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002

003

 

 

 

 

 

 

 

 

 

 

 

 

 

 

專訪心靈畫家Gw Baker

 

 

 

一切都是從牛開始……

 

前一陣子我正在寫文章介紹「藝術欣賞與人生」這本書,所以隨身攜帶許多故宮名畫。那次剛好Gw Baker的手機響了,電話講完後,順手將手機裡的圖片show給我們看,說那是他的畫作。我從不知Gw Baker會作畫!當手機傳到我這邊時,我驚叫:「這不是五牛圖嗎?」

 

而當時我也剛好寫到五牛圖的故事:

 

話說,陶弘景,人稱陶隱居,是道教的了不起人物。梁武帝非常尊敬他,叫人備了重禮請他出山當宰相。他則畫了一張二牛圖作為答覆,畫裡兩條牛表情各異;一隻悠哉吃草,快樂自在,另一隻則穿了鼻孔加了籠頭,在在受人約束,因此表情呆滯。梁武帝看了二牛圖,便哈哈大笑,馬上明白陶弘景不想當官的心意。

後來唐朝又有「韓滉五牛圖」,效果異曲同工,連乾隆皇帝都在上頭提詩寫道:「一牛絡首四牛閒」。你呢?喜歡當隻自由自在的牛,或是穿了鼻孔受人約束的牛?很不幸,我們大都是後者,穿了鼻孔每天朝九晚五地綁在辦公室裡……

 

Gw Baker見我望“牛”驚嘆,卻不知發生什麼事?

 

我趕快把隨身攜帶的「韓滉五牛圖」遞給他,只見Gw Baker看得出神:「這中國牛和我畫的很像呢?」

 

就這樣,我又發現一位旅居台灣的老外畫家了。

 

 

 

005

左邊是Gw Baker的加拿大牛,右圖是韓滉五牛圖的中國牛。

 

 

 

 

 

 

 

 

 

醜陋的樹

後來我就寫mailGw Baker希望能進行一場專訪,沒想到他很認真地回覆我一篇長達數頁的信件,詳細說明他的創作理念,並附上十幅畫作。那封mail我印出來邊查字典邊閱讀,但怎麼讀也讀不完,因為用詞艱深且抽象,最後我只好投降,放棄閱讀……

 

我的結論是,這位來自加拿大的畫家文筆太好,而我的英文太爛。

 

不過信件往來中,我們還是敲定了訪問時間。

 

Gw Baker說他住在博愛路和大順路附近,第一條巷子右轉,前面有「剪得很醜的樹木」的那棟大樓就是了。還提醒我:「別客氣,勇敢向大樓管理員反映那些樹被剪得很醜!」

 

果然是藝術家,他用來標示地址的方式居然是「大樓前有剪得很醜的樹木」,而不是某某路幾巷幾號,想必他對醜陋的公共設施也無法忍受,這點倒和我很像。

 

 

 

 

006

天啊!實在難以分辦哪棵才是最醜的樹……

 

 

 

 

 

 

 

 

 

 

2009 11 22 (星期日)

 

下午兩點我依約來到指定地點,尋找「被修剪得很醜的樹」。

 

只是望眼所見,每棟大樓前的樹木都被剪得很醜,一旦醜到極點,就無法判斷哪棵最醜,哪棵較不醜了。怎麼辦?只好打電話給Gw Baker,告訴他:「整個社區的樹都很醜,所以無法找到你家大樓!」。

 

不久他便親自下樓帶路,不忘指著門前那幾棵樹說:「我們這幾棵才是最醜的!」。

 

來到Gw Baker家,首先出門迎接的是他們家的哈巴狗。

 

超可愛,我決定先和狗狗玩一陣子再說!

