘭或英國去。而整個歐陸已被蛛網般的運河貫穿連結,所以開著船就可航行到各個國家去,即使是內陸國。停泊港灣時,就上岸吃頓異國美食,採購完捕給品後又繼續啓航,等待下個停泊處及下一場驚喜。
在台灣人們只會開車旅行,但歐洲人卻喜歡開船旅行,偏偏我們自稱是海洋民族……
每次我到比利時對這種海洋文化都有深刻的體會,所以利用這篇「航海家的聚會」將這些感受寫出來。
■ 這些相片後來版面都容納不下,沒放在書裡:
這是Vincent三樓的攝影棚,也是我在比利時的固定“私人套房”,每次來Vincent家就窩在那裡睡覺。靠牆有張像沙發的藍色小床就是我安身之處,左前方有我的行李皮箱。
天剛破曉就起床了,台灣時間應是下午一點多鐘,但窗外的布魯塞爾卻是赤焰漫天的赭紅色晨曦,像一場詭異的寓言,藉著夢囈及耳語傳遞在居民的沉睡裡。這是當時拿起相機所拍攝下來的相片。
Vincent翻出一本1930年的雜誌,要我看裡頭一幅法國人繪製的中國國畫,那種不中不西、以雞為鳳、畫蜥為龍的畫風極有趣,這就是書裡所提到的那幅畫。
出發了,要開車去Antoing河港了!此時我們正要出門,這是Vincent家的一樓,背後全是他的裸女攝影作品。
上面這兩張都是在Antoing河港拍攝的,當時我就是刻意要拍攝出中國國畫的味道。這系列作品我自己都很喜歡,可惜都無法放到書裡。
Antoing河港
這是Vincnet他弟弟的船,船艙裡頭就是這樣,很舒適的。
從Vincnet他弟弟的船望出去的河港景像,此時航海家們都去用餐了,剩下我在船裡。四周景色極美,我一個人在船上獨處,有種美麗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