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005
敘利亞旅遊篇

 

 

 

 

 

■ 魔力

忘了提一件昨天晚餐的事……我們那位胖胖老實又認真的敘利亞導遊Naddour一直不討人喜,但他從沒因團員的反應而氣餒,仍盡職地介紹伊斯蘭教的歷史,即使全車的團員都被“哄睡”了仍奮力講解,結果,大家對他更提不起好感。

進旅社後,Naddour說晚餐時請我們帶相機來,會有驚喜(surprise),大家都猜僅多是阿拉伯肚皮舞孃的演出罷了。

時間一到倒也都帶了相機來(台灣人嗜拍照的美名舉世皆知),只是左等右等怎不見Naddour前來帶我們進餐廳,只見有位身著長袍的英俊阿拉伯人在遠側。等人差不多到齊,那的阿拉伯人說話了,天啊!原來是Naddour,怎麼穿上阿拉伯服就變成另一個人了,太神奇了。大家紛紛和這位“英俊的阿拉伯人”合照,無法想像這就是那位呆呆胖胖的納豆(Naddour)。終於,知道Naddour為何叫我們帶相機了!

這阿拉伯長袍彷彿有著一千零一夜般的魔力,可化腐朽為神奇。還記得第一次見到Naddour時,女團員們還嚷著決不和他合照呢?

 

 

008

天啊!無法想像這就是那位呆呆胖胖的導遊納豆(Naddour),怎麼穿上阿拉伯服就變成另一位“英俊的阿拉伯人”了,太神奇了。

 

 

 

 

 

■ 抱怨

而今天,凌晨5:30就被morning call叫醒,連續四天都那麼早起床,我和室友兩人睡眼惺忪地坐在床頭發呆,然後開始發牢騷,出來旅遊弄得比在台灣上班時還累,那麼早起床,在當兵啊!然後故意唱著軍中的早點名歌「風雲起, 山河動, 黃埔建軍聲勢雄, 革命壯士矢精忠……」

不過抱怨歸抱怨,仍是儘快梳洗,下樓去吃早餐,每天都是西式自助餐,雖奢華些……還是儘情享用,至少,及時行樂。

嗯!風雲起, 山河動, 黃埔建軍聲勢雄,革命壯士矢精忠。金戈鐵馬,百戰沙場,安內攘外作先鋒……

 

■ 2005年3月3日第七天

行程是從敘利亞中部的綠洲城市帕密拉(Palmyra)出發,目的要到西南部的首都大馬士革(Damascus),途中會參觀一個村落,那裏的居民和耶穌說著同樣的語言,是我很期待的參訪點。

 

■ 沙漠

我們沿著沙漠走,地平線的遠方空曠荒蕪,陰鬱的雲層沉澱著天色成一片灰,沙漠啊!沙漠,暗暗靜靜地延伸在車窗外,偶爾才見著幾頂帳篷綴在沙原裏,那是貝都因人,千餘年來的沙漠遊牧民族。

遊覽車的前頭垂吊著一只魚型的裝飾品,車子開動時一節一節的魚身會緩緩地晃動,不知何故,就讓我想起三毛的一段故事,叫「雙魚」。

在南美洲玻利維亞的首都拉巴斯,深夜裏一位女人帶著嬰兒守著賣煎魚的攤位,攤上的燭光在風裏搖啊搖。基於一些憐憫吧!三毛向那女人買條煎魚。夜冷風寒,晃動在那女人身上的兩隻銀魚胸針吸引著三毛,忍不住開價向女人多買下那兩只魚飾 - - 那位窮乏的女人身上唯一值錢的家當。

三毛拗不過自己的佔有慾,卻覺心虛,利用了別人小小的貧窮,於是寫著:「拿下了她的家當,有好一陣心裏不平安,好幾年來,這個女人的身影和她的攤子,還有那個嬰兒,一直在我的心裏參雜著一份內疚不能退去。我想,再過幾年如果回去拉巴斯,我要將這幾樣東西送回給那個女人,畢竟,這是她心愛的。」