 

結果玩到全身都是狗味,訪問結束回家後,我們家那隻黑青蛙(我家的狗)聞見我身上有狗味,興奮地緊抱著我的腿不放。

 

所以今天的專訪就在這些毫不相關的牛、樹、狗裡展開……

 

Gw Baker說,就從第一幅畫談起,可見他的畫是有順序的。那是幅老宅前有著榕樹及積水的畫,我舉起相機拍攝,卻發現鏡頭裡全是反光,效果很差。Gw Baker立刻建議把作品搬到樓下拍攝,那裡光線較均勻。雖然勞師動眾,但藝術家就是這樣,為了作品什麼事都做得出來的,於是我們把所有的畫全部搬下樓了,真是瘋狂!

 

拍攝完,再全部搬上去。(所以除了牛、樹、狗之外,還有瘋子……

 

 

 

007

我們開始把所有的畫都搬下樓去了

 

 

 

 

 

 

 

 

 

娑婆世界之門(A Gate in Samsara

 

終於可以開始訪問了!

 

還是從第一張作品開始,就是老宅、榕樹、積水那張,反正是懷舊風格,隨便都嘛有話題可聊。沒想到Gw Baker卻告訴我這幅畫叫作「A Gate in Samsara……

 

哇咧!啥密是samsara

 

趕快請Gw Baker幫我寫下這個單字,結果他驚訝地問我:「這些畫的標題,在e-mail上不是都寫給你了嗎?」

 

有夠糗,那封mail我字典查了半天還讀不懂,哪知道有什麼標題啦!

 

其實samsara就是「輪迴中的娑婆世界」,跟涅盤(nirvana)是相對之詞,在佛的觀念裡,「娑婆世界」與「涅盤」只在一念間。

 

所以這張畫和懷舊無關,它是描述一種概念,有點抽象的概念。

 

Gw Baker開始用許多艱深的字向我介紹這幅畫,相信我,這根本不像普通的畫作介紹,而是一場哲學探討。我則也喜也憂,喜的是遇到大師了,可藉此學習很多生命的疑問。憂的則是,我的英文不夠好,他講的我大概只懂70%

 

Gw Baker安慰我:「沒關係!這張畫的簡介我已寄給你,只要直接引用那些文字即可。」

 

回來後,我只好把Gw Baker的文字反覆閱讀數次,再用我的話重新陳述:

 

什麼是精神層面演化的「催化劑」?

 

我們瞭解自己在追求什麼嗎?

 

和「惰性」拉扯時,我們有多少勝算?

 

我們將更瞭解自己或遠離自己?

 

對一個想要追尋「自我」的人來說,以上這些疑惑經常閃過心頭。

 

我們害怕真象,但偏偏得去尋找真象。

 

其實真象的「大門」永遠開啟,

 

只是很多模糊記憶不斷誤導,讓人以為「大門」深瑣。

 

例如畫中象徵著模糊記憶的紅磚和老榕樹,持續散發神秘氣息以魅惑造訪者,

 

好不容易克服阻礙要登堂入室時,卻又停下腳步……

 

因為地上的積水出現自己的倒影,很多人誤以為這就是「自我」。

 

其實那只是幻覺,真正的「自我」暗藏門內,請閉上眼睛勇敢隨我進門探索!

 

Gw Baker的原文如下:

 

What is the catalyst of our spiritual evolution? What pebble finally grinds to a halt the gears of self-prophecy, entrapment and laundered fear? Can we know the who that is seeking and for what we are searching? How much will we endure as we struggle with inertia? Are we running to or away from ourselves? Unanswerable confusions scurry in the mind’s I of the freshly birthed seeker. Perhaps we can only confess that we fear the truth, but we search it out anyway.

 

When we come to the door way of the mind we recall that it was always open. An optical delusion you say? Yes. A gate in Samsara? A vague memory nags us with a rumor that this is a reoccurring dream. No more can we ignore it. If only for courage. The fearsome unknown. Ephemeral trust. Red brick and banyon trees mesmerizing as statues. Graffiti - meaningless and full of meaning. We pause. In the rainwater we discern our reflection in all that there is. In all that there is? It cannot be. How can that be? An optical delusion you said. Of what tradition? Here is a state of shimmering recognition. We gather resolve. Eyes closed. And step through.

