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信片01

明信片08

明信片06

明信片07

明信片03

明信片04

明信片02

012

016

013

 

 

 

 

 

希臘、土耳其、埃及在我的旅遊記憶裡始終是被遺忘的一段,那時的我還很“正常”,和大家沒兩樣,出國旅遊主要是血拼、享樂並帶些潛藏的炫耀成份。相機則是用來幫自己「拍照」,不管什麼地方都要「拍照留念」,把相機交給別人,請對方幫自己拍照,然後再等對方把相機遞過來,換我幫他拍照。

所以,相機有80%是別人在按快門。

當時都用底片拍照,成本高,當然以拍攝自己為主,哪捨得用來拍攝風景。

就這樣,旅遊時就拼命拍攝自己,行有遺力再趕快血拼紀念品。回國當然要買很多特產請人,並付上相片(裡頭都是自己)等待對方讚美。表面上是說要和好友分享旅遊經驗,私底則暗藏些許“炫耀”成份。

我的希臘、土耳其、埃及就是那種旅遊心態去的……

等到因緣際會出版了我的冰島旅遊書之後,希臘、土耳其、埃及這種“爆笑”旅遊生活照就不敢拿出來「曝光」了。

過了這麼多年,生活開始變得簡單,旅行也一樣,總是悄悄的去,淡淡地回來。旅行是用來沉澱自己,放鬆心情和自己相處。攝影則成一種「相遇」的哲學,用來記錄時間、空間裡和人事物相遇的美學。什麼都放輕,什麼都變淡了,終於肯勇敢回來面對希臘、土耳其、埃及這些“俗又有力”的旅遊記憶。

花了些時間把當時的相片找出來,每張都是自己,都是別人幫我拍的,粗糙的構圖及青澀的模樣實在好笑。倒是那時竟然搜購兩百多張明信片,說來好笑,買回來十幾年了,今天(20131027)才翻出來看第二遍,真不知買這些明信片有何意義?乾脆選幾張掃瞄起來和大家分享,至少比塵封在書櫃裡好。

 

 

 

這是土耳其部份,旅遊時間19987月。

 

 

幾年下來,因緣際會去過數十個國家,每當朋友問我:「去過的國家中,最想再去的國家是那一個?」 

我的答案總是「土耳其」。

 

我喜歡土耳其這個國家,因為「我喜歡那片土地上的人民」。

 

 

那年我剛從埃及過來到土耳其,心情尚停留在一種“防衛狀態”。在埃及,纏人的小販及不絕於途的乞錢孩童,讓我的旅程蒙上一層隔閡,慢慢地形成一種防衛心理。到了土耳其,仍會“防衛性”地想去避開一些混雜的人群。

往來於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大型渡輪上,兩位中年土耳其男子問我要不要一起合照,我怔了一下,倒也大方地和他們合照,拍完沒敢多聊,我就上到甲板去晃了。十多分鐘後,其中一位找到我(渡輪很大艘,他可能費了點勁才又找到我),我心裏打量著“他想幹什麼”?行騙或耍什麼技倆?他一口生澀的英文加上一陣比手劃腳後,遞出一張剛撕下來的廣告紙,背面寫上了一些文字。(推銷商品或什麼巫術嗎?)又吱吱唔唔一會兒,我弄懂了,是要我把我們合照的相片寄給他。鬆了一口氣,我笑著說「OK」,他也微笑,點頭道謝離去。到岸後,我挾雜在人車陣中,等待下船。一輛米色的大型轎車裏頭忽然有人向我招手,我顧自提著行李,沒多去理會,一會兒車窗搖下來,頭手都探出來揮動並對我喚著「Photo, photo, thanks…」我才會意過來,原來是那兩位被我擬為是“惡徒”的中年男子在提醒我,別忘了把合照的相片寄給他們。開那麼豪華的車子,可能是有錢的大企業家,卻被我誤為是“惡徒”,我心裏偷笑著。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這地方的人民,似乎有點“可愛”。

搭車到土耳其的舊都布爾沙,把行李放置在旅社後,就步行出去逛。沿著山坡走,一位微胖的中年人向我打招呼,體面的衣著及刮得整齊的鬍子,親切地問我從那裏來,並邀我去他家喝個咖啡。我仍是很“防衛性”地謝絕,笑著推說等一下要搭車了。「很可惜,很可惜…」他一直說著,並自我介紹他是市政府的人員,歡迎我到布爾沙,手指著前頭的房子,說是他家,下次來布爾沙記得去他家喝杯咖啡。我望著那棟山坡的歐式白色建築,前庭的雕像及小水池,都爬滿著葡萄藤。嗯!好別緻的樸素別墅。咖啡是沒去喝,卻嗅覺到土耳其的人情味。

接下來幾天的行程裏,就喜歡到市集或鄉間村落找“土”耳其人聊天。他們不土,倒幾分純樸,通常不會說英文,或微笑或手勢就可以和他們“聊”上一陣子,偶爾會請你喝杯蘋果茶。雖然也有幾位“奸奸”的商販,但大部份的人都是親切又單純。同樣是回教國家,比起其他中東區域,土耳其民風開放多了,但又沒有一般歐洲人那種白人優越感,讓我印象極深刻。我真的喜歡那裏的人,那片橫越歐亞古國裏的純樸人民。

有幾百個理由及原因可以建議你去土耳其旅遊,

除了「去特洛伊看木馬」……

 

 

 

 

去「特洛依」!

自然而然地會懷著千傾萬般的文學情緒,

只差頭上沒載著桂冠,手上沒持著七弦琴,

但身子裏早已全全然然一副吟遊詩人的心情。

不管車程多顛簸,或天氣多酷熱,永遠無法消止心中那股史詩般的文學心境。

彷彿血液不斷洶湧著古希臘那份絕美的氣勢,

心底的澎湃,

聲聲狂呼著「特洛依,我來了」。

我來了!

我來了!

沒錯,我是來了,

可是「特…洛依」,怎樣像我外婆家,屏東鄉下的草圃田呀!

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每個角度都“很”一樣。

(沒說謊,不誇張,請參考下面的相片,你看這位老外都不相信這就是特洛依)

 

 

特洛依new01

 

 

木馬呢? 那座千古傳說中的雄偉的木馬呢?

終於在一片野草坡上,尋到史篇裏的“巨”馬。

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每個角度都“很”失望。

(絕沒說謊,絕不誇張,請參考下面的相片)

 

 

 特洛依new02

 

 

有幾百個理由及原因可以建議你去土耳其旅遊,

除了「去特洛伊看木馬」……

若真的想去「特洛依」,也無妨,

但最好不要懷著千傾萬般的文學情緒,

也別幻想頭上載著桂冠,手上持著七弦琴。

而且

要克制血液不要洶湧著古希臘那份絕美的氣勢,

以免最後…

心底如火山爆發的一句「哇靠!特洛依,早知道我就不來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土耳其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in 的頭像
    Shin

    音樂旅行

    S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