這故事一直留在我年少的記憶裏,很深刻,很深刻。

期待著有一天,三毛又回玻利維亞去,還那對銀魚給攤販的婦人,於是有個溫馨的畫面可想像,不會讓故事老懸在我的記憶裏,等待結局。

之後我到金門服役,傳來三毛的死訊時,第一個反應竟是「怎麼辦,再也沒有人能把那對銀魚歸還到玻利維亞去了。」

這幾年來,常會在偶然的一些時刻想起那對銀色的魚飾,就和我們遊覽車前懸著的魚一樣,魚身仍緩緩地晃動著,而我們正走在三毛“前世鄉愁”的沙漠上……

 

 

004

就是這只遊覽車的前頭垂吊著的魚飾,緩緩地晃動讓我想起三毛的一段故事……

 

 

 

 

■ 巴格達咖啡館Bagda cafe

沙漠中行駛了一個多小時,停在一家Bagda café休息。

這咖啡館是沙漠遊牧民族開的,築在沙漠上的這種土房叫“蜂屋bee house”,因為樣子長得像蜂窩。店裏幾個木椅舖著俗艷的舊毛氈,就是全部的裝設了。

櫃台上擺了些手工藝品,剛上完洗手間出來,就聽到一些團員和正和老闆談價錢。跟沙漠上的窮苦遊牧民族殺價,我總覺不忍,於是不想留在室內,就到外頭去找景拍照。

對這簡陋的café,從什麼角度看都有韻味,隨興地拍了些相片,可惜光線不好,但這大概是我看過最特殊的咖啡館了。

 

 

002

001

築在沙漠上的這種土房叫“蜂屋bee house”,因為樣子長得像蜂窩。

005

003

鳥籠,看過王家衛的電影「東邪西毒」沒?在戈壁沙漠裏,也有一只這個的鳥籠,轉啊轉,轉著張國榮及林青霞的側影,好美,好美的電影畫面。那天,我看到這只鳥籠,就想到那部電影。

 

 

 

 

 

■ 鴨子聽雷

車在沙漠裏移動著,但Naddour的伊斯蘭教介紹仍沒停過,今天講到了實業派和蘇尼派的歷史糾葛,再延伸到了伊朗及伊拉克,天馬行空地談著。

休息後再上路,話題終於換上基督教,因為下一處是重要的宗教景點。於是我們的「鴨子聽“雷”」從“伊斯蘭雷”換成“基督雷”,我們仍是那群無辜的旅遊鴨,幾天來一直在上歷史課,算是“填鴨”嗎?

現在課堂上換了一批新名詞:西元313年君士坦丁宣布基督教為合法宗教、向外邦人傳教、因信稱義、希臘正教、米蘭召令、尼祿判保羅罪行、羅馬公教、贖罪卷、馬丁路德的宗教革命……

舖陳這些基督教名詞,主要是要介紹馬努拉小鎮(Maaloula)。

 

■ 馬努拉小鎮Maaloula

馬努拉位於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北方55公里處,是個海拔1500公尺的山坡小鎮,人口約8000人。居民是當今世界僅存使用Aramaic語言的人,Aramaic就是當時耶穌所說的語言。

我們先在一家café休息,瞥見販賣的手工藝品,大家又湧過去討價還價。我從窗外望著山坡上的平房,櫛比鱗次地相依而築,混雜著灰、白、藍、橙、黃、深米、咖啡等顏色,每棟房的基座高度不一,懸聚在山岩間一屋嵌鑲著一屋,很美的色塊組合,構成這個暖色調的山坡小鎮馬努拉。

接著我們去參觀St. sarkis修道院(The monastery of st. sarkis),是敘利亞最古老的教堂之一,根據建材分析,年代可追溯到二千年前。原先這裏是供奉太陽神Apollo,後來改建成希臘正教教堂,裏頭還存有希臘式的大理石祭壇,後來改成天主教堂,牆上繪製的聖像則用Aramaic文字,是一個典型的天主教溶合希臘正教的教堂。這點頗特殊,所以導遊特別帶我們巡著教堂講解。

教堂安排一位清秀的少女以Aramaic語言為大家輕誦一段「主的祈禱文」,那聲音悠然迴盪在教堂內,彷若輕觸著心靈,浮現著二千年前耶穌時代時的畫面影像。

結束後,我到服務櫃台買了一張CD,是Aramaic語言所誦頌的聖歌及禱文及一只木製的魚(一節一節懸接著的魚)。

 

 

007

006

馬努拉小鎮Maaloula的一家café

 

 

 

 

 

■ 主的祈禱文

驅車往大馬士革的路上,導遊黃先生介紹著Aramaic語言,而且又把「主的祈禱文」唸一次給我們聽,當然不是用Aramaic來唸。他說基於“他所受的教育”所以用台語唸了一段:

「我們的天父,

願您的名受顯揚,

願您的國來臨,

願您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

求您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

求您寬恕我們的罪過,

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

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

但救我們免於兇惡。

啊們。」。

其實用台語唸出的音韻頗美的,只是有些團員又八卦地猜測導遊的“政治傾向”,真是受不了。

「我們的天父啊!