 

Gw Baker建議我附上原文,他知道我肯定翻譯不出來。哈!哈!哈!

 

 

008

 

 

這是第一幅作品「緣起:娑婆世界之門」(Begginnings: A Gate in Samsara

 

也是「心靈探索之旅」系列的第一幅,整個系列由十張作品組成。所謂的「心靈探索之旅」就是從尋找自我到開悟的過程,有些人終其一生未曾探索過心靈,有些人則不得其門而入,如同畫中所表達的,無數障礙阻隔讓人無法登堂入室。但無論如何得先跨步進門,心靈探索之旅才能依序展開!

 

 

 

 

 

 

 

 

 

 

枯竭的探尋者(Parched seeker

 

進了門,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如何尋找解答、朝哪個方向行進、有什麼提示或指引,於是拼命汲取知識,哲學的、宗教的、心理的、西方、東方、美國、歐洲、印度、中國……那種對知識的饑渴,有如置身荒漠,不知何去何從?

 

此時第二幅畫出現了:

 

 

009

 

 

枯竭的探尋者:未知的地圖Parched Seeker : Maps of Unknown

 

這個階段我倒很熟悉,大學時就開始置疑了,人到底為何而活?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於是開始尋找生老病死的答案,但舉目四顧,茫然一片,何處才是去向?

正如Gw Baker所言,此時你會“盲目”汲取知識,開始不斷閱讀……

 

所以他寫下這段文字:

 

在充滿舊書的氣味裡,我踩上咯吱咯吱作響的椅子,想尋找「自我」。

 

但追尋之路並非坦途,

 

須藉由蘊含“真理”的人或書籍才能指引道路。

 

到底哪些人或書籍值得信賴?

 

是克里希那穆提(Krishnamurti),或梵天(Brahma)的傳說?

 

是老子,還是拉瑪那瑪哈希(Ramana Maharshi)的自我質詢(Who Am I)?

 

在古老的沙漏上,哲學家們的倒影還映在瓶面上沉思,

 

愛因斯坦搖頭晃腦地探視著,

 

肯恩威爾伯(Ken Wilber)剛步下德希達(Jacques Derrida)的旋轉木馬,

 

托勒(Eckhart Tolle)低語著:「看在基督的份上」……

 

這些尋找「自我」的途徑已化為數不清的幻象。

 

 (說來慚愧,Gw Baker舉例的先賢哲人著作,我好像只讀過基督教的聖經。)

 

除了閱讀,他還特別強調冥想和打坐,要不斷練習才能瞭解「我在想什麼」、「到底發生了什麼」、「我追求的是什麼」,慢慢才能找到自己看不見的「自我」。

 

我問他,所謂「打坐冥想」和佛教採用的形式相同嗎?

 

Gw Baker說,形式不据!盤坐、躺著、散步、聽音樂、作瑜伽都可以,只要放鬆身心去感受事物的存在就可以了。

 

另外又問,吸收知識時肯定會觸及宗教,東方和西方的宗教差異會影響到探尋「自我」的途徑嗎?

 

宗教信仰可能是多數芸芸眾生“唯一”的心靈慰藉,但對Gw Baker來說,宗教只是“眾多”輔助工具之一,所以他不認為宗教差異會影響到「自我」的探尋。在低層次的宗教訴求中,不同宗教的確各有差異,但對於更高層次的追求,東西方皆同,都是從「小我」憑藉修行逐漸轉化成「大我」的過程。

 

 

 

 

 

 

 

 

 

 

婆羅門之開悟(Brahman’s Kensho

 

你有沒有發現進行這場專訪,我拼命忙著查字典……

 

好吧!再解釋兩個單字:

 

brahman乃「婆羅門」,就是印度種姓制度的最高階層,brahman的另外字義是「聖牛」。

 

至於kenshoken 是「本性」,sho 是「看到」,看到自己的本性便是成佛。

 

這是第三張畫……

 

 

010

 

 

婆羅門之開悟:歷史和預言Brahman’s Kensho : Hitory and Prophetic

 

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把人的心理分成三部份: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 ego)。「本我」是你自己,「自我」就是所謂小我,「超我」則是宗教裡說的大我或者宇宙萬象一體。「自我」包含了所有的邪、取、戒、貪、嗔、癡、慾、疑等念頭,唯有覺知「自我」的存在,才有辦法擺脫「自我」。當你不斷閱讀,吸收新想法,不斷冥想打坐,感受事物的存在,總有一天你會發現「自我」,接著開始脫離「自我」,因為「你」並非附屬在「自我」裡頭。這種發現「自我」的過程便是「看見本性」(kensho),看到自己的本性便是成佛。

 

Gw Baker用一頭白牛來象徵「自我」,當你發現這頭白牛時就是一種開悟,所以這張畫命名為「婆羅門之開悟」,也就是「聖牛之開悟」。

 

訪問進行至此,我已滿身大汗,這些畫比佛經還深奧!

 

 

 

 

 

 

 

 

 

 

靈魂之暗夜(Dark Night of the Soul

 

接著Gw Baker安然自得地分析「自我」這頭牛,他說「自我」一旦被你發現,絕對不會輕易放你走,反之,它會不斷混淆你,迷惑你,設法讓和你再合而為一。

 

「自我」法力超強!Gw Baker不厭其煩地提醒我,因為他和「自我」交手過無數次,這過程就是所謂的「掙扎」。

 

舉個例,同事買輛進口新車後,「自我」便告訴你,趕快貸款跟著買輛進口車,不然全被比下去。事實上你所擁有的這輛國產車還不錯,根本不需要換車,可是「自我」會不斷煽動你,此時唯有洞察「自我」才能擺脫糾纏。

 

因為「掙扎」,所以有了第四幅畫:

 

 

011

 

掙扎:靈魂之暗夜Struggle : Dark Night of the Soul

 

在掙扎過程中,Gw Baker還是強調冥想及閱讀的重要,這些學習能讓你思緒清明。這點我懂,以我自己為例,每當氣憤、沮喪或悲傷等負面情緒產生時,我會靜下心來尋找原因所在,這種「靜心」就類似冥想,而「尋找原因」就是洞察自我。一旦發現原因,那種負面情緒就會逐漸消失。

 

今年中元節我家附近一處道場有許多信徒前來普渡,有人將車停在我家門口以致我的車無法進出,只好過去請他把車輛移走。因為他正在唸經,覺得被打擾了所以滿臉不悅,晚上居然偷偷回來把我的車胎放氣。

 

我當然很生氣,但立刻反問自己:「到底在氣什麼?」是車胎沒氣無法開嗎?若是,附近就有車行,開過去灌一下氣不就好了!

 

或者我是不滿那位信徒的惡行?

 

對方的行為根本無助於他的修行,憐憫他都來不及了,幹嘛生氣?

 

於是我不再氣憤,雖然「自我」不斷煽風點火,說我是孬種,但我還是快樂啍著歌,將車子開去打氣。

 

漸漸地,和「自我」交戰,我的勝算越來越較大了!