求您寬恕我們的罪過,

讓台灣不再 藍綠敵對、統獨不合、水火不容、是非不明、黑白不分,

尤其出國旅遊時,不要再談政治啦!

啊們。」

 

 

 

 

 

 

 

 

 

 

 

 

 

 

 

附註一:「雙魚」- - 節錄自三毛「我的寶貝」一書

深夜的街道斜斜的往上通,她的攤子有一支蠟燭在風裏晃。天冷,地勢海拔四千公尺,總是冷的,尤其在夜裏。我停下來買一條煎魚,魚是煎好的,放在報紙下面,印第安女人很自然的要將魚放回到油鍋內再熱給我。看到地上紙盒子裏還睡著一個娃娃,不忍她為了我一點小生意再麻煩,再說玻利維亞的首都拉巴斯當時是要戒嚴的,我催著她要付錢,說冷魚也很好吃,快賣了給我收收攤子回去吧!那個女人仍然要給我煎,一面下鍋一面問我幾點了,我告訴她,她起身緊了一緊披風,急著收攤子背娃佳,就在那時候,我發現她的身上、胸口,晃動著兩隻銀色的魚,是晃動的,好似在遊著一般閃閃發光。我忍不住伸手摸了一摸。“你賣不賣這對魚?”問著自己先臉紅了。那女人愣了一下,怕我反悔似的急急的說:“賣的,賣!”唉,我是個討厭的人,利用了別人小小的貧窮。我們雙方都說不出這雙銀魚該付多少錢才好,對著微笑,都很不好意思,最後我說了價,問她夠不夠,她急忙點頭怕我要反悔,急著將銀魚從自己身上拿下來,魚下來了,夜風一吹,吹掉了她沒有別針的披風。

“我還有老東西。”她說,要我第二天去街上找她,我去了,第二天晚上,她給了我照片下面的兩副紅石頭的耳環,也是我出的價,她猛點頭。拿下了她的家當,有好一陣心裏不平安,將耳環用手帕包了又解,解了又包,好幾年來,這個女人的身影和她的攤子,還有那個嬰兒,一直在我的心裏參雜著一份內疚不能退去。我想,再過幾年如果回去拉巴斯,我要將這幾樣東西送回給那個女人,畢竟,這是她心愛的。

 

附註二:

天主教字典裏有關Aramaic語言的解釋

aramaic:阿拉美(姆)語是耶穌時代猶太人所用的語言。原是南巴比倫和北敘利亞民族所使用的閃族語,猶太人充軍巴比倫時取代了希伯來語。目前為敘利亞用語。目前只有敘利亞的瑪路拉(Maaloula)、和它附近的巴卡、久巴汀三個村落仍然使用阿拉美(姆)語。

 

 

 

 

 

 

 

 

 

 

 

 

 

 

 

 

 

 

 

 

 

延伸閱讀「中東探索」系列文章表列 (請點選閱讀):

 

中東探索01 約旦 傑拉西

中東探索02 黎巴嫩 畢波羅斯 

中東探索03 黎巴嫩 貝魯特

中東探索04 黎巴嫩 安佳 

中東探索05 敘利亞 騎士城堡

中東探索06 敘利亞 阿列坡 

中東探索07 敘利亞 帕密拉

中東探索08 敘利亞 馬努拉 

中東探索09 敘利亞 大馬士革

中東探索10 以色列 台拉維夫 

中東探索11 以色列 耶路撒冷

中東探索12 以色列 苦路 

中東探索13 巴勒斯坦 伯利恆

中東探索14 以色列 死海 

中東探索15 約旦 瓦地倫

中東探索16 約旦 佩特拉 

中東探索17 約旦 尼波山

中東探索18 約旦 安曼 

 

 

 

 

 

 

 

 

 

 

 

 

 

 

 

 

 

 

 

 

 

 

 

arrow
arrow

    S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