 

 

 

 

 

 

 

 

 

 

光明的緩解(Illuminated Respite

 

掙扎過後,會有兩種結果:

 

一、屈服於「自我」,例如,追求物質、金錢、名利等。

 

二、戰勝「自我」達到更高的層次,也就是satori

 

satori便是禪宗所謂的「轉化」,此時「自我」的習性開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開闊而清明的覺知。這種「轉化」和之前提到的「成佛」(kensho)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能讓你從「自我」中解脫獲得自由,從此那些邪、取、戒、貪、嗔、癡、慾、疑等念頭再也無法控制你。

 

第五張畫於是出現:

 

 

012  

 

 

馴服:光明的緩解Tamed : Illuminated Respite

 

 

 

 

 

 

 

 

 

牧笛而歸

 

接下來……Gw Baker說其他的作品還沒完成,但其中會有一張是「空」,最後則是「牧童騎牛吹笛而歸」,總共十幅組成整個「心靈探索之旅」系列,名稱就叫「牧牛頌」(The ox herding poems

 

Gw Baker這個「牧牛頌」所要表達的,比唐朝韓滉的「五牛圖」更深遠,於是我趕快問他:「怎會想到要創作這系列作品?」

 

他笑說也許是一種「天命」或「責任」吧!當你捨棄「自我」逐漸轉化成和宇宙萬象合一的「大我」境界時,你會想把這種經驗和別人分享。而他是畫家,所以決定用畫筆來描繪這些親身體驗。

 

什麼時候開始動手作畫的?

 

「去年三月,有一天睡醒就忽然想創作。」

 

在現實生活中,你何時開始展開自己的「心靈探索之旅」?

 

Gw Baker沉思片刻,緩緩地說從國小起就開始了。看我一臉無法置信的表情,他笑著補充,比較具體的行動應該是來到台灣之後。五年前他歷經一段生命低潮,失意和挫折接踵而來,幸好當時認識幾位研究身心靈整合理論(Integral Theory)的朋友,在他們的引導下開始探究「自我」,進而來到現在的領悟階段。說著,Gw Baker順手在我的筆記簿上畫著身(body)、心(mind)、靈(sprit)合一的架構圖,唯有三者合一才能開悟。

 

聊到這裡,我發現Gw Baker應該不只是畫家,是位菩薩(bodhrsattva)。

 

他笑說,每個人都是菩薩!

 

但我強調:「你是特別厲害的菩薩,才能創造出『牧牛頌』這麼震撼的作品。」

Gw Baker卻說「牧牛頌」不是他的原創,是來自中國的禪(Zen)。

 

我真是才疏學淺,根本沒聽過禪宗的「牧牛頌」,臉上窘出三條線!所以接下來一些訪問外國人該有的基本問題,諸如「何時來台灣」、「為何想來台灣」、「最喜歡台灣的什麼食物」、「印象最深的是什麼」等,一概不敢再問,這些實在有點膚淺……

 

走出Gw Baker家時,每走一步都彷彿有著傳聲千里的回音,這座深不可測的藝術及哲學殿堂太奧妙了,步履間讓我覺得自己無比渺小。莫道Gw Baker真的是隱於市的活菩薩?

 

 

 

 

013

這張相片很特殊,Gw Baker的視線看向達賴喇嘛,而達賴喇嘛的視線是看向我,而我則看向Gw Baker,形成一個視線循環的三角形。

015

016

這是Gw Baker另一系列的作品,叫「空與形體」(Empty and Form)

 

 

 

 

 

 

 

 

 

 

空或不空

 

不知多少人有耐心將這篇專訪讀完?

 

 

這次我誤打誤撞闖進一片玄幻的知識領域去,遇到詩文書畫皆通的高人,一番談話後,他飄然渺去留我兀自思索許久,才完成這篇文章。

 

希望你能瞭解Gw Baker重新詮釋的「牧牛頌」,也希望你早日啟動自己的「心靈探索之旅」,像Gw Baker一樣,五年內從生命低潮邁向天人合一之境。若你的願景沒那麼遠大,至少試著走出「自我」,讓負面情緒從生活上消失,這樣會比較自在快樂。這是我的個人經驗,所以接下來本人也將著手進行十幅青蛙系列的畫作,我這部史詩般的作品就叫「青蛙頌」。

 

把「自我」當成一隻青蛙時,佛性到底是空,還是不空?

 

 

 

 

001

002

003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Gw Baker
    全站熱搜

    S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